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西安北院门传统建筑的城市家具设计研究
2023-04-16李曜丽
◇于 桐 李曜丽 孙 静
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陕西省第二批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扮演着留存城市发展记忆、推动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角色,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为使街区内历史文化风貌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西安北院门的城市家具结合当地特色,从艺术、文化、精神和物质多个层次重点突出地域文化及创意。基于西安北院门传统建筑的城市家具设计能够对建筑、空间等要素进行塑造,使该街区重新焕发生命力与活力,增强西安城市魅力。
一、研究现状及思路
时代不断进步,科技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也更加关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与此同时,城市家具作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现着城市建设的人文关怀,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可以说,将历史建筑中的传统元素融入城市家具的设计,势在必行。
国内学者对城市家具产品设计早有研究,张志刚[1]从交互设计角度探析城市家具的设计与更新,并总结了使用者与公共设施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李亮[2]从怀旧情感角度出发,分析了历史文化环境中城市家具与地域传统文化的融合方式;曹成明[3]从传统建筑中提取元素,发现古建筑蕴含的造型纹样可与城市家具设计相结合,以达到传播当地文化的效果;李文嘉等[4]从文化、空间、权力三元互构视角下研究城市家具设计,从不同维度了解城市家具的建设构成,总结出城市家具是创意、艺术和环境的结合;郑绍江等[5]探析了中国传统家具与传统建筑的联系,分析出城市家具受到民族地域文化的影响,为本文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
结合文献资料发现西安北院门的城市家具设计以及明清传统建筑的研究有所欠缺,因此进行相关研究至关重要。现对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所获得的西安北院门传统建筑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提取不同建筑的纹样细节元素,并在设计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的明清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过程,即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加深认识和理解[6]。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经过不断发展变化,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尤为显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式令人深深折服。
(一)明清二层楼房
明清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的最后一个高潮,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
北院门的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一般二层居多,局部三层,底楼前店后坊,二、三层则用于居住。不少房子雕梁画栋,这是由于明清时期的建筑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而斗拱等装饰构件的结构功能逐渐减弱,更多的是起到了装饰的作用[7]。这个时期的民居形式也比较自由,不受“法式”“则例”等条框的约束。除此之外,人们也将色彩与装饰应用于建筑设计,在木质建筑物上喷漆,使其免受虫蠹,在砖石上雕刻,使建筑更具美感。
(二)大型牌楼
牌楼不仅是街道或建筑群的“身份证”,也是中国建筑的文化符号,在建筑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特殊的门洞式建筑,牌楼不仅独具色彩美感,而且集雕刻、绘画与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描绘了古人的社会生活、风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8]。
与以华丽见长的木牌楼不同,石牌楼出现的年代较晚,造型上也很大程度地模仿木牌楼,但其受欢迎程度只增不减,如今北院门的牌楼已成为开敞式的点缀街巷的建筑物。
(三)建筑布局及装饰纹样
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整体呈横向联排布局,一些街道在明清时期就形成了对称、双向或者单向的店铺布局,中规中矩又颇具古韵。
建筑局部构件体现建筑的造型、装饰及文化,代表着西安北院门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与风格特征,也展现了北院门居民的智慧与审美情趣,以及美学思想中的文化内涵和宗教信仰[9]。北院门的建筑装饰多为雕刻,有木雕、石雕、砖雕等,还有较精美的雕刻喷绘。
三、西安北院门城市家具研究及设计原则
(一)场所概况
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是旧城区内最大的传统居住区。由于长时间的民族融合与如今的城市化冲击,这里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较差、街道交通组织混乱、公共空间被侵占等。
(二)设计原则
城市家具的设计遵循着“为人所用,为人效劳”的原则。如何将传统文化、北院门建筑特色与之相结合是设计城市家具时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古城,城市家具的设计尤其要尊重地域性文化、传承传统建筑文化,还要给用户提供乐趣[10]。
1.延续地域文化,再现古城风貌
地域文化不仅能够增强地区的精神文化凝聚力,更是增强地域经济竞争力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推动力[11]。
北院门的传统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建成的,建筑特点明显,因而这一特定地点的城市家具应该具有地域性、独特性和唯一性[12]。建筑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这一中间层次的作用,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烦琐的形象。这样设计出的城市家具遵循地域性原则,与城市和群众紧密联系,更能获得人们情感上的认同,吸引更多人流,促进该街区多方面发展。
2.传承陕北明清传统建筑文化,进行现代创作
建筑不仅是一个地区的代表,更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其形式反映着地方文脉和当下的时代精神。
(1)象征隐喻传统精神
隐喻传统精神的创作理念是指不直接采用某个具象元素,而通过引起联想和想象的方式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共鸣。隐喻的设计方法首先便是透过外表看本质,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把握,所设计的作品要能够反映出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13]。因此,把握地域文化资源精神内涵,再利用隐喻的设计方法融入当代设计,使设计体现出文化倾向,便能从多角度展现历史文化街区的神韵,增强文化认同。
(2) 提炼和抽象演化
提炼是一个由旧到新的过程,通过对一些传统文化元素的形态、色彩、肌理、材质、结构等内容进行抽象、重组、解构,以达到优美简洁的视觉效果,使设计作品不仅能够引发用户的联想,还能够符合当地人审美和城市风貌。这种抽象简约的方法是对地域文化元素进行简化、升华的一种由具象转为抽象的方式,体现了现代设计之美。
3.创意性构建
城市家具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分支,而创意性构建则是利用传统文化符号创造城市美学,改善城市间同质化现象。根据创意性原则,在设计城市家具时可以根据地域文化梳理故事线,提高城市文化识别度。如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符号,自古以来就以独特的方式进行着文化的传承和象征表达,构成了别具一格的视觉语言[14]。北院门传统建筑中包含视觉元素、精神元素以及工艺元素,将这些传统装饰符号直接或间接融入城市家具的设计,可以给当地居民及游客呈现城市发展历史的完整故事线。
4.注重互动体验
互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在生理、心理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15],从而达成信息交换的目的。将互动设计理念运用于城市家具的生命周期,把人、环境、物质、文化等多重因素相互联系起来具有重要意义。互动在这里浅层表现为城市家具的色彩、形态、结构、材质等视觉感知的整体考量,满足设计物所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和使用要求,深层表现为设计物背后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引发行为动机等心理体验,为观者提供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满足。
每一种建筑类型都有着相应的外在功能语意和内在精神语意,融合传统建筑特色,把元素和语意相互融合、相互转换,在城市家具的设计上最大限度地体现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传统特色,可以达到以形传意的效果,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
四、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家具设计实践
(一)公共休闲服务设施与交通服务设施设计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因此城市家具可以说是市民走出“小家”后的“大家”中所必需的“家具”[16]。
休憩座椅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折纸,同时融入了为西安北院门设计的二回纹样作为装饰,为其增添了古典的韵味。
(二)公共卫生服务设施与信息服务设施设计实践
作为使用频率最高、服务人群最广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市家具的设计着重考虑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的特殊性,使用具有当地特色的识别类标识牌介绍具体区域及具体街道的名称,便于行人了解自身所处的具体位置。
五、结语
以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建筑为研究对象,对传统建筑的建造形式、局部构建及装饰纹样进行收集和分析。根据西安北院门的历史文化氛围、传统建筑的元素和游客、当地居民的日常需求,因地制宜地设计具有观赏、休憩等功能和内在含义的城市家具,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展现出城市公共家具的艺术魅力和古城的文化底蕴,对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深挖西安北院门传统建筑历史文化元素的同时,建设集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的各类城市家具,有利于促使历史文化街区更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