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建设与全民健身的协同发展
2023-04-15马英
马英
(新疆科技学院 新疆 巴音郭楞 841000)
1、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呈现多样化的同时,健康也成为了我国当代社会共同的新追求。在追求健康生活的时代潮流中,我国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了“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根本目标,通过政策的实施推动我国国民体质健康的提高以及体育事业的发展。全民健身计划实施20多年来,健康生活理念已经有了初步普及,全民健身大环境基本形成,需要不断查漏补缺、且精益求精。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整体结构中,高校体育一直处在极为特殊的位置,高校体育的建设对完成全民健身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现实意义,研究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协同发展就成为了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2、“全民健身”时代发展背景
“全民健身”的提出可以追溯至1995年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期间根据我国社会实情进行了多次调整。在2014年10月,在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至此全民健身在我国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与意义。《全球健康新战略》提出21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全民健身是追求“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全民健身的价值涉及我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促进政治稳固、巩固执政党地位,促进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为国减负增利,促进文化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3、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联系
全民健身面向我国社会所有群体,高校体育是其中较为重要且特殊的部分,与全民健身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是高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计划最重要一环的根本特点。
3.1、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桥梁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重要的成分,也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大部分的高校学生在未来3年后即将从学校踏入社会,从学校体育转变为社会体育,这就让高校体育成为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重要的桥梁。我国学生从小学起就开始接触体育,直至大学有10多年的体育基础,同其他阶段学生相比,高校学生有着更丰富的体育受教育经验,同其他社会群体相比,高校学生则有着更充裕的体育参与时间与机会,高校学生在体育领域居中的特点让其能够承担好重要的桥梁作用。在高校体育中研究全民健身计划方针能够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结合、相沟通,也能够单独为学校体育或社会体育的全民健身发展提供参考意义。
3.2、高校体育服务于全民健身
高校体育主要通过培养现代化人才服务于全民健身,高校体育培养的人才亦可分为两类:专业体育人才、一般体育人才,高校体育专业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提供了稳定的人才输送来源,直接服务于全民健身事业。其次是一般体育人才,虽然全民健身覆盖我国社会所有群体,但是高校学生思维能力优秀、知识面广、学习能力强且有长期受体育教育的基础。在全民健身的发展中,能够快速掌握体育锻炼的技巧和相关知识,具有良好体育素养的高校人才,不仅能够起带头作用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更能够在其优秀的综合能力下对自身以及他人做出科学的体育指导。高校体育中占据主要地位的仍是体育教学,现阶段我国高校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为高校学生未来的社会体育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高校学生巨大的影响作用下能够将其掌握的体育锻炼技能与体育知识带入社会体育,高校体育不仅仅是培养一个健康、高素质的人,更是塑造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与传播力的现代人才。高校体育通过体育教学以及人才培养,作用于社会体育,服务于全民健身。
3.3、全民健身是当代高校学生的责任
全民健身不仅仅是社会管理者、体育工作者的责任,同样也是当代高校学生的责任,,现阶段全民健身已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早期体育教育的落后,导致部分社会群体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健康意识,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时有发生,与全民健身的实际路线有所偏离,影响了健身效果。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却远远不够,社会体育工作大多依靠社会体育爱好者自行组织以及学校体育共同支持,因此当代高校学生承担一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应的责任,具有先进体育理念与健康意识的高校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积极带动社会群众,充当“社会体育指导员”身份,挑起我国全民健身的重要任务,培养具有一定体育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为了现代高校体育的新任务,也是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联系之一。
3.4、全民健身对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导向性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以满足社会体育发展需求以及对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核心,这代表着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现阶段全民健身是我国社会的主流与热潮,在大环境的引导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也将逐渐向着全民健身方向靠拢,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基于全民健身对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导向性作用,高校体育培养出的学生是满足我国社会需求以及现代化体育人才的,符合新时代人才的标准。
4、全民健身对高校体育的要求与影响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要求强化以青少年为核心的发展重点,将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考评中,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这一系列措施大大提高了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健康的现实地位,其次要求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以此来保障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进行。高校作为实践性最高的学校教育阶段,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培养、输送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首要落实好政策对学校体育的要求。这一系列要求不仅转变了高校体育的教学理念,提高了高校体育的现实地位,更对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与新思路。全民健身对高校体育的影响是综合、全面且积极的,是高校体育新时代发展的指向标。
5、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5.1、影响全民健身持续发展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础,是全民健身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体育改善学生体质健康、传授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也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出体育人才,在全民健身发展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高校学生在学校体育参与中锻炼了体质健康、锤炼了意志并且形成了良好的体育观念,整体而言,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高,对全民健身的影响更大,在全民健身初步达成的我国社会大环境中,对体育的各方面需求都在不断扩大,为了全民健身的持续发展高校体育应当肩负巨大的责任——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与爱好者。
5.2、影响全民健身实践活动开展
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聚集的主要地方,也是开展体育活动最有保障的地方。在疫情之前我国已经有大量高校不再限制社会人士的出入,周边群众进入校园内打球、锻炼成为了常态。高校校园对社会群体具有以下诸多吸引力,首先是优美的校园环境,我国大部分高校绿植丰富、空气清新,多建有人工湖,校内体育场地、设施完善且数量较多,在公建体育配套尚不完善的社会中,高校校园解决了场地稀缺问题,提供了舒适的锻炼环境,在现实物质上对社会群体产生了较大吸引力;其次是校园内学生数量众多,部分学校体育锻炼氛围浓烈,高校学生年轻活泼的生活面貌与之相得益彰,在突出的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吸引中,也让社会群体爱好到高校中进行锻炼。近两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实施封校管控,社会群体再次回到了社区锻炼、城市公园锻炼的阶段,高校体育对全民健身实践活动开展的影响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再降低的起伏阶段。
5.3、高校学生对全民健身社会氛围的巨大影响
高校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后对全民健身的影响只是预见性的,但是在其大学期间,参与的种种社会体育活动则是直接对全民健身起着作用。高校学生基本没有固定工作,不属于有固定收入群体,但是都有着基本的社会消费能力。通过观察发现,高校体育爱好者大多喜欢参与公益或者半公益性质的低消费社会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是情绪最高昂、激情最高的群体,为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高校学生的运动激情吸引了部分社会体育组织开始尝试在高校周边或直接在高校内进行,这足以说明高校学生对全民健身社会氛围有着巨大的影响,是营造全民健身良好社会氛围的主要群体。
6、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现实矛盾
6.1、属性不同的矛盾
高校体育的属性主要在于学校教育,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在高校体育中,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仅仅是高校体育众多任务之一,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则是根据教学大纲完成教学目标,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在高校体育中,竞技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其次高校精英教育等特点也充分说明高校体育处于较高的整体水平;全民健身与社会体育有高度的相似之处,社会体育能完全嵌入全民健身中,而高校体育则不能。全民健身主要涉及体育的健身功能,同高校体育相比,社会体育的内容显得过于简单,在高校体育的实施中,部分专业体育教育工作者会认为现阶段高校体育内容已经含括了全民健身的部分内容,其次是全民健身内容过于简单,应以教育任务为先,不需要对其过于强调,这就使得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领头作用被弱化,从而影响全民健身的整体发展。
6.2、内容不同的矛盾
从内容上来看,高校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这也引起了隐性矛盾。高校体育的内容大多是以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运用为主,具有全面性、规范性等特征,而全民健身的内容则是以健身性和实用性为主,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是次要的,锻炼过程采用的方法、形式也无明确规定,对锻炼内容的选择较为随意。而高校体育虽然内容丰富,但是学生能够自主选择的空间则较小,对于学生而言显得较为单一,进而成为了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隐形矛盾。
6.3、评价标准不同的矛盾
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在效果衡量标准上有较大的差异,全民健身的评价标准十分明确,将《纲要》的目标归纳出来就是“健身”,全民健身的评价标准即是是否达到健身目的,这放在高校体育中是远远不够的。高校体育突出的精英教育决定了评价标准势必比全民健身有更高的要求,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程度、学习表现、运动表现以及学习态度等都是评价内容,并且各种因素所占据的比例也有规范要求,高校体育评价标准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导致其效果评估并不明确,与全民健身对“健身”的明确指向差异较大。在没有清晰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评价标准的差异性之前,贸然将其混淆会引起二者之间的矛盾。
6.4、形式不同的矛盾
全民健身的形式基本都以自主锻炼为主,活动、竞赛只占很小一部分,在形式上全民健身具有单一性。高校体育的形式呈现多样性特点,以体育教学为主,体育活动、体育竞赛、运动训练、自主锻炼为辅,全民健身在高校体育中也仅是以自主锻炼的形式进行,作为高校体育形式中的“配角”,很难引起对其的重视程度,开展力度需要持续加大。
7、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策略
7.1、构建特色体育文化
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协同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具有“全民健身”特性的体育文化,通过体育文化内涵来提高高校体育的竞争实力,在全民健身中发挥应有的价值。首先是在体育课程中以全民健身为基础,设置个性化课程,将社会体育中常见的运动项目引入体育课程中,教授体系化的体育锻炼知识;其次是根据城市体育文化特色,做好高校体育文化传承与当地全民健身体育文化的融合,让高校体育更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最后是建立高校体育文化品牌,从高校影响社会,发挥高校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功能。
7.2、培养高校多功能人才
近年来,我国社会有着突飞猛进的进步,人们的现实生活需求与生活观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社会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围绕体育锻炼、康养为主向多方面散发开来。而在体育锻炼中,散步、广场舞等简单的锻炼活动不再能够满足社会群众的锻炼需求,专业与实践并重的社会体育指导成为了现代社会全民健身的迫切需求。高校是我国体育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培养具有体育专业能力的社会型人才是高校现阶段的任务之一,这不仅仅包括体育专业人才,也包括综合性体育人才,提高其他专业学生的体育素养,以高学历人才的身份对全民健身的实践开展进行指导、满足社会与人民群众对体育指导的现实需求,是现代高校培养多功能人才的发展方向。
7.3、加大高校体育的宣传力度
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中起带头作用就必须让全民健身观念深入每一个高校学生的内心中,要重视新媒体的功能,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能时常接触全民健身的健康思想。高校体育需要利用好短视频平台、微信、微博、广播、电视台等宣传平台,向校内外展现高校体育的良好风采,推广高校体育全民健身文化;其次做好线下宣传工作,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内体育场景,包括宣传标语、海报、体育艺术展览等,从细节入手,将宣传工作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7.4、增强高校体育影响力
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协同发展,需要将高校体育放置到较高的地位,能够指导全民健身工作或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这需要高校体育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提高高校体育的社会影响力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协同作用。首先是当地政府、大型企业以及社会体育组织要对高校体育引起重视,尝试依托高校体育来展开全民健身活动,利用好高校体育的功能,同时促进其影响力的提高,高校体育则需要对全民健身提出科学、适宜、合理的指导与建议,提高全民健身的规范与效益。
8、结语
全民健身为高校体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高校体育也为全民健身的实施承担起了相应的责任。将高校体育工作置于全民健身视角之下,分析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联系、明确指出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于地位、在辩证思维下提出二者的现实矛盾,有利于研究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协同发展策略,发挥出高校体育的核心优势,培养出具有“全民健身”思想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推动全民健身的持续发展,不断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同时为高校体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拓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