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化”作业的探索实践

2023-04-17高婷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3期
关键词:四化新知作业

高婷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双减”政策下,学生作业要“以质换量”,而提高质量的关键是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在长期的教學实践中,笔者认为,一份好的作业设计应同时具备内容规范化、形式多样化、逻辑渐进化和视角生活化的特征。

设计服务内容,要求规范化

作业设计的初衷是解决作业普遍存在的内容枯燥、形式呆板、功能异化等问题,提高作业的知识性、趣味性、获得性,从而实现作业质量对作业数量的替代,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然而有时矫枉过正,一味追求作业的趣味性、独特性,为设计而设计,又可能会沦为另外一种形式主义。高质量的作业要能巩固所学旧知,扩大知识领域,产生能力迁移,提高学习技能,培养学习习惯,助力学生成长。这种“务实”要求我们重新思考作业设计的“初衷”,再次回到作业设计的“起点”,认真审视作业设计的“功能”,真正做到设计为内容服务。

从来源看,作业设计可以依托教材,遵循认知规律,突破教学重难点;也可以关注学情,发现共性或个性问题,扫除认知遗漏点;还可以理解学生,满足心理需求,关照求知兴趣点。从类型看,作业设计可以是语文工具性字词句的复现练习;又可以是段落或者篇章的想象补白练习;还可以是课内外知识补充、融合的拓展练习;更可以是知识与文化传承、实践的创新练习。从广度看,作业设计既可以是对一个知识点的举一反三,由点及面,触类旁通,延伸迁移;又可以是一个内容带动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边界跨越、知识整合。从认知看,作业设计可以是为获新知,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性练习;可以是将获新知前,自主地由旧知到新知过渡的预习性练习;也可以是接触新知时,认识了解、思考摸索、理解接受的探究性练习;还可以是掌握新知后,对新知的巩固性练习及拓展延伸、技能迁移的发展性练习。

作业内容有不同维度,作业设计也要与之对应。无论从哪个角度开展作业设计,本质上都要服务于学习内容、服务于学生成长,实现减负增质、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设计形式灵活,追求多样化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复抄写、死记硬背的机械式作业只会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学习也会在学生心中成为一件“苦差事”。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就是要实现作业形式的丰富多样,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消除作业“每日必达”带来的审美疲劳感,让作业从“负担”变成“乐趣”,真正培养学习兴趣。

作业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听说读写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必修与自选相结合,短时与长时相结合,文稿与图表相结合,个人实践与小组合作相结合,面向全体与满足特需相结合,等等。总之,一切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多样化的作业要易于操作,在现行条件下可以完成。比如,有时学生受到条件、能力、环境等方面的限制,没有办法完成或极其困难地完成,那就需要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可行性,提前安排一些铺垫、设计一些分层、提供一些资料、指导一些方法、传授一些技巧,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化解作业中的“疑难杂症”。当学生感受到作业不是孤苦的学习任务,而是融于生活的人生体验,学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

设计逻辑递进,呈现渐进化

传统的作业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主要是因为它只强调信息再现,即重复记忆和机械训练,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当下,作业设计完全可以实现分步演练、分层练习、逐步达标,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递进发展。比如,二年级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板块讲到了“的”字短语,作业设计就可以从认识“的”字短语出发,到发现“的”字填写规律,再延伸到同类助词“地”和“得”,对比“的、地、得”三字的运用差别,最后归类、实践、活用,甚至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学习实际出题“自考”。这类作业可以设计成一份文稿,由易到难多题出现,小步子、分台阶、短时间完成;也可以是小专题突破、较长时的实践探究性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仿佛在与知识点“对话”,抽丝剥茧式地循序渐进,发现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总结新规律,习得新方法,打开新视野。作业设计中把握不同问题之间的思维梯度是常态,但更应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思维能力的表达与发展,让作业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个体思维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让作业变得“众口难调”。因此,需要在作业难度上增加弹性,适当分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知难而进,“跳一跳”“够一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挑战意识和进取精神;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允许其了解、尝试,在学习小组的帮助下学习,以保护他们愿意学、能学好的自信心。

设计视角多元,体现生活化

学校培养的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所以在作业设计中除了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校外生活和社会上出现的热点新闻、社会现象、重大事件等。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作业设计可以引入生活话题,让学生留心关注、参与体验、理解感悟,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感知。能吸引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融入社会的作业,才可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业设计要加强与家庭生活的联系、与社会实践的连接。比如,学习《慈母情深》《父爱之舟》这类亲情类文章,可以布置“写写自己与父母相处的温馨故事”的开放性作业,也可以推荐阅读梁晓声的小说《母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学习《松鼠和松果》《美丽的小路》这类环保类文章,可以结合2022年在武汉举办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让学生了解湿地生态,逛逛湿地公园,绘制湿地物种分类图,调查保护湿地的方式、方法等。寒假作业也可以让学生去观影写影评,调查了解票房统计方法,研究影院排片规律等。作业内容贴近社会,学生便可以从小了解社会、参与社会,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丰富、鲜活的社会活动、社会现象、风土人情等,又可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两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总体来说,作业设计既要合理,又要科学;既重内容,又重形式。笔者认为,这是提高学生作业质量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四化新知作业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