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中物理教学中五育理念的融合及渗透*

2023-04-16王永雄

广西物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学学生

王永雄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第四中学,四川 成都 611731)

0 引言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力和运动的学科,注重实验探究和理论知识的结合应用,通过观察和测量来揭示自然现象的规律,以探索宇宙的奥秘和神奇。物理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和普遍性等特点,涵盖了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的广泛区域,是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基石。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五育理念问世,它源于古圣贤之智,融入了文化教育的精髓,通过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培养,高中物理教育将更具生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五育理念的内涵

1.1 德育

德育一般指培养个体在道德、伦理、价值观等方面的品质和素养。德育要求个体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明辨是非,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懂得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公共利益,具备正直、诚实、守信等品质。个体应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需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具备公民意识,愿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培养个体正确的思想观念,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使其具备坚定的信仰、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观心态,能自觉控制调整情感、欲望和行为,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稳定,培养良好的心态情绪。

1.2 智育

智育是指培养个体的智力、认知、学习和思维能力,旨在传授和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包括科学、文学、历史、数学等各类学科素养,重视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思维建设,最终目的是确保学生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应用。智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推理论证的能力,促使学生可以应对未来不断变化的挑战[1]。智育也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评估能力,以及使用科技工具等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现代社会中信息爆炸和科技发展迅猛的环境尤为重要。智育不仅传授知识,还教育学生如何高效学习、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诸如学习计划制定、时间管理、信息筛选等。

1.3 体育

体育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不仅仅指学习者通过运动来锻炼身体,还涉及学习者体育意识的培养。步入高中学段后,学习压力陡增,“久坐不站”容易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育意识有助于学生改善不良行为习惯,降低或规避心血管疾病、肥胖等慢性病的风险,保证良好的体魄与心态。同时,体育活动通常需要团队配合完成,教导个体如何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为集体目标而努力,这是培养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技巧的有力途径,很多运动员即便在困境之中也能厚积薄发、奋勇追击,靠的就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点往往是许多学生所欠缺的。此外,作为一种娱乐休闲方式,体育让学生学会享受运动的乐趣,减轻压力,缓解紧张情绪,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品德和领导能力,培养各种重要的生活技能和价值观,因此,体育在人类文化和社会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

1.4 美育

美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促进学习者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发展,强调个体对于艺术、文化之美的理解和欣赏。《论语》中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主张,提倡个体不断学习,并通过欣赏美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文心雕龙·修辞》中论述了修辞的艺术之美及其对人的感染力,这也突显了艺术对于情感、心灵和思维塑造与激发的必要性。由此可见,美育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拓展思维深度广度的关键举措,也在社会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1.5 劳动教育

“劳”是指通过劳动实践和职业技能培养,引领个体劳动意识和职业素养不断内化的教育过程。劳动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应用”二字,在物理教学中,“劳”的意义是让学生了解并尊重何为劳动,加强其自我认知能力,树立忧患意识,摒除“不劳而获”等不良思想,经过一段学习时间后,确保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更加精进突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并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2]。

2 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分析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内容庞杂,目前教材中包含的知识点很多,部分教师没有做好主次之分,导致教学时间严重匮乏,难以深入讲解,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依然“大行其道”,用于实践探究的环节少之又少,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习兴趣不浓、无法真正理解应用所学知识。部分学校物理实验室的条件较差,实验设备和器材相对有限,缺乏现代化教学工具和多媒体资源的支持,难以形成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另外,个别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教学理念陈旧,过于注重成绩评价,忽视了学生群体差异性的存在。

2.2 学情分析

由于物理学科知识点多且抽象,学习难度会随着教学进度的深入而不断增加,加之课堂时间稍显紧张,不少学生很难在课上完全消化吸收知识,导致掌握程度不深。作为一门理科课程,物理被许多学科认为是枯燥且乏味的,对于物理学的认知和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对物理现象探索的好奇心,造成“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学习效果。此外,“孤立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学习现象,高中物理知识与数学、化学等学科紧密相关,受教学条件、学习环境等因素影响,学生往往只关注自身所学的课程,对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缺乏认识,知识点理解存在不小的障碍。

3 高中物理教学中五育理念的应用策略

3.1 坚持育人导向的教学设计

育人导向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的基本原理,培养将物理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能力,不断强调实验的诚实性和数据的精准性,让职业精神与科学素养根植于心,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公众做出积极贡献,最终使学生成为有责任感和创造力的公民。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节课中,首先明确知识与价值观两个层面的教学目标,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关于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使用科学方法的思考与兴趣,重视实验数据的精确性。教授基础知识点,如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数学模型,通过图表、公式和实际案例来解释这些概念,筑牢基础,随即提出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或实际应用情境,如汽车运动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3]。了解如何观察事物、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分析数据等,通过实际实验来展示这些步骤的应用,并将所学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解释物体在真实世界中的运动情况,或者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工程、运输或体育领域的应用。最后对课程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探索物理学现象,共同回顾教学与学习的过程,反思不足、持续改进。

3.2 实施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有差异,统一的教学手段或评价标准难以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因地制宜即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措施或方法,制定教学方法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避免传统刻板的“一刀切”式教学。

教学“圆周运动”时,课前做好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对圆周运动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兴趣水平;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设计相应的分层教学活动,可划分为基础、拓展和挑战三个阶段。在基础阶段,重点学习圆周运动相关的基础知识概念,采用讲解、演示、演算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圆周运动的认识,并进行基本的实验观察。拓展阶段,邀请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性的实验和探究任务,如探究离心力对圆周运动的影响等,采用实验、观察、案例研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挑战阶段,通过讨论、探究、项目设计等方式,更进一步探讨圆周运动的应用,如地球公转、人造卫星的运动等。教师需细致观察学生的积极性是否高涨,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分配不同角色任务等手段,提供多样化学习渠道。

3.3 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评价

传统教学过度注重考试分数,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综合发展,缺乏深层次的学习评估,只注重表面记忆和应试能力,未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以生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强调将学生置于教育的核心,将其需求、兴趣和潜能放在首位,采用项目作业、实践表现、自我评价等多元路径,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个性化学习,培养创新性、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万有引力”一课后,先设立合适的知识点测试题,评估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程度,试题的设计应涵盖引力公式、定律等,并分布在不同的认知层次上,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有效的反馈。作业分类课上作业与课后习题,既包括基础的计算题,也包括一些思考性、应用性的题目,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保证作业难度适中[4]。此外,应鼓励学生进行审视反思,从自我认知和学习策略的角度出发,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分析作业完成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在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下随时思考总结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在物理学习中的持续性进步。

4 结语

综上所述,五育理念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创新与突破,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素养。然而通过实践意识到,五育理念的融合渗透并非易事,这要求教师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为基准点,持续精益求精,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之才。

猜你喜欢

教学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