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心辟蹊径 意到文自成

2023-04-17高朋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蜡梅男孩儿小树

高朋

你喜欢梅花吗?是因为它柔美的姿态,还是它淡淡的清香,抑或是它“凌寒独自开”的风骨?当你在忙碌的学习之余,思考生命的意义时,去听听作家赵丽宏笔下“蜡梅”的心声吧!

【美文赏读】

假如你想做一株蠟梅

赵丽宏

果然,你喜欢那几株蜡梅了,我的来自南方的朋友。

你的钦羡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我的书桌上,停留在那几株刚刚开始吐苞的蜡梅上。你在惊异:那些看上去瘦削干枯的枝头,何以竟结满密匝匝的花骨朵儿?那些看上去透明的、娇弱无力的淡黄色小花,何以竟吐出如此高雅的清香?那清香不是静止的,它无声无息地在飞,在飘,在流动,像是有一位神奇的诗人,正幽幽地吟哦着一首无形无韵然而无比优美的诗。蜡梅的清香弥漫在屋子里,使我小小的天地充满了春的气息,尽管窗外还是寒风呼啸、滴水成冰。我们都深深地陶醉在蜡梅的风韵和幽香之中。

你久久凝视着蜡梅,突然扑哧一声笑起来。

“假如下一辈子要变成一种植物的话,我想做一株蜡梅。你呢?”

你说着笑着就走了,却留给我一阵好想。假如,你真的变成一株蜡梅,那会怎么样呢?我默默地凝视着书桌上那几株蜡梅,它们仿佛也在默默地看我。如果那流动的清香是它们的语言的话,那它们也许是在回答我了。

好,让我试着来翻译它们的语言,你听着——

假如你想做一株蜡梅,假如你乐意成为我们家族中的一员,那么你必须坚忍,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对抗暴风雪。你能吗?

当北风在空旷寂寥的大地上呼啸肆虐,冰雪冷酷无情地封冻了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当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的时候,你却应该清醒着,应该毫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并且要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蓓蕾,一任寒风把它们摇撼,一任严霜把它们包裹,一任飞雪把它们覆盖……没有一星半瓣绿叶为你遮挡风寒!你能忍受这种煎熬吗?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但是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

假如你想做一株蜡梅,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你能吗?

当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迎着风雪开放出你的小小的花朵,你一定无比珍惜这些美丽的生命之花。然而灾祸常常因此而来。为了在万物肃杀时你的一枝独秀的花朵,为了你的预报春天信息的清香,人们的刀斧和钢剪将会无情地落到你的身上,你能承受这种牺牲吗?也许,当你带着刀剪的创痕进入人类的厅堂,在一只雪白的瓷瓶或者一只透明的玻璃瓶里默默完成你生命的最后乐章时,你会生出无穷的哀怨,尽管有许多人微笑着欣赏你,发出一声又一声由衷的赞叹。如果人们告诉你:奉献和给予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你是不是同意呢?

假如你想做一株蜡梅,你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于长久地被人们淡忘冷落。你能吗?

请记住,在你的一生中,只有结蕾开花的那些日子你才被世界注目。即便是花儿盛开之时,你也是孤零零的,没有别的什么花儿愿意和你一起开放,甚至没有一簇绿叶陪伴你。“好花须得绿叶扶”,这样的格言与你毫不相干。当冰雪消融,当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世界,当万紫千红的花朵被水灵灵的绿叶扶衬着竞相开放,你的花儿早已谢落殆尽。这时候,人们便忘记了你,春之圆舞曲是不会为你奏响的。

假如你问我:那么,你们何必要开花呢?

我要这样回答你:我们开花,绝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当然,我们的傲骨里也蕴藏着温柔的谦逊,我们的沉默中也饱含着浓烈的热情。这一切,人们未必理解。你呢?

我把做一株蜡梅的幸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都告诉你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还想不想做一株蜡梅。

哦,我的南方的朋友,我把蜡梅向我透露的一切,都写在这里了。当你在和煦的暖风里读着它们,不知道你还会不会以留恋的心情,想起我书桌上那几株蜡梅。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蜡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

【写作借鉴】

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有以下三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精选意象,托物言志。作者为小小的“蜡梅”代言:它们素雅秀美、暗香浮动,端庄而引人亲近;它们凌霜傲雪、悠然绽放,坚忍而不乏温柔;它们习惯孤独、甘于奉献,谦逊又饱含热情。“蜡梅”在作者笔下具有非同寻常的象征意义。人们赞美“蜡梅”,其实也是对高洁灵魂的追求。

二、巧变人称,表情达意。“我”与朋友对话,“我”翻译“蜡梅”的语言与朋友对话,使用第二人称,给人以亲切之感。在揭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时,又借“蜡梅”的口吻,使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我”与朋友谈论“蜡梅”时,使用第三人称,冷静而含蓄。用人称的转换来表现不同角色的心绪,耐人寻味。

三、善用句式,推陈出新。以倒装句开头,传达出作者对友人也喜欢“蜡梅”的惊喜之情。全文长短句交替,错落有致,韵味十足。“你能吗?”“你呢?”等短句,反复出现在描写“蜡梅”形象的长句后,发人深省。多次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不仅加强语气,还能起到停顿和转折的作用。排比句铺陈渲染,用浓墨重彩对“蜡梅”进行讴歌;建构排比段,与题目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小试身手】

与 你 为 邻

蒋俊杰

听过风吹雨响,赏过烟柳画桥。蓦然抬头,我的小树,你依然立在窗外,挺拔而苍翠。而我,就这样沉醉在与你为邻的时光里。

初见,你细细矮矮的,立在窗外的小院里。一个没有玩伴的小男孩儿好奇地走向你,轻轻地,一遍又一遍地数着你的嫩芽。这时,男孩儿心中也慢慢生出希望的芽,盼着和你一起长大,一起唱歌,一起在微风中有节奏地点头。

忘不了那年夏天,你愈发青翠,缓缓撑开一把小伞,欢迎小男孩儿的到来。男孩儿倚在你的身旁,口里哼着童谣,把舀来的水一瓢又一瓢地往天上抛,直至全身湿透才罢休。偶尔你会丢下一点儿藏在叶间的小礼物,那些小东西呀,总是“知了——知了——”地叫着,像是在为男孩儿而歌唱。

忘不了那个秋天,你变得高大、粗壮。你看见男孩儿背后的书包,知道他要去上学,以后不会经常找你玩了。你呀,会记住这个伙伴吗?静默中,你丢下一颗果子。紧握着这圆滚滚的小果子,抱着你变得粗壮的树干,男孩儿默默地流泪了……

人呀,总要长大。树啊,你和男孩儿最期望的,不是已经悄悄到来了吗?

我从厚厚的作业堆中抬起头来,静静地望着窗外的你。你也在翘首而望吧?瞧瞧你遒劲的枝干,多像高高兀立的岩石,再大的风雨都奈何不了你。你的叶子黄了又绿,你的花儿谢了又开,多像堆积在悠悠童年里还未来得及品味的回忆。这些都是你偷偷留住的吧,你想让我去看看你、陪陪你,是吗?

我又何尝不想呢?多少次努力后失败,我想逃出家门跑进你怀里;多少回泥泞中跌倒,我想停下脚步躲入你的荫庇里。可是我不可以。你也不会欢迎一个不想长大、止步不前的我,对吗?所以,我们都必须继续忍受寂寞、经历磨难,唯有受得住这些,永不服输,才能成为更好、更坚强的自己,不是吗?

庆幸的是,窗外的你还是我最亲近的邻居,我们依然可以默默守护对方。曾经的美好,我会记得,作为我孤寂中的念想、迷茫时的希望、人生沉入谷底时的那一束光。

一棵小树和一个男孩儿,相互守护,共同成长。小树象征着童年、友谊、希望,与小树的对话,其实也是男孩儿的内心独白,在娓娓道来中展示了成长中的体悟和收获。

(作者单位:大连软件园双语学校)

猜你喜欢

蜡梅男孩儿小树
风中的舞者——蜡梅
《蜡梅报春》
蜡梅
嗜夸如命的男孩儿
害怕自己是同性恋的男孩儿
送你一棵小树
我们的小树屋
我是五个男孩儿的妈
我要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