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血帮您明确贫血程度与病因
2023-04-18魏冰
魏冰
一些朋友觉得,贫血就是身体里的血少了一点点,自己不疼不痒,不耽误吃饭、睡觉、上班,没啥大不了的。其实不然,虽然有的贫血患者的确没有明显的不适感觉,但如果放任病情不管,随疾病进展可能会出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精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时,贫血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贫血非小事,患者和家属必须认真对待,进行科学诊断和治疗。
贫血原因多
贫血是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临床表现。造成贫血的原因有三类:1.红细胞生成减少或不足,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2.红细胞破坏过多,如各类溶血性贫血;3.急性和慢性失血性贫血。
血常规检查
可判断是否贫血
在我国,贫血的诊断标准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英文为Hemoglobin,英文缩写为Hb)小于120克/升;成年女性Hb小于110克/升;孕妇Hb小于100克/升。Hb低于以上标准时,患者必须高度重视。临床上对贫血鉴别诊断的金标准是骨髓形态学检查,但该方法是有创检查,对患者的身心影响都比较大。因此,目前临床上,医生多采用外周血检查方法,通常为血常规检查,来判断患者是否贫血。
关于贫血诊断,血常规各项指标中需重点关注的是红细胞计数(英文为Red Blood Cell,缩写为RBC)、血红蛋白量(Hb)这两个指标。简单判断贫血程度的话,主要看Hb:Hb大于90克/升,属于轻度贫血,多数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Hb为61~90克/升,为中度贫血,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乏力等表现。Hb为31~60克/升,为重度贫血,患者可出现头昏、乏力、气促等表现。Hb小于30克/升,为极重度贫血,此时患者症状严重,甚至可合并贫血性心脏病或者脑水肿,危及生命。
除了RBC和Hb外,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的浓度等,也可以作为贫血的辅助诊断参数。
贫血三项检查
可判断疾病类型和病因
造血是在骨髓中完成的,红细胞的生成需要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等原料。缺少造血原料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贫血病因,称为营养性贫血。通过贫血三项(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检查,可明确贫血的类型和病因。
1.叶酸检测
叶酸由蝶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3种成分结合而成,又名蝶酰谷氨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正常细胞生长及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需要的重要基本维生素。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叶酸需求量为每天100~200微克。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缺乏葉酸或维生素B12,导致DNA合成障碍而发生的贫血,多发生于孕产妇中。怀孕期间,胎儿需要从母体吸收大量叶酸。在孕晚期或产后,若母体叶酸储备不足,将导致母亲和胎儿发生巨幼细胞贫血。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每日补充叶酸400微克。
2.维生素B12检测
维生素B12是一种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人体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并且,维生素B12需要在肠道分泌的内源因子的帮助下,才能被肠道吸收。因此,消化道疾病患者更容易缺乏这类维生素。
维生素B12是红细胞生成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可以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保持骨髓造血处在正常状态,防止恶性贫血的发生。同时,它还可以提高叶酸的利用率。当维生素B12缺乏时,叶酸则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导致叶酸缺乏症。
维生素B12缺乏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胃黏膜“内因子”蛋白缺乏导致的恶性贫血、恶性肿瘤导致的继发贫血患者。维生素B12增多则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肾性贫血、真红细胞增多症等。
3.铁蛋白检测
铁蛋白是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主要来源于食物摄入、体内贮存和血液循环中衰老红细胞的释放。铁蛋白是一种棕色的含铁蛋白质复合物,血清中的铁蛋白水平可以反映铁贮存情况和机体营养状态。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的贫血,实验室对这一类型贫血的检测方法很多,包括检查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其中,血清铁蛋白是一种较稳定的糖蛋白,不受机体近期铁摄入的影响,是判断铁负荷过多或铁缺乏的可靠指标。而且,铁缺乏常出现在贫血发生之前,因此铁蛋白的检测对贫血的预防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铁蛋白降低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长期腹泻、营养不良、慢性失血性贫血等疾病。铁蛋白增高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白血病、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所以,如果患者的铁蛋白水平异常,医生必须先确定病因,再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找准病因
治疗贫血才有意义
贫血不是简单进行补血、补铁就可以了,一定要找对病因再去对症治疗。盲目补充铁剂“治疗”贫血,有时候不仅无法得到预期疗效,反而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当明确诊断是由于铁蛋白缺乏导致的贫血时,轻症患者可以通过改善饮食结构,注意多休息来调整,也可以服用铁剂来治疗。如果是自身免疫性溶血导致的贫血,患者则需要进行免疫治疗,包括口服或注射激素。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采用环孢素联合激素治疗等方法,必要时可以进行输血,以免危及生命。
日常生活中,身体健康的普通人也应该注意预防贫血,适当多摄入动物性食品,如肉、蛋、奶和动物内脏。这类食物中富含维生素B12和铁元素。同时,应多摄入绿叶蔬菜、豆类等富含叶酸的植物性食物。需要注意的是,在烹饪肉类食品时,温度不可过高,否则会造成维生素B12的损失。叶酸较不稳定,绿叶蔬菜放置过久,过度加工等,均会造成叶酸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