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设计单元作业 创新助力语文教学
2023-04-17陈芳俐
陈芳俐
在当前“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呈现出新面貌、新样态。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主张单元整体推进教学,与之相对应的作业设计也要着眼于单元整体,以更开阔的教学视野、更新颖的设计理念促进更宏观的思维建构,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让作业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作业设计新角度:单元作业整体性。架构主框架。立足于教材的编写特点,在单元作业设计中,做到思考在前、统筹为先、整体设计,体现单元整体意识。注重教学练评一体化,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要紧扣教学目标,同时注重作业的设计、实施、反馈一体化。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爱国情怀”,单元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由此,可以從作业情境、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时长、作业批改与反馈、作业水平认定六个方面综合设计单元作业整体框架,增强单元作业整体性。
体现全过程。在单篇课文作业设计中,可以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布置作业。以《少年中国说》为例,在课前导学中,引导学生搜集时代背景资料;在课中悟学环节,分两个课时设计作业,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读懂内容,第二课时引导学生读出情感和气势;课后作业分三类布置,分别指向基础巩固、迁移运用、延伸拓展,从多角度促进学生学习。这样的作业设计覆盖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力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呈现多样态。作业不应该局限于书面作业,而应该丰富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增强作业趣味,带动学生学习。以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在设计《将相和》作业时,引导学生制作速记卡片,开展阅读速度大比拼;在设计《冀中的地道战》作业时,让学生观看《地道战》影片,绘制地道战示意图。多样化的形式,跨学科式的完成方式,让作业变得不再枯燥。
作业功能新思考:能力发展进阶性。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从低阶思维过渡到高阶思维。
课内,重构学习模式。传统的作业观更多地强调课后作业,局限于对学习效果的检测。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将作业科学地嵌入教与学的过程,重构学习模式。
课外,搭建实践平台。在设计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 品百味人生》作业时,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在课后阅读时运用课内所学方法完成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通过小组共读一本书、制作读书笔记、开展名著故事会、课本剧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减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畏难情绪。
作业实施新探究:尊重学生差异性。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减负提质增效”成为老师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如何体现作业的有效性,笔者有以下思考。
尊重差异,以学定教。每个学生是不一样的,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此同时,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不一样的。例如,学习能力强的“吃不饱”,学习能力弱的“吃不完”;有的学生擅长说,有的学生擅长写。因此,在设计上,要充分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分层设计,因材施教。每节课的课后作业都采取必做、选做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在面对不同学生的作业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弹性要求,落实因材施教。
分层评价,激趣增效。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业的评定,更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以评激趣、以评增效显得尤为重要。在《少年中国说》的课中作业环节——小组朗诵赛中,笔者关注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从读出节奏、读出气势、读出感情三个层次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作业有效性。
对教师来说,只有不断探索,精心设计作业,及时反馈作业,具体指导作业,致力于寻找新角度、进行新思考、尝试新探究,不断钻研,才能创新作业设计,助力语文教学,切实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让“双减”真正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