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主任中西结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2023-04-15杨族,李慧
杨 族,李 慧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江苏南京 210028)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constipation,IBS-C)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功能紊乱性肠病,临床表现为与腹痛相关的便秘,排便后腹痛可缓解[1]。尽管IBS-C 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它亦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大便嵌塞、尿失禁、痔疮、肛裂,甚至出血和肠穿孔等[2]。研究表明,目前IBS 就诊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我国IBS 总体患病率为1.4%~11.5%,其中IBS-C 约占所有病例的22%[3-4]。IBS-C 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与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超敏、肠-脑相互作用障碍、胆汁酸代谢、甲烷产量、炎症、饮食应激及遗传易感性等密切相关。临床治疗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具体包括饮食及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促分泌剂、促动力药物、渗透性泻剂、氯通道激活剂、鸟苷酸环化酶C受体激活剂等)、认知行为学干预等。单独西药药物治疗作用靶点相对单一,疗效欠佳且停药后易反复,相比西药治疗,中医辨证施治、治病求本的诊疗方式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李慧主任师承江苏省名中医田耀洲教授,为第二批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治疗胃肠动力性疾病,尤其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通过探讨李慧主任中西结合治疗IBS-C经验,以供同道参考。
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文献中并没有关于IBS-C 病名的记载,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便秘、腹痛、肠郁等范畴。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病位虽在肠,但与肝脾肺肾等脏的功能失调密不可分。《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作为六腑之一,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食糜通过脾之运化、胃之降浊到达肠腑,在大肠燥化作用下形成粪便,而大肠的燥化作用离不开肾阳的气化,且肾为封藏之本,可固摄二便使其藏泻有度。即《景岳全书》所云:“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兰室秘藏》所云:“肾主五液,津液顺则大便如常……津液亏少故大便秘结”。六腑通降功能正常的前提是气机调畅,这亦离不开脾、胃、肺、肝等诸脏的配合。正如《医经精义》所云:“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医经精义》又云:“大肠传导,全赖肝疏泄之力,以理论则为金木交合,以形论则为血能润肠之故,所以肝病宜疏泄大肠,以行其郁结也”。治疗方面亦是如此,只有从整体观出发,辨证施治方能效显。
李慧主任继承田耀洲教授的学术思想,认为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肺脏密切相关,多与饮食不慎、情志不遂、素体虚弱等相关,基本病机为肝脾失调,阴液亏虚。本病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当首辨虚实。饮食不慎,易损脾胃,致脾运失司,肠腑传导无力,治当运脾;忧思恼怒易伤肝脾,影响气机运行,若肝脏疏泄不及,则脾脏、肠腑传化失常,糟粕内停而致便秘,治当柔肝。同时从气机调畅方面,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同时肝主升发,肺主肃降,气机调畅则肠腑传导相宜。即《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所言“诸气怫郁,则气壅大肠,而大便乃结。若元气不足,肺气不能下达,则大肠不得传道之令,而大便亦结矣”。从津液代谢方面,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失健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肺为水之上源,可调节全身的水液输布,同时肺与大肠相互络属,津液不足,无以濡养肠腑,无水则舟停。
2 治疗特点
2.1 运脾柔肝,调畅气机 李慧主任认为本病多与饮食不慎、情志失调有关,因此治疗该病时强调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的重要性。饮食有时有节,避免辛辣刺激败胃之品,同时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正如《临证指南医案·郁》中所言:“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现代研究也表明[5],心理社会压力会加剧大脑与肠道的联系,导致胃肠运动异常和内脏超敏反应。该病基本病机为肝脾失调,治疗当以运脾柔肝,调畅气机为大法,常用运脾柔肝方加减[6]治疗本病。药用生白术,党参,黄芪,当归,白芍,莱菔子,厚朴,生甘草等[6]。其中生白术为君,生品尤善润肠通便,《长沙药解》云:“此最益脾精,大养胃气,降浊阴而进饮食”。党参、黄芪二药归脾、肺经,合用可补益肺脾、养血生津,当归、白芍合用养血以柔肝体,此四药为臣,莱菔子,《雷公炮制药性解》曰:“其子下气犹捷,有推墙倒壁之功”。厚朴,辛则能发,温则能行,脾胃之所喜也,故入之以理诸证。二者均为佐药,以行气通便。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标本兼顾,补而不滞。若腹痛重者,常加防风、延胡索等行气止痛。腹胀重者,常加佛手、玫瑰花等疏肝理气。便秘重者,常加肉苁蓉、柏子仁、蜜瓜蒌子等润肠通便。
2.2 滋阴增液,增水行舟 对于老年IBS-C 患者,李慧主任认为多由阴液不足,无以濡养肠腑所致。一方面年老体虚之人脏腑功能减弱,肺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液、肾主水等水液代谢功能失调;另一方面情志不遂,郁久化火,可耗伤阴血,无水则舟停,治当以滋阴增液为大法。正如《素灵微蕴》中所言:“肺与大肠表里同气,肺气化精,滋灌大肠,则肠滑便易”。《石室秘录·大便秘结》云:“大便秘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临床中常用玄参,麦冬,北沙参,石斛,百合等。其中麦冬、百合归心经,即可滋阴增液,又能清心安神。
2.3 衷中参西,内外同治 对于难治性IBS-C 患者,李慧主任衷中参西以中药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治疗疗效颇佳。TEAS 是一种将皮肤电极置于特定穴位并导入特定的电流进行刺激的疗法。目前TEAS 治疗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如胃轻瘫、术后肠梗阻、功能性便秘、术后镇痛等。研究发现[7-8],TEAS 可通过平衡自主神经功能(即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影响胃肠激素分泌(如降低血清中VIP 及NO 分泌)等改善胃肠动力、降低内脏敏感性,从而增加自主排便次数,缓解腹痛腹胀等不适。李慧主任治疗IBS-C 患者时多选用天枢、足三里等穴。其中天枢是大肠经的募穴,属足阳明胃经,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且腑病多用募穴,故天枢可调理肠腑功能。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及下合穴,据“合治内腑”,故临床亦多用于治疗肠腑疾病。二穴合用可疏调肠腑、理气行滞等。
3 验案举隅
张某,女,67 岁,2022 年03 月10 日初诊。主诉:排便费力间作6 年,加重1 月。患者诉近6 年来出现排便费力,3-4 天1 次,量少,质偏干,间断口服通便药疗效不佳,伴有肛门坠胀感,腹胀,便后稍缓解,嗳气,无反酸,无恶心呕吐,乏力,纳寐一般,舌红,苔少,脉细弦。西医诊断: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便秘,属肝脾失调,阴液亏虚证。治法:运脾柔肝,理气滋阴。处方:生白术30g,党参15g,黄芪10g,当归10g,白芍10g,玄参15g,麦冬10g,蜜瓜蒌子15g,火麻仁10g,莱菔子15g,厚朴10g,升麻10g,生甘草6g。14 剂,水煎服,日1 剂,早晚分服。服药期间予患者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天枢、足三里等穴,每周3 次,每次45 分钟。二诊,患者诉肛门坠胀感较前减轻,大便1-2天1次,无腹痛腹胀,纳食可,夜寐一般。原方加茯神15g,合欢皮10g。14 剂。服药期间继予患者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三诊,患者诉无特殊不适,纳寐可。守方14剂。
按:患者老年女性,舌红,苔少,脉细当属阴液亏虚之证。老年患者脏腑功能减退,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无以荣养肝体,易致肝气郁滞,故患者出现腹胀、嗳气等不适。反之,肝木乘侮脾土,脾失运化之职,糟粕内停而致便秘。该患者肛门坠胀感、乏力、纳差等不适皆由脾气亏虚,升举无力所致。故治疗以运脾柔肝,理气滋阴为大法,方中用大量生白术健脾益气,生品尤善润肠通便,党参、黄芪、当归、白芍四药补益气血、柔肝缓急止痛,玄参、麦冬以滋阴增液,蜜瓜蒌子、火麻仁润肠通便,莱菔子、厚朴行气通便,升麻善升脾胃清阳之气,生甘草调和诸药。病程中予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天枢、足三里等穴,亦可疏调肠腑、理气行滞。二诊时患者便秘、肛门坠胀感较前减轻,仍夜寐差等不适,加用茯神、合欢皮等宁心安神。三诊时患者诸证缓解,无特殊不适,继续守方治疗。
4 小结
IBS-C 是临床常见的功能紊乱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李慧主任认为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肺脏等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肝脾失调,阴液亏虚,治疗以运脾柔肝,理气滋阴为主,并以“内外同治”为原则应用运脾柔肝方加减联合TEAS 治疗该病,临床获效良多,以供同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