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数学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3-04-15陈文倩
陈文倩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改变短视化、功利化教学的现状,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动手意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教师以多元化的作业丰富学生的想象,为学生留出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的空间,使学生学会用生活的视觉去解释数学,赋予数学更多的活力。
一、丰富作业类型,培养实践意识
(一)丰富作业种类,引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作业囿于应试,形式单一,所以教师要丰富实践作业的种类,以多样化的作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并不是排斥书面作业,而是要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教师每周布置一次实践性的作业,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引导他们查阅资料、验证猜想,为他们答疑解惑,从而推动实践作业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发挥各自的长处,增进学生的分享交流,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同时能提升实践作业完成的效率。
(二)丰富作业类型,培养实践意识
实践性的作业多种多样,有信息搜集、动手操作、实验、创新等多种类型。教师要发挥实践作业的多种价值,形成完整的作业体系,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合作意识的培养构建更大的发展空间。教材内容往往因篇幅的限制,对数学历史的介绍不够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工具去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演变过程,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有理数的发展史这一主题搜索资料,了解有理数的起源、发展,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基本规律。学生通过搜索有理数的材料并加以整理、筛选,从中可以了解有理数的数学史,体会数学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教师布置可以动手操作型作业,让学生去观察现象、动手操作、获得数据、分析数据,从而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相似图形”时,教师可以為学生提供两卷皮尺,让学生在不攀爬、不破坏旗杆的情况下,去测量校园内旗杆的高度。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运用测量工具,计算出旗杆的高度,从中理解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要针对测量情况展开讨论,比较各种测量方法的优劣、测量结果是否准确。教师可以布置调查分析作业,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并通过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结论,从而促进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了解。教师可以布置实验型实践作业,让学生设计针对性的方案,从而获得结论。教师可以布置创作型实践作业,通过编写数学作文、数学故事、数学小报、设计图案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分享,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拓展作业来源,密切联系生活
数学实践作业要改变囿于教材、形式单一的现状,向日常生活拓展延伸,拓展作业来源,建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布置实践作业,促进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教师要树立搜集数学资源、开发数学资源的意识,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多思维视角的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完成作业的兴趣。
(一)形成搜集资源,拓展作业来源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践作业资源,或对教学资源进行重组,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教师要搜集数学知识的背景、应用材料,拓展学习内容,深化学生对问题的处理与加工。课外的资源包括网络、书籍以及一些前沿的数学知识,题材丰富,教师要积极开发课外资源,设计难度适宜的作业,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具有开发意识,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在取材后,要对学习材料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改编,使之与新课标的理念、学生的最近发展情况相贴近。教师要创设情境,化陌生为熟悉、变抽象为具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联系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三、优化作业设计,提升数学素养
优秀的作业设计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能起到“减负增效”的效果,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实践性作业设计包括目标、问题、规范三方面的设计。三者相互联系,构成作业设计的有机整体。
(一)优化目标设计,培育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设计实践作业要围绕课程标准的实施、核心素养的培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课时目标的实现及学生的长远发展。但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目标设计的意识,或作业设计过于倚重知识的习得,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数学实践性作业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核心素养的培育。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教师让学生运用几何画板做出二次函数图像,通过改变参与的方法获得图像变化的数据,并进行记录、分析,能促进学生对二次函数图像性质的理解。学生完成实践类作业,学会用数据去分析问题,能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二)提出开放问题,激发创新潜能
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要彰显开放性,改变内容封闭、形式单一的倾向。只给学生布置填空题、解答题,却没有给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没有对结论、形式、方法进行创新,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潜能的发掘。教师要立足学生,依据教学内容布置创新题,让学生了解知识背后的文化背景,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其学有所思、思有所获。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时,教师布置开放性作业如下:借助网络等途径了解勾股定理的中外历史;能独立证明勾股定理,形成观察、分析、推理与论证的能力;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探索中形成探究数学奥秘的热情。
(三)设计层次问题,满足差异需求
学生因认知背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迥然不同。教师布置缺乏层次性的问题,让所有学生去解决全部问题,则难以顾及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教师要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攀升,体验成功的快乐,收获学习的自信。
四、重视作业评价,提升学习质量
教师往往重“教”“学”,而忽略了“评”,不能发挥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作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要规范作业评价的标准,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结果的多样以及评价标准的科学合理。
(一)评价主体多元,更加客观公正
在实践性作业评价中,教师要采用多元主体的评价策略。除教师评价外,还要运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教师要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对学生进行评价,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表现,还要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状态,通过信息的分享、学生之间的互助,促进“后进生”的发展。学生在自评中能阐述自己的优势,提出存在的不足,能全面、中肯地评价,提出调整、改变的方案。学生在互评中要客观真实,既要关注小组整体取得的成果,也要关注学生个人对团体所做的贡献,要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监护人,要关注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是否寻求帮助等情况,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能促进教师对实践性作业的优化设计。
(二)科学呈现结果,正视自身不足
教师可以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结果。这样既能起到以评促学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同时也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教师在评价时,要以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与学生沟通交流。这样能提升评价的效果。教师在定量评价时,能让学生了解自己作业完成的水平,朝着更高的目标去努力。
(三)建立评价标准
实践性作业具有开放性、创新性,教师不能依赖于自己的主观经验去评价学生,而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估学生作业所达到的层次水平。教师要从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创新3个层级水平分析评价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及情感态度,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布置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