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类学视域下龙胜红瑶服饰纹样文创设计研究
2023-04-18宋冬慧
宋冬慧 韦 微
2014年,瑶族服饰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以来,政府在积极资助文化新领域的建设方向和内容,对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有着重要的政策支持。关于龙胜红瑶服饰纹样文化内容的设计已经有了丰富的研究,对文创产品、纪录片、品牌产品设计、博物馆文创、旅游演艺体验,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笔者将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深入挖掘和分析红瑶民族服饰文化的艺术价值、红瑶纹样符号的文化意义以及其传承的规则和发展创作力,设计出一套具有民族性的文创产品。笔者旨在通过独特的纹样表现,对外传播民族文化,对内树立文化自信,深入了解龙胜红瑶的民族文化魅力,提高龙胜文创产品的竞争力。
一、广西红瑶服饰文化的艺术形成
红瑶服饰的艺术形成是地域因素、族群历史、传统习俗、水土养育的民族审美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广西红瑶居住在桂林龙胜一带,是盘瓠后代瑶族支系中的一支,因其女子身穿红色花衣得名,红衣在靛青色布面为底的两肩和前襟上刺绣各种图案:人字纹、犬狗纹、蝴蝶纹、龙纹、凤凰纹等,图案内容多达30种,在两肩上绣着始祖龙泉,衣身上绣有波涛汹涌的水域及若干人一起划船的图案纹样,记录着红瑶民族的迁徙历史。每一件红衣背后的纹样是其文化所孕育而出的,具有自然界与精神界的组合,是红瑶独特的文字,文字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故事,传承至今,沉积出了一个“醒目的符号”。这个“醒目的符号”由经验、想象、情感诸种因素结合而成,通过线条、色彩和空间的安排来映射思想的“字句”,内层流动着民族历史的文化与智慧。
这些传统而又独特的纹样艺术,使红瑶的文化象征符号与其实际意义结合起来,其民族文化内涵决定了服饰纹样特有的性质。红瑶女子将生活周围的事物进行处理,把身边的纹样进行组合协调指向美,对其赋予寓意,而得到了具有文化内涵的纹样,形成民族美学的固有特征“对比强烈、刚柔相宜、几何抽象”,以其独立的有生命的风格存在着。这种风格表现了红瑶女子创作的技巧、心理需求、主观偏好等方面有不同的变化,从一块靛青色的布料在她们手上开始,经纬构思、图样设计、线条粗细的选择,已将内心的思想寓形于“手”,她们在民族传统文化共性的范围之内,引传统文化的内涵来穿透布面去创作、描绘并赋予新的意义,从富饶多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库之中拈起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一动物一故事,来构建对生活的热爱、对人们的祝福、对纯粹美感的追求。针线下的服饰稳重典雅,通体质朴、落落大方,既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与唯美主义的代表,也是文化自信的代表。
二、红瑶服饰纹样的艺术价值
首先,红瑶服饰纹样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中色彩作为第一视觉要素在服装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红瑶的主色调是红色,具体为玫红色和大红色,根据中老年绣娘们的解释:“红,是吉祥兴旺快乐的意思,好看又显眼,便世代传承了下来”,于是红色便具有了实际意义,一种个人与族群之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红瑶服饰上还广泛使用黄色、蓝色和绿色等点缀,这些颜色的选择可追溯到周代时把色彩分为“正方五色”——青、赤、黄、白、黑和“五方间色”——绿、红、碧、紫、骝黄(硫磺)[1],体现了原始文化对世界观的表达方式,红、黄、蓝又是三原色,互相间可以调配出更多绚丽多姿的颜色。
其次,红瑶服饰纹样具有实际的价值。在田高水低的生存环境下,聪慧的她们,对自然、气候灾难、地理环境等规律进行发现、利用、崇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民风。她们把自然界里的花草树木鸟鱼虫兽等元素高度抽象化,转化为特殊的纹样和符号语言,在布料上表现内心的思考,其中纹样的表现、故事、愿望被转换成民族特有的文化表达纲领,如同她们生活在这一片梯田所育养出来的有序、层次分明、春夏秋冬、红黄绿蓝,一针一线以其点、线、面的形式来讲述她们心中的祝愿,其价值在于她们对生活的热爱、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结构之间。
最后,红瑶服饰的纹样还具有特殊的符号价值。这些纹样在瑶族历史中长期存在,经过代代相传,成为瑶族自身的信仰、民族祖先、民族集体记忆的符号代表,比如“盘王纹”是对本民族认同的始祖王的信仰;在红瑶服饰的衣摆下方左右两侧各有一个不大的方形彩色图案,其为“老虎爪印”,此印有着寓意深厚的英勇传说;遍布肩背之处的“漂洋过海纹”,是红瑶“一路走过来”的迁徙印记。
红瑶服饰纹样的审美价值体现在色彩的选择上,而使用价值体现在纹样的实际应用中,符号价值则体现在纹样所代表的特定意义和红瑶族的文化记忆中,对于红瑶族人来说,这些纹样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她们对生活、文化的热爱和认同的表达。
三、艺术人类学视角中红瑶服饰纹样的艺术语言
(一)红瑶服饰纹样的视觉能指
视觉能指,是通过纹样元素和颜色的组合,能够以符号的方式表达出特定的意义和象征,即其纹样元素和某一类神灵之间不是绝对的关系制作品,它们是一个整体。
红瑶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自然元素在其图案库中的重要地位,神灵和容易表现神灵的事物会被纳入纹样库里,一只蛙一棵树可附着一个“神灵”,并使其图像化。通过合适的位置、不同的面积、方向、色彩排序来传达各类纹样的意义单元。这种意义成分之一是颜色,因为自然界中的事物都具有色彩,特殊的鸟、鱼、蝴蝶比一般的鸟、鱼、蝴蝶具有更多文化意义,它们的构建方式印证了相互间世界观意识的共鸣,它们的色彩便提供了一个合适的中心。每种色彩和色彩组合所传达的意义都基于民族的文化背景,象征取决于文化的使用和经验所特有的联系,好比在红瑶的文化历史环境中,红色的物品可以吸引族人的视线而逐渐形成一种归属感,文化浸染了这个颜色的意义和使用的特定意义。这种对物的模仿和对文化世界观的创造,对建立视觉交流体系中的意义至关重要,它们与视觉和语言表达之间存在真实的类同方面,构成了文化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红瑶服饰纹样的结构规则和语法分析
红瑶服饰纹样的结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着一套看起来显得“传统”且“固定不变”的结构模式和表现手法,它如大家熟知的唐诗语言中的形式同理,不论如何使用这些单元去表达不同的主题,其内部的结构和秩序仍然保持不变。以一件绣衣为例,它从确定其表面框架开始,在被分割的“特征单元”范围内草拟图案,在每个表达中,大特征单元的意义不变。这一个特征单元,如同一个祖先的身躯,保留了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无论用来表达何种主题,这些结构和秩序保持了传统文化所赋予的持久内涵。
1.红瑶服饰纹样的结构规则分析
红瑶服饰纹样的主题定位于当地人的世界观结构之中,“像一个系统库”。主题纹样通常位于红瑶服饰的核心位置,占据较大的面积,主题纹样两侧对称排列着辅助纹样,通过各种线条和图案的组合来展示一种有序、对称和重复的美学特征。在这些特殊小单元中让绣娘们找到了传达意识和讲述神灵的力量。
2.红瑶服饰纹样的视觉“语法”结构
红瑶服饰纹样的视觉“语法”规定了红瑶服饰纹样在构图中的组织方式,并营造出一种有序和谐的视觉效果,比如纹样中的“双龙抢宝”展示了场景、信仰和事件,该纹样的结构规定了在构图中把主题置于有意义的位置,并建立了在不同主题间相互替代的一致性。在代代相传的一幅纹样刺绣的连续解释中,她们见到同一纹样类型的连续画面,就会直观地去建构这种基本结构。在民族文化艺术的意象中,这种基本结构是一般线性的存在,它综合了当地人对象征意义的理解为基础,同时为个人提供了创造性建构新寓意的方便,她们能够凭借此结构来进一步均衡和扩展服饰的纹样意象。
(三)红瑶服饰纹样的创作传承规则
红瑶服饰艺术是人们集体表现出的共同渴望。在红瑶服饰文化中,纹样图案的呈现并不完全受限于常规的视觉交流需求,绣娘们在刺绣时有选择的空间,如“站立侧身的鸟”“奔跑的鹿”或者“翻腾的龙”等。此外,绣娘们还可以选择不同的特征加以刺绣,如“正面的蛙纹”或者“侧面的蛙纹”。同一个图案在不同的绣娘手中会以不同的方式加以描述,因为每个人都想在某些细节上与其他人区分开,则说明了这一领域的易变特征。
绣娘们挑花时是一种想象具有确定形式所需的行为,是文化历史沉积下来的多种纹样元素的存在条件。当绣娘们试图表达特定的思想时,便可以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发现新的联想,使同一文化中的其他人对周围世界的规律有新的认识。只要传统中存在着共同记忆的视像,绣娘们就能够创作出无数种服饰文化中新的表现形式。尽管红瑶的纹样刺绣在许多方面遵守着文化体制的规则,她们的表现形式十分相似,但每个绣娘都刺绣出了属于个人风格的制品,使其纹样得以与时俱进[2]。
四、“服饰上的神位”文创设计实践
在红瑶服饰纹样转移再现于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中,容易以现代积累的审美标准去衡定民族特有的审美,导致设计产出与文化相脱节。因此,设计者需要亲身去调研民族风俗取材,以更深入的感受和了解目标文化的体制。本次文创设计以龙胜红瑶的服饰纹样作为主题——“绣在服饰上的神位”,再现红瑶文化的魅力和故事,达到一种文化价值观的转移[3]。
(一)红瑶服饰纹样的元素收集分析
色彩:红瑶纹样的色彩和表现形式都具备着地域性的审美法则,其采用鲜艳明快的色彩,以大红色和玫红色为主色,青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蓝色、棕色、紫色等为辅色调,服饰的装饰用暗色和亮色形成醒目对比,对比色与互补色的组合、同类色与邻近色的组合。
纹样:红瑶的纹样图案丰富多样,常见的有传统纹样、动植物纹、几何其他图案纹样等。传统纹样——老虎爪纹、漂洋过海纹、盘王纹等;动物纹——龙犬、凤、鱼、青蛙、蝴蝶、锦鸡、蝙蝠、春牛、鹿、鸟、蜘蛛、蛇等;植物纹——五角花、八角花、树木纹等;其他纹样——太阳纹、雷纹、水波纹、波浪纹、万字纹、龟纹等,这些元素以一种规律的方式排列在红瑶服饰上,形成一种整体的视觉效果。
结构:红瑶纹样的结构规则严谨而有序,常见的结构有独立纹样、对称结构、重复结构。对称结构体现了红瑶人民对平衡和谐的追求,重复结构则呈现了红瑶文化的独特韵律和节奏感,反映了红瑶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二)红瑶服饰纹样的文创设计实践
本次设计使用了红瑶服饰中极具代表性的神灵“老虎爪纹”,老虎爪纹是红瑶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民族认同的纽带,也是外界对红瑶文化认识的最直接的图像识别,设计命名为“绣在服饰上的神位”,来再现红瑶文化之中的传统故事。
“绣在服装上的神位”——老虎爪纹,涉及的元素单元有红瑶姑娘、猛虎(老虎爪纹)、山、树、花草、鸟兽等场景,其展现的文化观念是英勇善良、舍身取义、乐于助人,更深层次地表达了瑶族族群归属意识和对祖先的敬仰。设计采取了红瑶刺绣的肌理,并以红瑶刺绣的形态来表现画面,如同绣娘们将她们的创意和想象力融入到织品中一般,对美进行纯粹的、衷心的追求。红瑶服饰上的纹样可单独形成一个具有文化寓意的个体,来实现文创产品的转换,如老虎、人物、树、八角花等,有更多的延展空间转移到其他服装上,在人们与文创产品产生接触时能感受到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亦能彰显产品的民族属性。
(三)红瑶服饰纹样的文创设计发展之路
在采访当地居民时,询问了他们关于传统服饰的习惯。一位居民回答:“很少穿了,太麻烦了”“年轻人都不怎么穿,中老年人还穿,我们过节的时候也会穿”,当地人的回答表明在当下的生活中传统的服饰使用在减少。在《跨界与文化田野——广西红瑶身体象征与生命体系》一书中发现,服装的文化习俗在传承发展中遇到了环境变动,在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断层,这种影响伴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民族趋同化”问题。然而,在龙胜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下,红瑶的民族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形式。文创设计作为一种直接且高效的文化传播媒介,在市场上获得最快速信息交换和传播渠道,为红瑶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这种发展趋势也引发当地人看到了民族发展的机会,激发起个人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和创造活力。
五、结语
笔者以红瑶服饰的纹样为切入点,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了红瑶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作规则、文化表现的“讲述”和所赋予的寓意,探讨了以红瑶纹样为研究对象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实践使用了老虎爪纹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神位”,设计出了相关的文创产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设计需要在传统文化语境中寻找到当地民族的生活制度、象征和思考方式,更进一步地理解当地人对于艺术的观念,才能将民族文化赋予新的载体、新的表现形式。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红瑶服饰纹样的文化符号意义与现代时尚设计相结合,以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红瑶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