APP下载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东北全面振兴新路探析

2023-04-19王慧敏

地方财政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中国式东北

石 峰 王慧敏 孙 雷

(东北大学,辽宁 110819)

内容提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必须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前提,不断探索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路。本文通过充分认识东北全面振兴的“新优势”,以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战略定位为导向,以产业科技创新为动能,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积极构建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格局”。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色和要求,主动探索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模式”。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强调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东北地区①本文以探索东北全面振兴新路为研究方向,因此,对东北地区的区域界定以《东北振兴规划》文件为遵循,东北地区的范围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区域,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主体,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20 世纪50 年代初期,东北接受了苏联援建的58 个重大工业项目,重工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整体经济格局中,东北的空间位势开始下降。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工业增长最快的区域,成为我国主要的工业发展地域,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地位逐步取代了东北地区。上述工业化空间进程的变化,导致东北GDP 占比的不断降低。国家调控的“大东北”与地方运作的“小东北”交织在一起,是东北地区体制机制转变迟缓的主要原因。2003 年,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后,国家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先行先试增值税转型、农业税减免、养老保险并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发挥了重要试点示范作用。[3]党的十八大之后,东北振兴和现代化建设开始不断推进,在新型工业化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挖掘产业创新驱动动能,打造东北振兴的新优势。党的二十大之后,东北加强对营商环境的改善,以培育壮大产业新动能为重点,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从而更好地把握时代契机,为经济发展与产业调整找到更多的突破口。

2023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相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东北一定能够重振雄风、再创佳绩。①房宏琳.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N].光明日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3/1122/c40531-40123327.html.东北需要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找准自身定位并充分发挥优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既要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握更多机会,也要发挥东北地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作用。因此,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可树立起东北全面振兴的信心,也可以寻找到更符合实际振兴的新路。

二、充分认识东北全面振兴的“新优势”

(一)资源优势

东北平原千里沃野,资源充足,物产丰富,以下几个方面资源优势尤为突出:一是东北自然资源丰富。有广袤的原始森林、石油、煤炭、河流、湿地和黑土地等。东北地区东面与北面环绕着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和乌苏里江这四大丰富清洁的河流淡水资源;南面与黄海、渤海相望;西面内陆分布着多种地形,如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等,知名的长白山、小兴安岭和大兴安岭即在此区域。东北中心区域则分布着平整肥沃的松辽平原。二是东北矿产资源丰富。东北是我国矿产资源种类最多的区域,包含了诸如铁矿、铜矿、铅锌矿、金矿等等十几种金属矿藏,以及石油、煤炭、页岩油、石棉矿等十几种非金属矿产。东北地区是我国矿产资源重要集中分布区,目前发现矿产137 种,探明储量的98 种,其中40 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截至2010 年,东北地区煤炭、铁、铜、铝、铅、锌、锰、镍、钨、锡、金、铬、钼、锑、稀土、银、硼、磷、硫、萤石、菱镁矿、重晶石等22 种重要矿产的矿产地达1800 余处。②国家统计局.东北地区重要矿产与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提速[EB/OL].(2019-11-13)[2023-11-07].https://www.mnr.gov.cn/dt/ywbb/201911/t20191113_2480225.html.另外,东北三省当前还被探明有大量的油页岩资源,东北沿海也有丰富的海盐资源,东北山区有大量天然石灰石资源。三是东北粮食资源丰富。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东北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的表层又黑又肥,有机质含量是黄土的10 倍,团粒结构好,水肥气热协调,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最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辽南地区盛产棉花、冬小麦和一些温带水果。东北中部地区则盛产诸如谷子、高粱、大豆、春小麦等主粮作物,还有甜菜、向日葵和亚麻等经济作物。东北北部适合种植马铃薯、大豆和小麦。东北三省不仅为全国提供大量粮食产品,还为国际市场输出优质的粮食产品。

(二)产业基础优势

东北是中国老工业基地,具有非常完备的产业基础,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势显著:一是轨道交通产业优势。东北是我国最大的轨道交通生产基地,轨道交通产业是一个涵盖范围比较广泛的产业,包括动车组、火车车厢、电力机车、地铁列车。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轨道交通生产企业,我国铁路50%以上的车辆、20%的地铁列车都由长春生产。除了长春,大连也是我国先进的电力机车生产中心,目前我国最先进的电力机车和谐HXD3D 就在大连生产。二是造船工业产业优势。东北是我国重要的造船工业中心,辽宁号航空母舰在大连改造完成,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号也在大连生产。在军舰方面,大连有我国最先进的军舰建造工厂(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三是汽车工业产业优势。东北是我国汽车工业中心,长春一汽现在仍然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在一汽集团的带动下,东北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以吉林为“主体”,以辽宁、黑龙江为“两翼”的汽车生产集群,在整车生产、零部件配套供给上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四是航空工业产业优势。东北是我国航空航天制造工业中心,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具有完整的研发、生产和试飞能力,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哈尔滨航空航天产业基础扎实、链条完整、布局完善。围绕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两户龙头企业的制造能力,哈尔滨形成了以直升机、小型固定翼飞机、无人机、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研制为核心,以航空复合材料构件、高性能铝板材、航空轴承及零部件制造为配套的较为完善的航空制造产业链。五是钢铁工业产业优势。东北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在我国钢铁行业中,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鞍钢集团)属于战略性钢铁企业,许多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独立自主的重要钢铁产品都来自鞍钢。鞍钢集团拥有5300 万吨铁、6300 万吨钢的产能规模,是中国最具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之一。鞍钢集团还掌握了丰富的铁矿石、钒和钛资源,年产铁精矿达到5000 万吨,是世界最大的产钒企业和中国最大的钛原料生产基地之一。当前鞍钢集团的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防、交通、重工业及轻工业多个领域,有力地保证了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钢铁需求。

(三)独特区位优势

东北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一方面,从空间位置看,东北地区土地面积145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5%,总人口9644 万、约占全国的6.8%。①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三号)——地区人口情况 国家统计局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EB/OL].(2021-05-11)[2023-11-07]. https://www.stats.gov.cn/zt_18555/zdtjgz/zgrkpc/dqcrkpc/ggl/202302/t20230215_1903999.html.其中: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处于温带-暖温带区域并与吉林、内蒙古、河北等省区接壤,东南隔鸭绿江与朝鲜为邻。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腹地,位于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与黑龙江省相连,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边境线总长1438.7 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1206 公里,中俄边境线232.7 公里。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北、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盟市地区地处内蒙古的东北部,东南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河北省毗邻,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另一方面,从交通属性看,东北地区的交通网络较为健全,内蒙古通联俄蒙,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陆路交通发达。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在与周边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等主要国家的陆路、海洋和航空交通领域,基本形成了完善、全覆盖的交通体系,这为东北地区连接东北亚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贸易、文化、货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了较好的区位优势。从东北地区和我国其他地区的交通连接来看,更是网络遍布,基本连接了我国华北、西北、中部等地区的陆路交通、航空和海运、水运,具有多方互联互通的区位优势。

三、积极构建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格局”

《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强调,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

(一)以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战略定位为导向

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对东北地区作出的战略定位。因此,应以此战略定位为遵循,要抓住我国建立新机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依托区位优势、资源共享,构建东北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一是维护国防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现保障。国防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是其他安全的重要保障。东北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核心区域,东北国防安全与否深刻影响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成就。当前诸多矛盾叠加、风险挑战显著增多,东北应守好祖国的“北大门”,统筹强边固边和“一带一路”建设,在统筹安全与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加强国防建设,开创“冰上丝绸之路”新局面,有效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二是维护粮食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现基础。东北在我国粮食产业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我国粮食安全保障首先要保护好黑土地,切实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保障好农产品的持续稳定供给,坚实支撑国家粮食统筹调剂。三是维护生态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东北需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抓好环境保护、生态振兴的相关工作,使经济与产业发展始终符合可持续、高质量的理念。四是维护能源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前提。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既要有一个绿色清洁的环境,也要保证我们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东北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需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深化能源供给体系,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能源资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坚决扛起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责任。五是维护产业安全是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举措。我国经济与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安全与供应链安全,维护产业安全也是保障我国产业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因此,东北要意识到自身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作用与地位,在产业调整方面进行攻坚,从而构建更加现代化、高效的产业体系,如生物经济、数字经济和旅游经济等。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赋能升级传统优势产业,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推进项目建设,维护产业安全。

(二)以产业科技创新为动能

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产业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变革,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科技创新还将孕育出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增长点。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一是以实体经济为根基,构建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东北地区资源条件好、产业基础雄厚,需要把东北的独特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能够为壮大我国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需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中有所作为,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这意味着东北地区既要积极了解和融入全球分工协作生产中的高端环节,又要由低端同质化向高技术含量的方向转型,推动钢铁、石化、机械等传统制造业向高端产业链攀升,推动“东北制造”向“东北智造”转变。二是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构建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目标下,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东北地区具有高校、科研院所富集的资源优势,以此为立足点,将东北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提升产业基础支撑能力。同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育产业园区,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发挥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创新要素。三是明确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构建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唯有积极主动破困前行,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超前谋划布局产业新赛道,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在加强保障方面,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市场化改革,激发生产要素活力,打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路径依赖,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更多面向中小企业的普惠性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三)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为重点

人口是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支撑。高素质人口、高水平人才是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生产力”。进一步强化人口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为东北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支撑。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构建东北全面振兴新格局,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以系统观念统筹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要全面把握东北人口发展态势,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优化人口结构、维护人口安全,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东北地区社会生产力、创造力充分迸发夯实良好根基,为东北全面振兴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围绕关键领域、重点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布局人才、加强人力资源培养及开发利用,如围绕建设“智造东北”,着力提升人口创新能力和数字素养;围绕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这个首要担当,全面培养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二是以优质政策环境增强人口吸引力。人口高质量发展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优质服务和宽松的发展环境是留人留才、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积极构建多样化、高水准、全方位的人才保障体系,降低不同类型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就学、买房落户的成本,努力建立完善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充分尊重和保障青年人劳动权益,以宜学、宜业、宜居的环境增强东北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加大对托育服务机构、学前教育机构建设及幼师队伍培养的投入力度,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提高人口素质。三是以东北地域文化激活人口高质量发展动力。赓续红色基因,传承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这些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充分激活和汲取东北历史文化中的精髓,赋予其时代意蕴,丰富表现形式,更好助力东北干部群众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口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用人口的高质量发展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支撑。

四、主动探索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东北地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区域,作为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主体,应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色和要求为着力点,探索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模式”。

(一)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内涵,准确把握东北振兴方向目标

以实施东北全面振兴为抓手,坚定不移探索和积累中国式现代化的“东北经验”。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党的领导下其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必须放在此大背景中来认识、来领会、来推进,在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基础上,明确东北振兴的根本要求。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实践证明的体现中国特色的正确发展道路。东北地区在实施振兴战略过程中,由于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取得了十年振兴和新一轮振兴来之不易的成绩,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实践证明,只要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东北全面振兴。三是中国式现代化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增加,粮食危机、能源危机、通货膨胀风险提升;地缘政治博弈加剧,我国应面对的风险挑战比以往更加复杂。东北地区由于在经济、国防方面区位独特,同样面临风险挑战。因此,只有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一步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东北振兴之路才能走得通、走得宽、走得远,东北振兴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二)突出中国式现代化特色,谋划推进东北全面振兴

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中国式现代化特色谋划东北全面振兴。一是以国情为基础,立足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战略定位谋划东北全面振兴新思路。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战略定位需要基于中国的国情以及东北地区自身的特点和现状,认识到自身关键的战略地位,并在“五大安全”,即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的前提下,为东北振兴规划新的发展思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应注重制造业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并进一步开发特色产业。同时,需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吸引海内外投资,增强对外经济抗风险能力。东北振兴需要科学筹划、顺势而为、积极作为和循序渐进,始终发掘和坚持执行新思路、新举措。二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振兴经济推动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东北地区依靠高质量发展缩小差距,让振兴成果惠及更多东北人民的价值追求。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而随着全球经济的转型和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就需要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增强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尤其是要激活冶金、石化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挖掘和发挥东北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为产业升级带来新的动力,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优化区域布局和资源配置,发挥大城市、城市群的集聚效应,推动区域内部之间协调配合、互动发展。面向未来的一系列产业创新改革转型的挑战,东北振兴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快速而稳健发展,缩短城乡差距,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三是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目标,助力东北全方位振兴。中国式现代化突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提升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推动东北地区“五位一体”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东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现代红色文化更是突出,包括雷锋精神、大庆精神、辽沈战役与东北抗联的事迹等,这些都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素材。东北建设发展中一方面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总结和传承东北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是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引导,使其渗透到人民日常生活中,令其能够作为东北振兴的精神动力来源。四是以东北自然资源优势为依托,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点依托东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决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项目,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典范,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对一系列突出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问题进行攻坚解决,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东北具有资源型城市密集的特点,需要治理好采煤沉陷区,对资源枯竭城市进行转型发展,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五是以东北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动力,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东北地区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提高开放水平注入不竭动力。需要通过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例如铁路、公路、航空和港口,使其成为连接中国和东北亚、欧洲等区域的重要节点。可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建设,与沿线国家进行产业合作和投资,尤其在能源、物流、生物科技、创新型产业等领域深化合作;加大政策力度,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东北,如优化营商环境,制定或更新相关法规,降低投资风险和成本等。

(三)贯彻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确保中央重大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未来5 年的战略任务以及包括东北振兴在内的重大举措进行了部署。必须深入贯彻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使东北振兴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一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东北全面振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东北广大干部群众头脑,指导改革创新实践,推动东北振兴的发展。东北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与指示精神,以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为重要使命,通过做好结构调整与“六项重点工作”来补齐短板,从而为东北振兴逐步达成一系列实效。二是要加强党对东北全面振兴的全面领导。东北振兴离不开党的方针政策,并且需要持续净化和提升政治生态、法治环境与营商环境,积极消除上述方面以往的一系列弊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三是要站在全国大局推进东北振兴。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跟上党中央规划部署的发展步伐,确保东北振兴取得扎实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中国式东北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中国式民主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大东北的春节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