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村级小学家校教育的衔接方式

2023-04-19曹彧孙桂肖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

曹彧 孙桂肖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同样受到关注。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新的教学思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深刻地改变了我国义务教育的现状。然而,在我国的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比较有限,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做到对症下药,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效率。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现阶段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阅读后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少数民族;村级小学;家校教育;衔接方式

引言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追根溯源至家庭。要想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学校要引导家长科学培育孩子。家校共育体现了对学生成长和现实生活更好的关照。小学语文低段课程通过家校共育更贴近孩子的成长特点,实际执行中更富生命力。下面结合笔者近几年的班级实践,就其中一些具体做法与成效做如下归纳。

1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问题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少数民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习语境差异。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现其与本民族、本地区语言的差异,会将二者进行比较。同时面对语境的差异,少数民族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很容易出现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经常出现语句用法混淆;第二,教学模式单一。在长期的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更习惯于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很少关注下野生的学习过程,毋庸置疑,这种单向传授知识的方式既不科学也并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所以也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因此,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上述两个角度为“突破口”,在贯彻落实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改要求的同时,探究更加符合少数民族小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的教学策略,以此来逐步推进小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与可持续开展。

2少數民族地区村级小学家校教育的衔接方式

2.1营造和谐家庭氛围,促进学生语文学习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识字和语言表达属于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应当掌握一定的汉字储备量,并且加深对拼音学习的能力。例如,声母、韵母、音调、符号等拼音元素的构成。在学习这些内容时,一些学生就会认为枯燥无味,此时,家长就应当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家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首先,鼓励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当学生初步掌握拼音知识之后,家长就可以为学生购买一些识字卡片,与学生共同进行各种亲子游戏。例如,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聊天等形式,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和拼音。其次,家长还可以借助电视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动画片,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鼓励学生多多学习,牢牢掌握。此外,家长也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校作业完成情况,若遇到问题也应当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解决。通过学生的作业,家长也会明确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辅导中也会更有方向性。

2.2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家校之间深度交流

在“双减”教育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要想展示出家校共育的教育优势、作用,学校要注重建设网络学习平台,以此来实现家校之间的深度交流,让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无障碍、更顺畅,共同打破传统家校共育中的局限性,在共同努力下,为小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高质量的学习氛围,促使小学生全面成长。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也更加便利,同样,在小学课程活动中,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网络学习平台,优化语文教学结构、形式,鼓励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语文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潜力、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开展家校共育活动,把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德育情况全面反馈给家长,家长要对教师的反馈进行应答,实现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深度互动,共同来督促、监督学生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定期在微信群中分享一些正确的家庭教育文章,引导家长科学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样才能展示出家校共育的教育作用、优势。其次,可以借助移动校训的方式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借助移动短信、网站发布校园教育中的事务,积极向家长传递科学教育观念,强化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后,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家校共育,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中发布一些教育咨询,引导家长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科学监督孩子学习语文知识、展开阅读,构建融洽的家庭教育氛围。

2.3家长进课堂

最好的教育,是既有老师的付出,也有家长的支持。家校共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做好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助力孩子们全面健康成长,笔者班级会不定期举行“家长进课堂”活动。在家长进课堂过程中,给孩子们带来全新的上课体验,激发了学生的上课热情,促进了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合作,彰显了家校共育的巨大效果与重要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知识水平,不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新时期的教学中,应当优化教育教学方式,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运用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资源,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创设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管志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家庭教育的策略解析[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9):63-64.

【2】黄丽娜.小学语文家庭辅助教育探讨[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第二辑).南宁: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07-209.

【3】赵鸿江.民族地区双语教学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82-83.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论少数民族环境权保护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医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道: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