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语文课堂差异化教学策略

2023-04-19胡艳明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差异语文

胡艳明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教师培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1]这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是建立课堂新型师生关系,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当今时代重视教育的民主化,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每个人的发展都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历程,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学活动只有建立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才能促进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的学习态度积极,有的被动消极;有的表达能力强,有的理解能力强,有的应试能力强;有的擅长听说,有的长于朗读;有的喜欢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有的愿意参与小组集体合作,这些差异对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面对学生的诸多差异,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差异化教学理论及其研究

“差异教学”是指研究集体课堂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2]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对个体差异进行过研究 。孔子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发现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3]他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即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20世纪50年代对个体差异的研究涉及能力、个性、情感以及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60年代,随着动机理论研究的深化,学者对人的个体差异的研究由单纯的心理差异向社会性差异转变,由微观个体差异向宏观个体差异转变,具有积极的教育学意义。70年代,对元认知的研究,解释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个体差异的形成与发展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意义。90年代以来,各学科研究纵横交叉,对个体差异的研究进一步微观化和综合化,研究者从环境与人相互作用的新视角解释人的个体差异的形成与发展。近年来,差异教学在诸多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理念。目前,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仍然是心理学、教育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学习风格、内部动机、认知方式等个体差异变量逐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4]在教育教学中讨论个体差异的主要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高职语文课堂学生个体差异分析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或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5]个体差异因素包括学习动机、性格、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在高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同一班级的学生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成为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学习能力、心理活动等差异,才能更好地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学,实施有针对性的、有差异的教学策略,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学习动机差异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动力系统,对学习活动起着发起、定向、调节作用,与学习目的密切相关。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人们因对某项活动本身感兴趣所产生的动机,这种动机强烈、持久,是学习的真正动力。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内部动机强烈的学生往往课堂表现积极,乐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接触老师和学生,敢于大胆地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流讨论。因此,这类学生能够获得较多的表达机会,语文综合能力提高较快。而有的学生学习依赖于外部动机,外部动机是受外部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动机,如受到表扬、通过考试或获得某种物质奖励等。外部动机不稳定,依赖外部动机学习的学生,对语文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是暂时的,对语文课程学习没有明确的预期目标,难以保持一以贯之的学习热情。学习动机的不同决定着学生愿意为语文学习付出多少努力、花费多少时间、投入多少精力。

(二)性格差异

性格是个人稳定的态度体系和相应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的结合,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个体特征。[6]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性格外向的学生活泼开朗、兴趣广泛、善于交际,在语文学习方面表现为自信、大胆,不怕出错,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能力强,易于适应环境,进步很快。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安静、爱思考、富于想象、害羞,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意识较弱,不善交际,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尽管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学习中具有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精神,但语文课堂中性格外向的学生表现出的自信大方、乐于表达、不怕犯错等特征,对实践性很强的语文学习也有较大帮助。

(三)学习风格差异

学习风格是学生在学习情景中持续一贯的、偏爱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风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人而异,具有持久的稳定性,一般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也很少因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学习风格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有认知方式的不同,学生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地点,使用相同的教材,师资条件也相同的情况下,学习效果却可能大相径庭,其根本原因是认知方式存在着个体差异。认知风格是学习风格的核心与基础,认知风格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其各具独特特征。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场依存型的学生易受他人暗示,其学习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擅长在自然的语境中有意识地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获得语文综合素养,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较快。而场独立型的学生在学习中一般有较强的个人定向,他们个性独立,勇敢自信、自尊心较强,善于借助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语句、课文的理解、语法句型的操练,或通过其他正规的学习方式掌握语文知识。场依存型的学生移情程度高,富于同情心,为他人着想,因而善于交际,擅长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而场独立型的学生更擅长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特殊的语言结构和有意识的语言学习形式上,如分析篇章、演绎语法和写作练习等,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较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运用适合自身的、恰当的学习策略都能够显著提高学习效率。

(四)学习能力差异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一种自然的、天生的能力,这种能力因人而异,是一种可能发展出来的潜在能力。认知性学习能力和交往性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两种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两种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认知性学习能力指学习者在掌握知识过程中的智力和其他多种能力表现,认知性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检索及组织学习活动等方面效率较高;交往性学习能力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旨在保证个体与他人友好相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交往性学习能力主要表现为师生交往能力和生生交往能力。传统语文教学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认知性学习能力,忽视学生的交往性学习能力,实际上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认识活动与交往活动的统一,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交往活动能够提高学生交往性学习能力,扩大学生交往的范围,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在交往活动中认知性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三、高职院校语文课堂差异化教学对策

我国著名学者华国栋认为,差异教学要积极关注学生特点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在注重共性的基础上积极关注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要承认、接纳和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要通过改变教学的方式、速度或者类型,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学习需要,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一)重视对学生在教学起点上差异发展状况的研究

深入分析每一位学生的情况,理解和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教师有效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个别差异的前提。高职院校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起点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有待提高,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认知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首先,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之前,可以通过师生之间交流、观察学生平时表现等,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格或学习能力等差异分布情况有一个总体的把握,理解和善待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差异入手,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语文学习发展档案,持续不断地跟踪学生的发展状况。其次,教师应有意识地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动态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状况,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相对地给予定性分析,根据差异的类别判定学生的个别差异是积极的、消极的,还是中性的,以便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有目的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做到有的放矢。第三,借助学生的语言表达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性格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语言是架构语文知识、信息大厦的建筑材料,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表现学生单个个体所具备的特点、个性和思想的主要载体。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风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差异性教学的相关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充分融合,不断地调整语文课程结构,优化语文课堂实践教学,使课堂教学适应学生的差异特点。第四,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有意识地了解自己,主动将个体因素与个人语文学习过程相适应,将个体的发展由“自发”上升到 “自觉”,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使语文学习境界由“让我学”上升到“我要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不断激发、巩固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达到学习目标直接的、主观的心理驱动力,是形成个体差异中灵活性最大、可塑性最强的因素。因此,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语文学习目的的引导。通过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新颖设计和引人入胜的生动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定近期和远期目标,激发其学习动机。其次,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学生的差异组织合作探究、在线测试、小组讨论、问题抢答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功能与心智活动,为每一位学生搭建表现、施展才能的舞台,让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能够得到良好的发挥和释放,从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主动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与评价,学生有较多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进而产生一种良性循环,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习,增强自信心,不断巩固学习动机。再次,正确评价、适时鼓励、及时反馈,以强化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被激发,教师可以通过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适当地表扬鼓励以及适时反馈学习结果,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荣誉感,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预设达到结果的标准,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导学、导教、导测的多重功能,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同时也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的差异要求、差异水平和差异倾向。学生存在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将单一的目标变为灵活多层次的目标,可以将教学目标从基础、提高、发展三个层次进行分类设计,结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确定与教学目标对应的学习目标,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挑战自我现有水平,实现知识重构,获得成功。差异化教学体现在语文教学目标上,就是在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之后,使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提高个人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语文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设置目标任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接近其自身能力水平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机会。比如在讲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文化课系列《语文》(第三册)的《边城》(节选)这一课时,给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制定的目标是: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说说边城人民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给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制定的目标是: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翠翠的语句,并用几个词概括翠翠的形象特点;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制定的目标是:课文多处写到“唱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教师活动目标的设置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即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达到的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如在讲授《老王》这一课时,教师由浅到深设计三个层次的问题:(1)文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2)文中写了“三送”,作者每次都是怎样的态度?说说这“三送”与作者的“愧怍”之间的关系?(3)你是如何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这三个问题难度和复杂程度不断递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选择回答不同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如果学生回答出了前一个问题,教师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并鼓励其尝试思考回答下一个问题,以激发其探究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学生通过参与与其水平相当或具有挑战性的问答活动,既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起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内驱力。

(四)提供有差异的教学内容

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我们选择教学内容的出发点和依据。差异教学的基本思想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根据差异的类型、性质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即允许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学习内容上有深浅、广狭程度上的差异。比如教师在讲授重点词汇、课文内容时,可以以PPT 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并且辅以语音、文字进行说明。此时,提供给学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平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身程度选择要完成的任务,擅长形象记忆的学生完成识记字词、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字、词、句、段在课文中的意思、作用等任务,理解力强的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学习上主动钻研的学生则完成由课文内容拓展的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平行任务与学生差异化的发展相适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动机,实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完成平行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监控学生与学习任务之间的匹配程度并在必要时加以调整。如场独立型的学生善于有意识地学习语言文字,能准确地理解、记忆有关课文的具体细节,教师可以安排其完成找寻语义线索、跳读寻找具体信息、分类及填补信息差等任务;场依存型的学生擅长把握文章的总体框架结构与基本思想,教师则安排其完成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熟练技巧、复述课文内容以及略读等学习任务。再如,有的学生喜欢独自学习,而有的学生喜欢结伴集体学习;有的学生喜欢竞争的学习环境,有的学生则喜欢在没有压力的合作环境下学习。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安排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完成的自主学习任务,还要安排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共同完成的合作任务。

(五)为不同个性、学习风格各异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式

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就要有差异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适应学生的各种差异,满足和实现学生的发展。语文课堂上,除了传统的讲授法、讲练结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还可以尝试运用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情境创设、自主学习、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践探究。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课堂差异教学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根据需要弹性分组,采取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相结合、不同准备水平的学生合作探究等形式,以学生活动为基本单位,适应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兴趣、知识准备、学习风格等差异。在活动中,活泼、开朗的学生往往善于运用场依存性的认知方式较快地融入环境,主动表达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有意识地学习语文知识,交际能力提升快;而性格文静、内向的学生善于运用场独立型的认知方式,主动倾听、善于比较、梳理,因而分析归纳能力提升较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接受能力强的同伴帮助时,也可以运用自己较强的其他能力在小组中发挥作用。小组成员可共享集体智慧,从多样的分组安排与学习活动中进行差异互补,获得多种经验,学生在这种合作学习氛围中更能发挥集体力量,突破自身局限,真正实现每位学生应有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顺应学生个性和学习风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有效完成语文知识的建构,促进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

(六)创设利于学生差异化发展的教学环境

学习者的差异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尊重学习者的差异,促进学习者的健康发展,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6]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主要场所,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差异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动机为立足点,营造师生自我、相互感觉安全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承认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把学生个体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教学语言、体态和评价上传达鼓励和肯定的讯息,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产生积极情感,化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其次,教师要谨慎对待学生的差异,平等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和平行任务分配时,尽可能让学生自由选择和自行匹配,以保护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其提升自我成就目标。第三,教师为学生创设乐于表达的真实场景。生动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能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多种现实生活场景,给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争论辩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观点间的交锋、思想上的碰撞和方法上的互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实现真正的差异共享和交往对话,促成意义的生成。第四,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差异,妥善安排好课堂集体活动、个别任务的时间和匹配,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表达的交际欲望,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体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差异教学是基于学生准备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的理念,通过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保证教学内容、过程和成果适于学生准备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7]差异教学提供了重建课堂教学的契机,有助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和教学观念的更新[8],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领域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9]。教师是差异教学策略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教师要不断提升开展差异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能力,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起点,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个体,既重视利用差异,又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不同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需要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寻求积极的差异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学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在自己最擅长的、最感兴趣的潜在能力上进入最佳状态,使语文课堂发生变革,使每位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在各自可能的条件下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差异语文
相似与差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来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