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三重向度下的理论探析
2023-04-17杨亚雄
杨亚雄,殷 雪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 兰州 730050)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是一种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基础的理论思想和武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作出深入而系统的探讨。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科学的社会分析、伟大的实践精神,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受剥削、受压迫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思想之基、力量之源。这一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和前景。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是能够为全体中国人带来希望、福祉和前景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因此,要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首先要弄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它是解答“中国共产党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前提。整体而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单向度视角不足以阐释问题的实质,笔者认为至少要基于三重向度:一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高尚的人格魅力;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高尚的人格魅力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的特里尔小镇,小镇浓烈的自由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深深地感染着生活在此的人们。马克思的父亲是一名律师,幼年的马克思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父亲的引领下阅读伏尔泰等作家的启蒙思想读物,这为马克思的茁壮成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奠定了厚实的基础。“马克思从小就受着这种进步思想的熏陶和激励,理想主义笼罩着他幼小的心灵。”[2]十七岁的马克思从中学毕业,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科学研究,二十三岁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整个大学期间,马克思如饥似渴地汲取人类智慧营养,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在《莱茵报》从事编辑工作,这为他接触社会提供诸多机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人生阅历的积淀,马克思的思想发生了转向,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完成了思想变革,从研究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终其一生,马克思都在不遗余力地构建唯物主义理论大厦,始终孜孜探索和追求共产主义最高理想。
1844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识,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将两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全世界无产阶级以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共同奋斗。世界观的趋同,价值观的相吸,让两颗立志改变旧世界的心紧密相连,最终建立起伟大的革命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纯粹的,更超越了普通人对友谊的定义。“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结合在一起的友谊,却丝毫不带有这种人类的浅薄,他们的思想和创作越是交织在一起,他们各自的个性就越是完善。”[3]同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了《神圣家族》的创作——一部旨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著作。在书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解放全人类是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的论题,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并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大任。
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书中发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翻开了人类思想解放运动新篇章,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发展。《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64 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并成为该组织的领袖和灵魂。在第一国际的成立宣言中,马克思着重阐述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以及无产阶级武装斗争等,标志着马克思深入实际、脚踏实地,开始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践。
1867 年,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发行,这部著作成为马克思科学研究历程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剩余价值在《资本论》中被揭示和阐释。马克思发现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那就是不断榨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以从无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诱着资本家”[4]。“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马克思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旨在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和代替它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并旗帜鲜明地表明后者代替前者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马克思生前长时间是孤寂潦倒的。“他在孤寂和单调的著述生涯中苦苦寻求资本时代的理解和超越人的‘异化’状态的途径,他去世后留存下来的大量手稿之中蕴含着他复杂的思想因素和论证逻辑。”[5]纵观马克思的一生,他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孜孜以求、不懈奋斗,为了追求最高真理奋勇向前,为了领导广大的无产阶级推翻旧世界,建立一个更加公平且具有伟大前途的新世界而奋斗不息。作为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理论武器的最主要创始人,马克思领导了世界无产阶级旨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以建立新社会的革命运动。马克思既是共产党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早创建者,还是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正是因它的创始人具备伟大人格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和科学分析,而且体现在其对人民利益和幸福的高度关注和坚定信念,以及其对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工人运动的不懈追求和坚定支持。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马克思的伟大之处除了人格魅力外,还表现在他留给后世的伟大理论财富——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及后世无数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运用这一伟大理论开启了探求历史发展规律和自我解放之道的宏伟征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具有的特质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这一理论光芒四射。
(一)近现代自然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十九世纪,人类社会风云激荡,全球处在思想大解放、社会大变革、时代大发展的关键节点。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许多重要成就在传统和新兴的学科领域产生。各个学科和次级学科之间呈现交叉性和跨学科性,使得整个自然科学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和自然科学所揭示的具体规律,为人们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从而推动了哲学等社会科学的巨大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百花齐放,成就斐然。马克思、恩格斯等人正是运用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通过分析利用一些重大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科学分析和抽象概括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等不同领域和层次的一些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的发展规律,最终形成了超越其他一切思想认知的科学理论体系,为人们更加全面和正确地认识世界提供科学理论指南。
(二)以往的哲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重要理论来源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整溯源可以发现众多先贤智慧的影子,马克思在对已有思想批判的基础之上,充分汲取其精华并创立出系统、科学、独特的思想理论体系。其理论构建中最主要的来源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及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1.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借鉴最多的理论渊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分别创立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创立唯物辩证法所汲取最多的理论养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之批判并非单纯地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要创立一个崭新的不同于前者的新的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6]尽管对黑格尔、费尔巴哈二人的思想学说做了批判,但马克思、恩格斯后来所创立的唯物辩证法,仍然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将辩证法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唯物辩证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方法论体系。除了德国古典哲学,古希腊哲学和欧洲的近代哲学都是马克思研究的重要领域。马克思、恩格斯充分吸收这些领域中的有益养分,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中的种种弊端和缺陷,最终将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结合,彻底结束了两者分离的状态,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研究逐步推向高潮。
2.英国古典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们提出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当时马克思、恩格斯重点研究的理论学说,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当时在资本主义世界所流行的“资本主义永恒不变”的错误观点,将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推向深入,并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最大秘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实现了革命性变革。
3.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绝非表现在这二字之差上,两者具有重大区别和显著联系。前者是后者重要的理论渊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派首次用“社会主义”来描述人类理想社会形态。空想社会主义是西方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一种美好设想,这一思想在历史观上存在严重的错误,它没有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未能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实践路径,其本质还停留在空想状态。尽管有诸多弊端和缺陷,空想社会主义中某些有益养分依然被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吸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和实践,最终使得“社会主义”从不切实际的空想变成具有现实可能性的科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时代任务和要求,指明了斗争策略和途径,实现了理论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特征,这一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进一步指导实践,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在不同时空的实践中持续发展和完善。
总之,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顺应时代的要求,应和时代的呼声,对当时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做出了科学总结,并科学地指导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反剥削和反压迫斗争。因此,与时俱进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特质,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的优秀品质之一。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马克思主义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它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还在于它对指导实践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正向作用,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实践证明。
(一)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十九世纪上半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问题频发。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凸显、危机四伏。特别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大规模、周期性地爆发,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也使得阶级矛盾更加尖锐激烈。这些现象令人们疑惑:资本主义发展了,为什么创造财富的劳动人民却陷入了贫穷?生活在所谓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普通民众,其命运和出路到底在哪里?这一连串的问题使得具有人民情怀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等著作中,运用唯物史观对大量事实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后证明: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革新不合乎时代发展的生产关系以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因此,最有前途的无产阶级代替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导阶级,具有更大前景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最终代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的必然规律。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世人普遍认可,是因为这一理论科学地解答了一个基本疑问——广大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什么饱受压迫。通过思考并回答这一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状态,即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演变的态势。这一规律的发现为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反压迫斗争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注入了强大力量。因为这一理论所具有的人民性和革命性,它一经产生就被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作为实现自我解放的最有力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伟大实践已经做出有力的回答。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客观真理。
(二)马克思主义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提供指引
理论的终极意义在于能指导实践。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伟大的品质,马克思、恩格斯终生的追求就是将理论变为实践。十月革命的成功,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获得伟大的胜利。这一成功实践的结果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俄国革命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了本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个伟大的飞跃,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至此,在马克思去世三十四年之后,马克思、恩格斯二人孜孜追求的社会主义制度从科学理论变成成功实践。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给当时仍受压迫的世界劳动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这个历史时刻,无产阶级作为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先锋队,发挥自己的英勇和智慧,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辉煌的胜利。这一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世界劳动人民争取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为无产阶级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也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苏联解体的历史说明了放弃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前功尽弃,人民的福祉将被断送。这惨痛的历史教训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总之,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开始一直都是广大工农群众斗争的思想武器,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接受并坚持的重要原因。
(三)马克思主义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劳苦大众寻求解放指明方向
十月革命不仅给当时的俄国劳动人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给世界上正在遭受帝国主义殖民压迫的广大民众带来了新的希望,给他们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思想发生了转变,大家欣然接受并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自觉行动,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深深地感受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给中国带来光明前景。当然,中国人民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不是盲目依从的选择,而是独立自主地比较借鉴、反复推究后的自觉。”[7]从当时一些带有“本本”色彩的宣传,到后来结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化”解读,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最终找到一条适合解决中国问题的道路,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正是诞生在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深入发展两者结合的基础之上。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运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所有伟大成就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分不开,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这一理论武器发挥惊人的伟力、使得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高度自信,底气十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理论创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断产生历史性飞跃,诞生新的理论成果,用以指导和推进新的伟大实践。”[8]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一系列伟大的事业,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更加自信,行稳致远。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道路代表着当代人类进步的正确方向,也让世界人民看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
(四)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不是普通的科学,它是对以往哲学和科学的凝练与超越,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较之于以往旧哲学的进步之处,在于其发现并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性是世界的第一特性。马克思主义还告诉人民,人类历史是由广大的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马克思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9]每一历史阶段都因为不同的人进行物质生产活动而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人的个体发展环境做出阐释,即我们每个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0],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实践活动都离不开人际交往,一个完整、成熟的人需要在社会大环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锻炼和生存,处理好自身与他人、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必修课。因此,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让我们客观地认识自我、社会、自然等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端正人生态度,正确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在为社会、国家以及人类正义事业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坚持真理,要做到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属性和人民立场决定了它必须代表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理论植根于劳苦大众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取代的。人类历史反复证明,凡是反映劳动人民要求的思想学说都能得到广泛支持和传播,凡是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个人和组织都能得到拥护和壮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因为它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从不谋求私利,主张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而斗争,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真理实质上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符合实践要求的理论。就内容而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远远超过了同领域的其他主义,其创立的理论也占据着整个思想领域的制高点。马克思主义指导整个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来解放全人类的伟大革命实践。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制定的革命斗争策略和方式方法,为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指明了翻身解放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必备的思想武器,是指引推进伟大斗争的旗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待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基本态度,也是坚持这一理论的基本准则。一方面,任何时候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是确保我们的事业不会改旗易帜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还表现在开放性和与时俱进上,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是鲜活的不断发展的理论。因此,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当前世界复杂多变,各种思潮、思维并存,全球性问题频发,整个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大变局,“求和平、要发展”的呼声更加高涨,人类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指导,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当今时代人类捍卫公平正义的一面鲜艳旗帜,依然是当今时代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强大思想武器,依然是当今时代人类实现和平与发展梦想的精神力量。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毫不动摇地把马克思主义真理作为自己奋勇向前的根本旗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理论武器。旗帜既是方向,也是披荆斩棘的伟大武器。旗帜一经打出,人民便有了主心骨和凝聚力,便有了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动力。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毫不动摇地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根本地位。要把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伟大事业。深思活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俱进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之意,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要学习马克思为全世界受苦的人而奋斗,把自我的有限生命投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解放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就要像马克思那样,胸怀全世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不懈奋斗。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是为全世界广大劳苦大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向。因此,这个理论才会得到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的理解和坚持。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作为根本旗帜的马克思主义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尽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曾经出现过巨大挫折,但“只要经受了锻炼,吸取了教训的革命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就一定会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11]。因此,只有将这面旗帜牢牢抓在自己手中,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才能不断地接近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
自中国共产党这艘“红船”在嘉兴南湖上扬帆起航,就一直把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把为人民谋幸福当做自己的使命,一百年来一直践行着伟大的初心和使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理论源头,滋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12]
当今的中国共产党人必然要承继初心和使命,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任务、新特点和新需求高度结合起来,才能在坚持真理的同时,不断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中可以看出,其不同于其他思想体系。它在指导人们对社会、自然等不同客体的认识和改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释放出强大的能量,其能量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还是不少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国家学者研究的对象。从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可以看出,我们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使其不断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认知,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观点。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特质并不会随着世情的变化而改变,反而会释放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