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新旧高考历史试题比较分析
——以2022 年全国乙卷与浙江卷6 月选择考试题为例

2023-04-15唐业森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3年2期
关键词:乙卷考试题新旧

唐业森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中学)

新高考下,历史选择性考试分省自主命题应运而生,与全国统一高考试题在同一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下进行命题。选择性考试题与全国统一高考试题有何共通之处,又有何新的发展,如何充分利用好《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高新旧高考下的复习备考效率,是学界老师较为关注的话题。浙江省作为第一批启动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已经经历了几轮选择性考试自主命题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命题和复习备考经验。全国卷已经推行了十余年,积累了更为丰富的命题和复习备考经验。笔者尝试通过对2022 年高考全国乙卷与6 月浙江卷试题进行比较分析,找到“新评价体系”下新旧高考命题特点的交融和嬗变之处,总结先进经验,以期为新高考省份的复习备考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新旧高考试题的比较分析

(一)新旧高考试题形式上的差异

1.试卷结构上的差异

2022 年全国乙卷主要适用于陕西等旧高考地区,以政、史、地文综合卷形式考查。2022 年6 月浙江卷主要适用于浙江省,以分科形式单独考查。这就导致两套试卷在结构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一是选择题与非选择题数量与分值分布不同。2022 年6 月浙江卷的选择题题量较大,每道题分值较小,非选择题共4 道,分值保持稳定,对宏观历史的全面考查力度较大。二是中国史与世界史考查的比例不同。全国乙卷侧重考查中国史,2022 年6 月浙江卷重视对世界史的考查,尤其注重考查中外历史关联,要求考生树立世界视野,关注国家大事。三是选修部分考查方式不同。2022 年全国乙卷三选其一,单独设题,2022 年6 月浙江卷选修与必修内容结合考查,并未单独设题。二者试卷结构上的差异反映出浙江卷更加注重对历史学习方法、史学理论和历史综合能力的考查。

2.涉猎内容上的差异

在新课程和新高考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顺应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需要,部分新高考省份已经开始使用新版部编教材,自主命题以新教材为依托或正在向新教材靠拢,而部分旧高考地区依然使用的是不同版本的旧教材,这就导致历史命题在内容上存在差异:一是考查侧重点不同。2022 年全国乙卷侧重考查政治史,对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的考查相对较少,2022 年6 月浙江卷则加强了对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的考查,其中还涉及部分美术、数学等跨学科知识,反映出新高考注重五育并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文化自信的特点。二是试题设问类型不同。2022 年全国乙卷主要考查特点、变化和影响类试题,2022 年6 月浙江卷较多考查比较类、图表类等创新性试题,渗透核心素养。

3.情境创设上的差异

为了适应浙江省等级性考试的需要,2022 年6 月浙江卷试题在考查方式上与2022 年全国乙卷有较大不同:一是情境创设的难度不同。全国乙卷的问题情境更为复杂,学生了解较少,难度较大;浙江卷的问题情境联系教材比较密切,学生在课本上了解较多,难度较低。二是设问方式不同。2022 年全国乙卷显性设问较多,形式单一;2022 年6 月浙江卷隐性设问较多,设问类型多样,尤其增加了“这是由于、此举意图、其中是、归类于”等新型设问类型,设问指向较为明晰,反映出浙江卷兼顾基础性与综合性的特点。

(二)新旧高考试题内涵上的共性

2022 年全国乙卷与6 月浙江卷尽管存在较大不同,但都是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下进行命题,因此两套试题也存在诸多共性。

1.依托多元情境,关注问题解决

高考命题情境化已成必然趋势,新旧高考试题都借助漫画、历史地图、实物遗迹和统计图等多种形式的史料来创设各类情境,不同的情境设问的方式不同,聚焦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其中以历史地图、实物遗迹为情境载体的图画试题一般是显性设问,主要考查规律或发展趋势,以漫画、统计图为情境载体的图画类试题一般是隐性设问,主要揭示事物的本质或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如2022 年全国乙卷第24 题,利用“商、西周青铜器铸造分布图”创设情境,考查商周青铜文明与长江流域铜矿开发的关系。2022 年6 月浙江卷第9 题,利用“1895—1911 年商办工业企业行业结构状况表”创设情境,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特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2.立足必备知识,强调历史比较

历史比较研究由来已久,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比较史学的不断发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也经常使用比较法,其蕴含的比较思维是历史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抓手。新旧高考关联比较方法的试题屡见不鲜,题型多样,且考查难度较大。2022 年全国乙卷涉及显性比较方法的试题分值占比32 分,6 月浙江卷涉及显性比较方法的试题分值占比24 分,涉及隐性比较的试题占比三分之一左右。如2022 年全国乙卷第42 题,利用“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创设情境,要求“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需要通过横向比较,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2022 年6 月浙江卷第21 题通过展示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国不同阶段外交主张的纵向比较,揭示出英国“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的外交取向。

3.渗透核心素养,强化价值引领

新旧高考试题充分反映出高考评价体系“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命题情境本身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实证历史的重要依据,解读情境的过程就是利用所学知识,在一定的“时空限定”下,经历“史料实证”这一关键环节,得出“历史解释”,渗透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在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方面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民族认同,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如2022 年全国乙卷第25 题考查唐代的书法艺术,2022 年6 月浙江卷第3 题考查西汉的造纸术,解答这两道题需要结合所学的必备知识,经历史料实证的过程,在比较分析中,感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实现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一价值引领。

二、基于真题比较分析的教学启示

根据2022 年新旧高考历史试题的比较分析可知,两套试卷尽管在形式上存在着命题结构、考查内容和情境创设等方面的差异,但在考查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共性:一是依托多元情境,关注问题解决,突出对宏观历史的全面考查,更加注重对史学常识和史学理论的考查。二是立足必备知识,通过历史比较,强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构建通史主干知识体系,利用跨学科知识整合,突出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三是渗透核心素养,强化价值引领,加强对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的考查,引导考生认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增强民族和国家认同。可见同一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无论教材内容、考查形式和试题情境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持“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素养导向、价值引领”的复习备考主基调。因此,我认为不管是应对新高考还是旧高考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便提高复习备考效率:

(一)夯实主干知识,提升关键能力

知识有静态和动态之分,审辩式教学视野下的主干知识更多的是动态的知识,可迁移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主干知识时,不能只把知识简单地罗列出来,而应该放到一定的时空情境中,去理解其动态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而能力不仅包括学生已经掌握的基本能力,还包括在未来获取新知识、构建新知识体系的学习能力。比如,在复习20 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时,利用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既能纵向展示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时代发展脉络,也能横向比较美苏两国的国情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理解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渊源,同时也决定了两国不同的历史走向。通过历史比较,掌握动态发展的知识,并用来解决现实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培育历史比较思维能力。

(二)创设多元情境,渗透核心素养

出于历史认识具有主观性的考量,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还需要实现情境建构的多元化。即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引导学生尝试着体验历史上的人去做出选择,并力行担责。受价值判断、个人品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每个人做出的选择可能有所不同,不同的选择会造就不同的结果,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不能忽视伟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比如,在复习“梭伦改革”这一知识点时,创设不同的史料情境,引导学生直面雅典的危机,并站在梭伦的角度去思考该如何去应对危机。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学生做出的选择不同,有的同学选择以妥协的方式——改革去应对危机,也有同学选择完全站在贵族一边,不惜以牺牲平民为代价维护僭主政治,还有同学选择支持平民暴动彻底推翻贵族统治。但经过一番辩论,选择改革一方的学生逐渐掌握主动权,学生也认识到改革是雅典在特定的时空限定下,相对比较正确的选择,梭伦改革既是他本人的选择,也是雅典人民的选择。当然也要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只是一种折中的方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雅典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所以随着时空的推移,改革还得继续,还需要解决新的问题,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国家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经历了这一学习过程,学生能够利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能够养成基于有限史料得出有限结论的习惯,能够历史联系现实以服务生活,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三)加强阶段衔接,突出学科融合

初、高中历史教学在课程目标的设计、历史教材的编排、考查的历史思维的层级和教学习惯方法上差异明显。教师应尽可能掌握完整的初、高中历史教材内容体系。在教学实践上,要尽可能统一课程目标,坚持素养引领;要协调初、高中历史教材内容、结构和编排;要夯实基本能力兼顾培养历史思维的训练;要适时解放思想,坚持育人导向,更新教学方法技巧。在具体操作中以夯实“必备知识”为基础,以涵育“学科素养”为抓手,以培养“关键能力”为重点,以遵循“核心价值”为引领,不断加强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再加上新高考更加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历史与现实问题。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设计跨学科教学目标、活动目标和考核评价,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推动各学科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全面达成。

(四)遵循国家意志,核心价值引领

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既是高考命题的要求,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历史教学中,尤其是科技史的学习中,应将舞蹈、戏剧、影视与数字媒体艺术等融入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在经济史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劳动工具,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树立热爱劳动的品质。在外交史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开放心态,积极关注家国大事,增强“四个自信”,引领核心价值融入学科教学实践。在学习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重大成就时,有意识地融入、拓展“四史”教育内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进行的伟大变革、形成的伟大精神,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并内化为热爱学习、立志报国的不竭精神动力。

总之,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时代已经来临,在新旧高考过渡的特殊阶段,既要关注新旧高考形式上的变化,也要关注新旧高考内涵上的共通,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紧扣新版课程标准,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夯实必备知识,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多元情境,引领核心价值,实现深度学习。在旧去新来、新旧融会中,以“变”应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乙卷考试题新旧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2022年全国乙卷化学模拟试卷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乙卷)评析
勘误说明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乙卷)
耕读事 新旧人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新旧全球化
例谈几道2018年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