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2023-04-19林贵方
林贵方
语文课程是综合性课程、生活化课程、经验性课程、也是个性化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历经几度春秋。在不断的探索、尝试中,我对阅读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阅读教学是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破以课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打破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简单教学语文的方式。阅读教学中既要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应该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作用,以求做到文道统一、情思融合。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但阅读教学需要互动。在教学中,通过多重对话,如学生与文体的对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读者、学生与作者的对话等,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不过在互动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不应以教师替代学生感受。”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注重教师的引导能力。
教师应该先引导注重学生阅读的兴趣,真正使读书成为人生的一件大事、乐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阅读和阅读的重要性。兴趣是学生对外界事物广泛的好奇心,满足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无止境的本能欲望。因为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问,思维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比如我在阅读<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为增强阅读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老师让学生们一起排练话剧。在演出中,让孩子们揣摩人物性格,研讨人物命运,让大家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请同学自己对文本进行再加工和改编,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思维活跃,理解更透彻。可喜的是不少学生能在课下主动去阅读其他的相关书籍,增强了强烈的阅读兴趣。
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兴趣和习惯,需要老师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同时,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方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达到在阅读教学中一点就通,提高阅读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等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一,美文美读,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二,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大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三,通过精读,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赏析性、研讨性阅读。同时在这几方面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开展个性化阅读。
例如,阅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说明文,议论文这类实用文的阅读理解有很大帮助。但在对一些文学作品的阅读中,除了有一些必要的技能掌握以外,还必须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文章的美。例如语言美、人物形象美、思想美、结构美等。当阅读郑振哲所写《猫》这篇文章时,给学生讲授一些阅读技巧:在阅读中拿出笔,圈画出自己的困惑,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学会阅读技巧之批注,综合使用阅读方式,即精读与略读,初略了解故事内容,评析人物情感,开展小组分享阅读心得……..这里同学体会到的是一种意境美教育和在作品中体会到的人文精神。但教师也应该重视阅读在文化构建的过程,注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文化的积淀。不应该把阅读文章作为肢解文章的过程,忽视对作品整体的把握和美的享受,要让读者的心灵与文章作品相互碰撞。
因此我们应该明白,整体教学中首先是感,要使学生感悟到作者的感受、情感。感悟到整个作品的风格和情调。其次是理解,理解作者观察问题,描写现象的角度和方法。第三是表达,能够以课文为例,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感受和观点。而最终的目的,是获得精神的自由,个性化的感悟事物,体察社会和个体,创造性的表达人生.
在阅读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阅读的个性化和创造力,我们知道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读者对文章接受的过程就是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也是作品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我们教师常常根据一些参考资料解读作品,然后再向学生灌输,以为这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捷径。其实在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教师对作品的理解,却不是学生自己的阅读。这样,学生缺乏对作品的兴趣,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反馈回教师的信息,也让教师叫苦不迭。所以,教师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阅读,还学生以读者的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有积极主动的阅读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以及审美的乐趣。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的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框子里,而是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让个人把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和联想推测,提炼出自己独特的思想。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的阅读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在阅读互动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读寓言,讲故事”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后期再组织类似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在阅读中的所感所悟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活动能较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也更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阅读中,读者与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之间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读者会借助于文字符号的导引进入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得以情感的净化和精神的解放,并且会通过文本的感悟和理解,进入一种境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从而得到自我的超越和人格的提升,这就是文化接受的四步骤:共鸣,净化,领悟,延留。
总之,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知識学习视野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改变思维、方法,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情感和能力,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成长服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语文教学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老师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将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