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
2023-04-16朱宇袁媛韩捷※
朱 宇 袁 媛 韩 捷※
(1.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20 级,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景岳全书》为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的代表作,在中医经典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在跟随导师做助教时,教授硕士研究生期间将《景岳全书》作为重要的教授科目,使学生领会张景岳的学术思想,现将《景岳全书》教授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分述如下。
1 问诊
张景岳详细论述了中医内科学中重要的十问歌内容,现将重点分述如下[1]。
1.1 问寒热(1)凡内伤发热者,多属阴虚;(2)凡怒气七情伤肝伤脏而出现内热者,总属真阴不足,邪火易炽,属阴虚;(3)凡劳倦伤脾而发热者,以脾阴不足,故易于伤,也属阴虚。
1.2 问渴 凡病人问其渴不渴,曰口渴。问其欲喝汤否,曰不欲喝。属真阴内亏,无邪火。
概括张景岳问寒热及问渴内容,总属阴虚见证为多。
1.3 问汗(1)凡温暑等证,有因邪而作汗者,有虽汗而邪未去者,属表证也;(2)表邪未除者,在外则连经络,故头身或有疼痛,在内则连脏腑,故胸膈或生躁烦。概括张景岳问汗内容,区别属表证与里证不同。
1.4 问头身(1)凡阴虚头痛者,发作无定时,此为里证,宜补法;(2)头痛属里者,多因于火;(3)身痛之甚者,若感寒作痛者,属表邪也。概括张景岳问头身内容,亦区分表里及有火无火之分。
1.5 问二便(1)凡大便热结而腹中坚满者,属有余之邪,用通法。(2)若新近大便不甚干结,全无胀意,不是阳明实邪,考虑阴虚与血虚。(3)凡小便,见其黄,便谓是火,而不知人逢劳倦,小便也黄;焦思多虑,小便也黄。概括张景岳问二便内容,要注意“可通”“不可通”及“小便火”的各种原因。
1.6 问饮食(1)问饮食者,一可察胃口之清浊,二可察脏腑之阴阳。(2)诸病得食稍安者,必是虚证;得食更甚者,或虚证或实证。
1.7 问胸腹(1)胸腹胀满,不可用补法;不胀不满,不可用攻法,此大法也。(2)重者胀塞中满,此实邪也,不得不攻。(3)轻者似胀非胀,中空无物,乃痞气耳,非真满也。脾虚不运化所致。概括张景岳问饮食及胸腹,均要区分实证与虚证、攻法与补法的不同。
2 脉象探微
张景岳也对脉象有详尽的论述,重点如下。
2.1 重点脉象
2.1.1 浮脉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大为伤风,浮紧为伤寒,浮滑为宿食,浮缓为湿滞,浮芤为失血,浮数为风热,浮洪为狂躁。
2.1.2 沉脉 轻举不见,重取乃得。为寒,为水,为气,为郁,为停饮,为癥瘕,为胀实,为洞泄。沉细为少气,为寒饮,为胃中冷,为腰脚痛,为癖;沉迟为痼冷,为精寒;沉滑为宿食,为伏痰;沉伏为胸腹痛;沉数为热;沉弦、沉紧为心腹痛、小肠痛。
2.1.3 迟脉 不及四至者皆是也。为寒,为虚。浮而迟者内气虚;沉而迟者表气虚。迟在上,则气不化精;迟在下,则精不化气。
2.1.4 数脉 五至六至以上,凡急疾紧促之属,皆其类也。为寒热,为虚劳,为外邪,为痈疮。滑数、洪数者多热;涩数、细数者多寒。暴数者多为外邪;久数者必虚损。
2.1.5 洪脉 大而实也,举按皆有余。为血气燔灼,大热之候。浮洪为表热;沉洪为里热;洪大至极,即阴阳离决。
2.1.6 微脉 纤细无神,柔弱之极,是为阴脉。乃血气俱虚之候。为畏寒,为恐惧,为怯弱,为少气,为中寒,为胀满,为泄泻,为虚汗。
2.1.7 滑脉 往来流利,如盘走珠。为痰逆,为食滞,为呕吐,为满闷。滑大、滑数为内热,上为心肺、头目、咽喉之热;下为小肠、膀胱、二便之热。
2.1.8 涩脉 往来艰涩,如刀刮竹。凡虚细微迟之属,为血气俱虚之候。为少气,为烦扰,为痹病,为拘挛。
2.1.9 弦脉 按之不移,硬如弓弦。为气逆,为邪胜,为肝强,为脾弱,为痰饮,为宿食,为虚劳,为疼痛。
2.2 脉象难点 脉象有胃神根之说,因此其难点在于胃气和逆顺。
2.2.1 胃气解 故凡诊脉者,无论浮沉迟数,但于邪脉中,得兼软滑徐和之象者,便是五脏中仍有胃气,病无大碍。脉象初急后缓者,胃气恢复;脉象初缓后急者,胃气将去。
2.2.2 逆顺(1)凡实证,脉必有力有神,如微涩细弱不应手指者,病情凶险;(2)凡急促起病脉来浮洪数实者为顺,久病脉来微缓软弱者为顺。若新病而沉微细弱,久病而浮洪数实者,皆为凶险之脉[2]。
3 表里寒热虚实辨证
表里寒热虚实辨证看似普通简单,但也可管窥张景岳学术思想,我们梳理一下张景岳表里寒热虚实的重点[3]。
3.1 表证篇(1)寒邪在表者,必身热无汗,以邪闭皮毛也;(2)寒邪客于经络,必身体疼痛,或拘急而酸者,血气不利也。概括张景岳论表证,与张仲景论“伤寒”颇为神似,均为身热无汗,身体疼痛,为外邪闭滞经络而成。
3.2 里证篇(1)见呕恶口苦,或心胸满闷不食,乃表邪传至胸中,渐入于里也。(2)烦躁不眠,干渴谵语,腹痛自利,皆邪入于里也。(3)腹胀喘满,大便结硬,潮热斑黄,脉滑而实者,阳明腑实之证。(4)酒湿伤阴,热且烦满者,湿热为病也。用清泄之法;酒湿伤阳,腹痛泄利呕恶者,寒湿之病也,用温补法。概括张景岳论里证,与现代临床里证颇为契合。均有表邪入里,阳明腑实,酒热客胃等因素,对现代治疗仍具有借鉴意义。
3.3 虚实篇(1)里实者,或为胀为痛,或为痞为坚,或为闭为结,或为喘为满,或懊恼不宁,或躁烦不眠,或气血积聚,结聚腹中不散,或寒邪热毒深留脏腑之间。(2)阳实者,为多热恶热;阴实者,为痛结而寒;气实者,气必喘促而声色壮厉;血实者,血必凝聚而且痛且坚。概括张景岳论虚实,颇为详细,分为里实、阳实、阴实、气实等,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3.4 寒热篇(1)热在表者,为发热头痛,为诸痛疮疡;(2)热在里者,为瞀闷胀满,为烦渴喘结,或气急叫吼,或躁扰狂越;(3)热在上者,为头痛目赤,为喉疮牙痛,为诸逆冲上,为喜冷舌黑;(4)热在下者,为腰足肿痛,为二便秘涩,或溲混便赤;(5)寒在表者,为憎寒,为身冷,为浮肿,为四肢寒厥;(6)寒在里者,为恶心呕吐,为恶寒喜热;(7)寒在上者,为吞酸,为膈噎,为饮食不化,为嗳腐胀哕;(8)寒在下者,为清浊不分,为骛溏痛泄,为膝寒足冷。概括张景岳论寒热,部位拿捏得很准确,上下表里均有不同的表现。
4 火证
张景岳非常重视火证,不仅有实火虚火之分,还注重五志之火,同时和七方八略的寒略相结合,善用抽薪饮和徙薪饮针对不同的火证[4]。
4.1 五脏之火 肺热则鼻干,甚则鼻涕出;肝热则目眵浓;心热则言笑多;脾热则善饥善渴;肾热则小水热痛。
4.2 五志之火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是即所谓五志也。此五志之化由乎五脏,而五脏之化由乎五行。故在心为喜,心主火也;在肝为怒,肝主木也;在脾为思,脾主土也;在肺为忧,肺主金也;在肾为恐,肾主水也。
4.3 五志所伤 但见其憔悴日增,未见其俱为热病也。即因志动火者,非曰必无,但伤气者十之九,动火者十之一,又岂五志皆能动火乎!而矧以怒动肝气者,最易伤脾,脾伤者,不可以言火也。
4.4 抽薪饮 治诸凡火炽盛而不宜补者。黄芩、石斛、木通、栀子、黄柏、枳壳、泽泻、甘草。
4.5 徙薪饮 治三焦凡火,一切内热,渐觉而未甚者。陈皮、黄芩、麦冬、白芍、黄柏、茯苓、牡丹皮。
概括张景岳论火证,特别强调五志之火,目前也是临床见到最多的火,抽薪饮和徙薪饮分别针对实火与内火之人,可说概括了所有“火邪”之人。
5 虚损
张景岳善于虚实辨证,对虚损论述颇详。下面梳理一下虚损重点,包括虚损病源、虚损证候、虚损论治,并和七方八略中的补略相结合,运用七福饮等辨证治疗[5]。
5.1 论虚损病源(1)凡劳伤虚损,五脏各有所主,而惟心脏最多。五脏之神皆禀于心,故忧生于心,肺必应之,忧之不已,而戚戚幽幽,则阳气日索,营卫日消,劳伤及肺。(2)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凡此为病,脾气结则为噎膈,为呕吐,而饮食不能运,食不运则血气日消,肌肉日削,精神日减,四肢不为用,而生胀满泄泻等证,此伤心脾之阳也。(3)七情伤肾,恐亦居多,盖恐畏在心,肾则受之,故经曰:恐伤肾。又曰:恐则精却。(4)怒生于心,肝必应之,愤怒不知节制,伤在肝。
5.2 论虚损证候(1)劳嗽、喑哑声不能出,或喘急气促者,此肺脏之败也。(2)劳损肌肉脱尽者,此脾脏之败也。(3)病虚损者,多有筋骨疼痛,此肝脏之败也。(4)劳损既久,再及大便,泄泻不能禁止者,此肾脏之败也。
5.3 七福饮 气血俱虚,心脾为甚。人参、熟地黄、当归、白术、炙甘草、酸枣仁、远志。
张景岳从虚损病源、虚损证候、七情所伤等论述虚证,很详细,现代临床虚者一二,实者七八,但虚证往往不容易见效,可参照张景岳虚证论述。
七福饮临床用于手术后、素体脾虚者,或阳虚的患者,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笔者在临床经典查房对虚损病证重点推荐的就是七福饮。
6 七方八略
七方八略是《景岳全书》中重点内容,里面涉及的名方至今在临床仍然效如桴鼓。前面已经提到的抽薪饮、徙薪饮、七福饮均来自七方八略。现再重点梳理一下来自补略的二阴煎和和略的解肝煎。
6.1 二阴煎 心经有热,水不制火。生地黄、麦冬、酸枣仁、甘草、玄参、黄连、茯苓、木通。
6.2 解肝煎 暴怒气逆胀满。陈皮、半夏、厚朴、茯苓、紫苏叶、白芍、砂仁。
二阴煎和解肝煎为临床治疗神经官能症、焦虑抑郁证的重点方剂,即为清心火和肝火,笔者在经典查房七情内伤病证重点推荐这2 首方剂,虽一补一和,但协同使用,效果很好。
以上是笔者在跟随导师做助教临床教授《景岳全书》梳理的重点和难点,希望使学生能深刻领会这一部经典著作的精髓和精神,受到更多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