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的宣传路径

2023-04-15孟瑞李晓明王蕊康玉华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全民体育

孟瑞 李晓明 王蕊 康玉华

(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5)

《“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下降30%;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上升至5.3亿人。健康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国民的健康标志着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有助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的构建密切相关,有力推动着健康中国建设,筑起民族强健的基石。全民健身历经30年的发展,在促进国民体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该文件建议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适时纳入全民健身计划。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已经超越简单的强身健体,而是与文化、经济、教育、养老等事业相融合,形成了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尤其在后疫情时代,全民健身的纵深发展对于全面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精神风貌,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减轻国民经济负担,推进社会文化发展以及提升综合国力更具有重大意义。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飞速发展,人们对物质层面的追求日趋淡化,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需要。尤其是处于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中,人们需要健身活动来愉悦身心、净化心灵、舒缓疲劳与释放压力。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全民健身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融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全民健身宣传是体育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民健身的宣传仍有较多的上升空间。某省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36.7%的被调查者表示本地区没有公共体育信息互联网服务平台,27.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清楚,地区体育信息互联网平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平台普及率较低。由此可见,全民体育健身服务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公共体育信息是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科学健身指导和提升体育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体育健身服务互联网平台建设对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丰富体育健康知识和提升体育文化内涵的需求意义非凡。另外,对全民健身运动相关政策宣传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22.1%的被调查者表示居住地区没有全民健身运动相关政策的宣传,13.6%的居民表示不清楚本地区是否有全民健身政策宣传,1/3以上的城乡居民未接受全民健身运动政策宣传工作覆盖。此外,有33.4%的居民表示对政策的了解度一般或较低。结果说明全民健身运动政策宣传覆盖率需提升,反映出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宣传工作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系统性不强等问题,政策宣传与普及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因此,加强全民健身的大力宣传势在必行,值得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1、全民健身的宣传现状

目前全民健身宣传方面存在的问题:(1)宣传信息的断层化,即健身节目的信息安排呈现出断层化的现象。另外节目内容不够连贯,不成体系;节目的播放时间和发行时间没有规律性,不能实现健身运动文化建设的宣传效果;(2)宣传内容肤浅化,即宣传内容流于表面,表现形式乏味、老套,不能起到宣传推广的效果;(3)宣传方式单一化,即媒体多采用体育新闻报道等形式,缺乏对大众真实健身日常的关注和相关报道,而且缺乏科学合理的计划。例如,某省的全面健身宣传中,多采用报纸、广播等较为落后的宣传手段,该宣传手段的整体受众日益减少。宣传方法单一还体现在某省全民健身理念宣传过程中各个部门难以利用有效的各个平台进行宣传,主要原因是全民健身宣传人员对公共媒体平台认知以及利用不足,导致大量资源不能发挥到有效途径中。

2、全民健身运动宣传的切入点

2.1、全民健身宣传与弘扬民族精神相结合

全民健身不仅旨在强身健体、振奋精神,更是为了弘扬传统的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精髓,代表着民族的形象,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在我国体育近代化、现代化初期建设过程中,树立并形成了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弘扬民族精神的伟大事业,尤其是对进入现代化快车道的中国来说,通过体育事业的蓬勃促进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凝聚与迸发,其意义与影响更为深远。全民健身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密切相关。民族传统体育是人们通过肢体运动和技术方法而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彰显着一个民族“刚健有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民族传统体育在在培育和筑牢民族精神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例如,舞龙运动,只有在团结协作、齐心协力的作用下才能完成各种动作。该运动要求个人行动必须服从集体行动,从而使个人荣誉感上升到集体荣誉感,这种体现团结协作精神的体育活动对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至关重要。将民族精神与体育活动相融合,创造出极具特色的运动项目,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健全人格,强化意志品质。全民健身的宣传可与弘扬民族精神联系起来,促进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全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2.2、全民健身与预防疾病相结合

现在的健康问题,主要是由于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引发的慢性病大流行。研究表明,无论是体力活动还是休闲运动,运动不足会引起脑卒中、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科学适量的运动能够降低上述疾病的发病风险。在心血管疾病的众多危险因素中,缺乏运动是其中之一。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中起到重要影响。运动是良医,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多项研究已证实,长期规律性地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活性,而且能少量提高安静状态下免疫功能细胞的数量。因此,长期适量的运动能够加强身体的免疫机能增加抗病能力。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全民健身的推进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各种媒体的大力宣传,能够将最新的国家相关政策与全民健身的思想广泛地传播开来,同时将国内外关于健身与健康的预防疾病的科研成果公之于众,使得大众获得更加科学的健康知识和健身方法,提高对自身健康的责任感,加强对健康的主动管理,形成健康意识与预防理念,积极参与到全民健身的项目当中,切实改善生活品质、健康素养和幸福指数。

2.3、全民健身与心理健康相结合

心理健康是指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心理问题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既往研究报道,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会影响到脑卒中、肺癌、胃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导致机体身心共同受损。一项纳入33244名个体的研究证实,体育锻炼对个体抑郁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降低作用。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可以通过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方式缓解心理问题,配合医学技术进行治疗,改善治疗效果。对于心理健康的群体而言,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预防抑郁症状的出现,降低心理压力,提高生活幸福感。体育锻炼尤其是对于76岁以上群体的抑郁状况改善和预防具有积极的效果。另外,体育运动是预防和减少低学历人群(文盲/半文盲、小学受教育程度)抑郁水平的一剂良药。因为这类群体的娱乐方式比较单一,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压力难以有效疏解。媒体将全民健身对于人体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全方位多维度宣传,有助于满足人们与日俱增的精神文化需求,避免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出现,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全民健身的宣传路径

3.1、多维度构建宣传渠道,增进全民健康意识

全民健身理念应该由政府主导,以公共媒体作为手段进行宣传。鉴于当前全民健身宣传的不足之处,政府部门要注意在宣传工作中拓宽宣传主体,宣传内容注重精细化和针对性,积极拓宽宣传渠道。各级媒体应在政府部门、体育部门等支持下,加大全民健身板块的投入和宣传力度。报纸、电台、电视台、杂志等传统媒体,增加全民健身公益广告、公益电影的投放量,也可以通过展示体育与健康相关的纪录片来提高人们的锻炼意识,弘扬体育精神。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成为全民健身宣传的主阵地。政府部门可与新媒体合作开发一系列全民健身节目,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微电影、直播等方式,及时汇总、发布相关的体育信息,并对全面健身运动的政策解读及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知识加以传播,使人们对健身的认识逐步加深,能够增进全民的健康意识。在节目中,可邀请专业的体育运动员、医学专家、体育专家等人士与大众线上互动交流,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健身运动与医学信息,能够在自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参加体育锻炼项目,掌握更多更有效的健身方法,大幅度增强身体素质。此外,政府部门利用多元化思路进行全民健身宣传的长效机制构建,可以打造健身特色项目,以不同媒体平台报道的形式,将健身以特色产业形式进行发展,增进地区民众对地区健身的认知和健身认同感,提高民众整体对健身的认知,用多元化思路达到健身宣传的目的。

3.2、宣传内容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有机融合

全民健身的宣传内容将健身与健康密切联系起来,提高大众对健身重要性的认知。宣传内容聚焦国内外的最新研究,以研究数据来增加“健身有益健康”这一论点的说服力。例如,一项来自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与没有做肢体舒展活动的人相比,每周进行30-60min的阻力、力量或举重训练的人,过早死亡的风险降低了10%-20%。上述类型的运动主要通过锻炼肌肉抵抗外部阻力来改善肌肉健康。此外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的科学家在多项研究中证实,定期运动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并确保抑制成功。该医学院针对312名大众汽车的员工的实践表明,接受定期运动训练的志愿者健康风险因素和代谢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均有所降低。训练有素的参与者体重下降3-5kg,并降低了多达9%的体内脂肪,工作能力提高4%。该医学院对290位45岁以上没有定期参加运动的女性的研究显示,运动对中年女性的心脏、血管和身体其他功能提高大有裨益。一项来自西安长期参与羽毛球健身的人群研究表明,长期参与羽毛球健身运动人员的幸福指数有效提升,并且该运动对参与者身体、心理、日常生活及工作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身体方面,大多数参与者都认为健身后身体更健康,体质明显增强并且感到身体更轻松。在心理方面,大多数参与者都认为健身后更自信,心情更舒畅,客观条件带来的压力减少。在生活方面,大多数参与者都认为健身后对生活更加满足,睡眠质量提升,食欲明显增强。在工作方面,大多数参与者都认为健身后工作效率较前提高,精力更加充沛并且能够在工作中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在宣传这些研究成果时,可运用动画、知识竞赛、公益讲堂、微电影等形式以增加宣传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帮助提升宣传的效果,使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之间更加深入地融合。

3.3、举办多样化健身活动,加强全民参与感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国务院将每年的8月8日设立为全国“全民健身日”,媒体可通过组织健身活动等方式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和推广。例如,某报社连续5年承办了市体育局主办的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活动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积极鼓励和支持大众科学锻炼,科学健身,提高免疫力,共同抗击疫情。另外,国内国际的各种体育赛事的举办,为全民健身注入了新的力量源泉。2022年的冬奥会作为重大国际体育赛事活动,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促进全民健身的牵引力,对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挥现代体育的社会价值意义重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对体育观念和全民健身的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北京冬奥会燃起了人们对体育运动尤其是冰雪运动的热爱,满足人们的内在的精神需要,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媒体在宣传活动中,需要与健身活动进行良好的契合,避免出现两者的不统一,如宣传夸大其词等现象,保持健身活动与宣传效果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民众投身到健身活动中,真正提高民众的健身意识。

3.4、大力推进“互联网+全民健身”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对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互联网+”的本质是将传统行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互联网+全民健身”发展模式,一方面可以缩减人们在健身上的经济投入,强化人们健身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能很好促进我国全民健身事业朝向新的方向发展,通过体育健身事业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互联网+全民健身”模式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创新活动方式使健身的人群不受时空的影响,不受人数的限制,提高健身活动的覆盖面。在疫情居家期间,户外运动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互联网+全民健身”应运而生,符合时代需要。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在项目设置上,要照顾不同年龄段健身人群需求。在内容上,可根据不同人群,推出“工间操时间”,每天定时播放广播体操、八段锦、太极拳等,带动长时间久坐、伏案的人群一起做工间操,以缓解疲劳与促进健康。该运动模式人员不存在流动、聚集问题,为人们提供线上交流、互动、切磋的机会,以体育在线服务的方式满足大众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线上运动会,能够很好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体育赛事活动全域化开展,鼓励全民参与健身运动,引领全民健身健康运动生活新风尚,让大众更好地参与到全民健身当中,锻炼强健体魄,提高他们在全民健身中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4、结语

虽然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已取得的成绩与“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全民健身的宣传路径的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创新宣传的长效机制以加强对全民健身的多角度持续性宣传,使全民健身战略深入推进,不断提高大众的身体素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根本保障,使中华民族提升国际竞争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猜你喜欢

全民体育
全民·爱·阅读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我为体育狂
可持续全民医保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全民阅读”,读出了什么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