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把握了得
2023-04-16张亚青
张亚青
编者按:此文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阅后点评:亚青经事留心,文思敏捷,虽是短章,却颇有意味。
人生在把握,成败得失在把握,然而何为把握、如何把握,实在不是容易说清楚的。
记得上世纪80 年代末在省委办公厅工作时,一次随省委副书记孙家正出差扬州,刚入驻翠园宾馆,时任扬州市委书记曹鸿鸣即上门拜访。寒暄中曹突然问到:在省里工作和市里有什么不同?当时已定曹调省委任职,而孙也曾在徐州市委工作过。孙略加思索回复:就是把握不同吧。几十年过去了,往事随风,而这一画面却不知何因清晰定格在脑海。
还是在扬州。1991 年江苏遭遇特大洪涝灾害。省委组织工作组赴各市,我受派参加扬州组,历时3 个月。扬州灾情最重,特别是里下河地区,处于全省洼地,水涝积重难返。工作组驻地兴化第二招待所全部浸泡水中,出行道路每天要加层红砖,否则路就没入水下。洪水冲垮了扬州通运闸,运河水直涌市区。时任市委书记姜永荣手执电喇叭在雨水中声音嘶哑地指挥堵缺,卡车、集装箱……一下水即被野兽般的洪水咆哮地卷走,直到调来南京军区部队。
然而,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炸坝(官方表述是清障),这就讲到“把握”了。畅通淮河南下经长江入海,是中央下达的救灾指示。通道途经扬州高邮湖滨乡,因往年无灾,这里已围垦成田,百姓建房置业。听说要清障泄洪,家业尽失,当地老百姓坚决不同意,包括县乡干部也态度消极,工作十分难做,甚至炸药上坝了都紧急撤回,因为老百姓坐在了坝上!中央下达了限时清障指令,李鹏总理还乘直升机飞临上空视察,要求江苏省委顾全大局,坚决贯彻执行。
经省委认真研究,时任省委书记沈达人提出:洪水要给出路,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要给出路!于是决定在贯彻中央清障入江水道指示的同时,举全省之力,帮助当地群众安家置业。然而,落实“两个给出路”谈何容易!需要坚强的意志、高超的智慧、细致的工作……真是头绪繁杂,一言难尽。所幸有省委副书记曹克明一线指挥,运筹把握,克难致胜,堪称领导者把握处置能力的经典案例!
抗洪救灾结束后,根据中央要求,当年即组建了江苏抗洪救灾报告团,赴京向首都各届宣讲,如何“一个甲子两重天”(1931 年洪灾惨烈)。首场在人民大会堂,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会见报告团成员并合影。随后他们分赴中央军委、首钢等处演讲。此时认识了时任中宣部秘书长戴舟,江苏淮安人,且形似周总理,负责在京全程陪同。他多次参与全国党代会文稿起草,退休前任职《求是》杂志总编。交往中有一次戴的秘书(北大博士后)问,你知道什么是能力吗?就是得体把握。我深感触动,却难以言清,随后一些经历加深了认知。
上世纪90 年代,中央纪委曾发文,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不许炒股和学驾驶。一段时间后此文又取消了。为此,尉建行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曾专门做了解释,意思是市场经济大发展背景下,为了防止权力寻租,必须有些权宜之策,做到既规范领导干部行为,遏制腐败,又不影响加快市场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待市场化成熟了,制度完善了,有些政策就会调整。“两手抓”就是一种把握,实现了“两不误”,“两促进”。后来又经历了一件有生动启示的事情。在和南京市领导座谈时,市领导逐个限时发言,尉书记的反应,场面气氛,无不体现发言者的得体把握,充分展现了个人的能力:拿捏、分寸、尺度、火候等等。
去年春夏之交,去高邮湖滨,畅游万亩油菜花间,品时令湖鲜,感受鸟语花香的时尚打卡地“湖上花海”,更赞叹当地乡民建馆记史,以鉴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