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风格的教学匹配与失配策略
——以高职院校思政课为例

2023-04-18陈丽娜

教育观察 2023年35期
关键词:失配学习者思政

彭 伟,陈丽娜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一、引言

因材施教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需要教师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1]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仅把学生作为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群体对待。学生在性格、兴趣、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使学生表现出的学习风格也大相径庭。教师只有更清晰地认识到学生具有多样化个体差异后,才能更好地避免对学生作出单一的评价。基于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遵循以学定教原则,普遍实施匹配的教学策略,并适度采用有意失配的策略,将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教和学生更有效率地学。本文拟从学习风格的相关研究出发,分析教学匹配与失配策略的不同层面特点及其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具体运用,为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启示。

二、研究概述

(一)学习风格的涵义与特征

学习风格的概念由哈伯特·塞伦于1954年首次提出。[2]国外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学习风格进行了定义。凯夫从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角度予以界定,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心理行为方式,是学习者知觉、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作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指标。[3]柯勃从类型划分角度描述,认为学习风格建立在个体的感知和信息处理两大维度上,感知的具体和抽象、信息处理的观察和操作存在不同偏爱程度的组合,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风格。[4]国内对学习风格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谭顶良对其进行了较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学习风格就是学习者持续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兼有活动和个性两种功能这三个特点。[5]康淑敏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习惯性学习方式和倾向,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生理特征基础上,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体学习方式偏爱,主要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刺激的感知、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6]李寿欣等人认为,学习风格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并发展的一系列个体差异,包括与教学或特定形式的学习活动相关联的稳定的个人偏好。[7]综上,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学习风格可理解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使用的学习方式和表现出的倾向[8],其形成受个体内在认知、情感及外在环境、社会等因素制约,具有个性特征和相对稳定性。

(二)学习风格的分类与测量

学习风格的分类研究主要涉及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在生理层面上,学习者均有自己的生物节律。学习者对时间的偏好可分为清晨型(百灵鸟型)、上午型、下午型、夜晚型(猫头鹰型),也有些学习者属于混合型。[9]学习者对知觉的反应,可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和感知觉结合型。[9]学习者对声音的偏爱,可分为需要安静、喜欢利用背景音乐来避免干扰以及对环境噪声不太敏感三类。[9]在心理层面上,学习风格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行动三部分。其中,认知部分有知觉风格(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信息加工风格(同时加工与继时加工)、记忆风格(趋同与趋异)、思维风格(分析与综合、发散与集中)、解决问题风格(沉思与冲动)等,情感部分有理性水平、成就动机、焦虑水平等,意志行动部分有学习坚持性、言语表达积极性、动脑与动手、谨慎与冒险等。在社会层面上,学习风格表现为独立与结伴、竞争与合作的不同特点。[10]

评价工具的发展为理论提供了基础支撑和数据支持。学习风格的测量目前使用较多的有柯波学习风格量表、弗莱明量表等。大卫·柯波认为,学习过程周期由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积极实践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并发展成四种适应性学习模式,个体的偏好程度不同,而表现为发散思维型、聚合思维型、吸收型、适应型四种典型的学习风格。[11]其测试量表(KLSI-1984)共包含12道排序题目。弗莱明的VARK(visual aural read/write kinesthetic)学习风格模型将学习风格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写读型、动觉型四类,调查量表包含13个问询项。[6]

上述有关学习风格的研究,既从理论上揭示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的多样性特征与倾向,也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有益指导。

三、匹配与失配教学策略的运用

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时通常需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等因素选择教学策略,其中学习风格包含在学情中。已有研究指出,基于学习风格制定的教学策略可分为两类:一是与学习风格中的长处或学习者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匹配策略;一是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或劣势采取有意识的失配策略。[5]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设计和提供适合他们个人学习风格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并有意识地弥补不足,合理应用匹配与失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匹配策略

匹配的教学策略首先依据学习风格在生理层面的不同特征而实施。一方面,学习者对时间具有不同的偏爱,这将影响其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和学习纪律。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自己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学习难度较大的科目,此外学校课程表和作息时间的制定也应有所考虑。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论性,适宜安排在学生不易疲劳的时间,如上午或体育课等活动课程前,更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习者对感觉具有不同的偏爱。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例如,视觉型的学习者易接受感官的刺激,观看图片、图表、案例视频等方式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等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的内容;听觉型的学习者接受口头指导效果好,可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的讲解准确传递信息,利于他们增强对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思想理论的认识;触动觉型的学习者在操作中更易掌握知识,适合记笔记、角色扮演、调查实践等学习方式加深其对道德规范等要求的理解。

心理层面最为典型的匹配策略是根据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在学习上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相对于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的场独立性学习者,场依存性学习者易受他人观点和看法的影响。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理论讲深讲透,而且要给予学生积极引导,在对观点的深刻阐释中增强信服力,在对问题的思考讨论中明辨是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教学还需依据学生的理性水平施加相应的教育影响。大卫·亨特在大量测试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果学习者的理性水平低,就采用“高结构”教学,如果学习者理性水平较高,就采用“低结构”教学。[12]曼克兰奇朗研究发现,对理性水平低的学习者采用高结构进行教学时,成绩明显优于低结构的教学。[12]针对高职学生的不同理性水平,思政教师可给他们提供不同的学习目标、步骤和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合理组织安排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主动性。

社会层面与之相关的一个有益探索是小组教学。在小组教学中,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编排,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交往技能等差异搭配组成小组,既顾及学生共同兴趣的一致性,也考虑学生的差异性。[13]高职院校思政课可借助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将各自的认识和看法彼此交换,相互交流探讨,互相评价,逐渐达成思想共识,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从匹配策略的优势来说,其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个体对知识的获取,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当教师的主导教学风格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相契合时,学习者学习兴趣浓厚,心态积极,信心增强,乐于开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投入的热情多,学习没有障碍,课堂气氛轻松和谐。[14]因此,尊重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更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思政教学效果。然而,匹配策略也有不足,已有研究认为,它无法弥补学习方式或机能上的欠缺,无法使学生学习心理机能的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3]也就是说,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施匹配策略时,学生的短处未得到暴露或较少暴露,当教学策略改变,学生将难以回应新的学习任务。

(二)失配策略

失配策略从表面上看与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学习风格冲突,指向其短处和劣势,但有意识的失配策略在教学中具有补短作用。谭顶良认为,有意识的失配与无意识的失配存在根本区别:前者需要知晓学习者的短处,明确弥补目标,设计具体的弥补方法;后者则缺乏对学习风格长处与短处的识辨,无法有效制定弥补的目标和方法。[5]

针对不同学习者学习风格在生理层面的不足,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可运用多种有意的失配策略。例如,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频学习材料供学生选择和多次播放,弥补视觉型学习者接受口头指导难、不易分辨听觉刺激的劣势。听觉型的学习者对书面作业与抄录存在困难,可建议其通过做笔记、阅读参考书目、撰写感悟等方式接受视觉指示。触动觉型的学习者可运用课前阅读、课中讲授、课后参观革命先烈故居或纪念馆等方式促进其对视听信息的接受,从而刺激弱势学习风格的发展。

在学习风格心理层面较为典型的有意失配策略是针对场独立性者和场依存性者在案例分析方面的指导。案例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要求学习者在案例的思考中既关注具体细节,又要对概念内涵或理论观点予以较好把握。以法治部分的教学为例,场独立性者倾向于对案例具体细节或部分进行剖析,教师应着重训练其把握整体的综合能力;场依存性者倾向于理解案例的总体情况,教师应着重引导其分析细节。此外,沉思型与冲动型也常常有不同的表现,沉思型喜欢深思熟虑,更为仔细准确,但耗时多,教师需帮助其在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上下功夫;冲动型反应快,但易出错,在教学中需提醒其先思后行,培养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习惯。

从学习风格的社会层面进行有意失配,可体现在以鼓励合作为主的班级或小组教学中适当增加竞争的环节,或组内合作基础上的组间竞争,激发个体成员的进取心。高职院校思政课分组教学中,组间学习成果展示评价,合作效果的比较便是运用这一策略。对那些易受外界干扰、喜欢独自钻研的学生,教师应创设与他人结伴学习的机会,在合作研讨中促进思想交流,增强交往能力;对喜爱参与、乐于同伴合作的学生,教师应设法培养他们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

有意识的失配策略可以发挥弥补不足的特殊作用。由于学习情境和学习内容复杂多变,处于一定情境中的学习者仅凭借其所倾向的、惯常使用的学习方式无法实现对某些内容的较好掌握,这就需要弥补其薄弱之处。运用有意的失配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其全面发展。然而,有意的失配策略在初始阶段可能会对学生知识的获得产生一定的影响,出现学习速度慢、难以理解学习内容、学习积极性下降等情况。当失配过度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冲突,使教学氛围变得对立紧张,造成学生学习动机下降等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运用有意的失配策略时应注意学生的反应,适度进行,避免走向极端。

四、启示

基于学习风格的教学匹配与失配策略,有助于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合理采用多种策略,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更好地持续发展。

第一,教师组织教学以充分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风格为前提,尽量做到普遍匹配。只有把握学生的整体学习风格,才能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尽可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从乐学互动中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教师开展教学应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风格的多样性为基础,灵活采用适度的有意失配策略。教师可借助评价工具,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同时,积极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风格的优势与劣势,引导学生发挥优势,拓宽学习渠道与丰富学习方法,更有效地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弥补原有学习风格的不足。此外,注重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三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与学生多样的学习风格进行适度有意的失配。

第三,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丰富教学过程。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设置弹性化的教学时间,将讲解、练习、讨论、合作、展示、竞赛、多媒体影像等手段恰当而丰富地运用,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需求。此外,教师应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武断判定学生学业能力的优劣。通过匹配与有意失配策略的协调运用,有效促进教与学达成和谐共生。

五、结语

从注重学生群体特点到关注学生个体学习风格的差异而施教,能更好地彰显教育中人的主体性。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中,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活动及其规律,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倾向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与策略,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掘他们的学习潜力,促进学业持续发展。以上探讨可见,教学匹配与失配策略是一项高深的实践智慧,有待教师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加以灵活运用。

猜你喜欢

失配学习者思政
基于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的PMSM电感失配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特征分解的方位向多通道SAR相位失配校正方法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残留应变对晶格失配太阳电池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