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豫剧的传承与发展

2023-04-18张苛苛

文化学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豫剧剧目传统

张苛苛

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1]。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也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豫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豫剧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深深植根于中原沃土,是河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在多元文化激荡的新时代,豫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名片,要推动豫剧的传承与发展,必须继续改革创新,深入挖掘现实困境,探析传承与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豫剧的特点

豫剧作为中国传统地方戏曲艺术的一种,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不仅是艺术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豫剧以其豪壮宏阔、磅礴奔放的语言艺术,丰富多彩、质朴通俗的唱词,婉转柔和、富有感情的唱腔,生动有趣、内涵深厚的剧情,构建了一部部立体且颇具内涵的舞台艺术作品,让人们可以在欣赏它独特艺术魅力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豪壮宏阔、磅礴奔放的语言艺术

豫剧的语言艺术是其魅力的重要来源,特色鲜明,豪迈而又不失细腻。在表现形式上,豫剧善于通过高亢激昂的台词展现人物的情感冲突和内心世界,使角色形象更为饱满,戏剧冲突更加激烈。这种语言艺术的运用,往往能将剧中人物的豪情壮志、正义感和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艺术享受。此外,豫剧在语言艺术的处理上,既有磅礴大气的叙述,又有精妙细腻的描写,把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情感变化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对比鲜明、跌宕起伏的表现手法,使得豫剧在舞台艺术中独树一帜,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二)丰富多彩、质朴通俗的唱词

豫剧的唱词是其艺术表现的核心之一,以丰富多彩且质朴通俗著称。这些唱词大多来源于民间,深深扎根于河南土地的历史与文化中,蕴含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历史文化。豫剧的唱词凝聚了河南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正义的追求,语言通俗易懂,富有韵律美,能够迅速打动观众的心。

多样的类型与丰富的主题也是豫剧唱词的一大特色。无论是《三击掌》中王宝钏与薛平贵的儿女情长、人间悲欢,还是《七品芝麻官》《包青天》中呈现的官场斗争、民间矛盾,豫剧都能通过唱词生动展现。每个词句都充满了韵味和节奏,仿佛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既达到了娱乐效果,又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三)婉转柔和、富有感情的唱腔

豫剧的唱腔有婉转柔和、富有感情的特点,其吐字清晰,真假声过渡流畅,能精准地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展现豫剧唱腔的美[3]。它大气磅礴、宽广浑厚,既含有激昂热烈的豪情,又富含深情的柔和和内敛。在豫剧唱腔中,铁嗓子、软腔、打腔、花腔等多种元素交织,形成了其独特的声腔风格。这种相对复杂的声腔结构,无论是在高低悠扬的旋律,还是丰富变化的节奏中,都可以体现出豫剧艺术深厚的内涵。这种唱腔既婉转动人,又豪放奔放,使得豫剧在中国地方戏曲中独树一帜。

(四)生动有趣、内涵深厚的剧情

在剧情设置上,豫剧能够展现出生动多变和内涵深厚的特色。这不仅体现在举世闻名的豫剧经典剧目,如《穆桂英挂帅》《红楼梦》等的改编上,也表现在各种世俗生活戏的创作上。豫剧传统剧目题材包括家庭伦理、爱情婚恋、市井风情、政治军事、公案清官等多个方面[4]。这些剧目以其丰富的人物设定和复杂的情节结构,成功地将各类社会矛盾和个人情感问题融入各类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中,使得剧情既有微观个体的情感流露,又反映出宏观社会的现象和矛盾。这样生动有趣的剧情富有普遍性,也具有深刻的内涵,给观众带来了极高的艺术享受。

二、豫剧与文化自信的内在契合性

(一)豫剧中的优秀基因是当代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和动力

豫剧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它积累了丰富的艺术遗产,且在演变过程中吸取了众多地方戏曲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豫剧中的优秀基因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当代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和动力。首先,豫剧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起源于河南,是古老的“曲艺”进一步发展而成的。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凝聚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历史和文化,它所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和情感,是对过去的敬仰和回忆。其次,豫剧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豫剧的音乐、表演和舞台艺术都有其独特之处。尤其是其音乐,既有豪放的北方风格,又有南方的婉约色彩。这种独特的结合,使得豫剧既有力度,又不失柔情,为中华文化提供了独特的声音。最后,豫剧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和教育意义:豫剧的剧目多取材于历史和民间故事,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哲理。它不仅是娱乐,更是教育,是对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豫剧中的优秀基因不仅为中国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当代的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自信,而豫剧为中国提供了这样一个独特而有力的文化基因。

(二)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豫剧传承与发展的坚强支撑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持久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就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对于豫剧而言,文化自信更是其传承与发展的坚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变,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社会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多种文化思潮涌入人们视野的今天,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增强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也为豫剧的传承与发扬奠定了坚实基础。豫剧作为河南乃至中国的文化代表,能够让更多的人产生共鸣,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从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在这样的背景下,豫剧不仅能够持续地传承下去,还能够不断地创新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之星。

三、豫剧传承与发展的生存困境

(一)传播的内容与形式缺乏时代性

在当今的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许多传统艺术形式面临着与现代审美、技术和消费模式的融合问题。豫剧作为一种传统戏曲也不例外。首先,内容上的困境。豫剧的许多传统剧目以历史剧为主,虽然也有《小二黑结婚》《朝阳沟》《焦裕禄》等现代剧目反映时代风貌,讴歌英雄、劳模的优秀剧目,但仍然是过去时代的生活场景和价值观念的反映。尽管它们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但与现代追求多元化、个性化的年轻观众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有所偏离,使得年轻一代难以产生共鸣和兴趣。其次,形式上的困境。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和消费模式相比,豫剧的传统演出方式可能显得较为缓慢。与豫剧有关的电视栏目,耳熟能详的只有《梨园春》,其他传播媒介的应用更加少见。而现代的观众已经习惯了快速的信息获取方式,如短视频、直播等。最后,技术上的挑战。传统的豫剧舞台和技术手段可能难以满足现代观众对于视觉和听觉的高标准要求。此外,采取高科技手段进行对豫剧进行改进,又可能由于融合不当,对传统的艺术形式造成冲击。同时,豫剧的演出对观众也有着要求,观众没有一定的戏曲审美很难听懂一出好戏。

(二)传统剧目、技艺的流失

传统艺术的传承总是伴随着挑战,豫剧同样面临着剧目和技艺流失的问题。首先,艺术家的减少。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投身于豫剧这一行业。部分原因是学习豫剧所需的艰苦努力与收益之间不匹配。缺少新血液,意味着某些技艺可能因为没有传人而失传。其次,面临市场压力。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商业价值往往被高度重视。一些不太“受欢迎”的传统剧目可能会被边缘化,导致它们在商业演出中的出场机会减少,从而逐渐被遗忘,如《河南梆剧剧目调查表》(第一册)中的部分剧目已经遗失。最后,遭受文化冲击。受到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流行文化的影响,许多年轻观众对豫剧的传统技艺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兴趣,更加偏向rap、流行乐、重金属等富有个性的演奏方式。

(三)传承资源不够丰富

豫剧的传承不仅需要有人,更需要有充足的物质和文化资源支持。首先,资金支持不足。对于豫剧这样的传统艺术,其经费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补助和门票收入。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豫剧面临较大经济压力,导致其传承和创新活动受到限制。其次,教育资源短缺。虽然有些地方设有戏曲学校,但设立数量较少,且集中于河南地区,教育层次较低。总体来看,专门为豫剧培养后备力量的教育资源较为匮乏。最后,文化环境的变迁。在全球化和都市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四、豫剧传承与发展路径

(一)创新传播方式,融合多样发展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利用诸多的传播工具和平台,让豫剧在更广阔的空间和范围内传播与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豫剧的推广。例如,既可以在视频分享平台上上传豫剧的精彩片段或完整演出;在社交媒体上建立豫剧的兴趣社群,让观众和演员进行交流。京剧名家王珮瑜就在B站、喜马拉雅等网络传播平台开设京剧节目,通过讲解京剧故事和表演技巧,吸引观众,提升京剧魅力。豫剧作为植根于民间的优秀剧种,需要豫剧从业者们与时俱进,将豫剧表演的剧目、技巧等以高质量的方式传达给观众。此外,还可以利用VR、AR等新兴技术,让观众能身临其境地体验豫剧的魅力。另一方面,要对传统的剧目进行改编,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深度借鉴和融合其他优秀艺术形式,使得传统剧目能够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更具有时代性、吸引力的作品。

(二)夯实群众基础,拓宽融入范围

豫剧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有更加广泛的群众支持,同时也需要扩大影响范围,吸引更多的新观众。一方面,开设豫剧课程。在学校开设豫剧课程或工作坊,让学生了解并体验豫剧的独特艺术魅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不是让当代年轻人对于豫剧的第一印象片面停留在“土”“慢”“老年人最爱”等思想。在通过豫剧课程的教授后,不仅培养了新的观众,还可能发掘出一些对豫剧有热情的新人才。另一方面,举办比赛和演出,开发新栏目。定期举办豫剧比赛和演出,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欣赏到豫剧的精彩。例如,既可以组织社区豫剧晚会,也可以在大型艺术节日中展示豫剧的魅力。以多样化的方式编写栏目,突破年轻观众的刻板印象,京剧就有着一个赏析、讲述传统戏曲艺术、历史的专题栏目《绝版赏析》,除此之外,还有介绍京剧的历史和艺术特点的京剧纪录片《粉墨春秋》,在B站均有超高口碑。此外,还可以通过巡演,让豫剧走出河南,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正如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时期远赴朝鲜进行慰问演出,使豫剧唱响朝鲜,鼓舞志愿军的心灵。

(三)培养人才队伍,完善政策保障

要想保障豫剧的传承和发展,根本在于人。为了确保豫剧在新时代大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建立健全培养体系,培育和吸引优秀人才,以完善的政策手段进行保障尤为关键。首先,重视豫剧教育。在专业艺术院校中设立戏曲专业,专门培养豫剧人才,并引进豫剧资深艺术家担任导师,为他们传授技艺。这样不仅扩展了豫剧受众,也为豫剧从业者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同时,还需要引入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艺,各级豫剧团队应设立艺术实践培训,让新人能在实际舞台上得到锻炼。

总之,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而豫剧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应在这一路上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掘其潜力,让豫剧更具有时代性、生活化,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讲好中国故事,豫剧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猜你喜欢

豫剧剧目传统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舞台剧目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老传统当传承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