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正创新中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04-17何思奇
何思奇
守正创新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鲜明特征。2021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1]2021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2]2022 年 10 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部分更是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3]。纵观党的百年历程,我们党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守正创新也同样体现在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
一、守正创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必然要求
2023 年 10 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凝聚着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体现了理论指导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为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蕴含的守正创新理念,充分展示了我们党强烈的历史自觉与坚定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其中,坚定文化自信是出发点与落脚点,秉持开放包容是内在要求,而坚持守正创新则是内生动力[4]。从具体部署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七个着力”的实践路径,守正创新的世界观、方法论贯穿其中,集中体现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既要守正,又要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传承与创新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守正是创新的根基与前提,为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基础与条件。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本与源的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3]。只有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稳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魂脉,确保新时代文化建设明方向、不偏航。另一方面,创新是立足新时代发展新文化的必然之举,创新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劲动能,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传承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前提下,通过思路、话语、机制以及形势的变化,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契合性、与人民文化需求的契合性,赋予传统文化当代活力,使得文化的魅力历久弥新。
二、坚持守好本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无穷,必须守正。“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3]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文化的基因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传承,他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5](P114),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作为“命脉”“源泉”“根基”,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重要地位。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提出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彰显了我们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弘扬与发展。守正传承首先是守好本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终明确思想指导,坚定道路自信,以信仰之魂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基;其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滋养、汲取智慧,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源头活水。
受多元化思潮等影响,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日益增多。我们应深刻把握文化建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深刻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价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正本清源、坚定文化自信,守住中华文化之魂,厚植创新理论之根,增强民族志气骨气,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底蕴。
三、坚持推进“两个结合”,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新发展。“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3]开放包容是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鲜明特色,开放性、包容性让中华文明枝叶茂荣,和平性、创新性、连续性使中华文明得以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中华文化一向崇尚“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6](P3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所形成的文化精华,既保有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又体现出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一直延续至今。
2021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7]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核心要义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二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之中,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髓滋养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深入发展。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7]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古为今用的基础之上,把创新放在文化发展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陈出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8]。坚持“第二个结合”,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转化与发展之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活力,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汇聚强大的思想和理论力量,造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形态。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为文化创新创造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坚持守正为本、创新为要。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不断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以强大的思想合力和文化感召力推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