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时代城市广电新闻短视频产品的存在问题和提升策略

2023-04-15

视听界 2023年1期
关键词:广电融合用户

李 均

随着媒介技术的迭代升级和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新媒体平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此背景下,短视频凭借“短、轻、快”的优势,契合了媒体融合时代社交式场景应用与碎片化传播情境,迅速积累大量用户。新闻报道融合短视频的新形态,因迎合用户的观看习惯,二者融合而成的新闻短视频形式,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风口,为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寻求新突破提供了思路。在新闻短视频探索实践过程中,城市广电不断创新内容生产方式,借助新媒体去中心化特点以及可以自由分享、转发等特质,弥补了传统新闻报道的短板,对于进一步发挥城市广电媒体优势和舆论引导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一、城市广电新闻短视频产品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各地城市广电呼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纷纷打造新传播阵地,通常以三种形式出现:一是研发本地短视频APP 平台;二是借力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强势平台载体,做强城市广电自有平台账号;三是依托已有的融媒体集成APP 平台,开辟专门版块上线新闻短视频产品,同时将产品在自有新媒体传播矩阵上分发。这些新应用的出现,实现了专业、严肃新闻内容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及时传播,成效十分显著。相较于网络媒体和纸媒,城市广电自带视频基因,在人力资源储备、新闻敏感性、表现手法、制作水准等方面拥有优势,再加上传统媒体公信力的背书,新闻短视频传播效果得以数倍放大,影响力获得进一步提升。

新闻短视频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催生城市广电的两大变化:一是开始注重顶层设计,加快融媒体集成APP 平台或新闻短视频平台的打造;二是促进内容生产流程再造,实现了先网后台、移动优先的战略布局。一批精干的采编力量投身新闻短视频赛道,推动内容生产、表现形态、传播方式的整体变革,做强了一批具有各城市广电特色的传播矩阵,发挥了城市广电的舆论引导力。

二、城市广电新闻短视频产品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城市广电谋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旧融合,新闻短视频必将成为其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之一。然而,在城市广电媒体融合发展高速推进的同时,新闻短视频产品衍生出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加以改进。

(一)思维误区:用大屏思维生产小屏产品

作为传统媒体的城市广电进入短视频赛道,虽然拥有影视人才多、制作团队强等传统优势,但是大小屏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差异性,仿佛在城市广电的突围之路上设置阻碍。通常,传统的大屏电视是你播我看,互动不足,而手握移动小屏的用户在观看的同时能够分享和互动,具有传统大屏所不具备的传播优势。这是两者的根本不同,城市广电媒体从业者的思维方式需要及时修正。

研究近两年部分城市广电生产的新闻短视频作品,仍然可以看到浓郁的大屏生产思维,其话语表达方式生硬,经常以类电视新闻形式生产新闻短视频产品。对于一些重大活动报道,往往以航拍、快剪等炫技式摄制手法掩饰其策划能力与思维方式的不足。从效果看,缺乏差异性的新闻短视频作品难以形成有效传播,这是很多新闻短视频作品没有高播放量的主要原因。

(二)内容缺陷:叙事逻辑和表现手法趋于模式化

低门槛、短时长,是新闻短视频的主要特点。擅长长视频内容生产的城市广电在进入新闻短视频赛道时,专业性和技巧性尚显稚嫩。内容是城市广电的核心竞争力。新闻短视频产品若要具备强竞争力,“内容为王”原则决不可丢。然而,分析各城市广电发布的大量新闻短视频可以发现,在泛娱乐化浪潮的影响下,“形式”价值被注重,“内容”意义被削减。一方面,短视频平台为了提升用户体验,优化技术改进形式,表面文章做得很足;另一方面,内容生产缺乏创新,显得后劲不足。主要表现为两大问题:一是同质化倾向。不顾忌版权因素,通过搬运或抄袭其他媒体的热点视频,稍做加工再传播,这一行为损害了其他媒体的权益。二是叙事逻辑和表现手法较为刻板。碎片化信息与非线性内容难以构成完整的逻辑表达,后期制作则存在模式化、套路化现象,缺少对情节、故事等综合表现手法的运用,没有有效提升新闻短视频的视听感受。

(三)价值短板:算法推荐与信息茧房导致认知偏差

在观看短视频时,人们习惯于在轻松状态下快速接收信息,投入的脑力有限。基于此,很多用户将短视频作为解压或消磨时间的载体,从而养成思维惰性。另外,由于很多短视频素材来源于生活日常,将原本虚拟的网络世界构筑得更有现实感,当用户沉浸后,很容易模糊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的边界,对用户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智能时代,用户在观看短视频时留下的数据痕迹,成为短视频智能计算和算法推送的依据。在此基础上,用户的观看习惯、喜好被短视频平台捕捉,进而持续推送与用户偏好相近的短视频产品,导致用户观看短视频类别愈加片面。基于智能算法推送造成的信息茧房现象让用户陷入认知茧房和思维定式,拉低其独立思考能力。

在新闻传播场域,一些媒体因为短视频时长的原因,将当事双方的采访分集分阶段发布,或者采访当事一方后未向另一方求证,造成信息先入为主甚至信息反转,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困扰。2021年末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刘某州向生父母讨要房产”事件中,部分媒体发布信息时未向刘某州求证,事件反转后对媒体公信力造成伤害。对此,城市广电应予警醒。

三、城市广电新闻短视频产品的提升策略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短视频成为展示媒体实力的重要舞台,精品新闻短视频产品化身为融媒体传播成效的“试金石”。用户碎片化观看方式则带动新闻短视频产品快速生长。纸媒、广播、电视、新媒体传播机构相互追逐,与H5、VR/AR 等新产品形态相互融合,促进新闻短视频百家争鸣。新闻短视频的迅速发展正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迈入崭新阶段。

(一)重构思维方式,提升新闻短视频核心竞争力

1.巧用PUGC 模式,实现低成本高效传播

短视频新闻传播同传统新闻视频传播相似,呈现出中心裂变的态势。由传播过程看,其为由点至面的传播,传播媒介为“点”,移动用户即受众为传播的“面”,受众利用媒介反馈传播内容,以分享、评论及点赞的方式进行反馈。[1]相较于传统广电媒体新闻报道惯于使用的长视频形式,新闻短视频在视觉冲击力和表达效率等方面优势明显。

通常,按照生产方式进行分类,短视频可以分为PGC 模式、UGC 模式以及PUGC 模式。城市广电作为专业媒体,主要通过PGC 模式生产内容,其具有专业性高、技术性优、媒介属性强、成本投入大的特点。而有着PUGC 属性的城市广电一般转型较早,粉丝基础扎实,借助“专业采编力量+ 本土拍客网络”的创新模式生产新闻短视频,成本低、编排好、基础强、互动多、商业价值高是其主要特点,可达成粉丝群体互动与参与社会事务的效果。

2019年7月25日,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推出新闻短视频《6 米浪头打来,他咬牙救下5个孩子!青岛王延祥:孩子活了,我们全码头的人都哭了》,迅速成为互联网热点话题,全网阅读量超过1.1亿。这是一条典型的运用PUGC 模式生产的新闻短视频。编辑从网友拍摄的短视频中选取感染力强、能打动人心的镜头,高度还原救人现场,在影像取舍、节奏控制、字幕辅助、音乐烘托等方面均可圈可点,传播效果好乃是顺理成章。

2.推动流程再造,打通内容生产全链条

在融媒体实践中,城市广电期望实现转型升级,需要不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运用好优质新闻短视频平台及先进技术,加快融合创新,生产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短视频精品。具体来说,可以按照“时政+ 新闻短视频”“民生+ 新闻短视频”“娱乐+ 短视频”等方式进行顶层设计,推动电视端与网络端的资源联动。尤其在新闻短视频生产方面,需要打通策划、采编、发布的全生产链,进行“中央厨房”式流程再造,推动“一次采制、多元编辑、多渠道宣发”的愿景落地,构建大小屏“互动、互补、互哺”的融媒体传播格局。

此外,城市广电还可以大量起用年纪轻、活力强、政治素养高的80 后、90 后人才,赋予其干事创业的平台,授权他们担任媒体融合的急先锋。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完全能够在新闻短视频赛道和媒体融合实践中打开一片新天地。

3.更新思维方式,大事件小切口“轻”报道

纸媒及广电媒介的短视频新闻内容均定位在社会、经济及时政等“硬”新闻方面,但又不乏反映社会经济及折射人性的“软”新闻。[2]通过研究各城市广电融媒体传播实践来看,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报道是新闻短视频的主要应用场景。随着短视频用户欣赏水平的提升,给新闻短视频创作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每年各地重大项目报道为例,如果仅仅以航拍、快剪等方式生产新闻短视频,已经很难满足审美能力日益提升的用户群体需求。因此,新闻短视频创作思维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比如,可以将重大项目建设者的家属邀请到现场,通过他们的视角软性展示重大项目实施情况,或者让建设者出镜以行进的方式介绍重大项目,还可以安排男女记者对播串联,借助蒙太奇、隐喻等方式优化新闻短视频的节奏和可看性。总之,不管是重大活动还是突发事件,新闻短视频报道和传播的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人,要努力挖掘其背后的新时代正能量故事,以小切口的新闻短视频形式反映大主题和新时代。

其实,我们身边从不缺好故事,挖掘故事中的新闻点也是传统媒体人转型进入新闻短视频赛道的立身之本。如何用生动接地气的方式,运用好融媒体传播的手段,以视频化的表达来展现新时代出彩的中国人和中国故事,是城市广电媒体从业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能力。

(二)创新叙事方式,丰富新闻内容表达手段

1.加大原创力度,用“倒金字塔”叙事抓住用户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短视频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副作用,主要表现为作品质量参差不齐。面对海量短视频,广大用户在耳濡目染中提升了欣赏水准和质量要求。从创作端来看,新闻短视频和传统民生新闻写法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惯于采用“倒金字塔”叙事方式,将最精彩的内容放在短视频开篇部分,以强化新闻报道的重点内容,尽可能第一时间抓住用户,提升新闻短视频产品戏剧冲突水平和可视性。

近年来,沉浸式体验感也成为用户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及观看习惯。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摒弃搬运其他媒体视频素材的不良习惯,让原创成为城市广电最重要的体质。可借助具有俯瞰视角的航拍、身临其境的VR/AR 技术、生动活泼的动画,丰富新闻短视频新闻的表达手段,提升用户体验感和新闻事件传播力。

2.运用直播与Vlog,重塑新闻短视频传播生态

移动式、轻量化是新闻短视频的主要特点,5G技术的加持,使得城市广电采编人员不再受到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采制、编辑、分享新闻短视频,极大补位传统电视端新闻报道的节奏和内容生产方式。

从传统的电视直播车直播到现在的移动背包+ 手机直播,技术的迭代提升了新闻报道的即时性和互动性,跨越了与短视频用户间的鸿沟,成为城市广电播发即时信息、硬新闻“软播报”的新路径。此外,通过Vlog 形式报道重大新闻,也可以实现不同于电视新闻的报道效果。2020年初武汉疫情肆虐之际,封面新闻短视频创作团队以Vlog 形式发布一系列原创作品,将最现场、最真实的武汉人民生活状况展示在公众面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3.拓展全新阵地,打造垂直领域短视频品牌

媒体融合发展,垂直领域的拓展是必由之路。城市广电可以选择衣食住行以及知识性服务内容中的某一擅长领域,做强小切口的垂直细分市场。比如,如何在教育、健康、金融等垂直领域运用好融媒体手段,生产优质新闻短视频产品,打造优质品牌,更好地服务垂直领域用户,成为新时期媒体融合发展的全新命题。

从一拥而上到精耕细作,在垂直领域探索打造创新品牌正当时。城市广电应聚焦打造更多个性化、差异化的新闻短视频产品和品牌专栏,构筑完备的融媒体传播矩阵。比如,由常州广播电视台和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卫健委联合打造的《常州教育发布》《天天健康》融媒体品牌,关注教育、健康垂直领域的惠民举措、热点事件、典型人物,生产精品新闻短视频,构建了新传播格局,拓展了传播渠道,放大了“1+1>2”的融合传播效应,实现了精准化人群分众化传播效果。

(三)传递主流价值观,彰显新闻专业价值

1.体现社会共性,助力主流价值观传播

主流价值观体现大多数人价值理念的共性。短视频的普及发展,正是内容传递了社会共性。我们把握好这点,正确发挥好短视频媒介作用,为传播好主流价值观助力。[3]传递主流价值观,城市广电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开展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多方面研究,学习使用合适的话语体系进行新闻短视频创作,并针对少儿、女性、老人等特定人群实施定向传播。在新闻短视频创作过程中,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融入主流价值理念,制作个性化作品,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这样更容易被用户接受和认同。

2.以用户为中心,在重大事项上主动作为

一段时间以来,短视频快餐化、娱乐化倾向,成为营造网络空间清朗风气的反作用力。城市广电作为主流媒体,应拿出守住主阵地的决心和行动。一方面,要让“价值公约数”始终贯穿于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流程;另一方面,要引领价值迷失后的短视频领域进入优质内容回归和价值重塑阶段。在新闻短视频生产过程中,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减少空洞的说教式宣传,在重大案情通报、防疫政策发布、正能量故事宣推、突发事件通告等方面主动作为,及时发布一手信息,推动主流价值观与新闻短视频融合传播,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近城市广电,帮助主流价值观真正落地生根。

3.拒绝非专业主义,让报道重平衡不偏颇

城市广电媒体从业者要提升叙事水平和业务能力,在短小精悍的作品中做到不偏颇,在分段发布的作品中做到均衡性。尤其要注重对立面的采访和同步发声,不可因为自身的不专业导致新闻事件反转,给所供职的广电媒体形象抹黑。总之,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要有专业精神,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正确的价值观构筑起城市广电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四、结语

当前,“互联网+”应成为城市广电管理层思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实施各项改革的落脚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着力点。用精品生产打开市场,用优质内容获得用户信赖,用正确价值观引领事业发展,城市广电媒体要以强大的合力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通过新闻短视频助力城市广电创造更多的可能。

注释:

[1]于全,张平.5G 时代的物联网变局、短视频红利与智能传播渗透[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6):5-12+151.

[2]吴伟锋.网传短视频中挖掘传播正能量的“党报路径”:从湄洲日报社一篇获省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谈起[J].新闻世界,2018(12):18-20.

[3]张哲,陆玲玲,孟艳,曹宁.短视频对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影响与对策[J].视听,2021(1):158-159.

猜你喜欢

广电融合用户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融合》
关注用户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