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体育活动的开展论述

2023-04-15周长静单婷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体育场馆全民

周长静 单婷

(东昌府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 聊城 252000)

1、全民健身综合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

1.1、区域间的不均衡

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文化程度各有千秋,我国各地发展形式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在每个地方,社区都是政府最基层的工作单位,其对社区体育的可支配资金非常有限,而就现状来看,社区内的群众体育项目,除了一些简单的体育设施之外,几乎没有资金投入。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社区体育设施上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还远远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一般来说,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程度越高,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越多;在西部和广大的乡村,体育锻炼的人很少,特别是偏远的乡村,很多人根本不了解全民健身的真正含义。

1.2、全民健身运动水平不均衡

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逐步确立,人民群众健身运动的热情和组织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科学健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偏少,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收入、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体育参与程,在体育娱乐方面的选择也比较广泛,且层次各不相同。因此,也就造成了各地体育健身状况大的差异。

2、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力量

2.1、正确审视现存的场地问题

在过去的10多年中,我国的全民健身项目,大部分都是在体育场上进行的,存在大量空余地区未被利用。而且,目前户外露天体育场馆依然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的体育需求,原因如下:第一,公共体育场地已不能适应大众的需求;第二,体育场馆的健身项目一般都是需要花费大额钱财,对于普通职工、下岗、退休人员难以负担。综合来看,除了政府自己一方所提供的场地已经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需要社会各界进行及时帮助,彼此联动才可以形成有效的一体化网络,促进全民健身可持续进行。

针对目前社区体育场馆人满为患的状况,有关部门既要充分利用现有公园、风景区和现有的体育设施,又要对小区内的配套设施进行规划和配套,同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例如,在小区内开设一些活动场所,让住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的运动项目。

2.2、各方加强体育健身联合

我们想要切实保证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全民健身,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各单位的领导干部要提高全民健身意识,提高体育锻炼的质量,提高体育锻炼水平;第二,有关部门把全民健身作为一种责任目标来管理,可以采用奖励和惩罚机制,使之与管理该目标的领导人的业绩和经济利益相联系;第三,适当资助大众健身,如提供广场舞服装,道具等,鼓励广大群众走向户外;第四,结合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健康指标,逐步完善和健全全民健身体系;第五,开展体育活动的综合训练,并制定相关的监督体系;第六,将生态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将其改造成可持续发展的体育场地。多渠道引进资金,利用企业和其他力量进行场馆建设。政府通过规划建设体育场馆,逐步把体育场馆引进市场,通过投资来丰富场馆的功能,完善服务,扩大体育场馆的数量,但要加强对场馆建设的监管,以确保其建成后的良好效果。

3、发展社区全民体育健身的策略

3.1、加强对全民体育的宣传

现阶段,体育消费者自身所具备的运动技术和健康意识,客观地影响着他们的体育喜好,而其主要目标则是舒缓身心、获得健康,比如户外运动。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与这种意识相关的概念符号,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高级象征形式。因此,在消费文化的今天,我们要做好迎接消费文化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冲击,也要做好新的文化方式对我们健康锻炼的影响,客观理性对待体育对中国发展的意义。因此,正确、科学、大众化的媒体传播导向,对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前体育活动中,由于老年人、女性等弱势群体的积极参与和替代性体育活动的大规模出现,越来越多的体现了如广场舞、太极扇等乐趣参与模式的一些特征。在体育消费市场,健康保健项目是病人保持良好状态,并能削减医疗经费使人民利益最大化的一项策略。人们开始消费认为健康的锻炼项目,如登山、高尔夫球日益受到大家喜欢,运动本身可根据自身条件自我控制,不同技能的人,不同性别、年龄的人都可以平等地参加竞赛项目。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可以积极举办规模大、影响力大的运动,打响健身运动的号召力,形成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在每个社区推广新的运动观念,把运动的精神传递给每个人,把体育的精神发扬光大。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微信是我国人均每天使用最多的 APP,在广大群众中发挥着重要的沟通媒体功能。例如,如果一位群众他是名运动健美操爱好者,其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借助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向广大群众普及健身常识,提高全民健身的科学素质;还可以通过视频、文字等,让广大群众学习、讨论、分享,进一步调动全民健身的热情,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鉴于当前社区体育场所过于拥挤的现状,提出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社区体育活动,除尽量开放现有公园、风景区和现有的体育场所之外,还应在小区内规划、配套设施,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约束房地产开发商。比如,在小区里开辟出一些活动场地,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各种健身项目,从而对运动产生兴趣和热情,形成锻炼的习惯。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微信、视频等领域,培养出更多的权威人士,形成舆论导向,在全民健身圈中,也应该树立“大众民星”的形象,让他们在全民健身圈中拥有话语权,形成舆论引导,通过这种影响力,让圈子里的人听其言、观其行,亲身参与。因此,我们不妨先邀请一些知名的运动健儿加入到全民健身圈中,为我们塑造一个良好的运动环境、运动、交流,更能激起大众对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可以将社会上喜欢运动的人,请到全民健身圈子里来,用自己的言论和思想去感染广大的运动爱好者,通过他们的参与,他们所带来的先进的健身观念、观念、行为,将会对全民健身运动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3.2、加快社区健身设施建设,为发展社区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强化体育设施的规划。

各大城市、乡镇社区等都提出了将体育设施纳入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建议,这一提议应由省、市、区立法部门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社区体育设施用地的规划,强化监管机制,对已经规划而未利用的社区体育设施用地进行整治和补偿。另外,还可以对居住小区内没有进行体育设施的改造的场地,应将其作为公共体育场地的储备或绿地,作为社区体育健身场所的补充。最后,还要注意改善社区内的运动设备使用情况,坚持“全民健身”的基本原则,建立全民健身场所、社区健身场所的管理,不断创新载体,不断提升利用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要积极探索新型体育场馆运营方式与运作机制,不断完善各类体育设施,以适应广大市民的体育健身需要。而且,一个城市的教育系统所包含的体育场馆数量巨大,推进教育系统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是缓解全民健身体育场馆资源缺乏的重要途径。学校的体育场馆主要为政府出资建设,属于公共体育场馆,并且高校对外开放的程度大,可以满足对场地要求需求较高的居民健身。在健身器材方面,中小学的场馆资源丰富,鼓励学校、企事业单位利用体育设施,采取分级、分段、分时、分段逐步向公众开放,以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各地的运动设备使用,要把握时机,尽量与本地民众的工作、学习时间错位。在假期期间,要适当地增加营业时间,以满足上班后的工作空闲,即在校内体育馆对外开放的时候就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保证学生正常锻炼和安全的前提下,为全民健身运动服务。

城市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保证各级体育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经验,才能加快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行体育服务认证、推行体育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挂牌建档、戴证上岗等形式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社区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必须将其纳入到整个城市的发展计划中,其具体的任务、设施的分布、规模、功能等都要与城市、街道的整体需求相协调,避免市区、街道各自为政,从而达到一个井然有序的状态。同当地政府积极主动地建立和完善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并由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人才参加,以确保群众的健身活动的安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其服务质量。对于身体素质比较强的群众来说,还可以积极采用速度素质的训练要与健身项目的特性相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反应速度还是速度,都要尽可能地与特殊项目配合,这样既能增强运动员的神经和肌肉的协调性,还能锻炼群众的反应力,加强自我效能感。

(2)全民健身运动项目运作机制的补充。

作为一种社会化的运动机构,运动俱乐部已经成为城市中目前最常见的运动方式,想要解决农民的体育问题,必须建立乡镇文化站,把政府的体育制度转变成个体的运动机制,从而推动乡村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社区体育管理体系的构建要依托街道、体育、民政、文化等方面的支持,并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而且,还要建立国家体育中心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新建的全民体育场馆、老式体育场馆、限时开放的体育场馆、不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都要设立相关的监管机构,对公益性体育场馆的维护进行监管;对由政府和企业联合投资兴建的体育场馆实行收费监管,杜绝乱收费现象;对某些时段开放的场馆的开放情况、场馆是否需要维护、相关设施的安全进行监测。

另一方面,就是家庭体育。家庭体育应着重于老年人和儿童的体育。目前世界各国的体育发展实践表明,重视家庭体育对于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钱换健康”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运动、自驾游将是家庭消费的新热点。通过对居民的抽样调查,发现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显著高于乡村居民,从而推动了农村、社区的整体发展。“花钱买健康”已被广泛接受,运动、自驾游将成为家庭消费新的热点。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要积极引导和培育更多的家庭参与到体育消费中去,建立全民健身场所、社区健身场所的管理,不断创新载体,不断提升利用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要积极探索新型体育场馆运营方式与运作机制,不断完善各类体育设施,以适应广大市民的体育健身需要。为了保障体育场馆的正常使用,体育场馆的维护和运营都要纳入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我们既然已经有了体育产业,那就一定要把它管好、用好、保护好,不能让任何人、单位、个人随意侵占、破坏、挪用体育场地。如果确实因城市建设需要而拆除或变更其功能用途,已核准的体育设施,必须按照《体育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并且要根据场地的需要,进行新的体育设施的改造,以确保城市的发展不会影响到体育设施的发展。

(3)构建合适的群众体育赛事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发展迅速,社会市场日益兴盛,对人们的知识、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体育专业也是如此。全民健身运动的目的,既要使运动员具备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要熟悉和掌握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工作条件和技术人才。有关部门和企业适时地开展高水平的全民健身运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充分利用我国体育发展的优势,全面加快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全民健身体育辅导员和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作者根据国家当前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初步调研,提出了全民健身体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即积极引进非体育行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到体育场馆的运作,注重打造全民健身体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另外,通过建立正规的资金运作方式,可以使一些体育场所在市场中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有序运作,实现其最大程度地整合运作。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广泛筹集资金,争取民间资金投入到体育事业中去。体育机构要抓住全民健身的机会,大力发展社会体育消费。因此,在体育经营中要拓展思维,积极培育适合不同阶层的顾客需要的健身休闲市场。同时,要为广大群众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强化全民健身服务系统,促进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在节庆方面,要多办一些具有体育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要坚持以体育为载体、以企业为载体,以促进体育文化的形成。最后,全民健身体育活动与要与当地城市规划相结合,由当地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目前,我国城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人群数量较多,而体育场地的不足又制约了体育活动的发展。在城市和乡村等地应当进行分区布局,当地政府和市政规划等有关部门根据人口规模以及当地经济水平确定的体育场地的规模及其数量,这样不仅可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在维护人类健康的同时,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帮助居民养成健身意识。

为了改善居民的健康生活习惯,需要重新审视后疫情时代居民新的体育生活方式。在后疫情防控期间,政府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具有不同文化价值观的人群,政府可以根据人群的不同,对其进行指导和宣传,营造良好的运动价值环境,让人们真正地放下手机,“动起来”,体验运动的快乐。例如,以老年人为对象,开展以老年社区为主要内容的线下活动,开展“健康运动生活”,开展“健康运动生活”,宣传健身价值观,促进老年人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针对那些经常在社会传媒中活跃的年轻人,政府加强了对体育类 APP的线上和线下的管理,在网上引导媒体开展“全民健身”、“健康中国2030”等运动项目,规范相关线下的实践,消除“形式主义”,让青少年亲身体会到运动本身所蕴含的休闲、娱乐价值,从而形成健康的体育价值观;其次,以家庭体育为主要内容,因此家庭体育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5G”大数据时代,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获取、沟通、管理的便利,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等相关网络协同平台,管理网络平台的人员流动、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使三方既分工明确,又互相配合,达到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环境的互动,推动地方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体育消费环境,促进居民健身活动的持续进行。

在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对运动消费的热情高涨,体育行业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创造一个健康的体育消费环境。一是推动体育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提高体育服务的质量,促进全民健身消费的持续发展。从体制、机制、技术等方面进行变革,以实现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扩大产业供给,推动体育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的整合,提高体育产业的整体生产力,实现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二是通过对体育行业的经营和管理,改善居民的体育生活消费环境。在后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对运动行业的热情高涨,促进了我国体育行业的供给侧和经营管理体制的变革,为广大追求健康的居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引导他们继续进行体育锻炼,将体育锻炼与全民健身相结合。

4、结语

从我国全民健身的实际出发,必须加强领导、单位建设、社会各界的协作、个体的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通过对体育市场的培育与提升,以及与市场调节机制的整合,推动体育综合项目健康有序的发展。倡导健康是质量,健康是品味,健康是发展机遇,健康是生活质量。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为导向,逐步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运行机制,加强全民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行为,拓展体育人口,丰富文化生活,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体育场馆全民
全民·爱·阅读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可持续全民医保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
我国青少年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