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机关事务行业功能定位的思想脉络研究

2023-04-15史凤林张志远

行政与法 2023年2期
关键词:领导集体后勤工作功能定位

□ 史凤林,张志远

(山西大学 法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回顾机关事务行业改革发展的风雨历程,我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机关事务管理改革创新发展之路。[1]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有必要总结好机关事务行业发展历程的改革经验与基本规律,这将对于“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推动机关事务行业制度化、信息化与法治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来看,学界对于机关事务工作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历史沿革的时间范围集中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①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据不完全统计,研究历史沿革的时间范围集中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文章有:丁煌、李雪松:《新中国70年机关事务治理的制度变迁:一项历史制度主义的考察》,载《理论与改革》2020年第1期,第88-99页;《机关事务法治建设70年》,载《中国机关后勤》2020年第10期,第4-6页;黄新宝、李军:《机关事务七十年:砥砺奋进谱华章》,载《中国机关后》2019年第10期,第9-13页。和改革开放40周年②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据不完全统计,研究历史沿革的时间范围集中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文章有:《中国特色机关事务管理改革发展40年》,载《秘书工作》2018年第8期,第45-47页;季哲:《“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推进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载《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3期,第2页;《机关事务管理改革创新发展40年不平凡之路》,载《中国机关后勤》2018第10期,第9-12页;徐强:《改革开放40年机关事务法治建设回顾》载《中国机关后勤》2018年第12期,第12-15页。,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机关事务的含义、[2]建国以来机关事务工作的历史沿革、[3]机关事务治理制度变迁、[4]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变迁、[5]机关事务法治建设[6]等。可以看出,机关事务行业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发展具有历史之深、领域之广与改革之久的重要特征。但应当注意的是,机关事务行业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发展均应当以机关事务行业的功能定位为重要基石。回顾机关事务行业发展的历史,机关事务行业的功能定位在我国具有重要发展脉络,主要源于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机关事务行业的发展与改革,并提出了一系列机关事务行业的根本宗旨、基本任务、性质特征、发展目标等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均反映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机关事务行业发展高度重视,也深刻蕴含了对机关事务行业功能定位的丰富思想。因此,系统总结与科学阐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有关机关事务行业功能定位的思想脉络,不仅能够为进一步深化“十四五”时期机关事务行业改革发展提供思想指引,也有助于推动新时代继续走好中国特色的机关事务管理改革创新发展之路,进而为全面深化我国机关事务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注入功能源泉。

一、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后勤工作功能的赋能探索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高度重视并且亲自指导机关后勤工作。尽管当时“后勤工作”的概念并非如今严格意义上的“机关事务”③一方面,根据马怀德教授认为:“‘机关’通常与一项或多项国家权力联系”(参见:马怀德:《机关运行保障立法的意义、原则和任务》,载《中国法学》2020年第1期,第27—29页),而新民主主义时期未形成国家权力;另一方面,“机关事务管理”的概念是在2012年国务院颁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后转化为一个法定概念。因此,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后勤工作”不能被称为机关事务行业,但可以被视为其重要组成内容。同样应当注意的是,机关事务行业概念并非由来已久,党和国家领导人早期多以“后勤工作”概之,因此,“机关事务行业”亦称“后勤工作”。,且更多的指向于“军事后勤工作”①1999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后勤干部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印的《机关后勤工作概论》(张升智主编,群众出版社出版)开篇阐述机关后勤工作产生发展的历史时指出:“后勤一词,通常用作军事术语,是后方勤务的意思,指后方对前方的供给工作。我国古代的宫廷内务、政权衙门的粮响保障及军队中的柴草、粮食、军需、装备供应等,均属于后勤工作的范围。近代又称庶务、总务、行政事务、机关事务等。为了与一般意义的行政工作、行政事务工作、机关工作、机关事务工作等相区别,我们为机关提供保障和服务工作的这一部分,借用军事后勤的意思,称作机关后勤工作”。因此说,机关事务工作涵盖机关后勤工作。。此时期,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后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奠定了我国机关事务行业功能定位的重要基础,为初步探索我国后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实现了我国后勤工作功能赋能的首创建构。简言之,其功能主要可以概括为“满足需求与保障供给”和“服务为民”。

(一)满足需求与保障供给

革命作为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主题,后勤保障工作对于革命战争全局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紧抓和提高后勤保障工作质量是革命时期主要任务。在特定历史方位下,“满足需求与保障供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勤工作的功能定位。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革命根据地需求与供给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切保障工作都要服务于革命战争需要”的重要论断,[7]此论断在当时被视为后勤工作的最高指示,这表明后勤工作的功能定位在革命战争中所发挥的重要性。例如,英勇的红军战士最终能够取得胜利,不仅有赖于其自身的浴血奋战,后勤工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在《武装民众与建设红军》一文中指出:“充实红军的给养与供给,组织联络前线与后方的军事运输,组织军事的卫生治疗,同是对于革命战争有决定意义的事业。”[8]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强调后勤工作必须围绕“给养供给”“军事运输”“卫生治疗”三个方面来保障红军军事建制建设与提升战斗能力,旨在突出后勤工作发挥保障功能对于革命战争的决定意义。革命战争后期,后勤工作建设进一步得到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适时召开的两次后勤会议再次强化了后勤工作“满足供养与保障供给”的功能定位。首先,在1940年12月于桐峪镇召开的八路军后勤工作会议上,彭德怀同志强调后勤工作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当时的战争形势也深刻指出目前存在的后勤困难。其次,1948年12月22日在河北平山县柏坡召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会议一定程度上是为发挥后勤工作的“满足需求与保障供给功能”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②中央军委在关于召开后勤工作会议的通知中,列了4条会议内容:(一)研究统一供给制度与供给标准;(二)研究统一兵站制度与工作;(三)研究统一战勤支前工作制度;(四)研究确定后勤组织机构。。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供给标准(草案)》,其中的三大标题分别是经费供应标准、粮秣供应标准与被装供应标准,这是基于对后勤工作的保障供给功能的考虑下做出具体制度安排。应当说,后勤工作的保障能力和保障标准在满足需求与保障供给的功能定位的框架下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充分说明后勤工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的重要意义。正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后勤工作正确功能定位的指导思想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医疗、经济、运输、生产等方面才能够在革命根据地与军事战场上得以发展。

(二)服务为民

“人民军队”不仅作为革命战争时期军队建设的主要思想,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的思想基础。后勤保障工作的顺利运行离不开人民群众支持,后勤工作也应当更好地服务人民。因此,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工作的功能定位于为“服务为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党机关后勤工作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机构后勤工作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绝不能损害人民群众利益,要求全军积极发展生产,应当主动减轻人民负担,并且关心群众生活,顾及群众困难,帮助群众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9]在我党领导集体的重要指示下,后勤工作积极发挥并践行服务为民的保障功能。后勤工作历来勤俭节约,积极开展军民大生产,不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也为困难群众送去了粮食等生活必要物资。

另一方面,机关后勤工作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战士,其中有很多工作者牺牲在岗位上,这很大程度上彰显了机关后勤工作战士的勇于奉献和毕生追求,也体现了后勤工作功能定位是服务为民。如张思德同志在执行烧炭任务中为救队友不幸牺牲,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追悼会上讲到:“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足以表明毛泽东同志对后勤工作的极大赞赏与高度重视;白求恩同志作为后勤战线上的一名敬业医生,最终将自己的生命奉献在医治伤员的征途中。对此,毛泽东同志要求全体党员学习白求恩同志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邓小平同志也讲到“要甘当无名英雄,勤勤恳恳,热心为大家服务”。[10]

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机关事务行业功能的继承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发展重心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经济基础和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后勤工作需要再次明确其功能定位,即做好非革命战争时期经济建设中的保障性后勤工作。邓小平同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机关事务行业发展作了很多重要论述,形成了丰富的后勤工作经验,后被系统概括为“邓小平后勤思想”,[11]中央文献出版社为此专门出版了《邓小平后勤思想学习纲要》。[12]为强调对后勤工作的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专门指出:“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愿意同各级党委的领导同志一起,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13]

(一)保障与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后勤工作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功能,科研活动、医疗技术、学校教学、企业生产、军事建设等方面均离不开后勤保障。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思想,科学阐释了机关事务行业的保障与保证功能,一方面是保证社会产业、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等进行生产创造所需要的必要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是保证职工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等方面的必要条件。邓小平同志强调:“要调动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光空讲不行,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切切实实地帮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14]在机关后勤对单位生产与群众生活的双重保障之下,职工群众可以安心工作,单位可以运转。

(二)管理与服务

伴随经济生产的日趋恢复与增长,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丰富,后勤工作逐步复杂化与精细化。邓小平同志指出,后勤工作在逐步实现保障与保证的功能的基础上,还应当发挥管理与服务的基本功能。关于后勤工作管理功能,包括经费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内容。“搞后勤的要学会管家”,教学与科研工作者应当“把这方面管起来”。[15]上述论述旨在强调:一是后勤工作者要管理到位,做好保障工作的掌舵者;二是其他部门人员应当配合后勤管理,管理好自身使用的物资,并积极协助后勤工作顺利实施;三是后勤工作应当通过进一步探究科学管理的新方法来解决机关事务管理中的基本问题。

邓小平同志认为,后勤工作的服务功能在于创造条件。关于科研工作的后勤工作,邓小平同志指出:“后勤工作很重要,它要为科研工作创造条件”;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邓小平同志指出:“后勤工作的任务,就是要为科研工作、教育工作服务,要为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创造条件”。[16]因此,确定后勤工作定位于管理与服务功能,一方面是实现对内管理后勤资源,另一方面是对外实现更好服务单位建设与满足群众需求,从而更好提升机关物质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后勤工作的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

三、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机关事务行业功能的突破创新

党的十四大以来,后勤工作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转型时期后勤工作发展,领导集体将后勤工作的功能定位于科学化管理与社会化服务。这不仅是对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机关事务行业功能定位的继承,也为解决该时期机关事务行业发展矛盾提供了新指向,标志着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机关事务行业功能的突破创新。

(一)科学化管理

历年来,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就曾深刻认识到机关事务行业是一门科学的行业,需要有能力、懂科学的人来做后勤工作。改革开放以后,伴随全球科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后勤工作科学化管理的功能定位,即在传统后勤工作单纯管理的基础上增添科学化管理的技术与手段,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后勤工作从过去的只需要具备科学理论向科技化的实践管理手段转变。江泽民同志对此指出:“要加强科技创新,力争跨越式发展,不断加大后勤保障装备发展力度,以提高我军的整体作战效能。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管理,努力学习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知识,大胆运用新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不断提高军事经济效益。”[17]这段论述阐释了科学化管理后勤工作的四个重要方面:一是后勤工作应当引进科技化保障设备;二是后勤工作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应当技术化与科学化;三是后勤工作人员需要学习掌握科学化管理思维;四是提升效益是后勤工作的基本目标。李瑞环同志也强调要把机关事务工作“真正当成一门科学去研究”,[18]这意味着当时需要研究现代化手段以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率。而关于科学化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陈国范同志倾向于统一管理。[19]尽管科学化的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仍需长时间的探索与尝试,但是确立后勤工作科学化管理的功能定位却为后勤工作进一步发展树立了正确理念与改革方向。

(二)社会化服务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质在于由市场经济决定资源有效配置。这一经济体制的提出不仅为我国经济改革发展指明了目标,也为人民政府职能转变、机关事务行业发展指引了方向。

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机关事务行业市场化与社会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敏锐察觉并对此及时提出了机关事务行业功能新定位——服务社会化,即由市场来决定配置机关事务行业资源,并开始着手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机关事务行业社会化服务。

机关事务社会化服务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期的改革新方向。1983年6月,中央书记处第70次会议提出“服务工作社会化的问题要逐步解决”,我国机关事务行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机关事务行业功能定位于社会化服务有三个重要优势:一是降低服务成本;二是提升服务质量;三是节省机关经费。江泽民同志对于军队后勤的社会化服务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生活保障必须社会化”,同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改进物资筹措、供应办法”并要求建立“军民兼容的后勤保障体系”,[20]意在由市场决定配置军民机关事务行业资源,逐步实现机关事务资源配置市场化。常捷同志讲到:“机关后勤工作服务职能部分改革的最终目标是社会化。”[21]蒋田杰同志指出,机关事务服务社会化改革“必须从当前机关的实际情况出发”。[22]田玉安同志提出,机关事务服务社会化“是实现‘小机关、大服务’的重要途径”。[23]因此,为了逐步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机关事务行业功能定位于社会化服务,实现了三个重要性转变:一是性质由国家供给型转变为服务经营型,二是经费由财政拨款转变为自我积累,三是服务由封闭式被动服务转变为开放式主动服务。

应当说,党的十四大以来机关事务行业社会化服务的改革取得了更大的突破,突破了传统“供给型、福利型、封闭型”“一家独办”的旧模式,开创了“社会化、市场化、竞争化”“经营服务”的新模式,满足了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为减少国家财政支出、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机关事务行业功能拓展延续

党的十六大以后,机关事务行业朝向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不断持续深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机关事务行业的深化改革,进一步将机关事务行业的功能定位于两个方面:一是管理、服务与保障现代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这就要求机关事务行业的管理、服务、保障的功能应当朝向现代化发展,全面构建现代化机关事务行业体系。二是管理集中统一化。为了推动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更好服务于机关正常运转与机关行政活动,华建敏同志在当时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从一些地方的经验看,实施统一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这句话不仅凝练出机关事务行业集中统一管理的积极意义,也指明了机关事务行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功能定位。

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机关事务行业功能转型重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努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是机关事务行业发展的整体目标。2016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委后勤工作会议上强调,聚焦保障打赢,加快转型重塑,发扬后勤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努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24]围绕此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机关事务行业作出了重要论述并开始对其功能进行转型重构。可以概括总结为:机关事务行业功能定位于运行保障、保障体系和保障能力现代化建设、法制化保障与标准化管理。

(一)运行保障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机关事务行业发展也步入新时代。为了更好保障机关的高效运行及其功能的有序发挥,就有必要重新建构机关事务行业功能定位,即运行保障。运行保障功能是相较于过去服务、保障、管理功能的重构创新。关于机关运行保障的概念,学界早已开始积极探索。湛中乐教授认为机关运行保障是指“公权力机关对维系自身运行的物质要素的保障”,[25]马怀德教授认为机关运行保障“主要属于作为行政‘物之手段’的公物利用问题”。[26]可以看出,机关运行保障是为机关顺利运行“政务”提供的物质保障。长期以来,关于机关后勤工作功能的描述,多使用“后勤保障”“事务管理”等词语,均表现出机关事务行业的服务保障的功能。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自机关事务行业功能定位于管理科学化与服务社会化以来,经过长足的发展,机关事务行业中提供保障服务的比重提升。[27]但是在过去,实现机关后勤工作服务、保障与管理功能的事项主要集中于两大类:单位正常运转与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即提供兼具生活与政务的服务。[28]而时下物质生活条件丰富发展,职工生活条件得以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更期待的是高效的政府机关运行。机关事务行业定位于运行保障更是契合了这一期待,不仅顺应了1993年颁布的《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实施后意见》中提出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相分离,也减轻了为职工提供生活性保障的压力。2020年9月30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山西省机关运行保障条例》,其中第三条明确指出机关运行保障的法律概念,即为机关运行提供后勤服务保障活动①《山西省机关运行保障条例》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机关运行保障,是指对机关运行所需经费、资产、服务、能源、资源等进行统筹、配置、管理、监督等后勤服务保障活动。”。可以说,运行保障是新时代以来对机关事务行业功能的准确概述,其功能的目的在于保障机关运行。

(二)保障体系和保障能力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说明党对现代性国家发展的充分认识以及应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创新举措。机关事务工作不仅是党和国家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国家治理中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022年11月22日至23日,全军后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军事物流体系和军队现代资产管理体系,加快推动现代后勤高质量发展。[29]因此,积极推动机关事务工作发挥运行保障功能是机关工作高效实施的基本前提和必然要求,将机关事务行业功能定位于保障体系和保障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旨在表明必须提升其保障效能。

机关事务行业是党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建设与完善的。其功能定位于“保障体系和保障能力现代化建设”是新时代深化机关事务行业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法制化保障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后,机关事务行业开启法治建设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尤其是强调治理法治化的目标,机关事务行业法治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30]应当说,这一时期的机关事务行业功能定位于法制化保障。

关于新时代机关事务行业法制完善的重要成就包括:国务院于2012年颁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2013年11月颁布《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2013年12月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并且及时修订《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与《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但是,这些法律规范文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立法效力层级低,二是适用范围限缩,三是立法较为分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机关运行保障效能的提升,必须加快对机关事务行业运行保障系统化、集中性、专门性立法。

当下,机关运行保障立法已被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列入立法规划,机关运行保障立法任务紧迫。站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交汇点,全面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于机关运行保障立法实践的时代要求,运用法治理念和采取法治手段保障机关运行工作,逐步提升机关运行保障工作的法治化水平,确保机关运行保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顺利施行,需要积极推进机关运行保障立法工作。2019年3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安排山西省开始机关运行保障工作的先行先试,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通过法律手段固定机关运行保障部门的权利和义务、职权行使方式以及试点的实践成果,2020年5月27日,山西省省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决定编撰《山西省机关运行保障条例》于2020年9月出台。这是机关运行保障立法中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不仅彰显了服务为本、提高效能、绿色节约、创新发展的立法理念,[31]也深刻展现了机关运行保障立法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具体体现在:党的领导是机关运行保障立法的根本原则;以人民为中心是机关运行保障立法的核心价值;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机关运行保障立法的基本依据;科学立法是机关运行保障立法的现实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机关运行保障立法的基本目标。[32]为国家层面编撰出台《机关运行保障法》积累了丰富经验,也提供了立法理念、立法体例、立法方法、立法制度、立法机制等方面的借鉴。

(四)标准化管理

新时期确立机关事务行业标准化管理的功能定位是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机关事务工作标准化建设与发展的生动实践,同时,机关事务行业标准化与其现代化密切相关,对于促进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委后勤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应当完善科学标准体系。[33]建构机关事务工作科学标准体系并发挥标准化管理功能,是为有效化解机关事务工作中存在的标准化意识不强、缺乏部分标准、标准利益化、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提出的功能指向。[34]

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更好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018年1月,洛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加强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提高机关服务质量和效率”,强调推动标准化管理对于建设法治型机关、效能型机关与服务型机关的重要意义。2018年6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关于加强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标准化“在机关运行保障中发挥着重要的规范、调节、约束、控制功能”。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据此,为深化集中统一管理,全面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2021年9月,国管局办公室与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也编制了《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十四五”规划》,确立了四个主要目标,包括建设与完善机关事务标准体系、实施效果、工作机制与工作基础,形成了十四个机关事务标准化指标,提出了四个主要任务与九个重点工程,并要求组织领导、政策保障、实施管理的实施保障。

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科学阐明了机关事务行业的功能定位,为机关事务行业的持续发展与深化改革指明了基本方位。梳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有关机关事务行业功能定位的思想脉络,可以发现:机关事务行业功能定位从纯粹的“满足需求、保障供给与服务人民”逐渐转向“科学化与标准化的集中统一管理、社会化服务、法制化保障”。这些创造性转变,不仅标志着机关事务行业取得的重大历史突破及成就,为进一步推进“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高效政府、打造节约型机关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35]奠定了坚实的机关事务行业功能基础,也为确立正在编撰的机关运行保障法律的立法理念提供了功能依据。同时,机关事务行业取得的丰硕成果与飞速发展,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指示下,机关事务行业敢于探索、勇于奉献,不断为顺利开展机关事务工作、保障单位正常运转与职工幸福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领导集体后勤工作功能定位
浅谈国有企业后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
京津冀功能定位暨河北布局
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党的群众路线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定位与作用空间
精细管理后勤工作
我国水域将按功能定位分类保护
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历史贡献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涉台外交斗争述略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