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访谈中记者和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技巧
2023-04-15马进
马 进
语言表达技巧的好坏直接决定新闻访谈节目的质量和效果,是新闻记者和主持人必须要重视的技能。新闻访谈人员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掌握灵活的语言表达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访谈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才能确保整个访谈过程圆满完成,避免出现卡壳、无话可谈等尴尬局面。因此,如何有效应用语言表达技巧是新闻访谈人员需要深入探究思考的重要课题,也是新媒体时代新闻访谈类节目发展的重点。
一、新闻访谈中应用语言表达技巧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规范新闻记者和主持人语言表达,提高访谈渲染力
受新闻和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影响,受众对新闻节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记者和主持人想要吸引更多受众,提升传播效果,就必须要保证访谈过程中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要贴合群众实际需要,满足大众精神需求。例如,在民生类访谈节目中,记者和主持人需要以贴合大众生活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提问、互动,这样不仅能拉近新闻与受众的距离,还能提高受众对记者和主持人的好感度,推动受众产生共情共鸣。不仅如此,新媒体时代的记者和主持人必须要与时俱进,发挥语言感染力打动被访谈者,这样才能让被访谈者真情流露,才能确保整个新闻节目高潮迭起,吸引更多关注度。
(二)有助于打造轻松和谐的访谈氛围,获取时效性信息
新闻访谈是一门艺术,是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而内涵丰富的语言则是文化形式的直接输出,极容易形成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是记者和主持人在节目中最有利的“武器”。不过,新闻类节目本身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因此很多访谈对象都很容易产生紧张心理。对此,记者和主持人合理运用语言表达技巧,不仅能消除被访谈者的戒备情绪,还能拉近两者距离,确保访谈节目顺利进行。例如,在新闻访谈开始前,记者和主持人以一句“您好,打扰了!”来打开话题,既让对方感受到礼貌和尊重,同时也消除戒备感和陌生感,实现自由、真诚交谈。不仅如此,在时间许可的前提下,记者和主持人尽可能多以被访谈者熟悉的话题展开交流,更容易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为访谈节目的顺利进行奠定可靠基础。除了营造良好访谈氛围之外,合理运用语言表达技巧还有助于记者和主持人及时获取时效性强、新颖的内容,甚至是独家新闻。例如,在面对或不善言辞、或智慧、或侃侃而谈的访谈对象,记者和主持人通过多种语言风格让访谈对象在坦率真诚的情况下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以此来获取独家信息,确保新闻访谈的成功。
二、新闻访谈中应用语言表达技巧的有效策略
(一)做好访谈前期准备工作,把握好访谈的节奏
在访谈开始之前,记者和主持人首先要做好前期相应准备工作,要事先模拟访谈流程来确保问题互动恰当,避免因为语言表达不当导致访谈卡壳、失败等情况。在访谈前做好准备还有助于记者和主持人找到与被访谈者间的共同话题,拉近彼此心灵上的距离,让被访谈者感受到记者和主持人的诚意和尊重,继而让被访谈者产生交谈欲望,提高节目质量。在访谈中,记者和主持人要把握好节奏,确保话题转换、被访谈者情感起伏以及访谈进度都在自己掌控范围之内,避免出现不合时宜的问题。例如,在与某一名人展开访谈之时,记者和主持人首先要通过互联网以及各类资料对访谈对象做一个深入了解,掌握其性格特点和说话风格,在确保对其经历了如指掌的情况下再展开访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产生积极效果。在把握访谈节奏方面,记者和主持人也要注意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例如,在刚见面之时,记者和主持人要利用一些礼节性的话语或事来解决彼此之间的陌生感,营造和谐、信任访谈氛围,如“首先感谢XXX 接受此次访谈”。接下来,记者和主持人再用简洁、直截了当的话语将此次访谈的目的阐述出来,比如“我是谁?我需要什么信息?为什么需要这些信息?”当发现被访谈者有紧张心理或现场气氛比较尴尬时,访谈人员则可以以天气、被访谈者的成就或近日发生的事件、照片等被访谈者熟悉的领域为引子,帮助被访谈者调整情绪,降低其紧张心理和戒备情绪。在此过程中,记者和主持人可以通过眼神、肢体动作或位置变化等来辅助语言表达,确保节目访谈顺利进行下去。
(二)不同群体不同语言表达,多元保证访谈质量
新闻访谈作为公共活动,被访谈者具有多元化、独特性、多样性等特点。记者和主持人需要根据被访谈者的不同身份灵活采用多元多变的语言表达技巧,这样才能解决访谈中问题,确保访谈节目质量。例如,在与孩子进行访谈时,记者和主持人要尽可能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提出贴合其生活经验、符合其年龄与认知的问题,这样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有价值信息,形成双方心理认同感。如在采访学校先进事迹之时,记者和主持人将问题切分成若干个小问题,通过“你们集体中有多少小伙伴”“集体最近组织了什么活动”“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在活动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等诸多小问题,将想要采访的先进事迹串联起来,最终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这种以小见大的提问方式更容易打开孩子话匣,自然也很容易避免因为问题太深奥,孩子们回答不出来的情况。再比如,在与农民进行访谈之时,记者和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方面要尽可能选择接地气的口语化表达,以大白话来拉近与农民朋友之间的距离。同样,在采访农民企业家时亦是如此,既要把握其农民出身的特点,也要了解其企业家的身份,以此来拓展问题深度,挖掘新闻看点。正如俗语所言: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记者和主持人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访谈对象时,所用的语言表达技巧必然也是不同的,必须要根据访谈对象的个性特点、思维特点、认知、访谈氛围等设计问题,展开访谈,这样才能确保访谈节目顺利进行下去,才能为观众展现不一样的内容。
(三)创新融合多元化副语言,辅助运用语言表达
很多记者和主持人都非常重视访谈过程中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和语言运用的规范性,却忽视了副语言的运用,这显然对新闻访谈是不利的。对此,记者和主持人需要合理融合副语言、肢体语言等来帮助访谈活动顺利进行下去,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开讲啦》“一带一路”特别节目中,当外国友人提到“一带一路”时,撒贝宁立马走到其身边说道:没有这么远,有了“一带一路”,上海和鹿特丹基本就这距离了。这一举动不仅配合了嘉宾,也切中了节目主题,更增加了两国之间的亲切度,让现场气氛更加活跃,节目效果更为突出。这种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相结合的表达更能点燃现场气氛,带来意想不到的播出效果。同时,在访谈过程中,访谈者的眼神也必须要集中,这既是对访谈对象的尊重,也体现了访谈者对此次访谈的重视,更容易提高访谈对象的交流意愿。总的来说,握手、拍肩、眼神交流、肢体动作等都是效果显著的副语言表达技巧,能让访谈对象的表达更加精准、明确。新闻访谈人员要进一步创新融合这些副语言,确保整个访谈节目生动、有新意,这样才能加深观众对节目的好感度,吸引更多关注度。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和主持人所用语言表达技巧会对新闻访谈节目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对节目未来发展也意义重大。因此,新闻访谈人员要不断探索、钻研、创新语言表达技巧,力求以合理化、科学性语言表达技巧和方式来提升自身素养,打造高质量新闻访谈节目。同时,新闻访谈人员还要与时俱进、随机应变,以动态的、发展的观念来看待该问题,确保其语言表达技巧能够适应节目改革与发展,推进新闻访谈节目持续、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