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金融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2023-02-18郑军海王文佳

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银行

郑军海 尹 淼 王文佳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2737;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澳门 999078;齐鲁工业大学金融学院,山东 济南 250131)

一、引言

从本质上来说,数字金融是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与应用,改变甚至颠覆了传统金融业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格局,重塑了整个金融生态系统,各个产业也会受到深刻影响。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关键主体,在数字金融发展背景下,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金融脱媒的步伐也在加快,从移动支付、点对点网络借款(P2P)、众筹、网络银行到小微信贷,这些新兴技术为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银行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2022年1月,原银保监会出台《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明确总体目标为到2025 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金融取得明显成效,重点强调积极发展产业数字金融,建设数字化运营服务体系,构建安全高效、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和着力加强数字化风控能力建设。2022年12月,财政部等部委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银行函证规范化、集约化、数字化建设的通知》,要求数字化回函与纸质回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和证明力,稳步推动银行函证数字化工作等,进一步推进银行函证规范化、集约化、数字化,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2023年7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行业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模式规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数字化模式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制定规范,是国内首个数字普惠领域的金融行业标准,构建起金融监管部门、金融从业机构和金融服务对象对普惠金融的共同认知,对促进数字经济时代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字化金融的运用,不仅可以大大减少银行业的风险,更是能够扩大银行在中小企业领域的竞争优势,从而抓住更多的商机。

面对数字金融浪潮的巨大冲击,传统银行业经历了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到如今的积极拥抱。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将带来鲇鱼效应,促使传统银行积极投入数字化建设,运用大数据技术强化风险管理,帮助银行突破传统信贷业务模式,增加非利息收入占比,实现效率的提升(田雅群与何广文,2022)。传统银行业若能积极整合数字金融转型业务、创新发展,这不仅能够打破服务时空的局限,而且可以提高风控能力,从而为其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数字金融推动了外部替代性新型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银行负债端、资产端以及客户端等层面的业务都面临一定的挑战。数字金融背景下的竞争不同于银行业同业之间的传统竞争,而是由外来者(非金融产业科技企业)造成的,其给传统金融业造成了直接而激烈的影响,产生较大的竞争压力。简言之,数字金融和传统银行之争并不是一个此消彼长、零和博弈的过程。随着数字金融的迅速发展,传统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其能够利用最先进的科技和业务模式实现转型升级。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数字技术,商业银行可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优化其管理模式,并且可以实现产品的多样化,这对于商业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其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实现转型。

目前,关于数字金融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绩效,学术界存在一定争议。有学者认为,数字金融给商业银行的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根据Beck et al.(2016)的研究,金融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和提升,还包括商业模式的变革、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通过金融改革,银行的产品种类得到丰富,客户的服务质量也得到极大提升,使得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更加广泛,这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好的绩效。Stoica et al.(2015)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罗马尼亚24 家银行的整体绩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通过使用网上银行的服务,罗马尼亚银行的绩效得到显著改善。Scott et al.(2017)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银行的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Wang et al.(2020)通过定量研究发现,数字化金融对于提升金融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实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在提升金融机构绩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对中国东部地区金融业效率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根据Dong et al.(2020)的研究结果,互联网金融的普及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总体表现,但也可能导致其资产负债表的不平衡。陆龙飞和徐飞(2018)对2011—2017 年中国16 家上市商业银行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数字金融的冲击下,这些银行可以通过合理运用数字金融来促进经营,并有效提升其绩效。刘笑彤和杨德勇(2017)使用DEA 模型研究发现,在考虑并购重组等因素的影响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绩效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何帆和留红霞(2019)的研究表明,企业可以利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费用等措施,有效地提升其经济效益。

部分学者认为,数字金融可能会抑制商业银行的绩效表现。Bunea et al.(2016)根据美国银行年报的数据展开调研,部分银行负责人表示其正在面临数字金融公司的挑战,而这种竞争对银行绩效造成了负面影响。戴国强和方鹏飞(2014)的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可能会以更高的资金成本来削减银行收益,并且可能会对传统银行的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体造成冲击,进而对其资产负债表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孙杰和贺晨(2015)的研究表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字金融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了去中介化,这种变革对传统的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产生深远的影响,致使其经营绩效显著下滑。郭品和沈悦(2015)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技术的溢出效应,可以极大地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整体资源利用率。邱晗等(2018)以2011—2015年的利率市场化环境为背景,通过对263家银行的调查,发现调研对象通过优化其负债端业务,可以通过同业拆放市场获取更多资金,但这也会导致其负债成本提升,最终导致其利润减少。李亭亭(2019)发现随着数字金融的普及,商业银行的存款量显著减少,这不仅导致商业银行的负债端成本急剧上涨,还加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数字金融引发的“脱媒”现象,使得传统的银行业中间业务受到极大冲击,对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相关学者的探索发现对于业界了解数字金融发展对传统银行业产生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整体上看,数字金融对于传统银行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即数字金融在影响传统银行业经营绩效方面具有双重性。结合中国的具体现实情况,国内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借贷业务上,在互联网金融产品推出和创新方面起步晚,强度不足。由以上推论得知,数字金融快速发展对于传统经营发展模式的银行来说,其影响将更加剧烈。

本文首先通过实证分析,深入探讨数字金融对银行业绩的影响,并给出一个明确结论,以此来提升银行对数字金融的认知,从而有助于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其次,通过分析2013—2020年118家商业银行的年报,可以更好地了解数字金融的发展如何影响其经营绩效。再次,本文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将中国的银行划分为不同类别,并对数字金融的发展及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后,本文提出关于区域金融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数字金融发展对金融业既造成了影响和压力,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传统银行要因势利导,顺应潮流,紧跟时代步伐,制定出适合数字金融发展的商业模式及发展策略,促使业务能够更好地融入数字金融当中,并将全新的技术及发展理念融入经营管理过程当中,最终顺利实现自身的突破和变革。

二、研究假设

(一)数字金融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使得进入金融产品市场的门槛和限制大大减少,这也意味着市场出现了新的竞争者,必将加剧市场竞争程度,从而对银行绩效造成负面影响。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的存贷业务是提升其绩效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贷款门槛较高,额度也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为了降低贷款风险,银行必须对客户背景进行全面调查,而信用贷款的评估过程则更加复杂,耗费时间也更长。从国内的实际情况看,传统业务比例较高,现有经验管理模式较为保守,可得资源受限的银行所占比例较大。从短期内看,数字金融对于银行经营绩效可能主要是负面冲击,预期数字金融与银行经营绩效负相关性概率更高。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1:

H1:短期内,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具有负向影响。

(二)数字金融、存款竞争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的收益来源和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攀升,中国商业银行仍然以存贷款差额为主要盈利来源。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一系列新型数字金融产品也迎来了爆炸式增长。由于数字金融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产品具有高收益、市场化利率等优点,这些产品的收益高于传统的银行储蓄收益,因此受到广大投资者欢迎。因为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广泛应用,所以投资者可以通过更方便的途径获取收益,这一现象促进了银行间市场的发展,但同时也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挑战,使得银行在存款市场所占份额有所下降。传统商业银行为了在存款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不断拓展新的投资渠道,同时为了满足政府的利率管制、存贷比等监管要求,创新推出理财产品,从而使得银行间的存款竞争变得愈发激烈。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同时,传统商业银行无法有效地从传统市场获取资金,这可能会使得银行的资金成本大幅攀升。

随着资金来源的减少和资金成本的上涨,商业银行的盈利机会受到严重限制,从而削弱了商业银行维持盈利能力的动力。由于存款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所承受的经营风险也日益增大,其资金成本不断攀升,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因此,商业银行积极采取措施,大幅提高发放贷款数量,以维持较高的利润水平,从而导致信贷市场中的贷款供应量大幅提升,同时也使得贷款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为了发放更多贷款,商业银行可能会适当降低抵押物和信用审查标准,不良贷款率可能会随之提高,从而使得银行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然而,由于激烈的存款竞争,银行特许经营权的价格大幅下跌,这将促使商业银行采取更高的风险投资,这也使其承受了更大的经济压力。银行存款竞争的不断升级,也使得银行贷款利率随之攀升,这不仅给企业带来较大的信贷压力,还使得银行承担更大的违约风险。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2:

H2:随着数字金融发展,短期内银行间竞争更加激烈,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绩效。

(三)数字金融、主营业务成本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

区域数字金融发展导致银行主营业务成本上升。受数字金融影响,银行传统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针对这一影响,银行需在夯实原有客户关系和发掘新客户等方面采取措施,比如加大为客户服务力度,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增加客户黏性等。除此之外,为适应数字金融时代潮流,银行还可以引进新型数字技术设备、开展相关投资,并在日常业务中加以推广应用等,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等资源。从短期内看,数字金融发展给银行经营绩效带来的影响也表现为主营业务成本的升高,并最终造成银行经营绩效下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3:

H3:数字金融发展短期内会增加银行主营业务成本,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

(四)数字金融和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异质性分析

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各类银行在资产和负债规模、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服务范围、资金规模、经营经验等方面具备优势的大型商业银行,更加敏锐地感知到数字金融的发展趋势。在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中,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通常拥有更多的表外业务和同业业务;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重心是存贷款业务。

因此,数字金融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随着数字金融的迅速发展,它将给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而且,由于银行业务结构的多样性,不同类型银行受到数字金融的影响程度也可能不同。“马太效应”的现象使得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而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可能会日益减少,其所承受的风险也逐渐增加。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字金融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本文将银行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通过异质性分析进行研究。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4:

H4:数字金融发展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异质性影响。

关于本文的影响机制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四类银行的相关数据来自中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管理的税收调查数据库(ATS)。本文以中国118 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6家大型商业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71家城市商业银行和30家农村商业银行。数字金融的变化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是2013年以前,数字金融发展的初始阶段;二是2013 年之后,数字金融迅速发展。因此,本文的研究区间为2013 年至2020 年。数据来源于多个渠道,包括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Bankscope)、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各商业银行年报数据以及《中国统计年鉴》。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现有文献研究表明,总资产收益率(ROA)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另一重要指标是资本回报率(ROE),部分学者认为,资本回报率的变化与银行资本结构相关。因此,本文使用总资产收益率来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

2.解释变量。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准确评估各个城市数字金融的发展水平,以期获得有效的结论。考虑到数字金融对银行传统业务冲击的多样性,本文选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与蚂蚁金服合作编制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代表数字金融发展指数(DiFin)作为解释变量,这一指标能较全面地反映区域数字金融推广范围、使用深度和先进水平。

3.控制变量。本文重点关注银行的特点以及宏观经济背景下的影响因素。银行的财务状况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包括资产结构、资本充足率、资产规模等。通过计算贷款资产比(LA)、权益资产比(EA)和资产总额的对数(LnTA),能够更准确地了解银行的经营情况。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也在持续变化。因此,本文采用实际GDP 的对数(LnGDP)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程度,能够更精准地把握经济的变化趋势。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从传统的利息收入转向更加灵活的利差空间,使得商业银行的利润降低,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经营风险。因此,本文采用利率市场化的虚拟变量(Policy)作为控制变量,以确保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本文还将通货膨胀率(CPI)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

4.中介变量。本文以2013—2020 年间各家银行利息支出占平均付息负债之比作为银行存款竞争水平(Comp)的测度指标,选用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Cost)作为银行主营业务成本的代理变量进行机制检验。

本文的变量类型、变量名称、变量定义及变量衡量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与衡量

(三)实证模型的设定

1.基准模型设定。为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于城市实体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本文构造式(1)表示的基准回归模型。

其中,i代表银行,t代表年份,Control为控制变量,ε则为残差。

2.关于本文假设H2和假设H3,参考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的方法,构建中介效应模型(2)和(3):

其中,中介变量M分别代表存款竞争水平(Comp)和主营业务成本(Cost)。

中介效应的检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模型(1)中的系数α1进行检验。如果α1不显著,表示数字金融对银行经营绩效影响并不显著,分析结果到此为止。如果α1显著,表示数字金融能够显著影响经营绩效,继续检验。

第二步,测试模型(2)中β1的系数,以及模型(3)中γ2的系数。如果这两个系数都显著,表明数字金融对银行存款竞争和主营业务成本作用明显,同时银行存款竞争水平和主营业务成本对其经营绩效也产生显著影响,继续进行下一步检验。

第三步,对模型(3)中的系数γ1进行检验。在这里,γ1代表银行经营绩效直接受到数字金融的作用。如果γ1显著,表示数字金融对银行经营绩效的直接影响显著,并且银行存款竞争水平和主营业务成本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如果γ1不显著,说明银行存款竞争水平和主营业务成本在该影响机制中具有显著的完全中介效应。

在中介效应分析中,乘积β1*γ2代表中介效应的大小,而β1*γ2/γ1的比值则反映中介效应在整体直接效应中所占的比例,从而揭示中介效应的影响程度。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 显示了对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平均总资产收益率为0.961,且各家银行的收益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数字金融指数(DiFin)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可以得出,各个城市的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证实了本文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表2 描述性统计

(二)主回归结果

本文的主假设检验了数字金融与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如表3 所示。根据第(1)列的结果,可以看出,数字金融发展与总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30,而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可能会在短期内对银行的经营绩效造成不利影响,从而证实了假设H1。随着数字金融的飞速发展,各类数字金融企业纷纷崛起,并且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理财产品。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相比,数字金融理财产品的优势在于其门槛低、收益高、流动性强。此外,数字金融理财产品能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根据客户的消费水平及资产状况,为其进行精准的信用评估,从而为各类收入群体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应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且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将会极大地增加其人力和物力成本。由于数字金融的出现,可能会减少商业银行的长尾客户,从而导致其经营绩效降低。因此,假设H1得到证实。

表3 主回归结果

(三)机制检验

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数字金融发展是通过增加商业银行存款竞争的激烈程度、提高主营业务成本等方式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本文采用银行利息支出与平均付息负债之比作为存款竞争的评估指标,并用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衡量主营业务成本,以检验其中的影响机制。

表4 列示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机制检验的回归结果。表4 第(2)列和第(3)列的数据表明,在10%显著性水平下,数字金融会加大存款业务竞争,且存款业务竞争与银行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商业银行存款竞争激烈程度增加,使得经营绩效下降,这表明存款业务竞争在数字金融发展和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因此,假设H2得到证明。由于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银行可能在吸引存款和放贷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这导致存贷份额的流失,从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端造成冲击,增加了银行的负债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资产负债管理的难度,对银行经营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表4 机制检验

表4第(4)列和第(5)列的数据表明,在10%显著性水平下,数字金融发展增加了主营业务成本,且主营业务成本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随着银行主营业务成本增加,其经营绩效也会受到影响,主营业务成本在数字金融发展和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假设H3得到证明。从短期内看,数字金融发展给银行经营绩效带来的影响表现为主营业务成本的升高,并最终造成银行经营绩效和成长性下降。

(四)异质性检验

基于全国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本文将样本银行划分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深入探究数字金融发展对不同类型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而外资银行则不在此范围内进行讨论。

1.数字金融发展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根据表5的数据可知,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地提升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随着数字金融的不断发展,传统银行的运作方式正在受到深刻的影响。由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具备庞大的经营规模、覆盖全国的分支机构、充裕的资金储备,其可以在“技术溢出效应”的数字金融应用和创新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从而极大提高自身盈利能力。

表5 异质性检验

2.数字金融发展与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研究表明,在短期内,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给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指标(DiFin)的系数符号也表明了这一点。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分布更为广泛,且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使得其风险来源更多、敞口更大,而且由于资金来源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情况也会损害其盈利能力。

3.数字金融发展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出,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大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水平低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设备、人才等,使其无法有效地推动自身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普遍缺乏精通数字金融应用的人才,这使得“技术溢出效应”的数字化转型受到了严重阻碍。随着普惠金融的普及,许多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进入农村市场,加剧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同时,也推动了农村金融业发展。但是,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也表明,由于业务规模有限、客户群体单一以及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加上缺少完善的信用评级机制,这些都增加了它们面临数字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4.数字金融发展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经过回归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不显著。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与传统的国有银行存在差异,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在摆脱传统的以存贷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并且越来越依靠中间业务来实现收益。然而,与存贷利差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波动性较大,且扩张会导致固定成本增加,因此,数字金融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可能不太明显。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各类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的影响具备异质性,从而证实了假设H4。

(五)稳健性检验

前文使用资产收益率(ROA)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体系中的总指数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数字金融的发展,本文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商业银行绩效(ROA)的替代变量,并将货币基金指数(MoFund)、使用深度指数(Depth)以及信贷指数(Credit)作为数字金融总指数的替代变量。通过回归分析,表6得出的结果与预期一致,从而证实了结论的稳健性,即短期内数字金融的发展可能会对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不利影响。

表6 稳健性检验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随着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普及,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给银行的传统业务带来一定挑战。与此同时,数字金融蓬勃发展,为传统银行实现业务转型和创新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银行若能够把握这一契机进行革新创造,则有利于寻找新增长点和实现经营绩效新跨越。

本文通过评估2013—2020 年118 家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以及数字金融的发展趋势,得到以下实证检验结果。第一,数字金融发展将弱化银行盈利水平,表现为经营绩效的降低。第二,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加剧银行存款竞争和增加主营业务成本来降低银行经营绩效。第三,发展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数字金融的发展虽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提高,但对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二)建议

为了迎接金融科技的挑战,商业银行应当积极把握机遇,充分利用其独特的优势。首先,扩大客户群体,探索新的发展机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数字金融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信息优势,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实现资金的最大化利用。其次,商业银行应持续改善业务模式,招募更多专业人才,加强研发创新,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从而更好地落实“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目标。再次,积极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让银行拥有更多定价自主权。随着市场化发展,金融科技公司和非银行机构的资管产品定价也在不断改变。最后,为了更好地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应加速推进信贷风险管理优化,提高决策的智能性和风险自动识别能力。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经营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银行激进求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