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疗法在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3-04-16刘淑娟王庭敏
李 环,刘淑娟,王庭敏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由于下肢大、中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导致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引起肢体缺血性病变,严重者可出现溃疡或坏疽。相关报道显示,ASO患者中,间歇性跛行患者5年内的病死率为30%,而静息痛、坏疽患者5年内的病死率达70%[1-2]。中医特色疗法包括针灸疗法和中药外治疗法,是ASO的辅助治疗手段,以脏腑学说为基础,经络学说为核心,通过刺激特定部位,以通经脉、调气血、调整阴阳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临床疗效显著[3]。现将中医特色疗法综述如下。
1 针灸疗法
1.1 艾灸 艾灸通过经络的传导将热量传入机体,从而调节机体的脏腑器官功能,是经络系统和艾灸理化效应相结合而产生的综合效应[4]。李晶晶等[5]对44例老年下肢ASO合并足坏疽介入术后患者艾灸,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回旋灸,每天2次,每次30 min,达到疏通下肢气血经络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皮温、踝肱指数(ABI)及疼痛自测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艾灸可减轻ASO合并足坏疽介入术老年患者的疼痛,并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韩爽等[6]将120例阳虚寒凝型ASO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和灸,用艾条对双侧足三里、丰隆、涌泉进行艾灸,每天治疗1次,每次15 min,共治疗28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TC)、ABI等变化,结果显示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温和灸治疗阳虚寒凝型ASO,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降低TC,升高ABI。
1.2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了穴位、药物以及针刺,在治疗相关疾病的腧穴或压痛点上注射药液,不仅能调整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还能通过经络传导刺激末梢神经,使经气能够疏发条达,从而营养神经血管,使神经及其支配的肌肉功能逐渐恢复[7]。诸穴合用,加之药物的活血化瘀、解痉镇痛、营养神经等,双效合一从而发挥通脉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王丹[8]将100例ASO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位注射,双下肢交替注射。治疗4周后,在ASO控制率、ABI、跛距、麻木消失时间、间歇性跛行消失时间、肢体苍白消失时间、静息疼痛消失时间等方面,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胡满香等[9]将120例ASO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血栓通静脉滴注,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足三里、三阴交,治疗20 d后干预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跛行距离优于对照组(P<0.05)。兰静等[10]对5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寒凝血瘀型患者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药物,缺血重者选复方丹参注射液,神经损伤重者选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足三里、阳陵泉、丰隆等穴位,7~14 d为1个疗程,经过1个疗程后,患者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症状改善明显,效果显著。
1.3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通过特定的手法刺激经络运行,扶正驱邪、调节内外,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及末梢循环的一种特殊的中医疗法,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11]。孙海凤等[12]将150例ASO伴有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社区管理组和干预组各75例,社区管理组给予常规糖尿病管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联合穴位按摩干预,穴位按摩选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太溪、太冲穴,用拇指进行穴位按摩,每次每穴5 min,每天1次,共干预18个月结果表明干预9个月后,跛距方面干预组优于社区管理组(P<0.05);干预18个月后,干预组的初始跛行距离、绝对跛行距离优于干预前,ABI高于干预前(P<0.05)。研究显示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按摩能全面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缺血情况,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4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将特定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和穴位的刺激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3]。冯涛等[14]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ASO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滴,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敷贴,将特定的中药敷贴在足三里、上巨虚、委中、三阴交等穴位,每次敷贴4 h,每天1次,每周连续5 d后休息2 d,共干预8周,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症状体征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宋群路等[15]将66例ASO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穴位贴敷,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止痛方穴位贴敷,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结果表明干预组在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ABI的变化和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1.5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是将王不留行籽贴压在耳朵相应的穴位上,可缓解血管痉挛,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16]。何志兰等[17]的研究结果证实,耳穴压豆有安神、镇静、助眠等功效,结合心理干预运用于临床,能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状态和睡眠质量,提高服务质量,以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张娜等[18]将100例ASO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疼痛治疗,干预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耳穴压豆疗法。两组患者均接受2周的治疗后,干预组患者踝肱比值、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速度、睡眠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张敏[19]将80例老年ASO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中药熏洗,观察2周,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的症状积分、血管功能、患者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
2 中药外治疗法
2.1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是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针对疾病的特性,选取适合的中药方剂进行煎熬,趁热在皮肤相应的部位进行熏蒸,促使中药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透入局部组织及毛细血管;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改善症状[20-21]。刘磊[22]将80例ASO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辅助治疗,用特定的中药熏洗方进行熏洗,2次/d,持续治疗14 d,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说明中药熏洗有一定疗效,尤其在改善患者肢体疼痛、麻木、发冷及间歇性跛行等方面,效果满意。魏敏等[23]对74例老年ASO患者进行自愿分组,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46例患者给予中药熏洗联合常规治疗,用中药熏洗方进行熏洗,2次/d,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在生活质量改善及下肢血管狭窄改善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药熏洗作为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张翼菲等[24]将94例ASO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前列地尔治疗,干预组给予患者应用前列地尔和温经化瘀汤局部熏洗的联合治疗,结果表明干预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下肢血管斑块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中药足浴 中药足浴是利用中药浸泡足底,提高足部血液循环速度,以达到活血、消肿、止痛、祛腐生新的作用。寇威等[25]将100例ASO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前列地尔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药足浴,结果表明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潘幸等[26]将84例ASO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清创换药,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足浴,干预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情况、治疗后溃疡愈合面积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及下肢神经感觉阈值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是将中药捣烂或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上,通过药物经皮吸收以达到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冯德新[27]将125例ASO坏死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及外敷治疗,结果表明干预组各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外敷可显著提高ASD坏死期的临床疗效,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及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张代喜[28]将90例ASO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四妙勇安汤、复方黄柏液外敷治疗,结果表明干预组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和溃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展望
ASO属于中医“脱疽”“脉痹”的范畴,其发病的病理因素复杂,如痰浊瘀血致肢端脉道不利、气血不能伸达四末、濡润失职、故出现皮槁肉枯,甚则骨节缺血坏死,病机主要为脉络瘀阻[29]。近年来,西医治疗ASO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经皮血管腔内治疗、干细胞移植、激光辅助血管成形术等,具有疗程短等特点[30]。但医疗费用较高,且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中医特色疗法在ASO中具有独特优势,可结合患者具体症状和体征,辨证论治,进行针对性的诊疗服务,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药外治法可直接作用于病灶,促进疾病向愈。今后对于ASO的预防和治疗需进一步挖掘中药特色疗法的价值,建议今后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统一操作规范与流程。进一步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ASO的治愈率,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