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自信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探析*
2023-04-16史晓晖
史晓晖 李 俊
(山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自信是主体对自身评价的积极态度,中医药自信是对中医药价值和生命力的确信和笃定的成熟性心理特征,其主导和内核是中医药文化价值取向和中医思维[1]。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中医药自信教育,突出中医药特色,是增强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的应有之意,也是增进大学生中医药自信、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的重要抓手。
本文通过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探究中医药自信教育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的契合点,精心设计教学板块,让学子在教学过程中增进中医药价值认同,锤炼中医药发展担当,汇聚中医药前进动力,涵养中医药文化底蕴,坚定中医药制度自信,在潜移默化中生发出对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认同、自信,成长为中医药事业坚定传承者和赓续奋斗者。
1 在选择人生道路中增进中医药价值认同
大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时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个人的人生追求同时代需要、国家发展、人民实践紧密结合。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过程中要让中医学子感知中医药事业是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的伟大事业,从而增进对中医药事业价值认同,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1.1 中医药事业是与历史同向的事业 “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等古老传说掀开了中医药的历史扉页,几千年的积淀让中医药成为中华文明靓丽的标签。到了近代,随着西方近现代医学知识传入中国,中西医之间展开了生死博弈,从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颠覆中医传统思维理论,到北洋政府设立卫生司让中医逐渐从“官医”地位上退让下来,再到1912 年民国政府没有将中医科和中药科列入大学医学教育培训课程的“漏列中医案”,直至1929 年南京国民政府将“旧医”当成卫生事业的障碍而欲予以废除,中医逐渐走向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支持中医药发展,并把发展中医药写入“八二宪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愈加重视中医药发展,把发展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并做出重大决策部署,中医药迎来了复苏的春天。中医药在古代历经辉煌,到了近代走向衰落,濒临灭亡,又在今天逐渐走向振兴,其之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留传,正是因为中医药是历史的选择,是时代的需要。广大中医学子要准确把握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同命运。
1.2 中医药事业是与祖国同行的事业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先后出台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将中医药纳入国家最高层次战略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下简称《中医药法》)从法律层面为中医药提供保障、指明道路,《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用28 条具体举措为中医药特色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一系列密集政策、法律法规的出台,表明国家振兴中医药的决心,这正是因为中医药所蕴含的独特卫生资源、巨大经济潜力、原创科技优势、深厚文化底蕴、重要生态理念等巨大宝藏对国家发展进步有着重大意义。中医学子要认识到中医药事业是与祖国同向同行的事业,正确认识国家和民族赋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积极投身于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中,勇于开拓进取,展现时代风貌。
1.3 中医药事业是与人民同在的事业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最宝贵的财富,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利益放在首位。当前,我国在健康领域改革发展中取得显著成就,但同时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也给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3]。中医药事业在亘久历史中对守护人民健康功勋卓著,作为当今医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将在自身迅速崛起的过程中,为建设健康中国、守护人类健康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向往是广大中医药从业人员的根本遵循,因此,中医药事业是与人民同在的事业,中医学子要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人民的需求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2 在坚定理想信念中锤炼中医药发展担当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中医学子要树立为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进而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在坚定理想信念过程中要辩证地看待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正视中医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在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不懈奋斗中担当起中医药振兴的使命。
2.1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人民的健康,而保卫中医药发展,就是保障人民健康,所以中医梦就是中国梦。当代中医学子要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融入中医药振兴发展当中,同时也要辩证看待中医梦的理想追求与中医药发展现实之间的矛盾,既不能用中医药发展理想的美好来否定中医药发展现实的不足,遇到不尽如人意的实际问题就对中医药发展大失所望,也不能用中医药发展现实的艰辛来否定中医药发展理想的必然,一遇到困难就产生畏难情绪觉得理想遥不可期,丧失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心和勇气。而是既要看到理想和现实的对立性又要看到二者的统一性,在中医梦的指引下坚定中医药发展信心,在现实的磨砺奋斗中坚定中医药发展的担当。
2.2 中医药发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医梦同样需要时间去实现,毋庸置疑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其过程必然是复杂的,需要的时间也必然是漫长的。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必然建立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的过程之中,当前我国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中医药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在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上还有很大的差距,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我们予以正视,中医梦的实现必将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中医药发展的理想变为现实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整个中医药发展史上,中医药经历了千年的灿烂辉煌,也熬过了近代的救亡图存,即将迎来振兴的曙光,在未来发展道路上中医药发展也必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们要在正视中医药发展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当中,坚定中医药振兴必胜的信心。
2.3 艰苦奋斗是实现中医梦的重要条件 人类任何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是在披荆斩棘、迎难而上的艰苦奋斗中逐渐接近目标。当代中医药事业正面临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机,相伴而来的是前所未遇到的挑战,党中央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基本卫生方针以及中医药在现实中切实可靠的疗效特别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重大成效,让中医药地位扶摇直上,带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环境,但是,现实中存在着的“中医西化、医药分化、特色弱化、学术异化、人文虚化”等现象也给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带来诸多挑战[4]。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中医学子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不断书写奋斗青春的时代篇章。
3 在秉承中国精神中汇聚中医药前进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重要思想,为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凝聚中医药力量,推动中医药发展的精神支撑。广大中医学子要自觉做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者和改革创新生力军,传承中医药精华,推动中医药事业守正创新,永续发展。
3.1 传承精华 积蓄中医药发展内生动能 中医药学作为国粹,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尊重和传承中医药精华,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应有之意,也是中医人生成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传承不是全面继承,而是要去粗取精,与时俱进地发掘精华,就是要传承历代医家进行中医理论及技术创新的科学精神;就是要传承中医特色思维方式以及在此思维指导下形成的特色诊疗方法[5];就是要传承中医千百年积淀下来一整套中医特色理论体系;就是要传承留传至今浩瀚的临床经验;就是要传承中医药学的人文关怀和道德风范。中医科学精神、中医思维、中医理论、中医临床、中医德育等共同构筑了中医药文化,滋养着中医药精神气质,积蓄着中医药发展内生动能,只有传承精华,才能坚定自信,把中医药发扬光大。
3.2 守正创新 推动中医药发展永续前进 从神农尝百草到屠呦呦提取青蒿素,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三方三药”效果突出,都表明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中医药的守正,要尊重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摆脱用西医的哲学思维来衡量中医的观念,在中医药“原创”优势的推动下,建立符合中医药独特规律、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中医药的创新,要坚持开放包容,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要注重创新的现实意义,了解现在医疗形势、疾病谱变化、基层事业需求、社会动态等,使创新有的放矢。中医学子要弘扬中医药创新传统,在把握时代脉搏中增进创新的能力和本领,勇做改革创新生力军,推动中医药发展永续前进。
4 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中涵养中医药文化底蕴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仁、和、精、诚”4 个字[6],其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相契合,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在中医行业的具体体现。中医学子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悟中医药核心价值观,在恪守社会公德中增进中医药职业道德认同,不断涵养中医药文化自信。
4.1 医心仁 “凡欲为大医,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6]。在儒家看来,“恻隐之心”是“仁之端”,因此做一名大医必须要有仁爱之心,要爱自己的骨肉同胞;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热爱并投身于中医药事业,本身就是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价值倡导的具体体现。中医药文化中的“仁”的理念在道德规范方面体现为医护人员应该把“济世活人”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竭尽全力关爱救治患者、济助世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4.2 医道和 中医“和”的思想主要包括天人相和、人我相和、形神相和、阴阳相和[6],反映了中医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内在等方面崇尚关系的和谐,倡导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都要友善,是“友善”价值观基本内涵的表现。中医“和”思想体现到从业规范中主要表现为“医患信和”,在医患关系中要以信任为基础,以和谐为目的,医务人员对待所有患者普同一等,做到一般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的“办事公道”。
4.3 医术精 学中医要精勤不倦,不仅要学习专业的医书、医方,更要学习散布于传统文化知识中的医学源头;行医济世要精益求精,在治病救人的过程每一步都不可有任何差错;学术研究要精思妙悟,与西医相比,中医注重医者个体高超的直觉思维、悟性思维,必须要用功精深,用心专一。因此,无论是在求学中、行医中、研医中,都需要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医药行业精益求精的品质是“敬业”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也是“爱岗敬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4.4 医德诚 作为一名中医从业者必须要心怀至诚地面对患者,学会站在患者的立场和处境中思考问题,竭尽全力救治患者,信守对患者的承诺,有了这种诚心,医者的责任感才会油然而生。从医者无论是为人为学,还是为医为师,都必须做到诚信求实,力戒弄虚作假。“医德诚”体现了以真实做人、诚恳待人、重诺守信为主要内容的“诚信”价值观,也是职业道德规范中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
5 在培养法治思维中坚定中医药制度自信
《中医药法》的正式实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为中医药行业提供了行为规范和政策支持,中医药事业必将沿着《中医药法》的轨道走向辉煌。中医学子要认真学习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在培养依法行医的法治思维中不断提振中医药制度信心。
5.1 《中医药法》提供了中医药事业的法治保障 《中医药法》的颁布让中医药事业有法可依并走向正轨,中医药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自《中医药法》施行以来,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得到完善、从业人员显著增多,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明显提高,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尤其是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养生保健治未病、治疗和康复重大疾病、传播中华文明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推动中医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得到历史性提升。
5.2 《中医药法》建立了中医药行业的管理制度 首先,《中医药法》在中医医疗机构设立、中医从业人员准入、中药保护发展等各个方面从中医药特点和规律出发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范;其次,《中医药法》对中医服务质量、中药质量等做出针对性规定,加强监管以确保中医药发展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再次,《中医药法》明确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为中医药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自《中医药法》实施以来,相关配套制度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逐步健全的制度体系必将推动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5.3 《中医药法》加大了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扶持 《中医药法》通过进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鼓励社会举办医疗机构、放宽准入门槛等办法扶持中医药医疗机构发展,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通过扶持道地药材、发展现代流通体系、鼓励新药研制生产等促进中药发展;通过完善中医药教育体系,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中医药科学研究;通过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等措施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传播;通过财政预算、医疗保险等为中医药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中医药事业将在《中医药法》的大力扶持下一日千里。
通过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上5 个方面与中医药自信教育有机融合,更好地增强课程的感染力、针对性、实效性。同时,在广大中医学子心中播下中医药自信的种子,潜移默化中生发中医药自觉,从而在坚定走中医药道路中更加行稳致远,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中医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