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宇宙视阈下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传播发展路径研究

2023-04-18

文化学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文旅辽宁宇宙

傅 瑶

元宇宙是基于现有网络技术和万物互联理念,打破物理现实界限,实现互联网、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区块链、产业互联网、云计算及数字孪生等互联网全要素的未来融合形态,其本质是构建“以人为本”、虚实相融的人类未来的双栖社会生态。[1]简单地说,可以把元宇宙理解为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数字虚拟世界。以具有链接感和共享为特征的元宇宙,对推进包括红色文化在内的文化传播发展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其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文化场景制作和内容生产,搭建用户交互互动平台,创造文化沉浸式体验模式,拓展文化传播载体,增强文化传播效果。

中共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要加强革命遗址遗迹等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和保护利用,深入阐释辽宁“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2]“六地”红色文化是辽宁人民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辽宁红色历史、红色精神的集中凝练。以元宇宙技术为载体和途径,深入挖掘“六地”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打造“六地”红色文化品牌,提高“六地”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知名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操作性。

一、元宇宙技术推进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传播发展可借鉴经验

文旅产业作为元宇宙落地发展的重要领域,从2022年开始,国内有关地区、文旅企业已开始元宇宙的探索。可借鉴经验和模式主要包括:

一是构建虚拟沉浸的审美空间。虚实融合是当前元宇宙与文旅行业融合的重要特点。在文旅场景中,比较普遍的是通过3D渲染技术、VR技术、全息投影等,使原本静止沉默的景观或文物投射到观众眼前,融入声音、画面让观众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氛围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如西安大唐不夜城的镜像虚拟世界《大唐·开元》就是在3D建筑模型基础上,借助数字虚拟空间技术将大唐不夜城的美景完美复刻的虚拟空间,满足不能前来游览的游客需求。

二是打造灵活和个性化的交互方式。元宇宙技术与文旅的结合更新了传统景区的经营模式和游客的感知方式,以多幕场景流动、多角色扮演、多感官体验、多技术应用等为特色的交互式游览方式已成为景区吸引游客的法宝。如元宇宙武夷山旅游星链计划由政府牵头组织,依托数字虚拟空间打造的元宇宙数字生态平台,为游客提供线上虚拟体验、现场沉浸体验和数字文创体验等多种体验方式,实现线上与线下全方位交互,成为全国首个“区块链+文旅”先导区、示范区。

三是实现文化科技融合共生。文化数字化不仅可以让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获得“数字永生”,而且可以使文化的传播和展现形式实现创新性变革和大众化普及,打造高颜值、有故事、有灵魂的文旅地标。如2023年,腾讯和敦煌研究院共同研发了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借助高清数字照扫、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等科技手段,数字化再现了藏经洞和百年前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以4K影视级画质、中国风现代工笔画美术场景和交互模式,带领游客沉浸在敦煌文化艺术的成就和魅力之中。

二、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传播发展存在的问题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大量革命遗址是蕴藏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金矿”,“六地”红色文化的传播发展任务繁重、挑战很大。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传播形式陈旧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受经济发展、地域、交通等因素影响和制约,其宣传展示方式还需进一步改进。在展览或宣传方式上,多以静态的展台展柜、文字展板为主,较少更新陈设,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不充分,而通过元宇宙技术推进红色文化传播更为鲜见。从调研情况看,除少数重点红色文化保护场馆(单位)运用一些数字技术外,很多展馆、遗址未能采用数字可视化技术来展演或展播,吸引参观者注意较为困难,浮光掠影的参观难以有效激起观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二)红色文化内涵独特但品牌化不理想

“六地”红色文化浸润着辽宁的独特历史和独有文化,具有其他地域所不具备的独特内涵和精神气质。当前,对“六地”红色文化的内涵缺乏针对性地挖掘整理,红色文化相关的场馆存在同质化问题,红色文化形象凝固,丰富多彩、生动鲜活、具有自身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未能得到很好地凸显和统筹利用。特别是“六地”红色文化中的“抗日战争起始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还缺乏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纪念馆。

(三)红色文化种类众多但缺乏有效利用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相关的重要场馆,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抚顺雷锋纪念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等,在全国范围内都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在重点保护单位的光芒下,还有一些看似不那么重要的文化资源被遮蔽忽视,造成了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利用的不均衡。一些红色文化的保护、发展及传播存在互相隔离问题,上中下游未能联动起来,加之地域分散,缺乏合力,没能形成可持续性、稳定良好的“六地”红色文化传播发展态势。

三、元宇宙赋能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传播发展的宏观政策路径

(一)加强省级层面顶层设计

2023年9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元宇宙技术、产业、应用、治理等取得突破,成为数字经济重要增长极”。河南、浙江、四川、上海等省、市先后出台了省级层面的元宇宙发展的专项政策。

辽宁省也应从省级层面出台相关文件支持元宇宙发展,建议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作为着眼点,由省级宣传文化部门牵头,结合辽宁省“十四五”规划、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及三年振兴新突破要求,既应抓紧推进全省元宇宙产业发展,更应抢抓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和元宇宙相契合的有力契机,整合工信、科技、文旅、教育等各方面力量,构建“红色文化+元宇宙”的体系,制定元宇宙推进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同时,省级财政部门可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实现红色文化的深度开发与创新发展。

(二)注重挖掘红色文化经济价值

相关地域应立足实际,积极推进“‘六地’红色文化+元宇宙+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具有红色文化特点的文旅品牌。目前,我省部分红色文化场馆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已有一定基础,可立足现有基础,充分发挥代表性红色场馆的引领作用,系统谋划、整合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

比如,围绕“雷锋精神发祥地”,可设计(鞍山—辽阳—营口—沈阳—抚顺—铁岭)文旅路线或教育游学路线。部分代表性场馆可引进数字技术,通过全景游览、情景在线等手段,为参观者打造沉浸式的雷锋文化体验。采用线下+线上的融合方式使参观者清晰完整地体验到雷锋故事和雷锋精神。同时,应进一步打造雷锋精神网红打卡地、雷锋文化产业链,进而更好地弘扬传承雷锋精神。

(三)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元宇宙与红色文化相关人才培养,是元宇宙赋能红色文化传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立足省内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高校学科基础,整合计算机类、历史类、旅游类等学科专业资源,加大跨学科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高校以“元宇宙+红色文化”为主题开设相应课程,建立“元宇宙+红色文化”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注重对数字技术应用、文旅数字化营销、文化创意等领域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加大与文旅企业、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加强“元宇宙+红色文化”融合发展专家智库队伍建设。

四、元宇宙赋能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传播发展的微观技术路径

(一)做好基础性工作——“六地”红色文化信息收集加工

运用大数据技术处理、分析和管理“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并对这些信息加以整合、挖掘和利用。自2021年始,辽宁省宣传文化部门已开始创建红色档案信息资源专题数据库,收集散存于全省各地文化场馆及民间的红色档案资源并取得一定成效。下一步,应以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为主题,通过元数据管理、Flume、Cookie等技术加大对“六地”红色文化相关的图书、报纸、期刊、会议记录等文献,以及文物、建筑、口头故事、影像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将原本零散孤立的信息统一整合起来,将其物理化存在转变为数字化“永生”,并实现图文声像与数据信息的相互转换

同时,还要进一步借助强大的数据库精准快速处理不断激增的信息,搭建数据与人的实时互动渠道。将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库链接到国家红色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借鉴优秀经验、扩展平台视野,助力辽宁红色文化数据库优化升级。

(二)做好关键性工作——“六地”红色文化信息要素组合

元宇宙赋能红色文化并不是二者之间的简单组合,而是将红色文化内容要素进行重组、拓展和创新,通过元宇宙技术进行融合再造。应支持鼓励“六地”红色文化元素与时尚、艺术、科技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将红色文化与影视作品、文艺创作、热门IP巧妙结合,使红色文化既有教育意义,又贴合百姓生活。我们应通过跨界合作推动红色文化进行二次创作,创造更具创意和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化产品,增加“六地”红色文化的品牌价值和社会知名度。

为加强红色文化传播的效果,载体和形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其他省、市的成功案例来看,大多采用了优化升级传播和体验形式,如增设触摸屏、语言导览、手势识别等交互方式,满足人们对于互动、体验和参与的需求,更有效地激发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也可围绕自身的红色文化资源,运用门户网站、虚拟社区、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终端,通过AR、VR等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打出文化传播“组合拳”,打造辽宁红色资源数字化管理展示平台,并与政府公共文化信息平台、网络社会化新媒体、基层党建网等对接,形成红色文化传播畅通网络。

(三)做好根本性工作——“六地”红色文化信息场景创造

元宇宙技术给红色文化传播发展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数字虚拟场景的营造,它克服了传统实体展厅场地受限、展播方式单一的问题,还原历史文化场景、再现人物形象甚至“复活”业已消逝的红色遗迹,从视、听、感、触等多方位给予观众沉浸式体验。

“六地”红色文化相关各类展馆可结合实际,打造元宇宙展厅。具体包括打造虚拟空间布置、数字人交互、沉浸式观展、虚拟交互社区等,展厅设计可利用三维建模、全息投影、VR等技术,结合图画、音响、灯光等,根据主题、参观人群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为了增强沉浸感,参观者可以创设自己的数字虚拟人身份,通过数字“分身”游览展厅,也可选择角色扮演,将自己设定为某一历史人物,自定义虚拟人物的身份、外形、动作等。

在元宇宙展厅,还可提供AI数字人实时解答,开发个性化语音导览、智能定位推送、随身私人讲解等定制化服务,引导用户按照路线和内容进行参观。同时,在未来元宇宙技术持续升级趋势下,应积极探索不同地域红色文化数字社区的无限自由畅联,真正实现世界的交互。

(四)做好长远性工作——“六地”红色文化信息内容升级

高质量的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内容是未来在全国红色文化系统中突出重围、提升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关键。在“万物可IP”(IP指网际互连协议)的时代,“六地”红色文化传播也要积极探索“红色基因+文化IP”的内容创造模式,形成一套多元包容的IP文化体系。

一要提升辨识度。设计辽宁红色文化IP应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内涵,抓住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和差异进行符号或形象的提炼和转化,并据此联合多种媒介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综合体验。二要提升延展度。文化IP的延展度是指延续IP生命周期和持续提升其影响力的重要能力。如有代表性的故宫文创产品,运用故宫的藏品元素创意性打造了很多衍生品。辽宁可多建设一些如“沉浸式(体验式)红色基地+文旅”区块链项目,探索“六地”红色文化IP与日常文化生活的深度融合,吸引文创、旅游、教育、游戏、科技等行业形成传播矩阵,三要提升普及度。即提升IP的共情力。立足IP的情感定位与人性的深刻内涵相结合,与现实的人从潜意识本能和文化情结中产生强大的情感连接。如“六地”红色文化中的长子情怀、雷锋精神等这些深入人心的历史情感,可借助红色元素唤起人们的红色情怀,激起人们情感的共振和心灵的认同。

猜你喜欢

文旅辽宁宇宙
辽宁之光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宇宙第一群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辽宁舰
文旅照明的兴起
这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