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在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中的教改应用*
2023-04-16曾欣怡黄尹虹杨永杰
曾欣怡 黄尹虹 杨永杰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康复保健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课程思政是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旨在挖掘各专业知识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使专业知识与德育相结合,将德育渗透在教学全过程,助推师生全方位发展[1,2]。本人从事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多年,作为医学生德育培育的工作者,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及技术技能的同时,深感课程思政在该课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更应提上日程,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发展潜能。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缺乏学生的互动、参与和评价,未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导致学生在专业认知上缺乏信心,在服务过程中缺乏热情。故本研究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试图在教学目标和举措2 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期为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实训教学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课程思政教改内容
课程思政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引导,充分融入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日常的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其加强对自身专业及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内容的向往。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新尝试,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实训环境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
1.1 改革教学目标 传统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实训课程往往侧重理论教学,一般在教师的操作演示操作后,学生再进行分组练习,比较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其中的基本操作要领,熟悉康复的简单流程。但是缺乏一定的立德树人新理念,往往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因此该课程思政首要任务是进行教学目标的改革,增加学生参与实际医疗服务的经验,通过居家康复保健、下沉到所在社区医疗服务站等教学活动,在实训课程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多层次、全方位邀请各学科的实训教师和思想政治教师共同探讨实训课与思政课程相结合理念,全方位培育优秀的高职人才。
1.2 改革教学过程 在原有技术操作的教学基础上,加入思想教育,避免治疗操作过程中“技术化”和医疗行为“商业化”。以病例模拟为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把模拟患者当成真正的患者去对待,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关心、爱护、理解患者,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去医院接触患者,开展“与患者对话”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了解和关心患者的病情、感受以及体验,尤其是康复治疗后的感受,力争在活动中始终渗透“不忘初心,救死扶伤,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价值观,在临床应用上真正做到尊重患者、敬畏生命。
1.3 改造实训环境 传统的实训室一般设置简单的康复器械,缺乏人文关怀理念,缺乏临床实训视频教学。因此,我们可以打造一个思政与医学知识传播相结合的实训室环境,在红色教学背景下,将教学视频辅以二维码形式粘贴在实训器材上,让学生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的基本素养,这也可以在课程思政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训场所是康复治疗专业教学的重要场所,康复治疗技术和中医康复治疗技术的学生大部分教学内容都在实训室完成,学生基本在实训室度过3 年大学生活,优美的环境可使学生增加学习的热情,专业和教学可使学生增强对本专业的认可度,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自信心。
1.4 发掘思政理念 实验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侧重理论知识的运用、基本专业技能的操作流程,应发掘实验课程中包含的思想政治理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康复治疗技术操作实践相结合,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实验课程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邀请各学科的实验课程主讲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起探讨如何在实验课程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铸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5 调整评价体系 传统教育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以线下试卷的分数为主,学生的成绩成为评判的惟一标准,形式单一,缺乏学生平时学习能力的体现。我们调整学生成绩考核体系,成绩评定指标由平时成绩(4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40%)构成,不能把期末成绩作为惟一标准,这样才能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对教师评价体系也进行了调整,教师评价由自评、同行互评和学生评价3 个方面组成,深入调查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是否创新、是否实现课程思政等,课后学生思想的辅导、就业信息的宣传,让学生在大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2 课程思政教改措施
课程思政本质将所有的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深入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3]。我们在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设计中应该多融合思政教育,多学科知识交流,全面培养学生。我们将从以下4 方面探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思政理念 康复治疗技术相关课程实训课过程加入思政元素,测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实训教学与考核中形成一套完整、个体化的思想教育模式。在物理因子治疗学实训教学中形成一套规范且有人文关怀的操作流程,可重复、传承的教学方案。着重强调与患者的充分沟通,可在操作前向患者做自我介绍,解释本次治疗的相关项目、此项目治疗目的,快速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治疗操作过程中,循序渐进询问患者的感受,给予适当的人文关怀;治疗结束后,帮助患者穿好衣物,加盖被子并询问患者冶疗后的感受。治疗全过程体现人文的关怀,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2.2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1)传统课堂主讲是以教师授课为基本途径,引入课程思政后不仅要有教师课堂主讲环节,亦可增设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等方式,将传授知识与培养思政思维融入课程的教学中。让教师不仅要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要以身作则,积极向红色思想看齐,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铺设正确的道路。通过多途径,结合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授课,如思维导图、课程翻转、分组练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如病例模拟、义诊、小组讨论、小组实践等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在此环境中能更好、更高效地成长,做到学生能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积极学习,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2)专业知识技能改革方面做到充分分析教材,让学生珍惜专业道路,认同专业,并在教师的引领下,定点职业,规划未来。在课程思政融入整体设计中,做到充分分析教学内容,清晰了解课程内容,在实践过程中能做到诚实守信、劳动光荣、友善友爱的对待患者。在改革步伐中,对学生的改革也必不可少,当代学生或多或少有不善于与老师沟通的情况,因此,新的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关心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2.3 调整评价体系 调整学生的实训考核体系,在实训操作考核的正确性和规范性的评估基础上,加入“人文”的评估模块[4]。督促实训课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强调“人文”教育,也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实训练习中不断学习、回顾“人文”教育的部分,使得“人文”思想根深蒂固,力争在未来投入行业时能运用得游刃有余。
2.4 优化实训环境 实训室的装饰中加入“思想教育”的传播元素,比如通过海报、横幅或电子产品播报形式,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变传统的实训课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方法,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尊重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不断提升思想、亲和力,不断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医德教育,培养学生在行医路上践行关爱、博爱、至善、至美、慎行的行医准则和处事原则,逐步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把人民的健康放在心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 小结
人才的培养,其根基在于教育,而教育,在于学校与学生。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中,坚持立德树人,改变了一贯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模式,弱化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和学生在思政教育的探索实践中,充分强化自我的思政教育。本文从课程目标、教学过程、评价体系3 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课程目标主要分为学科知识、专业能力、思政素养3 个层面。其次,根据课程目标,进一步制定课程内容,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再次,基于课程目标、内容以及学生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解决了如何教、如何有效教的问题。最后,基于学习成果进行教学评价,解决了评价反馈如何反作用于学习的问题。明确课程目标帮助师生拥有清晰的导向。多种模式混合的教学方式,能够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多样化的考核以及评价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实践技能发展,也能助力教师的实施监测和调整。同时,课程思政的融入也使师生更有“为国为民”的主人翁意识,和“放眼世界、报效国家”的使命感。提升学生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康复师岗位的认同度,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高技能、有担当的职业素养人。本模式具有持续改进的特性,教学团队也会根据今后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优化,改进相关内容。学生要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树立到国家建设的一线前沿去锻炼的经久目标。这就要求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技能,全面提升广大学生的思政建设。在课程建设下强化技术技能的专业性,通过课程思政的模式,让学生热爱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能对专业投入更大的热情,对待患者如同家人,引领学生做个有使命、有担当的职业人,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因此,教育与思政结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