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流淌的歌声》的创新策略

2023-04-16宋丰媛

榆林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经典音乐经典歌曲时代

宋丰媛

(沈阳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流淌的歌声》是由广东卫视、广东音乐之声等联合制作的原创时代记忆音乐节目。该节目以音乐文化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述经典音乐背后的故事,唤起观众的时代记忆,展现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节目通过预设时代主题的方式对经典歌曲进行分类,同时利用双重音乐线索交叉的叙事手法将过去与现在相连接,带领观众进入时光通道,近距离感受音乐文化的魅力与内涵。《流淌的歌声》充分发挥经典音乐文化的优势,通过共通的音乐文化激发观众的群体记忆,在情感共鸣中增强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并在代际歌手的配合与中西音乐文化的结合中传承音乐文化,在文化传递中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为音乐类文化节目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带来新的启发。

一、文化自信视域下《流淌的歌声》的创新策略

《流淌的歌声》通过主题先行的方式将经典音乐纳入节目框架,采用双重音乐线索交叉叙事的手法梳理时代脉络,为观众搭建时光通道,在呈现音乐文化发展历程的同时,引导观众感受经典时代故事。同时,《流淌的歌声》积极与新兴媒介技术相结合,在音乐情感中突破圈层壁垒,实现音乐文化的跨领域传递。

(一)主题先行

预设时代主题唤起群体记忆。《流淌的歌声》通过主题先行的方式将曲目选择限定在预设框架中,通过相同主题的音乐曲目及其背后的时代故事唤起观众的群体记忆,利用预设的时代主题将观众带入音乐回忆中,重温时光的流逝与当时的美好记忆。为获得观众的关注度与观看流量,大部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主题倾向于音乐竞演。娱乐至上的综艺理念遮蔽了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音乐曲目的选择由市场观众的喜好所把控,这使得音乐类综艺节目的主题逐渐混乱,曲目的选择没有明确的主题限定,音乐曲目的呈现偏离文化传递的初衷。

《流淌的歌声》改变音乐竞演的主题模式,对主题表现形式进行更新,将主题先行的策略应用于节目中。在每一期节目录制之前,节目组会预设时代主题,歌手需根据时代主题对音乐曲目进行选择。预设主题的形式将歌曲的范围限定于相同的时代,向观众集中展示出时代的故事,使节目脱离娱乐至上所营造的喧嚣氛围,回归音乐曲目本身,通过集中的音乐曲目唤起观众的群体记忆,为节目之后的内容呈现打好基础。例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流淌的歌声》第三季设置“青春中国”“我的初心”“我的芳华”等爱国主题,其中围绕主题“我的初心”选择歌曲《歌唱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不忘初心》等红色经典音乐,在预设主题中再现建党百年征程,唤起观众的爱国情感与群体记忆。

(二)叙事交叉

双重音乐线索梳理时代脉络。《流淌的歌声》将“经典好歌”与“时代故事”相交叉,在预设主题的框架中精选符合要求的经典歌曲,并深入挖掘歌曲背后的时代故事与文化价值,通过双重音乐线索的交叉为观众呈现出完整的时代发展脉络,在观众的回忆中持续释放音乐曲目的文艺感召力,加深观众对于经典音乐的认识与共鸣[1]。由于大部分音乐类综艺节目采取音乐竞演的主题,音乐内容的表现侧重于线性叙事,注重音乐曲目的舞台表现,忽视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导致节目整体浮于表面,缺乏正向价值的引导。

《流淌的歌声》突破音乐类综艺节目的线性竞演模式,采用“经典好歌+时代故事”的双重音乐叙事,全面展示经典歌曲背后的时代价值,还原预设主题下的时代脉络,使观众在音乐的时光回溯中感受时代的变迁与发展。节目使用唱聊结合的叙事方式,歌手在演唱完经典歌曲后,主持人及时与歌手进行互动,在聊天中引出经典音乐中的时代故事与歌手的往事经历,并将相关的故事内容进行串联,向观众展示完整的时代脉络。观众不仅可以感受歌曲的舞台魅力,而且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时代印记。双重叙事的交叉结合拓展了节目的深度与广度,为音乐类综艺节目赋予新的内涵。例如,“勇敢飞翔”的主题中,歌手们畅聊自己追求音乐的梦想之路,通过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夜空中最亮的星》《最初的梦想》再现追梦之路的坎坷与艰辛,回忆时代机遇与挑战,在饱含温度的歌曲中向观众讲述时代的流淌与平凡人的梦想。

(三)媒介赋能

融入新兴技术展示音乐情感。《流淌的歌声》借助新兴媒介技术,将音乐曲目中的情感与媒介技术相融合,通过媒介表现形式再现歌曲的文化蕴意,同时将观众纳入歌曲演出过程中,搭建畅通的音乐传播通道,为观众呈现出更具张力的歌曲表演,使观众在沉浸式的舞台氛围中近距离感受歌曲中所蕴含的艺术情感。音乐曲目的演出效果需结合舞台共同呈现,部分音乐类综艺节目为追求舞台效果的竞争感,利用大量充满刺激性的灯光营造紧张的氛围[2],忽视对于歌曲的舞台呈现与情感表达,使歌曲与舞台效果呈现分离的状态。

《流淌的歌声》为将歌曲与舞台更好地相融,运用新兴媒介技术展现歌曲的时代记忆,将音乐曲目的内在情感转化为外在的美学表现,营造出独特的舞台效果。一方面,《流淌的歌声》根据歌曲的类型与内容选择舞台表现形式,通过媒介投影技术重现歌曲中的场景,将观众带入歌曲中亲身感受曲目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流淌的歌声》充分利用光影技术,根据曲目的情感变换光影色调,同时搭配4K高清拍摄技术,全方位呈现出歌曲中流淌的情感。例如,吕继宏在演唱《军港之夜》时,舞台的整体光影色调为蓝色,光影随着歌曲情感的不断变换而变化,始终与歌曲情感起伏保持一致,使舞台成为音乐情感表达的载体,为观众呈现出一场音乐盛宴。

(四)重塑经典

更新节目模式激活音乐魅力。《流淌的歌声》设置“时代传唱团”,通过新颖的音乐模式突破音乐圈层壁垒,对经典音乐进行重塑,在激活音乐魅力的同时,实现音乐曲目的跨领域传播。由于大多数音乐类综艺节目采用竞演主题模式,节目内容与模式同质化,难以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同时,音乐曲目有着明确的时代界限,不同时代的音乐曲目有着明显的圈层受众,音乐类综艺节目在进行竞演时普遍将不同时代的音乐曲目杂糅到一起,节目缺乏明确的目标观众定位,音乐传播受到圈层的阻碍,在不知不觉中流失观众。

《流淌的歌声》创新音乐节目的表现模式,在节目中增加“团长”与“团员”的角色,在不同时代角色的碰撞中激活音乐魅力。首先,《流淌的歌声》增设“时代传唱团”,由韩磊、腾格尔、罗大佑等知名优秀歌手担任传唱团的团长,他们从自身的音乐感悟与经验出发,带领观众进入经典音乐,重温音乐中时代的流淌。其次,在“时代传唱团”中还有着年轻一代的“团员”,他们是新时代的年轻歌手,对于经典歌曲有着自身的理解,为经典歌曲的传承与重塑赋予更多的可能。最后,“经典传唱团”中不同时代的歌手搭配演出,在为经典音乐赋予新的生命力的同时,满足不同观众的观看需求,突破音乐圈层,实现经典音乐的无障碍传播。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流淌的歌声》的实践意义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坚定认同与高度凝聚,是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基石。《流淌的歌声》通过鲜明时代主题聚焦民族精神,唤醒观众的群体记忆与情感共鸣,强化观众对于音乐文化的文化认同感与凝聚感;同时联合不同代际的歌手对经典歌曲进行传承与创新,在古今与中西的音乐文化碰撞中彰显经典音乐的文化魅力,凸显观众文化自信树立与坚定的实践意义。

(一)文化认同

鲜明时代主题聚焦民族精神。《流淌的歌声》以主题先行的方式建构音乐曲目的选择框架,通过高度集中的音乐叙事突出时代主题、聚焦民族精神,展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观众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3]其中文化认同是实现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是树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只有对本国文化有着坚定的认同,才会逐步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创新。

音乐曲目作为文化的艺术载体,其创作与谱曲中蕴含着时代变迁的深刻主题,是吹响时代变换的号角。《流淌的歌声》把握音乐曲目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将相同时代主题的音乐曲目整合到同一个音乐框架中,利用歌曲的民族精神唤醒观众的群体记忆,在群体的情感共鸣中坚定文化认同,为文化自信奠定基础。例如,在“国风飞扬”的主题中,节目组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歌曲的选择中,通过《将进酒》《定风波》等古风歌曲呈现出古诗词中深刻的文化底蕴与豁达坚韧的民族精神,利用主题集中的形式激发观众了解古诗词的兴趣,继而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观众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感。

(二)文化凝聚

清晰发展脉络再现社会风貌。《流淌的歌声》通过“经典好歌+时代故事”的双重叙事手法,再现时代主题下的社会发展脉络,通过歌曲的回溯凝聚时代记忆,挖掘经典歌曲背后的时代印记,唤醒观众对于当时社会风貌的记忆。文化凝聚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动力所在,也是振奋民族文化最鲜活的力量[4]。音乐曲目凭借旋律的变换与音符的象征成为文化凝聚的重要角色,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艺术张力。《流淌的歌声》从音乐曲目入手,深入挖掘经典音乐中的符号象征,将经典曲目连接时代发展脉络,在展示时代文化精髓的同时,利用共通的记忆情感将观众凝聚到一起,继而呈现音乐的现实力量。

例如,《流淌的歌声》在讲述“改革开放”的故事主题时,首先,通过四首反映改革开放时期的歌曲《我不想说》《春天的故事》《信天游》《晚秋》为观众展示出改革开放的整体社会风貌,将观众带入改革开放中,为观众营造清晰的改革开放发展脉络[5]。其次,在演唱结束后,主持人与歌手根据歌曲内容对改革开放时的社会发展进行回忆,将充满激情的时代与观众分享,加深观众对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认同感。最后,主持人与歌手共同对歌曲中所出现的符号象征进行解释,将观众的思绪带入改革开放的脉络中,凝聚观众的共通情感,在文化凝聚中增强文化自豪感。

(三)文化传承

代际情感相融更新音乐底蕴。《流淌的歌声》通过新兴媒介技术将音乐曲目中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并在新老生代歌手的共同演唱中更新经典音乐的表现形式,为经典音乐曲目注入新的血液,实现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传承是实现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关键环节。经典音乐曲目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在形式,是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与手段。《流淌的音乐》从经典音乐的文化传承功能入手,邀请不同时代的歌手共同演唱与改编经典歌曲。年轻歌手在将新时代音乐元素融入经典歌曲的同时,由前辈歌手保留经典歌曲本身的时代魅力。不同代际的歌手的情感结合更新经典音乐的文化底蕴,为经典音乐加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前辈歌手与年轻歌手对经典歌曲的理解各不相同。在此基础上,歌手对于经典歌曲的情感呈现也独具特色。代际情感的融合与媒介技术的配合为经典歌曲增添了时代厚重感,在时代对比中突出文化传承的力量。例如,新生代高音歌手马佳将红色经典歌曲《红梅赞》进行重新编曲,在高音演唱中再现红色精神,助力红色文化代代相传;京剧演员王珮瑜则将京剧念白融入流行歌曲《但愿人长久》中,在两者的融合中传播京剧文化。

(四)文化自信

中西音乐碰撞展示文化魅力。《流淌的歌声》在重塑与传承经典音乐的同时,尝试将中国经典音乐与西方音乐相结合,在中西方音乐的碰撞中彰显经典音乐的文化魅力。文化自信的实现离不开兼容并包的文化理念,优秀文化可在学习与吸收外来精华文化的过程中得到丰富与延续。音乐作为国际社会中所共通的文化符号,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搭建畅通渠道[6]。《流淌的歌声》将西方音乐引入经典乐曲的改编中,利用多种乐曲与形式对经典歌曲进行重塑,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听体验,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增强观众的文化自信。例如,马佳将西方音乐中的摇滚元素加入经典歌曲《龙的传人》中,在摇滚与经典的碰撞中演绎出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抒发出经典歌曲中的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

纵观《流淌的歌声》对于文化自信的呈现,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文化搭建脉络:首先,节目利用鲜明的时代主题突出民族精神,使观众在对主题的理解中加深对于文化的认同,为文化自信奠定基础;其次,《流淌的歌声》通过叙事手法完整地呈现出社会发展脉络,利用共同的记忆凝聚观众力量,在文化凝聚中彰显民族自豪感;最后,《流淌的歌声》对经典歌曲进行重塑与传承,在代际文化对比与中西文化结合中再现音乐文化的底蕴与魅力,从微观细节到宏观建构逐步树立文化自信,为观众带来精妙绝伦的视听盛宴。总而言之,《流淌的歌声》充分发挥经典音乐的时代优势,推动观众文化自信树立与文化创造性发展。

三、结语

《流淌的歌声》作为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之作,将时代主题作为节目的整体基调,通过双重音乐线索的叙事手法再现主题之下的时代发展脉络,挖掘经典音乐背后的时代故事,向观众展示时光流淌中的文化变迁。该节目联合新老生代歌手,共同演绎经典歌曲,突破音乐文化的圈层隔阂,为音乐文化的传播提供畅通渠道。同时,该节目以音乐文化为主,通过对于经典音乐的重塑与传承,向观众呈现出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兼容并包与革故鼎新,彰显树立与践行文化自信的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经典音乐经典歌曲时代
课间音乐对于弘扬经典音乐文化的推动作用
课间音乐对于弘扬经典音乐文化的推动作用
红色经典歌曲在高校文化德育中的价值研究
央广第二套国家级音乐广播
红色经典歌曲在民族管弦乐队中运用的重要性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红色经典音乐——复排大型民族歌剧《星星之火》的启示
时代的心声 纯真的恋歌——浅析经典歌曲《心中的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