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中游戏化课程的实践分析

2023-04-16董玲玲

教育界·A 2023年8期
关键词:游戏化课程学前教育幼儿园

【摘要】在學前教育中,课程游戏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将游戏化为一种精神理念融入课程中,通过游戏来引导幼儿的思维与行为,促进幼儿成长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教师要通过设计不同的游戏来重点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为幼儿提供丰富、实用性强的游戏化课程。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学前教育

作者简介:董玲玲(1983—),女,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淮河镇中心幼儿园。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学前教育阶段,游戏是最受幼儿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最适合幼儿、符合幼儿特点的一种教学方式。开展以幼儿的认知需求为主,以幼儿为中心的游戏化课程,能够让学前教育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能力的提升与更大的进步。

一、以多样化的游戏方式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学前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活动,通过游戏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能够培养幼儿的学习与认知能力。在学前教育的游戏化课程教学实践中,如果不能有效发挥游戏的作用,游戏化课程教学就会失去原有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注重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来激发幼儿的思维,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

例如,教师可设计、组织多样化的户外体育锻炼活动,充分释放幼儿的天性。在户外活动中,教师要将幼儿运动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点融入游戏中,通过户外游戏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提升运动能力。

教师也可以设计室内游戏活动,通过桌面游戏、区角游戏来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集体游戏中的分组竞赛、小组自建团队游戏等,也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交流能力、合作意识等。

二、自主性游戏增强幼儿的生活观察能力

在实施学前教育游戏化课程的过程中,教师最为常用的一种游戏方式就是互动性游戏。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加强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对于幼儿发展有巨大帮助。

而自主性游戏则与这种互动式游戏大有不同,自主性游戏更注重激发幼儿的自主思考和观察能力,其主体是每一个幼儿自身,目的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自主行为与能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幼儿生活观察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自主性游戏环节,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没有时间限制的自主性游戏,游戏的内容是让幼儿种植黄豆、黑豆、红豆、绿豆等不同的豆子。教师可引导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种子,种植之后将其整齐地摆放到教室的靠墙位置,这样幼儿每天都能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自主性游戏是一类周期性相对较长的游戏课程,但是此类周期性长的游戏课程能够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观察能力,久而久之,幼儿就能够形成良好的观察生活的意识与能力,从而热爱生活。

三、数字游戏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实施游戏化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游戏的方式来有效培养和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幼儿能够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待和处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和问题,形成基本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对此,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数字游戏,通过数字游戏锻炼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教师可设计一个“单脚跳、双脚跳”的数字游戏,将提前准备好的卡片放置在地上,引导幼儿在踩到卡片时,思考并说出卡片上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

如果是单数,那么幼儿只能单脚踩在卡片上,如果是双数,幼儿则需要双脚踩在卡片上。通过以上这个数字游戏,幼儿既能够在参与过程中认识基础的数字,并思考这些数字是单数还是复数并进行游戏,还能够有效调动思维,培养良好的行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生活化游戏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等,还在于培养幼儿的基础生活技能,使幼儿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

因此,在游戏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游戏主题,仔细分析幼儿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结合幼儿的特点来设计游戏的具体环节与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逐渐掌握生活技巧,锻炼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切实地发挥出游戏化课程的实际作用。

例如,在设计游戏化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定期为幼儿设计能够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幼儿的基础生活能力的游戏化课程,引导幼儿定期参与游戏活动,积累生活经验。教师可为幼儿设计一个“我会做”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融入家务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熟练掌握做家务的技巧,比如“我会做家务”“我会自己吃饭”“我会自己穿衣服”等生活类游戏活动。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首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以及能力对幼儿进行分组,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游戏竞赛中。当进行“我会做家务”的游戏比赛时,教师要为幼儿提前准备好扫把、拖把、抹布、簸箕等物品,同时引导其他幼儿一起判断哪个小组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划定的游戏区域打扫干净。生活化的游戏让幼儿回归到日常生活中,体验和感受真实的生活,获得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活技能的提升。

五、主题类游戏强化幼儿个人素养

为了提高游戏化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主题类的游戏活动,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幼儿在成长发展、学习等方面的需求,丰富幼儿的情感,让幼儿在参与游戏化课程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为幼儿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基础。

教师在设计主题类游戏活动时,应结合当前的环境或是幼儿的兴趣选择一个合适的游戏主题。如以季节为例,春季来临,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踏青的春游活动。具体的游戏设计为,教师为幼儿准备丰富多样的春游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如水壶、雨伞、食物、玩具等,考查幼儿在选择春游所需的物品时是否能够联系实际,充分考虑,选择合适且必需的物品。

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从多个层面思考,比如外出时食物和水是必需品,所以必须选择食物和水而摈弃没有用处的玩具。选择具体的食物时,还要考虑到食物是否便携,是否能补充体力,是否符合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等,而不要选择占地方的零食。

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游戏的打分与评价,看同伴的春游准备是否充分且考虑全面,以此让幼儿相互学习,丰富生活经验,提升生活技能。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以“家”为主题的游戏,将家国元素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感受游戏乐趣的同时,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从而为今后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础。

六、环境创设丰富幼儿学习体验

在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环境创设是游戏化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良好的环境氛围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促使幼儿增强探索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同时,环境创设也是游戏化课程的一种延伸,有助于丰富游戏化课程的内容以及形式,为幼儿带来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游戏体验。

因此,在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对游戏活动有更加充分和全面的认识,引导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游戏化课程活动中,开展实践探索。

具体来说,教师要综合游戏化课程的主要内容来创设情境,并且将情境对应的主题内容进行划分,使每一个情境都对应不同的游戏主题,尽可能将教学中的主要内容都融入每一个游戲情境中,以达到利用情境启发幼儿思维的目的,进一步优化幼儿园的学习和游戏环境。

例如,在开展以“家乡”为主题的游戏化课程时,教师要结合这一具体的主题,将环境创设分为三个模块,使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不同的情境,引导幼儿在环境创设中深刻感受到游戏的乐趣,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教师可将第一个主题设计为“家乡的特产”,第二个主题为“家乡的名胜古迹”,第三个主题为“我心目中的未来家乡”。

针对这三个主题,教师要分别为幼儿创设不同的游戏情境。比如,针对第一个主题“特产”,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先引导幼儿回想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特产,是什么样子的,并用语言表述出来,然后让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画出来,并在图画旁边加上简单的文字描述。借助幼儿的自主实践来创设以特产为主题的情境,能够让幼儿在逼真的情境中加深对家乡特产的认知,了解到更多的家乡文化。

接下来,针对第二个主题“家乡的名胜古迹”,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方式,带领幼儿在直观生动的画面中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再鼓励幼儿运用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展现家乡的名胜古迹,完成作品创作。

针对第三个主题“我心目中的未来家乡”,教师可为幼儿创设一个开放性的主题情境,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发散自己的思维,不拘泥于创作的形式和想象的范围,鼓励幼儿将自己心中所想大胆地表达出来,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度高、开放性强的教学氛围,进而助推幼儿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阶段,为了让幼儿能够获得更好的游戏化课程体验,在游戏化课程中收获有趣的游戏经验,获得技能的提升,教师应该结合当下课程游戏化的精神和理念,设计多样化的游戏类型,创设自由、自主、愉悦、有趣的幼儿园环境,使幼儿获得综合发展,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迪迪.智慧游戏快乐成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构建与实施[J].好家长,2015(19):40-42.

[2]罗洋洋.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教师的视角[J].教育现代化,2016,3(28):259-261.

猜你喜欢

游戏化课程学前教育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乐趣中学习,玩乐中吸收
乐享童年的乡村生活课程建构探究
浅谈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实施策略
“游戏化”课程中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利用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