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机构编制保障赋能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3-04-17嫩江市委编办
●嫩江市委编办
近年来,黑龙江省嫩江市以“人才强县”战略为指引,紧紧围绕职责职能,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在引才育才方面的作用,强化工作体系建设、调研评估预判、资源配置使用、管理服务优化,为人才工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
一、健全工作体系,打造招才引智新格局
健全县(市)、重点部门、乡镇人才工作体系,加强人才工作的整体统筹协调,形成管理与服务“全链条”人才工作格局。一是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办公室工作细则,建立科学决策、分工协作、沟通交流、督促检查等党管人才运行机制。将人才服务中心由市人社局划转至市委组织部,加强工作统筹,推动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格局。二是优化部门人才职能体系。加强对市委市政府人才部门职能统筹,结合党政机构改革,将人才工作职责写入宣传、工信、教育、人社等相关部门“三定”规定中,确保人才工作有法可依。结合工作运行进一步厘清人才工作职责边界,推动部门工作责任链条更加协同高效。三是提升人才工作履职效能。综合运用机关职能运行监管、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等手段,聚焦重点人才工作职能部门,开展履职效能评估,重点评估人才作用发挥、服务发展实效,促进部门拧紧责任链条,落实人才工作责任,提升工作质效。
二、盘活编制资源,探索招才引智新路径
嫩江市超前谋划,主动作为,跟进服务,定期开展人才工作专题调研,及时破解用人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招聘、流转中遇到的编制“瓶颈”和难题,不断强化机构编制对人才工作的保障服务。一是夯实人才引育数据基础。机构编制部门立足摸清底数、精细管理,强化机构编制统计数据应用,全面汇总编制使用、领导职数配备、预退休减员等情况。建立管理台账,对数据信息全面比对核查,对编制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分别建立可使用编制资源动态信息数据库,做到全市编制资源数据信息全面可靠、动态随供、准确迅捷,为市委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二是加强编制使用需求调研。聚焦重点领域,结合每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招聘引进工作,深入各行业主管部门调研并召开人才需求座谈会,统筹分析研判,综合调研分析“短中长”期人才需求、编制需求情况,做好人才编制规划,建立人才编制“需求库”“供给库”,着力增强编制资源配置的精准性、前瞻性、预见性。三是管好用活机构编制资源。建立健全机构编制评估工作机制,结合各单位权责清单,对各系统机构编制运行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全面整合各系统内空编,优先向产业发展、民生领域、基层一线、技术一线倾斜,重点保障专业人才用编。强化空编回收举措,对“小散弱”机构,严格按照机构设置标准原则,进行撤并整合。对事业单位闲散空余编制统一收回到全市编制库中,实行集中动态管理使用机制,统筹保障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经过两轮事业单位改革,共撤并事业机构60余个,收回事业编制500余名。同时,面对人才引进的编制需求,树立“过紧日子”意识,用有限的编制资源,推动“以编引才、以才提效、以效减编”的良性循环。近年来,通过盘活编制资源,为全市各领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42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02名;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677名,招录公务员145名,选调生56名,招聘到村任职大学生160名。源源不断为重点领域及乡镇注入“新鲜血液”,干部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活力不断增强。
三、畅通引才渠道,创新招才引智新机制
加大编制资源统筹力度,通过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模式,多渠道、多途径开展招才引智,为人才引进提供编制保障。一是优化周转编制管理。统筹全市编制资源,调剂92名事业编制作为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周转池,由市委编办实行单列管理、专项使用。根据全市发展战略和民生保障需要,以重点保障、动态管理、周转使用为原则,精准供给和投放编制资源,构建起人在编在、人走编收的人才专项编制常态化、动态化调整机制。建立核定编制与专项编制动态流转机制,坚持保障重点与动态调整相结合,人才专项事业编制优先保障满编事业单位的用编需求。同时,使用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的人员因调离、辞职等离开工作岗位或单位核定编制出现空编时,适时收回相应编制,确保“周转池”编制循环使用、保持活力。截至目前,已为“乡村振兴万人计划”“人才引进”调整使用周转编制68名。随着人才编制“周转池”的建立,改变了以往人员编制“一核定终身”的现象,有效化解编制调整“做加法易、做减法难”难题。二是深化编制备案管理。在人才需求较大的教育教学、医疗卫生领域,积极推进“县管校聘”“医疗卫生编制备案管理”工作。科学核定下达两大系统县域事业编制总量,将编制管理权限交由教育、卫生部门,增强两个部门人才引进自主权。依托“县管校聘”,建立常态化轮岗交流机制,打破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藩篱”,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促进教育均衡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为中小学校核准使用编制861名,其中为乡村中小学核准使用编制398名,共招录教师684名,其中乡村教师323名,同时有93名教师轮岗下沉至农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