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激励机制的实施困境及优化策略

2023-04-15曹中秋吕林芳

文教资料 2023年23期
关键词:乡村教师教师发展激励机制

曹中秋?吕林芳

摘 要: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亦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政策,使乡村教师赋能乡村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乡村教师激励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福利待遇偏低、激励模式单一、尊重意识不强、晋升机会缺乏和人文关怀不足等因素是影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原因。提高福利待遇、丰富激励模式、增强职业认同、健全晋升机制和注重人文关怀是激发乡村教师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应有之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教师 激励机制 教师发展

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1]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2]可见,党和国家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乡村教师激励机制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建设乡村教师队伍的关键。但当前,乡村教师激励机制仍面临诸多实施困境,使得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关注乡村教师发展诉求,优化鄉村教师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乡村教师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价值

(一)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事业的担当者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乡村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阶段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教育改革,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质教育的普及,引导乡村学生弘扬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承担强国之责,帮助广大农村青年自觉革除陋习,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实施乡村振兴而努力践行自己的文化重任。

(二)乡村教师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推动者

乡村振兴,经济是基础。乡村教师深植乡村教育厚土,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向学生和家长传授知识、文化和技能,引导乡村学生成长成才,逐渐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培养了一批批具有乡土情怀和立志投身乡村建设的优秀人才,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实现。

(三)乡村教师是乡村文明建设的引领者

乡村振兴,文明是保障。乡村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将充满地域特色的乡规民约、公序良俗和道德规范等融入学校课程,从而让乡村学生深刻体会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进而增强他们对乡风文明价值的认同感。从另一个角度看,乡村教师置身于乡村社会这一特殊场域,其服务对象早已不局限于乡村学校和学生,而是已经扩展到整个乡村社会,这无疑也提升了村民的文化修养,推动了乡村文化振兴。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激励机制的实施困境

(一)忽视薪酬体系的完善性,福利待遇偏低

同等学力下,教师的薪酬水平相对低于其他行业,而乡村地区的教师对其薪酬待遇水平更是感到不满。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个人收入满意度会对其工作意愿产生极大影响,而这种影响则通过社会比较来体现。当人们将自己的薪酬与他人进行比较时,会产生公平感或不公平感,这种不公平感会降低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导致他们不愿意从事工作。[3]

首先,教师的薪酬水平在城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教育的财政投入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不同,而这直接影响到不同地区教师的工资水平。据调查,目前大多数城区教师的基本工资和住房公积金均高于乡村教师,这种不平等导致了乡村教师的不满情绪的高涨。其次,乡村教师的绩效工资制度在实践中并未得到充分地落实。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绩效评估标准的制定变得尤为困难,因为统一的标准规范与教师多元化的教学工作不相适应,极易引起争论,进而有可能破坏教师群体的和谐。[4]所以,绩效考核对乡村地区教师来说往往流于形式,也导致他们对薪酬和绩效制度缺乏认同感。

(二)忽视激励模式的多样性,激励措施单一

目前,在乡村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实施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首先,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物质奖励在乡村学校中被视为最常见的外部激励手段,涵盖工资、奖金等多种形式。然而,相较于其他职业,乡村教师更易聚焦荣誉和成就等精神激励。当学校管理者采用简单粗暴的物质激励手段时,易造成人际关系庸俗化,背离激励初衷。其次,重外部激励,轻内部自我激励。外部激励依赖外界力量的驱动来激发个体工作积极性,通常包括任务激励、人际关系激励等。外部激励始终是非常关键的,但它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在任务激励下,教师为完成任务而埋头苦干,这种方式实质上是一种附带强制性的管理手段,导致教师陷入被动服从的状态,易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这显然与激励目的背道而驰。内部自我激励是教师调动自身积极性,克服自身消极因素,将潜在欲望付诸实践的有效途径。当前,许多乡村学校管理者在内部自我激励方面所掌握和采用的措施比例较低,难以有效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最后,激励的针对性不强。激励措施需要适应个体情况,如若运用不恰当,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抑制教师的积极性。由于以往对各级别乡村教师激励需求缺乏深入调研,某些激励措施在针对性上略显不足。如乡村男教师的物质需求度会高于乡村女教师,乡村老教师的精神需求度会高于乡村青年教师。然而,目前还未能根据乡村教师的群体差异性来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

(三)忽视社会地位的认可度,尊重意识不强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因教师的特殊职业性质,教师理应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但在大部分乡村地区,教师的职业地位并未得到重视。

首先,乡村教师收入水平较低,经济地位不高,这使得教师们往往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认同感。其次,在乡村地区,由于部分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他们对教育的认知有限。因此,他们会对教师持有不信任的态度,并会依据自身成见来评估教师的职业表现。而在当前所推崇的家校合作模式中,许多家长并未充分认识到自己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当家校沟通学生教育问题时,他们常常以工作繁忙或不理解为借口来推脱责任,对学校的建议持不认同态度,并对教师也缺乏足够的尊重。最后,部分乡村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缺乏激励意识和赏识意识,很少向他们灌输职业荣誉感,这也是造成乡村教师认可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四)忽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晋升机会缺乏

首先,乡村教师聘任制度尚未完善。现阶段,绝大部分的乡村学校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师职称评定方式,甚至部分学校的职称评估是基于资历和辈分来进行,这严重损害了评定和任命过程中的公平性。其次,乡村教师考核手段不够科学。绝大多数的乡村学校为了评估教师的职业表现,都采用了一套量化的工作评估体系。由于定量评估的影响,教师不得不消耗他们的精力以达到考核标准,这导致他们无法将宝贵的时间投入教学思考、经验积累和创新活动中。另外,过于详细和绝对化的量化评估指标也使得众多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急功近利,缺乏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最后,乡村教师培训教育与深造机会缺乏。在乡村地区,绝大部分的教师无法得到培训机会。这类培训名额主要分配给区级学校分配的,乡村学校的名额则相对稀缺。此外,由于财政资源有限,为全体乡村教师提供专业的在职培训变得异常困难。此外,即使有接受培训机会,但很多培训并非教师真正所需,培训往往存在理论难以指导实践、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教师的进一步发展。

(五)忽视教师群体的需求度,人文关怀不足

乡村教师所处的工作环境较为特殊,这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首先,交通状况不理想。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大部分乡村教师仍面临山区地形复杂、道路崎岖难行的现状,这使得他们的业余生活变得非常单调和乏味,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学校度过。其次,教学设施尚不完善。相较于城市学校所拥有的实验室、运动场、音乐室和专业教室等配备,乡村学校在功能教室、实验设备、图书资源和体育设备方面有明显差距,这导致一些科目无法正常开展,使得乡村教师有较大的落差感。最后,民主管理氛围不够浓厚。当前,众多乡村学校并没有给予民主管理足够的重视,如领导拍板、“一言堂”等做法尤为明显。由于乡村学校管理层和教师之间缺乏深入沟通,因此很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得到他们的认可。简而言之,乡村教师是一个由不同性别和年龄组成的异质群体,他们拥有独特的个人需求。因此,如何针对乡村教师的个体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人文关怀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激励机制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薪酬体系建设,提高福利待遇

上层建筑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缺乏经济基础的情况下谈教育是空话。一套科学有效的薪酬绩效体系,不仅可以激励教师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而努力,还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吸引到高素质、有竞争力的教学人才。鉴于当前城乡教师之间存在薪酬不均的现状,首先需要提高乡村教师的薪资水平,以缩小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应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加大乡村教育资金支持,确保乡村教师的薪酬和福利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并根据乡村教师的实际生活和工作状况,推出更具针对性的补贴和福利方案。此外,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强化监管力度,确保相关措施自上而下得到落实。其次,要实施可行的绩效工资发放方式。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确保绩效考核结果与教师所得工资相挂钩;另一方面,学校需建立一套衡量绩效薪酬的理论框架,并在对教师进行评估时提供明确的执行文件,确保执行过程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以真正保障每一位乡村教师的权益。

(二)创新多维激励方案,丰富激励模式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满足对尊重、成就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时,更容易产生强烈且持久的驱动力。因此,在乡村教师激励机制上,应合理采用多种激励方案,并在多个维度上创新创优。

首先,促进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上,政府和学校应当努力提高乡村教师的薪酬、住宿条件和其他生活福利,并为满足教师的合理物资需求创造有利条件;精神激励上,学校应尽其所能为乡村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平台和良好成长环境,以满足教师的精神成长需求,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民主管理和尊重信任等形式的精神激励。其次,推动外部激励与内部自我激励相融合。外部激励固然重要,但只有通过内部激励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调动乡村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学校需在外部激励的基础上,为乡村教师提供更为稳定、持久且有力的内部激励。一方面,学校应多组织能激发教师职业热情的教学比赛或活动,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学校可为乡村教师提供富有挑战性的专业发展机会,为其个人发展创造条件。最后,注重激励的针对性。政府需密切关注乡村教师群体,为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激励方案。同时学校也应深入了解每位教师的教育背景和家庭环境,以便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

(三)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增强职业认同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和教育环境,需要国家、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首先,国家应当采取措施提升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执行相应的薪酬和福利倾斜政策,保障乡村教师的收入并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其次,社会大众媒体应讲好乡村教育故事,传播乡村教师正能量新闻,使人们尊敬、敬爱乡村教师。再次,家长应自觉践行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努力理解、配合和支持教师的日常工作,并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培养孩子尊重教师的美德。最后,乡村学校管理者需要认可教师,充分地肯定和赞扬教师的工作表现,在尊重和欣赏的基础上,打开教师的心扉,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四)健全教师晋升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职称晋升和个人发展是乡村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在职称晋升方面,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定需要采取更為科学的评估体系,确保在评定过程中不受其他因素的干预和影响,并需建立高效的监管体系,以确保职称评定的公开和公正。为激发乡村教师的工作热情,政府可为长期扎根乡村学校的教师提供一个晋升职称的“绿色通道”,在其符合一定条件的基础上,乡村教师可根据教学年限和教学成果直接参与职称晋升,而不受指标和单位结构的限制。在个人发展方面,学校应实施差异化的培训策略,构建持久且目标明确的乡村教师培训体系,为各个岗位的乡村教师提供相配套的培训方案。在挑选培训教师人员的过程中,严格禁止等级划分行为。政府和学校应举力创建一个全面的、科学的、符合乡村学情的乡村教师培训课程,并形成公平、透明的乡村教师培训机制。此外,教育部门还可以为城乡学校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创造条件,比如可以邀请乡村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或邀请优秀的城市教师到乡村开展支教活动,实现城乡资源的高效利用,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激发乡村教师的内在动力。

(五)调研教师多元需求,注重人文關怀

由于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乡村学校管理者可根据乡村教师的具体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激励策略,更好地把握乡村教师的心理状态。因此,必须加强人性化管理和注重人文关怀,以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

首先,政府需要对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进行升级和完善,努力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环境与居住环境。一方面,可以提供周末班车服务,以满足乡村教师们的居住需求,从而让他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为便捷;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减小乡村与城市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其次,在学校管理氛围方面,乡村学校管理者要理解教师、尊重教师。学会换位思考,从教师的视角和立场来审视所肩负的教育和教学职责,始终坚持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处理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用人所长,不求全责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必须尊重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不搞“一言堂”,不做“一刀切”,尊重乡村教师自我发展的权利,并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和平台。

四、结语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地域概念,更多的是代表一种文化象征;乡村教育也已不囿于时空范畴,而是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存在。因此,乡村振兴要积极发展乡村教育,关注乡村教师发展,进一步优化乡村教师激励机制,助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如此,乡村教师便能及时共享教育和教学改革成果,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也将会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29):9-47.

[2]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9):31-35.

[3] 张燕,解蕴慧,王泸.组织公平感与员工工作行为:心理安全感的中介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80-186.

[4] 杨秋兰.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以邹平市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20.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基础教育专项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2021ZJ04)。

猜你喜欢

乡村教师教师发展激励机制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
20世纪乡村教师在文化历史沿革中与乡村生活疏离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