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下的数字新基建发展研究

2023-04-18曹斯蔚

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算力铁塔公共服务

曹斯蔚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 100872)

一、引言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数字经济要稳步发展,必须打牢数字新基建的坚实地基。中国经济以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数字新基建就是筑底基石。然而,各地区、各服务厂商的竞争式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容易造成功能重叠,导致资源浪费。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共享经济令千行百业衍生出新业态,让人人皆可以成为资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以共享经济推动数字新基建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

共享经济与数字经济在实质内涵上是相互促进、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数字经济提高了信息传递、沟通的效率,有利于促进共商共建共享(刘灿邦,2023)。反言之,共享经济提升了资源集中统筹能力,可以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中、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调动、规划生产资料、生产资源,使之社会化、公共化。数字新基建发展必须依托大规模生产资料投入,占用大量社会资源,也是一种商用性、公共性兼顾的重要工程项目。共享经济是数字新基建发展的抓手(黄鑫,2023)。在共享经济下,数字新基建的发展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集中统筹谋划,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整合利用的系统化能力。共享经济是数字新基建的推手。以数字新基建为载体,借助共享经济,推广集约化、集成化的共建共享模式,盘活闲置资源,实现物尽其用、一物多用。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共享数字新基建。一方面,共享经济下的数字新基建可以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加快构建数字政府,完善数字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的共建共享模式推动数字新基建功能多元化,其被广泛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以中国铁塔公司为例,其不断推进“一塔多用”,变“通信塔”为“数字塔”“应急塔”(王春晖,2014)。另一方面,数字新基建通过瞄准网络、算力、智能的着力点,服务数字经济,赋能千行百业,支撑数字中国建设。中国铁塔践行新发展理念,创新共建共享模式,统筹管理全国通信杆塔资源,旨在解决中国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的问题,依托数字新基建的铁塔资源禀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国资委将中国铁塔改革的做法评价为“共享竞合的铁塔模式”(王春晖,2014)。本文基于公开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以中国铁塔为例,通过总结和分析共享经济下推进数字新基建的主要做法,研究其存在问题,进而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对共享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对于共享经济的研究,现有文献大都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在理论方面,董成惠(2016)从共享经济的内涵和价值目标出发,立足于法律地位、商业模式、监管等多个维度提出完善建议;基于国外共享经济经典理论研究文献,刘奕和夏杰长(2016)综合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协同消费理论和多边平台理论三大分析框架,挖掘其内在矛盾及问题,并给出政策启示;郑联盛(2017)认为共享经济具有高效再利用闲置资源的本质,归纳分析其供需两端机制、国内外不同模式和内在的风险。在实践方面,郑志来(2016)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对比分析传统经济商业模式与共享经济新型商业模式,立足于共享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宋逸群和王玉海(2016)追溯共享经济的缘起,认为共享经济研究经历了案例型盈利模式分析、企业商业模式运作探讨、共享经济规律理论研究三个阶段,对共享经济的内涵进行界定与阐释,概括其带来的影响与变化。

(二)数字新基建相关研究

李晓华(2020)基于智慧社会的新场景,畅想了新基建、数字新基建的未来,判定了其政策取向。刘俊英(2022)将数字新基建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视域之中,指出其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荣健欣和王大中(2022)以机制设计理论为分析框架,针对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下的数字新基建招标,提出最优机制设计方案。李曲(2023)基于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实数字新基建对于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具有“U”型非线性影响。

(三)共享经济与数字经济关系研究

蓝庆新和窦凯(2018)基于共享时代的大背景,指出数字经济是共享经济、共享时代发展的重要推手,指明共享时代下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具体特征。管洪博(2021)认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个人信息共享带有共享经济的性质,存在诸多问题,并对其制度构建提出政策建议。邵春堡(2023)认为数字经济因为同时具备智能发展、平台发展、生态发展三大特征而天然地具有共享性质,这会在实践中无形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四)总体评价

总体上看,国内学界对共享经济的研究较为成熟、成果较多,对数字经济、数字新基建的相互促进关系也基本形成了共识,但数字经济、数字新基建作为一种新业态,国内对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不足,现有成果更多地集中于数字新基建的经济效应和经济社会影响,较少针对具体实践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更鲜有结合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理念进行深入剖析,共享经济下数字新基建的实现路径亟待探明。

三、共享经济下的数字新基建发展分析

(一)共享数字新基建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共享经济下中国数字新基建蓬勃发展。以中国铁塔为例,自2014年成立以来,中国铁塔依托共建共享的创新模式,避免了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进而减少公共资源浪费,并将“通信塔”同时转换为“数字塔”和“应急塔”,还引导、推动通信基础设施“入法”“入规”,实现公共服务的优化供给。

1.以共建共享模式有效减少重复建设,节省公共资源。共建共享是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的选择。中国铁塔“因共享而生”,其通过统筹资源、统一建设、深化共享和专业化运营,致力于数字新基建领域,全力服务支撑电信运营企业,以遏制恶性同质化市场竞争下的重复建设困境(塔欣,2023)。

在行业内,深化共享。据统计,中国铁塔塔类建设项目累计承建数量已经超过360万个,新建铁塔共享率直线提升,已经从中国铁塔筹建之初的14.3%快速拉升至83%。经过计算和测度,这等于直接少建了新塔基站约98 万座,节省了行业投资资金约1760 亿元,减少了土地使用面积约5.5万亩,一系列举措所间接引致的碳减排量在2600 万吨以上(黄鑫,2023)。在行业外,加速共享。一方面,整合能源、交通、市政、房地产等跨行业资源,以各地方社会公共资源开放政策的相继出台、连续实施为契机,将路灯、监控、电力、交通等方面的相关基础设施打包、整合成为一个社会杆塔资源的系统,旨在深度融合、广泛应用、扎实推进5G 建设(黄鑫,2023)。据悉,对于新建5G 基础设施的需求,其中有超过32%的比例已经可以通过社会资源的共享化利用得到满足。这既深度盘活了社会杆塔资源,又同时大幅提高了网络系统的部署效率。另外,相关统计资料显示,94%的县区已经将5G站址的筹建、谋划纳入地方政府的城乡规划,83%的区县更是已经将5G 站址的选址、筹建工作直接纳入地方政府的国土空间规划(刘灿邦,2023)。另一方面,把“通信塔”转换成“数字塔”。通信基础设施“上有5G、下有光缆、中间有机房和不间断的电力供应”的特点,为其转换成数字新基建提供了极大便利,资源禀赋优势得天独厚,超过20万座的“通信塔”直接升级成为“数字塔”,已经为40多个行业提供了数字化专业服务①中国铁塔打造“铁塔视联”产品 超过20万座“通信塔”变“数字塔”。运营商财经网网站,https://m.163.com/dy/article/HEBF4ETQ0 511BBQE.html,2022年8月9日。。

2.以数字新基建打造平台、支撑项目,优化公共服务。一是打造综合化监管监测平台。中国铁塔以“数字塔”作为铁塔“哨兵”,实现政企合作,提升政府部门数字治理能力,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城市治安防控等公共服务领域,构建了江西铁塔智慧林长空天地综合监管平台、宁波铁塔“空天地一体化”的智能监测预警服务平台、湖南铁塔“智慧渔政”平台、泉州铁塔视联高空监控系统、河北铁塔森林草原防火视频监控系统等综合化监管监测平台。通过“高空看、智能判、地上查、网上管”,数字塔推动公共管理工作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二是支撑公共工程项目。加速推进基站、高铁、地铁、亚运场馆等大型公共工程项目5G通信共建共享,降本增效,筑牢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地基,优化公共服务。

3.推动通信基础设施“入法”“入规”。第一是“入法”,即设立法规法条保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自中国铁塔于2014 年正式成立以后,其承担着统筹协调行业资源、反映相关企业诉求、作为与地方政府直接沟通的行业代表等职能任务(王春晖,2014)。这其中格外重要的一种职能、一项任务就是要广泛地参与各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立法工作,即推进“入法”。数字新基建合作商必须会同通信基础设施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积极配合、主动沟通,推进法规法条设立工作。相关资料显示,通信设施建设和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累计已经在29个省份陆续颁布、推出、实施(张志勇,2023)。第二是“入规”,即制定规划为国家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入规”推进了多个省份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地方保护立法的颁布、出台、实施,促成了社会公共资源的开放,实现了权力下放,打通了政策支持与行业发展之间的交流“通道”,在解决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通行权等方面成效显著。

4.以数字新基建助力国家应急管理事业实践。通信的目的是传递信息,而及时、高效地传递信息在应急管理实践中至关重要。通信塔铺设信息网络、承载网络信号、发送即时讯息,这可以为政府职能部门抢险救灾的指挥调度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数据支撑。在通信塔上挂载应急通信设备,这能够将摄像机转换为“应急电子哨兵”。一旦灾害险情突然爆发,“应急塔”发布应急广播、电视新闻资讯、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类型的灾情预警信号,在高空之上挂载视频数据通讯器,立即实施、仔细监测、综合研判和实时分析,最优化即时防灾防损措施,全覆盖于森林防火、防灾防汛保障、高后果区、地震预警、城市安全等多个领域,以铁塔的“应急塔”职能共同助力国家应急管理事业实践。

(二)数字经济赋能千行百业瞄准“三个着力点”

数字经济赋能千行百业瞄准网络、算力、智能“三个着力点”,着力推动网络无所不达,着力推动算力无处不在,着力推动智能无所不及。

1.着力推动网络无所不达。中国铁塔成立9 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提供坚实的服务保障。据悉,依托于共建共享模式,中国铁塔建设的5G 基站站点数量累计已经超过200万个;对于全国1万多公里地铁、3万多公里高铁以及各类大型场馆,其推动了4G/5G信号的全覆盖。中国铁塔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助力中国快速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移动宽带网络,还全方位推动了中国“双千兆”网络高质量发展,激活了数字经济脉搏,推动数字中国建设。

2.着力推动算力无处不在。“智力”以“算力”为基础。蒸汽时代铺设“铁路网”,电气时代构建“电网”,数字经济时代则需要编织“算力网”。更为特别的是,中国铁塔在“算力网”的边缘算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大数据时代的“碎片化”数据孕育了海量的终端连接和场景化的信息应用,75%以上的数据预计未来可能都会在边缘侧产生、处理和使用。中国铁塔的基站站点分布分散化、碎片化,各机房紧邻用户,这为边缘算力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覆盖场景,天然的、理想的边缘计算节点应运而生,供给方可以随时将“通信机房”转换为“数据机房”,立即实现本地智能计算和快速响应,推动算力泛在化、随需化、普惠化。这使得网络流量降幅达到70%以上,视频存储成本降低超过50%,处理响应时延低于1 秒,业务效率卓越,业务体验良好,业务成本低廉(张志勇,2023)。

此外,在具体应用方面,中国铁塔也针对“算力网”建设、边缘算力研发,开展了广泛的业务合作和形式多样的业务模式创新。第一,中国铁塔积极地与算法公司合作,同时将高点的算法和低点的算法相互结合。发挥铁塔资源的高点优势,点多面广,应用AI算法、叠加算法,提高识别精度,实现监控检测平台逐级放大功能,进行全域感知,铁塔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成为数据接入的坚强底柱。第二,中国铁塔还创新推出了边缘算力产品,其以机房、算力服务于互联网企业、工业企业,立体化地进行生产用房的数字化改造,巧妙结合云计算、云终端和产业运用,有效地开展关键“卡脖子”技术的研究和攻关。第三,依托边缘算力,构造区域性“下沉”数字中心。利用边缘算力的“下沉”便利,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不同于三大运营商的算力集中模式,中国铁塔通过位置的合理部署、硬件的优化布局,使得边缘算力不断“下沉”。中国铁塔的边缘算力产品在楼内即可部署算力资源,便携式地进行服务范围和业务拓展,赋能于生产制造和智能监测。通过“提供基础设施+部署网络”的模式,瞄准“小算力、小场景”,尤其在属地化强的场景下,其成效显著、优势突出。

3.着力推动智能无所不及。中国铁塔联合社会各界资源,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深度思考,开拓智联业务板块,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着力推动智能无所不及。第一,中国铁塔具备杆塔的中高点位优势,以现有的“铁塔+大数据+AI”模式为推手,深度赋能于林草、国土、环保、农业等行业,给其基础设备纷纷装上、配备了“千里眼”“顺风耳”“智慧脑”。中国铁塔现有的21 万座“通信塔”已经变身成为“数字塔”。由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算法仓、行业应用共同组成全国统一物联网平台和行业应用产品,已经在“森林防火”“耕地保护”“河湖监控”“长江禁渔”等场景的数字治理中展现出了显著成效。中国铁塔聚焦重点行业,推出铁塔视联支撑数字治理,智能化产品赋能,打造了诸如森林智保、耕地智保、秸秆焚烧、蓝天智保、渔政智保、乡村智保、水库智保等多款专业化视联产品,服务于国计民生。第二,通过联合国内顶尖机构,中国铁塔不断攻关空间治理数智化领域的通用大模型,突破式地打造了一站式服务平台。中国铁塔和百度合作,引入智能客服;和华为合作,以云资源租赁的方式进行系统建设,深度参与研究课题;和中兴合作,改造和完善塔、天线等硬件设备。

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共享数字新基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遭遇困境

公开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显示,中国铁塔的共建共享模式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存在共享多主体之间的资源利用多方协调等难题。

1.政企、行业、存量增量之间资源难协调。一是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未能将部分地区的数字新基建站址同步纳入。通信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一般以文本形式呈现、公示和印发,但是,通信基站规划、数字新基建筹建计划与地方总体规划存在冲突、矛盾。而且,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因为协调上的难题,地方规划也不能配合数字新基建专项规划进行同步的调整和修编,这导致资源共享存在阻碍。此外,通信基础设施的基站一般是地上的建筑附着物,分布分散、权属关系复杂,未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基站的稳定性不足。由于市政规划冲突等原因,2016—2022 年站址拆迁或搬迁57441 处,2022 年则达到8256 处(刘灿邦,2023)。二是跨行业规划一直难以协调资源共享难题。一方面,因为难以跨行业共享规划数据,造成了5G站址的规划与其他建设类、保护类规划发生矛盾,出现业务重叠。比如,某省在提交通信设施规划数据时,发现落在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范围内的站点数量多达11000个,还有6000多个站点则是落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②两会丨张志勇代表:深化5G站址资源共建共享。通信产业网网站,https://new.qq.com/rain/a/20230305A021RW00,2023年3月5日。。另一方面,对于路灯、监控、电力、交通等社会杆塔资源,由于协同规划缺失、设计标准差异大、电力容量不足、产权情况复杂等问题,导致资源共享难度大、利用率偏低,产生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三是存量资源共享潜力待挖掘、增量资源共建计划待突破。2022年,中国铁塔存量塔约206 万座,新增塔6000 多座,95%以上的项目采取共享已有资源的形式③盘点中国铁塔2022年:将共建共享进行到底。通信网网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4/3336917.html,2023年1月18日。。存量塔的总体利用广度、深度还不够,“多塔林立、多杆林立”,既浪费了资源,也造成不美观的场景。增量塔共建计划采取行政指令下达的方式,需要层层审批,目前已经度过新建高峰期,暂时难以突破。

2.公共服务价值难定价、难盈利。一是公共服务价值难定价。作为产生正外部性的公共服务,其价值难以测度,中国铁塔目前采取“一塔一价”的自建模型测算方式,定价的额度根据其塔址、塔形、挂高、共享价值进行综合化的精细计算(王春晖,2014)。然而,测算的量化模型却并未将公共服务的价值纳入塔价格。政府部门补贴差价机制的缺失使得总体上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被抑制。二是公共服务难盈利。中国铁塔是于2018 年在港交所首次公共募股(IPO)的上市公司,目前市值超过1400亿港元,其财报需要定期披露、公开,必须恪守为股东利益服务的基本原则。但是,提供公共服务大多是带有公益性质的、难盈利的,难以遵循为股东利益服务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目前中国铁塔采用的是开展商业行为、提供公共服务合二为一的“一塔多用”复用模式,这只是将赋能公共服务作为铁塔的一项附加职能,并不利于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3.数字新基建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公开数据表明,在供给侧,以铁塔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基础设施呈现南多北少的现状,尤其在广东、江苏等发达的经济重镇,星罗棋布;但在中西部地区却寥寥可数。依托数字新基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可能会造成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均等化难题。在需求侧,数字新基建进行科技赋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实现路径是地方政府先行与中国铁塔签署平台数据使用协议,农业、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林业等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如需调用平台数据,再“自下而上”地申请平台数据使用授权。只有地方政府富余,才有财力寻求与数字新基建开展深度合作,下属政府部门才能更好地获取、调度数字新基建平台的数据资源。在数字新基建的作用下,这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公共服务水平的区域间不协调、不平衡。

(二)数字经济赋能千行百业面临突出矛盾

公开资料表明,网络可达性会因地形地势干扰、地方资源性指标紧张、极端气候变化现象频繁发生而受挫,算力中最为特色的边缘算力产品缺乏成熟的可复制、可借鉴经验,技术难点也亟待克服,智能化业务的提质增效又对科技、人才、创新三个方面的因素提出了高要求。

1.铁塔基站站点地面选址易受干扰,影响网络可达性。一是铁塔基站站点地面选址易受地形干扰,影响网络覆盖率。铁塔网络的全境覆盖离不开基站站点选址的均匀、协调、充分、全面。然而,作为数字新基建基础设施的铁塔基站,其结构复杂、线路密集,设计和改造都正朝着精细化转型。因为设施在地面建站,优质的网络信号必须依靠扎实稳固的底座作为保障。这就造成基站站点地面选址容易遭受到不平整、不平坦地势的干扰。一方面,存在不宜建站设址的外在自然环境,在工程施工方面存在雷区、盲点和技术攻坚难题;另一方面,倘若地形地势状况不佳,即使强行建站也会因底座不稳造成网络信号不良。这都阻碍了铁塔的网络覆盖率提高。二是地方的用地、用电等资源性指标紧张限制了铁塔基站网络的全面铺开。数字新基建大都是“重资产”,其设施占地面积大、用电量高、耗费地方资源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地方环境,投入成本不低,施工建造周期较长。然而,其盈利周期长、地方获益少。再加之,多年的大规模城镇化和房地产开发使得地方土地资源“吃紧”,以及“双碳”目标下地方工业用电指标缩减。这都成了铁塔基站网络全面铺开过程中绕不开的障碍。三是近年来日益频发的极端气候变化现象造成铁塔的高维护成本和网络中断风险。通信铁塔需要定期检测维护,在一般情况下,铁塔竣工交付使用后在第一年内需要每半年检测维护一次,以后每一年检测维护一次。另外,每当遇到雷暴雨、裹冰等极端气候变化现象,检测维护部门应当立即对铁塔开展检修维护。近年来,受到全球环境和气候恶化的影响,暴风、暴雨、暴雪等自然灾害高发、频发、突发。铁塔所在的环境多变、情况复杂,点位分散于城市、农村、山区、沿海等地,易频繁遭受恶劣环境的负面影响而破坏受损,其维护成本和网络中断风险愈来愈高。

2.边缘算力技术待突破。一是边缘算力的应用具有中国特色。云计算在北美、欧洲、亚太地区都已经较为成熟,其可以借鉴和复制的经验都很多,相比之下,边缘算力的初创企业相对较少。边缘算力的广泛应用需要丰富的、对基础算力水平要求不高的强属地化小场景,这提供了庞大的、旺盛的、海量的碎片化消费潜能,其在中国的应用场景很多。因此,边缘算力更适合中国。二是边缘算力本身的技术难点待克服。边缘算力、边缘计算指的是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等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提供最近端服务。边缘算力这项新兴技术在多主体的资源管理、应用的移动管理、虚拟化技术、数据分析、编程模型等诸多细节方面都存在堵点、难点。中国铁塔作为通信基础设施服务企业,虽构建了运营商业务主导、辅以智联业务和能源业务的“一体两翼”业务结构布局,还一直寻求和专业化算法公司合作,但在算力技术的自主研发、创新激励、投产使用等方面仍然略显不足。

3.智能化业务提质增效对科技、人才、创新的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铁塔是资本密集型的基础设施企业,要开展技术密集型的智能化业务,智能化业务的提质增效必须依赖于科技、人才、创新,并对三者提出高要求,以共同促进智能化业务高质量发展。在科技方面,中国铁塔作为大型国企在核心科技、关键科技上同样面临“卡脖子”的问题(王春晖,2014)。中国在大数据资源上体量巨大,面对国际竞争占据绝对优势,但决定智能化业务背后计算能力的尖端芯片研发面临着科技封锁,这终究会对其智能化业务的提质增效产生瓶颈和造成困境。在人才方面,作为国企的中国铁塔公司长期处于人力资源紧缺的状况。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和职务职称序列的发展路线吸引力不足,这难以为数字经济智能化业务储备高技术水平人才、高科创能力人才。在创新方面,数字新基建终究也是一种“重资产”的基础设施,在盈利方式上基建建设存在着边际成本递减规律和规模经济效应,易导致其缺乏创新的意愿和动力,在主客观上都抑制了数字新基建厂商的创新活力。

五、政策建议和启示思考

(一)共享经济下数字新基建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政策建议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数字新基建的共建共享需要建立良好的多方协调机制,多部门协助公共服务价值定价,逐步实施市场化定价改革;还应该以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思路来优化布局,科学、合理地统筹规划数字新基建公共服务供给。

1.共建共享需要多方协调。一是将基站站址同步纳入地方政府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之中。在地方政府新建项目、修编控制性规划之时,就要将地块内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同步纳入,及时将通信基站站址融合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之中,并实施全方位管控。与此同时,建议由地方政府规划相关部门牵头,合作建立健全跨行业规划的多方协调机制,旨在解决各方规划可能发生的矛盾。二是必须持续加强跨行业的衔接和协同。城市市政、交通、电力等行业需要充分考虑通信基站的物理位置、挂载能力、用电需求等多种因素,共同做好、做实、做优跨行业的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规划,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联合共享,不断推动其与基站建设规划的相互衔接和协同,最大化节约社会公共资源,共同提升通信基站的建设效率与综合效益。积极探索、合力突破杆塔基本职能,着力打造多功能智慧杆塔体系,充分满足、合理匹配各个行业的杆塔资源使用基本需求。三是挖掘存量资源共享潜力,突破增量资源共建计划。一方面,立足于数字新基建本身的禀赋特点,发挥杆塔基站“点多面广、站高望远、配套齐全”的优势,按照“能共享不新建、能共建不独建”的原则,充分挖掘存量杆塔资源的共享潜力,深化跨界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简化行政审批,助力中国铁塔与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铁塔建设和开放站址资源寻求当地政策支持。促进运营商、产业链合作,统筹安排、科学选址,突破增量资源共建计划。

2.公共服务价值需要多部门协作测度和定价。一方面,铁塔的公共服务价值需要科学测度、合理定价。为了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必须对铁塔的公共服务价值予以科学的定价,才能实现最优供给水平。建议由各相关政府部门协同合作、共享资源,再利用中国铁塔现有的研究力量,结合已有的“一塔一价”量化测算模型,设立专项科学研究基金计划,对铁塔的公共服务价值进行精准的测算、定价。另一方面,逐步实施市场化的定价改革。可参考油气管道、油气定价的“一线一价”“一区一价”模式,坚持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基本原则,推进市场化改革以激发经济活力,分类分区域地进行数字新基建的合理定价。为了全面、协调地提升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避免出现其导致涸泽而渔的经济困境,可考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为公共服务价值补偿寻找资金来源。

3.以全国“一盘棋”的思路优化布局,科学、合理地统筹规划数字新基建公共服务供给。建议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对于中国铁塔以数字新基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平台、项目,进行全国布局的优化设计,旨在保障其区域协调、均衡,致力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思路,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地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地进行统筹规划,秉承着类似于转移支付的制度设计方式和原则,全面保障各地区数字新基建的公共服务供给。

(二)共享经济下数字经济赋能千行百业的启示思考

凝心聚力,瞄准网络、算力、智能“三个着力点”,共同促进数字经济赋能千行百业,既要利用好“社会塔”的存量资源,寻求相关部门和地方政策的配套支持,又要致力于边缘算力技术的科研攻坚,还必须在科技、人才、创新三个方面制定倾斜性政策。

1.盘活存量的社会公共资源,从行业共享走向社会共享。建议可考虑盘活存量的社会公共资源,从行业共享走向社会共享。以中国铁塔为例,可以巧用“社会塔”,推进“一塔多用”“一杆多用”。在社会层面上整合基础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以资源节约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中国建设。存量塔方面,盘活闲置杆塔资源,开放、统筹、利用、挖掘各类社会公共资源,实现更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增量塔方面,中国铁塔可以依托自身的资源,加强与城市规划管理机构合作,施工前对拟选站址的地形地势、气候等各类环境风险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工作,慎重、妥善、稳健地推动选址建站。以存量“社会塔”的改造、转化、升级来替代增量塔需求,以共享社会公共资源的方式来降成本、增效益,在向社会深度共享资源中实现新的价值,进而从行业共享走向社会共享。

2.联合各个政府有关部门,由相关中央部委牵头,协同进行科学的选址规划和共建统筹,并寻求地方的配套政策支持。一是在用地、用电等资源性指标上提供必要的支持,用于其建站设址的工业用地指标要采取“极简审批”的模式,提高效率、简化流程,设置快捷、通畅的绿色通道。二是谋划好、处理好用电指标的布局和配置,可进行政企合作,配合中国铁塔的5G 差异化供电技术,互相协同,由地方分模块、分类型对其进行差异化的供电配额和定价,保数量、稳价格,在数量和价格上保障中国铁塔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基本用电需求。

3.多维度、多路径地开展边缘算力技术的科研攻坚,夯实算力基础。在企业外部,建议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引入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转化机制,组织和开展相关的专项科研课题研究,“摸着石头过河”,积极推进“边行边试、边试边改”,攻关和突破制约边缘算力技术发展的关键性堵点、难点。在企业内部,设置专业化的边缘算力研发和应用部门,组织和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标准、高要求的边缘算力科研攻坚团队。

4.对中国铁塔这一类型的数字经济企业、数字新基建企业制定针对科技、人才、创新“三位一体”的倾斜性政策,并不断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科技方面,可由政府部门牵头,为推动中国铁塔与华为、中兴等中国本土科技巨头的深度合作提供便利条件。互帮互助,构建利益共同体,加快实现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人才方面,为推动智联业务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升级、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地位和收入水平,帮助其规划职业生涯。与高校深化合作,将“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嵌入高校的招生、培养、就业各环节和全流程,开展和组织“铁塔智联班”“铁塔数字经济班”,为数字新基建、数字经济智能化业务培养和储备高技术水平人才、高科创能力人才。

创新方面,强化内在的激励,设置考核机制,加大企业研发费用投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潜能,鼓励研发人员高效高质产出创新成果。同时,发挥大型国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恪守公益性和营利性并重的经营原则,继续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三低一保”的中国铁塔业务定价策略。“三低一保”具体指的是,中国铁塔公司基础设施租赁的业务价格要低于国际上的同类公司,低于当下市场的公共价格,要低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价格,但必须保证服务价格能够覆盖服务成本,以实现成本价格之间的盈亏平衡(王春晖,2014)。在共享经济下,要防范数字新基建企业因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地位而缺少开拓进取的动力,确保其出于利润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目标而踔厉奋发、守正创新。

猜你喜欢

算力铁塔公共服务
多方求解智能时代算力挑战
这个第二不一般
卫星通信在算力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东方铁塔:氯化钾产品供应紧张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算力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生产力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磁与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