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2023-04-17浙江省地方统计调查队课题组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宜业村干部村民

□ 浙江省地方统计调查队课题组

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美丽”到“和美”,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和提升,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发展和新需要。一直以来,浙江始终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重要部署,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近日,浙江省统计局在全省范围内对518 位村干部和4119 位村民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工作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浙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深化、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五方面问题亟需关注。

| 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共谱乡村发展“和美”新篇

浙江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全域统筹、上下联动、全面推进,实现了由表及里、内外兼修的飞跃提升,绘就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一)“硬件”“软件”提档升级,“和和美美”民心所向

和美乡村建设以来,全省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建设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建设日趋成熟,“硬件”“软件”融合发展,大幅提升了村民生活的舒适度、便利度、满意度和幸福感。

一是政策知晓度高。98.2%的村干部知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或《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等相关政策”,知晓渠道以“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84.7%)和“乡镇或村干部宣传”(86.8%)为主。

二是基础建设推进快。调研中,78.7%、76.6%和71.7%的村干部表示本村已经围绕和美乡村建设开展了“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村庄规划纳入村级议事协商目”和“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75.1%、65.7%、63.1%、60.8% 和58.7%的村民表示本村已建设或拥有“有专人维护的公厕”“文化基础设施(如文化站、体育场、娱乐活动中心、信息咨询等)”“村卫生室”“完成电网巩固提升”“规模化供水工程提升水质”。

三是成效满意度高。93.7%的村民对本村和美乡村建设成果表示“非常满意”(70.3%)或“比较满意”(23.4%)。94.3% 的村干部对本地政府的工作成效表示“非常满意”(66.8%)或“比较满意”(27.5%)。村民对“医疗服务设施和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和教育设施”“社会福利服务(如养老托幼残疾人服务等)”“文化基础设施及服务”满意度分别达到87.3%、82.9%、87.2%和89.2%。

四是村民幸福感提升。98.3%的村民表示“和美乡村建设让生活的舒适度、便利度有提升”,其中78.4%的人表示“提升很大”。97.8%的村民表示“幸福感、满意感有提升”,其中77.7%表示“提升很大”。全省11 市村民舒适便利度和幸福满足感有提升的比例均高于95%,其中湖州“有提升”的比例在99%以上,杭州、宁波、嘉兴、绍兴和丽水“有提升”比例均在98%以上。

(二)村容村貌焕然如新,生态“宜居”向“美”而行

浙江一以贯之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依托示范村、重点整治村、中心村、精品村、历史文化村落、风情小镇、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以及“三大革命”等载体,推动农村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一是整治开展有条不紊。调研显示,分别有89.6%、90.4%、77.1%和85.2%的村干部表示,本村已经开展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卫生厕所全覆盖”“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等。86.2%的村干部表示本村已完成或正在进行旧村改造整治,96.1%表示本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并及时清运处置。

二是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分别有91.0% 的村民和96.6% 的村干部认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后,村容村貌有明显改善;93.5%的村干部对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提升工作成效表示满意,95.3%认为村容村貌改变保留了本地特色和乡土气息。

三是生活体验日益提升。84.9%的村民表示已开展家庭垃圾分类,其中湖州、杭州、金华、绍兴和嘉兴超过九成,分别达到97.0%、96.4%、95.2%、92.1%和91.0%;91.5%的村民表示村里“从未或基本没有停过电”,仅有0.1%的村民表示“经常停电”;80.1%的村民表示村里的水体水质有明显改善。64.3%和59.1%的村民表示“村庄规划建设变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变好”是本村最大的变化。

(三)产业振兴强村富民,乡村“宜业”“和”合共生

浙江深入挖掘村庄资源禀赋,发挥村民劳动技能,培育建设“在村产业”,打造出一大批“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望得见未来”的宜业乡村场景,加快走上强村富民共富路。

一是产业发展潜力较好。据调研,26.2% 的 村 干 部 和46.0% 的村民认为目前村里产业兴旺,带动致富效果好;44.4%的村干部和37.9%的村民认为有潜在产业,期待进一步推动突破。

二是电子商务模式新颖。50.9%的村干部表示本村开展了直播、社区电商等新型模式。如湖州长兴县顾渚村,发动乡村民宿、物流和电商直播主动链接第一产业,2022 年带动近2500 名周边村民从事电商直播相关产业,年销售额近3500 万元。

三是乡村就业机遇改善。调研中,76.3%的村民在本村或本乡镇外村务工;71.4%的村干部表示本村拥有共富工坊、外来企业、车间等提供就业,58.9%的村民认为目前村里就业机会好。

(四)乡村治理有效运维,乡风“和美”同心共筑

“和”,意味着和谐、和睦、和顺、融合,是贯穿整个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浙江在不断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把“和”的理念落实到乡村建设和治理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绘制出惠风和畅、人心和善的“和”“美”画卷。

一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加速提升。文体活动丰富。据调研,76.1%的村干部表示本村经常组织放电影、演出、民俗、节庆等文体活动;66.5%的村民表示经常参加此类文体活动。社会风气改善。90.3%的村民和96.1%的村干部认为当前农村社会风气(如社会治安、乡风文明、婚丧嫁娶移风易俗、干部作风等)有所改善,95.3%的村干部对本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工作成效表示满意。传统文化传承。97.9%的村干部对乡村物质文化或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性表示肯定,88.5%的村民和88.8%的村干部认为本村的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情况较好。民众满意度高。92.0%的村民和93.2%的村干部对本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效表示满意,其中杭州、嘉兴和湖州的两项满意率均高于95%。

二是乡村社会治理效能持续加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97.7%的村干部和93.3%的村民表示“村干部定期走访入户”;97.2%的村民清楚村委会联系方式,93.5%认为村委会办事效率高,94.2%表示会有专门人员调解村民矛盾。村务公开、民众协商。98.4%的村干部和95.1%的村民肯定本村的村务公开工作;97.9%的村干部表示本村村民有参与议事协商本村重大事务的管理、决策与监督。治安环境优化、建设成效满意。96.6%的村民对本村治安环境表示满意;95.2%的村民和96.1%的村干部对本村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工作成效表示满意。

| 追根溯源,深入剖析,聚焦乡村发展痛点难点

浙江在创建绿色宜居美丽乡村基础上,加快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促进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加速提升,但仍有以下五方面问题亟需关注。

(一)村庄建设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

调研显示,38.2%的村干部和34.0%的村民认为本村“没有制定合适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指南”,有些村建设无序、用地粗放,村庄功能难以完善。部分受访农户认为,各职能部门仍未形成整体合力,尤其是项目建设后期的长效管护机制相对滞后。同时,农户自觉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也还不够高。62.1%的村干部和55.4%的村民希望加强村庄规划建设。

(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增强

调研显示,仅21.3%和30.4%的村已建设或拥有“社会福利机构(如养老托幼残疾人机构等)”和“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学校等)”,16.1%的村没有医生,50.0%的村干部认为本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和城镇学校有较大差距,29.7%的村民和32.7%的村干部表示“本村的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不够好”。44.2% 的村干部和40.5%的村民希望提升农村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

(三)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农村现代化生活条件有差距。仅有33.5%(比例最少)的村干部表示本村已经“制定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建设指引”,35.1%、46.2%和48.6%的村干部表示本村已建设或拥有“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应用系统”“在线议事平台”“信息化手段开展服务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等,比例均低于其他选项。二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受限制。目前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限制了现代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标准化水平偏低,生产智能化技术推广应用不足,要达到数字化、科技化、智慧化任重道远。仅有8.2%的村民和2.9%的村干部认为开展和美乡村建设以来“本村的智慧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四)乡村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

一是产业融合程度偏低。浙江目前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结构失衡等问题,49.1%的村干部表示本村没有产业融合情况,26.7%的村民认为本村产业融合程度不高,69.1%、55.3%和47.0%的村干部表示“主导产业不明晰,缺乏特色品牌产业基地建设”“产业整合能力弱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和“龙头企业少,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能力弱”是产业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资金政策支持偏少。目前大部分乡村振兴建设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方面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缺口较大,59.5%的村干部认为“资金不足”是影响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三是收入水平提升较慢。产业发展受限阻碍村民收入提升,仅有8.6% 的村民和7.0% 的村干部认为“村民收入有提高”是本村和美乡村建设以来最大的变化。

(五)人力资源要素流动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一是高素质人才短缺。人口流失,特别是高层次优秀人才 “不愿去”“不肯留”,乡村面临人才匮乏、劳动力年龄偏大、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70.1%的村干部认为“高素质人才短缺”是影响本村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二是就业岗位匹配不足。41.8%的村民和47.0%的村干部认为目前村里“适合的就业岗位少”,很多留守的妇女、老人只能以务农来提供主要生活支撑,稍有能力的人也只能打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生活保障不足。

| 破立并举,取长补短,实现“和美”建设美好愿景

针对痛点和难点,从村民实实在在的感受和喜好出发,整合多方载体,推动资源下沉,使村民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在物质丰富的同时实现精神富足,达成对“和美”建设的美好期盼。

(一)促统筹,重规划,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规划先行”这个落脚点,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加大资金统筹力度,科学系统谋划和建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库,引导村民对土地资源、道路规划、民房建设进行合理布局。二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杜绝重建设轻管理,科学系统布局各类项目;增强村民主体意识,打造全民自觉参与、合力推进整治的局面;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作为乡村振兴实绩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强硬件,优软件,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赋能乡村教育振兴。加大乡村教育投入,继续探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针对“分布散”“学生少”“硬件设施落后”等问题,推动政策倾斜,提升乡村教育资源配置,建设优质学校,满足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待遇,解决后勤保障,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教师;针对“教学模式单一”“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创新,开展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等。二是助力乡村医疗改革。合理配置乡村两级医疗卫生资源,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分级医疗体系;增加乡村医生数量,探索推动优质医护人员下乡义诊、轮岗、帮扶等活动,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村民身边,提高综合医疗水平。三是完善乡村养老建设。制定符合乡村实际的养老政策,确保满足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推动智慧养老和未来乡村结合发展;推进多元化养老模式,发展适应乡村特点的养老产业。

(三)兴产业,勇创新,聚力聚焦实现村强民富

一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注重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融合,发展高效农业;着力推进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科普、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培育现代民宿、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打造全产业链,拓展价值链、提升附加值。二是加快乡村产业科学高效发展。推广增产增效增收的新品种;推广高产技术,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深入实施“互联网+”,打造可持续、多元化、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体系;持续开展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助推产业提质增效。

(四)引企业,育人才,全力助推和美乡村建设

一是“引企入村”,营造“就地就近就业”氛围。挖掘就业资源,加强山区乡镇招商引资能力,把企业进驻乡村作为着力点,适当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增加家门口的企业、共富工坊数量,并引导企业扎根在农村,帮助留守劳动力实现就业。二是“内育外引”,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多措并举实现人才“引育留用”,完善农业生产一线人才的配套政策服务,激励在乡村一线“建功立业”,实现“留得住”“用得上”;强化人才培训培养,实施农技人员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等;针对“留守妇女居多”的现状,畅通妇女群体就业渠道,发挥妇女自身独特优势。

猜你喜欢

宜业村干部村民
关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环湖强县的几点思考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浮山县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家园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