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跨文化视角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

2023-04-18

文化学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陌生化英美文学作品

王 赟

基于跨文化视角分析英美文学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首先要尊重文化差异,肯定英美文学与其他文学不同的差异化特征,把握英美文学背后的文化习俗与思维模式;其次要注重时代特征,英美文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展现出来的特点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应当结合社会情况进行合理分析;最后要加强跨文化意识,挖掘英美文学的语言魅力。

一、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背景

(一)历史文化

对英美文学影响最深的是古希腊文化与古希伯来文化,古希腊文化为英美文学的艺术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包括著名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学题材等,奠定了英美文学的审美基础,古希腊文化强调理性思维,追求真理与智慧,注重对自由的表达,因此孕育了英美文学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抗争精神以及悲剧精神等,大部分作品中对自然的崇尚、对个体自由的崇仰、对反抗斗争的乐观,都能在古希腊文化中找到相似的模式[1]。古希伯来文化是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世纪,倡导严格的道德和伦理标准,强调人在生活中的理想奉献,古希伯来精神重视服从、他律、灵的倾向以及理想生活,思考的是生命的终极价值,代表了一种道德和信仰,中世纪文学作品中盛行的神秘主义就是对古希伯来文化的凸显,其文学代表作品是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

(二)文学起源

英美文学的起源主要包括圣经和古希腊神话,《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组成,是基督文化的核心内涵与精神支柱,其影响范围包括伦理思想、社会思想和哲学思想,在英美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经常将《圣经》作为小说、哲学、戏剧的创作载体,在实际应用时会直接将其用作为创作素材,或体现《圣经》寓意,或在潜意识的影响下将其《圣经》的思想观念融入作品中,比如约翰·班杨的《天路历程》通篇都贯串着基督教义。古希腊神话是英美文学的发展基础,影响了一大批著名的历史作家和诗人,比如但丁、阿里斯托芬、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等,古希腊神话强调对人物个性、形象的刻画,追求形象的完美,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特洛伊洛斯与克瑞西达》都是从古希腊神话中摘抄的题材,英美文学中始源于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就是受古希腊神话影响最大的。

(三)地理文化

影响英美文学发展的地理文化主要是海洋文化,英国是四面环海的岛国,美国则是三面环海,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直接体现在了其文学创作中,一方面有大量文学作品以海洋生活为原型素材,比较著名的作品有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集中体现了靠海国家的海洋文化[2];另一方面是在文学创作中体现了海洋精神,包括探险求知精神以及对强大力量的向往,以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为例,讲述了主角通过海洋力量进行复仇的故事,赋予海洋以公平正义的底色,展现出了海洋力量的伟大与神秘。对海洋的感知变化也影响到英美文学作品的风格转型,在生产力低下的初期阶段,人们对海洋的探索程度不高,对海洋有敬畏的心理,因此,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将其塑造成暴怒、强大的神明,随着海洋殖民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认知不断提升,因此,文学作品也逐渐转向了浪漫主义风格,经常描述海上探险故事,以表达对海洋的热爱与憧憬。

二、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

(一)语言风格

1.富有韵律

英语是最古老的语种之一,英美文学中的诗歌作品具有词汇丰富、形式精美、情感细腻、表达精练等特征,通过押韵、重复、对偶等方式使作品语言风格呈现出极高的音乐性和韵律性。英语语言通过对轻音节和重音节的规律性组合形成诗歌的节奏,这种固定的组合即为英语诗歌作品中的音步,具体可分为3音步、4音步、5音步、6音步、7音步等,常见的形式包括抑扬格、扬抑格、抑抑扬格、扬抑抑格。抑扬格的代表作家为莎士比亚,他在创作时通常采用不押韵、5音步、抑扬格的形式体现作品的节奏和音乐性,以《哈姆雷特》为例,其中有一大段反复自问的片段,思考是否应该自杀,基于抑扬格的节奏感充分营造了悲怆性的氛围[3];抑抑扬格的代表作家为拜伦,以《塞纳克利的毁灭》为例,在描述古代亚述人围攻耶路撒冷时遭受瘟疫的场景通过抑抑扬格展现出肃杀的氛围。英美诗歌的韵律形式包括全韵与半韵、尾韵与行内韵、男韵与女韵等,具体有传统的英雄双行体、三行体、四行体、十四行体、颂歌体、挽歌体、斯宾塞诗,戏剧诗和叙事诗含有大量的无韵诗,也被称作白体诗,但也拥有固定的节奏。以20世纪著名的商籁体为例,即为抒情的十四行诗,每个诗行由抑扬格五音步构成,韵律通常为abba abba cde cde,约翰·济慈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偏好利用上述的节奏韵律表现昆虫鸟兽之声所带来的欢乐。

2.幽默讽刺

纵观英美文学发展历程,从文艺复兴时期至近代,被世人赞叹的著名作家都在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上具有独到之处,有的尖锐辛辣,有的荒诞悲怆,有的婉转含蓄,留下大量题材丰富的优秀作品,常见的讽刺类型包括satire、sarcasm、taunt、humor、burlesque等,satire是以夸张的手法揭露、批评或嘲笑特定的人群或事,目的是反映现实问题,以期改善社会,语气有滑稽、绝望等类型,其代表人物是马克·吐温,以《百万英镑》为例,该作品的语言风格诙谐,充满了搞笑、夸张以及对拜金主义的讽刺;sarcasm意味讥讽,语气更加尖刻,是一种伤人感情的幽默讽刺,经常通过比拟手法达到丑化效果,其代表作家为欧·亨利,以《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为例,在作品中描绘了一个可憎的房东形象,将其比作为蠕虫,房子比作为空洞,房客则为要被吃掉的坚果,用尖酸刻薄地讽刺揭露社会当中存在的黑暗面;burlesque是指通过戏仿和滑稽实现幽默和讽刺的效果,会在创作中制造一种不协调和荒谬的差距,以亚历山大·蒲柏的《卷发遇劫记》为例,作者运用浮夸和形而上的语言来讽刺低微的人,嘲弄了18世纪社会倡导的绅士风度。

(二)语句表达

1.双关语

双关语是英美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语句表达手段,既可以是独立的单词,也可以是词组或句子,使英美文学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根据表达形式的差异性可以将双关语分为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语音双关利用发音相似或相同、含义和拼写不同的英语词汇发挥应用效果,以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为例,有一段情节是麦克白行凶回家后,其夫人要求他重返现场,说到了“Ifhe do bleed,I’ll gild the faces of the grooms withal”,其中gild和guilt发音类似,实际上是通过双关暗示出了麦克白夫妇的恶毒心肠;语义双关是利用同形异义的词语达成目的,通常将其作为形容进行使用,而同形异义词组成的短语一般都为习语,具有文化内涵,以著名的“American Dream”为例,虽然其表面意义是美国梦,但实质上表达的是在美国每个人都能够拥有追求梦想的机会。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赞美朱丽叶“Beauty too rich for use,for earth to dear”,其中的earth运用双关既指代现实世界,也有坟墓的意思,整句话在暗示朱丽叶即将面临死亡的悲惨命运,通过双关语的表达可以帮助英美文学作家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同时也能体现作者的价值观点。

2.句法结构

句子的结构在文学创作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英语的句子包括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通过合理的运用与组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使英美文学作品更具语言张力。以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为例,这部作品用不同的句子结构处理人物对话,以表现人物情感,在女主角伊丽莎白的心灵独白片段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结构紧凑、句式短小的语言来暗示其内心的振动和起伏,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且在其明确拒绝表哥求婚的场景中,作者多用附带从句的长句展现双方激辩的场面,将情节推向高潮,变化多样、风格鲜明的句子结构使英美文学作品达到了精致紧凑的艺术效果,防止重复结构过多,导致作品行文过于单调[4];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为例,根据语料库数据可知这部小说具有句子较短、句法简单等特征,其长度低于大部分小说的平均长度,通篇运用了大量的独立句式,多使用以and作为连接词的陈述句,使整部小说呈现出鲜明的节奏感,整体的衔接手法运用不多,主要以完整的句子借助语篇进行艺术展示,推动了小说实现淳朴、简单与庄重的艺术效果;以培根的《论读书》为例,作者在阐述读书的作用、读书态度等内容时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展示了句式结构的平衡美,同时省略了两个分句动词,使作品呈现出简洁、精确的艺术效果。

(三)表现手法

1.陌生化

英美文学的陌生化表现手法是指用不寻常的语言模式改变文学语言,使作品更具活力,主要应用在意识流小说中,通过非常规的叙述方式引发读者共鸣。英美文学的陌生化特征主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其一是20世纪20年代前,这段时间英美文学以现实主义文学为主,对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简单的风景描绘中,起到凸显主体故事风格的作用;其二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这一阶段是英美文学陌生化的初步形成时期,受世界大战的影响,大批作家利用虚幻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空虚与迷茫,通过陌生化手法描述角色的主观感受,降低了叙述的逻辑性,表达形式更加自由;其三是20世纪40年代之后,是陌生化的高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陌生化手法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语言手段具有鲜明特征,包括句法结构松散无序、语言形式不合逻辑,利用陌生化手法表现角色意识的随意性和跳跃性。以英国作家的《到灯塔去》为例,内容围绕着到达灯塔展开叙述,具有明显的可感性,灯塔作为一个永恒的背景象征着时间与生命的变幻,通过陌生化的表达手法使作品展现出神秘隐蔽的艺术风格;以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被背弃的老祖母》为例,这部作品在叙事手法、结构和视角上都具有典型的陌生化特征,叙述了老祖母由少到老的经历,将其内心世界与客观世界进行巧妙结合,给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2.戏剧化

英美文学的戏剧化表现手法主要指的是戏剧性独白,传承自中世纪,并随英美文学的发展逐渐积淀在作品中,成为一种创作传统与特色,这种表现手法可以凸显人物情感与性格,把握重要情节,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具有客观化、分离化等特征。戏剧性独白的表现形式比较丰富,既包含着作品角色的声音,也包含着作者的声音,提高了文学作品的完整性。英国作家索恩伯里是英美文学中戏剧性独白的代表人物,他前后发表的两部作品分别奠定了戏剧性独白的发展基础、推动了戏剧性独白的权威性转变,即为《骑士与圆颅党人之歌》和《60年后的洛克斯勒观》,在其作品的影响下,戏剧性独白逐渐被推广和普及,使更多的人意识到戏剧性独白这一表达的独特性和艺术性。以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为例,这个作品以理性动物的视角出发,让三位男主角进行戏剧性独白,其中第一位独白者智力没有完全开发,代表着人类演化发展的初始阶段,通过大段的戏剧性独白展现了主人公懵懂的情感[5]。此外,幽默性的口语独白也是戏剧性独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拉近读者距离、暗示人物情感等作用,最早起源于14世纪末,以英国诗人杰弗雷·乔叟的《坎特伯雷外传》为例,作者通过幽默的口语化独白描绘了一个滑稽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其希望人们积极向善的价值观点。

3.隐喻化

从英语语言美学的角度来看,隐喻是英美文学语言艺术的一种升华,充分发挥了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隐喻在英美文学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考方法与思维逻辑,与文化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包含社会因素、思想因素、语言因素、生态和物理因素,柏拉图甚至认为隐喻是反映人类本质的一种机制,部分学者将文学中隐喻与语义看作为同质性的组成形式。英美文学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有大部分文学隐喻与海洋相关,以英国最早的史诗《贝奥武甫》为例,作者将大海看作为天鹅的浴盆和鲸鱼的航道,描绘大海风平浪静和汹涌澎湃时的景象,而后出现的船只意象鲜明,隐喻着光明;以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其女主人公的名字为黛西,也有雏菊花的含义,雏菊外圈白色的花瓣隐喻着黛西外表的美丽纯洁,黄色的花心隐喻着黛西的性格,暗示了女主人公腐朽的、沉迷于金钱的真实想法。

三、结语

英美文学是研究西方人审美观和文学发展观最为有效的手段,揭示了西方国家的民族精神及其时代特征,也暗藏着西方主流的文学意识与思潮,所以要积极地从跨文化交流视角入手,全面了解英美文学的创作渊源,认识其文学传统,以及尊重各国间的文化差异,并按照实用性原则和交际性原则研究英美文学的语言艺术,汲取其中的精华,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我国文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陌生化英美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