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2023-04-17魏珂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3期
关键词:劳动课劳动技能

魏珂

近年来,劳动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特别是2022年4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各地各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为此,笔者根据一年多来在乡村学校调研的结果,结合推动劳动教育的经验与思考,探讨乡村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乡村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范了劳动教育实施细则。各地劳动教育迅速展开,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部分乡村学校的劳动教育不容乐观。

首先,劳动教育形式化、碎片化。在笔者调查的广东西部某县19所乡村学校中,劳动课程内容仅仅是卫生打扫,几乎没有其他的课程内容,脱离了劳动教育的初衷,与时代要求差距很大。

其次,劳动教育边缘化。在笔者调查的乡村学校中,劳动教育课一般停留在课表上,绝大多数劳动课上成了语文课、数学课;偶尔上劳动课,就是安排学生打扫卫生,整理书籍,拔草、浇水等。

最后,劳动教育的师资、场地和设备不足。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乡村学校中很多老师不了解劳动课应该怎么上,而且乡村学校都有闲置房间,但没有学校设置专门的劳动课功能室。

乡村学校劳动教育的四个层次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根据乡村振兴的需要、乡村教育的特点与时代要求,笔者认为乡村学校劳动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洒扫应对,重在劳动习惯的培养。南宋教育家朱熹指出,童稚之时应当学会洒扫应对。时至今日,洒扫应对应该包括在校公益性的洒扫与在家学会基本家务两方面。《意见》指出:“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劳动习惯的养成应当从小做起,需要家校配合。家长在家督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生自己要学会洗衣服、打扫房间,能够做简单的饭菜;在校参与学校公益劳动,主动做打扫卫生、浇水、擦玻璃、整理图书等力所能及的事情。老师与家长可以通过劳动日记、劳动照片等多种记录方式,及时给予肯定,让孩子们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劳动习惯的培养是劳动教育最基础的层次,让孩子在快乐中养成习惯是劳动教育最好的方式。

第二层次,田间播种,旨在乡村情怀的浸润。耕读立家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忙则耕田,闲则读书,读书人耕田天经地义。过去乡村孩子参与田间劳作是常事,今天留在村里的学生大多未试过田间劳作,难知稼穑之艰难。乡村和田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田间劳作不仅能使学生懂得稼穑艰难,而且会对田地多一份依恋。今日的乡村学生是未来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只有经历田间劳作,与泥土、农作物打交道,他们才会理解农民之辛劳,才会有真正的乡土情怀,才可能成长为热爱家乡的建设者。乡村有大量土地,乡村学校安排耕田劳作比较容易,这是乡村学校劳动教育的一大优势。

第三層次,传承技能,塑造大国工匠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技能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娃娃抓起。

这一层次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民间技能的传承。我国各地乡间能工巧匠无数,但机器大生产让能工巧匠的传统技艺遇到了传承危机,而乡村学校可以成为传承民间技艺的重要场所。学校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模式,前者指学校设立实训室,请乡间能人师傅到学校传技;后者指通过研学旅行,组织学生到民间艺人的工作室学习。乡村学生传承独特的乡间技艺,赋予了劳动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使命,为乡村学校劳动教育拓展了新思路。另一方面,大国工匠的酝酿。我国要建设人力资源大国,需要把每一个乡村少年都培养成才。学校在开设家政、烹饪、园艺等相关课程的同时,打破动手与动脑的界限,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将科技劳动引进乡村学校,用科技缩小城乡差距。

第四层次,融合课程,培育价值观。上述三个层次主要强调动手出汗、锻炼技能,在此基础上,应该有劳动课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多方面的功能。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劳动课不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科学课、美术课等融合在一起,例如,在科学等课程中加强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劳动课与语文课、数学课、外语课等课程的融合,这需要教师结合乡村实际,建构合适的课程。

乡村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三个原则

实践表明,劳动教育要为乡村振兴服务,应当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劳动教育的思想性。《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总体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劳动教育可以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有利于塑造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活动。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也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量。劳动是最基本的道德活动方式。劳动教育是动脑教育与动手教育的最好结合点,劳动教育不只是培养技能,同时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多劳多得、自力更生的思想意识。

第二,劳动教育的系统性。劳动教育内涵丰富,内容多样,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学校劳动教育、家庭教育,也包括社会劳动教育,具有综合性与开放性。学校劳动教育应在实践基础上体现系统性,知识和技能并重,螺旋式上升;要有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侧重点。学校劳动教育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的开课,而是要经过严谨的研究,要因地制宜,建立适合学校的课程体系,努力实现劳动教育课程化、劳动课程校本化。劳动教育体系应当融合学校、家庭的劳动资源,融合校内校外的劳动资源,融合乡村文化和科学技术蕴含的劳动资源。

第三,劳动教育的可操作性。劳动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实践性,要能实施,易操作:首先,课程应简单易行,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无形之中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量,只有易于操作,才可能真正实施;其次,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提倡教学做合一,针对具体的学校、具体的情况灵活开展劳动教育;最后,劳动教育评价要简单易行,建立一套简单可行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推动劳动教育进课堂、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

(本文系湛江市社会科学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湛江市乡村学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J22YB95)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劳动课劳动技能
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
劳动课真“独立”还需过“四道关”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太闲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