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切花芍药鲜促成栽培技术
2023-04-16吕效生潘凤霞
吕效生,潘凤霞
(1.菏泽市牡丹区林业局,山东菏泽 274000;2.菏泽市牡丹区国有经济林场,山东菏泽 274000)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Pall)是我国最早栽培和记载的花卉品种之一,其栽培已有3 900 多年历史,早于牡丹2 000 多年[1]。几千年来,芍药以其花大色艳、花型别致、花香浓郁而备受人们喜爱,被称为“天下第一娇”。《本草纲目》载:“芍药犹绰约也。绰约,美好貌。此草花,貌绰约,故以为名”。此外,芍药也是著名中药材,药用价值较高。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对高档花卉的需求越来越大,芍药鲜切花市场逐渐扩大,这为芍药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机遇,而“互联网+”更是给该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山东省菏泽市已发展成为世界上观赏芍药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色系最全的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基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芍药之乡”。菏泽芍药自然花期在5 月上旬至下旬,整个花期约20 d,单株花期一周左右。由于芍药自然花期相对比较集中,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菏泽市牡丹区林业局专家团队联合市、区科研单位和芍药鲜切花种植户就如何利用设施栽培促进芍药花期提前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总结出了春节后利用大田扣棚增温和设立围挡防风增温将芍药花期提前等技术措施,分别将芍药花期提前了20 d 和7 d 左右,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基于此,文中从品种选择、大棚结构、苗木培育、松土除草、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菏泽大田切花芍药鲜促成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延长芍药切花产业链,提高花农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1 试验地概况
1.1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牡丹区位于山东西南部,地处115°14′ E~115°48′ E、35°03′ N~35°28′ N,总面积10.46 万hm2。地势西高东低,海拔40.0~55.5 m,平均坡降1∶8 000。由于历史上黄河2次大决口,形成全区地形从南向北,岗洼相间,呈带状分布,全区地貌分为多个类型区。
1.2 气温和土壤
牡丹区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6℃,极端最高温度45℃,最低温度-20.4℃。全年大于0℃积温5 068.3℃,≥10℃积温4 556.8℃,年平均日照2 579 h,无霜期平均212 d,年平均地温15.5℃。年平均降水量680.8 mm,最多年987.8 mm,最少年390.0 mm。土类潮土,土壤深厚。
1.3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菏泽市牡丹区都司镇山东盛世芍花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切花芍药种植基地,面积50 hm2,土壤质地中壤,pH 7.3,土壤有机质含量0.8%以上。
2 品种选择
试验芍药切花品种选择2 年生夏威夷珊瑚和3 年生蓝富士。夏威夷珊瑚于2019 年9 月栽植,栽植时平均3~4个芽,芽体饱满、无病虫害;蓝富士于2018 年9 月栽植,栽植时平均3~4 个芽,芽体饱满、无病虫害。
粉色夏威夷珊瑚,粉珊瑚色,半重瓣,花有香味,不结实,花量较大,株高约90 cm,花期早,茎杆强壮,花型规整,雄蕊黄色;蓝富士,枝干粗壮,花头大而圆润,花瓣多而厚实、纹理细腻,张开后花朵大,开花持久,颜色纯,不褪色,抗性强,产量高。
3 大棚式结构
该试验采用了2 种结构的大棚,一种是双肩直立式联动钢结构大棚,另一种是普通双肩直立式钢结构大棚。第1 种建造成本较高,双肩立柱采用长10 cm、宽5 cm 的槽钢,每隔5.5 m 设一立柱,棚肩高2 m,棚顶采用弧形,弧顶高1.8 m,弧顶建造材料采用3 cm 镀锌管,上覆7 丝塑料薄膜,一个长70 m、宽9.6 m 大棚建造成本约12 万元;第2 种建造成本相对较低,整棚采用3 cm 镀锌管,肩高1.3 m,呈直立状,棚顶高3 m,上覆8 丝薄膜。一个面积0.13 hm2的大棚建造成本约3 万元。
4 苗木培育
切花芍药宜采用分株繁殖,于9 月上旬至10 月中旬进行,即白露至霜降期间。
4.1 苗木处理
利用自然纹理将芍药根分开,每株保留2~5 个芽,2~3 条根,根长10~20 cm。剪去腐根及不必要的大根,分株时注意不要碰伤芽体。修剪好的分株苗阴干后,用杀菌剂处理伤口防止感染。
4.2 栽植
栽植前规划设计好排水设施,栽植园地实行高床作业,株行距100 cm×50 cm,每8 行留一宽行1.6 m,以便搭设大棚及排水作业使用。种植穴直径20~30 cm,深度30~40 cm,覆土深度为芽上1~2 cm,填满土踏实,并封高于床面3~5 cm 土层。如果土壤湿润,栽后可以不浇水;一般情况下,栽后浇透水,不要有积水。
4.3 设支架、拉网
一般于栽培畦(植株)两侧20~30 cm 处拉2 道铁丝,沿栽植株每隔3~5 m 立1 根1.2 m 高的支柱,然后立柱上距地面40 cm 和60 cm 处各拉1 条铁丝或塑料绳,防止花梗歪斜,影响切花质量。
5 松土除草
芍药为肉质根,喜欢土壤疏松透气,要多松土锄地。春季萌芽前深锄1 次,并挖松封土,注意不要碰伤芽体,也不要使芽尖过早地裸露于土壤表面,生长期间及时松土、除草、保墒,以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为准,每年锄地6~8 次。
6 肥水管理
6.1 施肥
一般分为花前、花后、越冬3 次施肥[2]。花前肥,现蕾时以速效肥为主,追施600~750 kg/hm2复合肥或过磷酸钙,并辅以根外追肥,一般于芍药展叶后,每7~10 d 向叶面喷施1 次0.1%~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其他复合型叶面肥,连续2~3 次;花后肥,8 月中、下旬以速效肥为主,追施600~750 kg/hm2复合肥或过磷酸钙;越冬肥,入冬前施2 250~3 000 kg/hm2饼肥或腐熟的厩肥45~75 t/hm2。
第3 年架设大棚,在芍药萌芽前、采切前10 d 分别冲施含氮磷钾(18-18-18)复合肥各1 次,每次75~105 kg/hm2。
6.2 灌溉和排水
春季萌芽前及生长期间,如果天气干旱,要及时灌溉浇水,最好采用喷灌或滴灌,雨季注意排水。
7 其他管理
地下芽萌芽出土达20~30 cm 时,依苗龄保留3~5 个生长强壮芽,除去弱芽。疏蕾:及时除去侧蕾及畸形蕾,随出蕾随抹,保留主蕾。随着植株生长,及时利用支撑网固定,以防植株倒伏。10 月下旬,茎杆变黄干枯,应自基部割去,并于霜降前后进行封土越冬,北方地区越冬前须浇防冻水。
采切花当年2 月初扣棚,发芽前封闭大棚升温,发芽后棚内温度白天前期控制在25℃以下,后期不超30℃,温度高时先从底部四周卷膜,后可开启天窗通风降温。没有设立大棚的地块,可以在地块北边或四周使用铁皮或蛇皮塑料布设立挡风围挡,高2 m,第一道围挡在地块北面,向南每6 m 再设1 道,小的地块可以将整个地块四周围起,防风增温,在1 月下旬至2 月中旬地面全部覆盖白色地膜,待芍药发芽后挑破芽眼处,用湿土压实,可以提早1周采切芍药鲜花。
8 病虫害防治
芍药病虫害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生长期配合根外追肥喷施杀菌剂(70%甲基硫菌灵1 000 倍液、37%苯醚甲环唑WG 3 000 倍液),落叶后及时将枯枝碎叶和杂草等清理出地块或深埋,以减少来年病虫害发生。
9 采收
采用大棚种植的芍药鲜切花早花品种如珊瑚(自然情况4 月下旬采切)、胜红球在菏泽4 月初采切,覆盖地膜的则于4 月中旬开始采切。
9.1 清洗黏液
花蕾采收前1 d,用喷雾器等喷水装置对花蕾进行喷水,除去黏液。
9.2 采收
在芍药花蕾显色时即可采收,一般在上午露水晾干后进行,气温高时不要采切,以免芍药失水过多萎缩,降低质量,剪切时保留植株基部2~4 片叶,采用锋利的切刀采切花茎。应注意当长度达到需要的标准时,母株上的叶片尽可能多留一些。选择紧实、显色的花蕾储藏,苞片松散的花蕾即切即售。选择3 年生以上苗龄的切花品种,采收鲜切花。采收量根据品种当年萌枝量而定,一般采收总蕾量的1/3 或1/2 为宜,以确保第2 年的鲜花质量。芍药花朵采切成熟度根据运输距离和销售时间及根据单个品种的开花习性来定,一般选择2~3 度采收(花蕾露色、花瓣有明显伸展或花蕾萼片松软等)。鲜花在盛花期时常呈现不同程度的渐变,同一品种宜选择相同熟度采收,每个品种建议分2~3 遍采收。
在每天10:00 前和16:00 后进行采切作业,采切后的鲜花应避免风吹和阳光照射,2 h 内运至预冷分拣车间。
9.3 采切后处理
先进行预冷,整理去掉基部2 片叶后,分级,根据客户需求,按级别要求,根据花朵、茎杆和叶片的整体感观,包括是否完整、均匀及新鲜程度。截去多余的枝条长度(齐头将花梗根据不同级别切同样长度),用清水清洗,每5枝、10 枝一扎用橡皮筋绑扎。把切花放入盛有5~7 cm 深的保鲜液的容器中浸泡4 h 后拿出放在花架上,要均匀摆放,高度为5~8 个花束内最佳。预冷分拣车间和保鲜库温度设定在2℃~4℃,可保存3 周。
9.4 分级
根据不同品种的整体感、结合花苞的直径、花茎的长度,分为A+、A、B、C 4 个等级,不同等级进行分级包装。分拣时,注意对于操作或储运中挤压的造成的物理伤害(含花朵掉头)的切花及时丢弃。
10 包装、标志、贮藏和运输
10.1 包装
各层切花反向叠放箱中,花朵朝外,离箱边5cm;小箱规格为98 cm×48 cm×15 cm,大箱规格为100 cm×48 cm×50 cm。装箱时,中间需捆绑固定;纸箱两边需打孔,孔口距离箱口8 cm。
10.2 标识
在包装箱上必须注明切花种类、品种名、级别、花色、花茎长度、装箱容量、生产单位、采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