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23-04-15王萍
王 萍
(广东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一、研究背景
产教融合是教育界探索的一种将教学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的创新型教育模式,在 2018 年出台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方法》中重点强调了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并在2019 年7 月,国家审议通过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强调指出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可以推动教育、人才、产业、经济的相互协同发展。由此看来,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好地帮助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也是大势所趋,国家也在不断推动、促进产教融合这一项教育改革的实施。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产教融合可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
产教融合这一理念早期便在我国提出,但其发展过程却较为曲折。从提出理论再到实际运用于各高校教学体系中花费了较长时间。产教融合指出产业和教育应当相辅相成,教育可以为产业服务,提供人才;产业也应当为教育提供资源,从而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早期的高校教育缺乏产教融合,所以具有创新型思维的人才较少。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操作技能,从而导致进入社会后需要重新学习,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甚至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高校教学的有效性也大大降低。所以产教融合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便解决了这些问题,高校通过对产业的全面了解,为学生提供了产业实践的课程,并将理论课程与产业实际进行不断地融合,设置丰富优质的产教融合的课程,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1]
(二)产教融合帮助企业和高校实现共同利益
目前看来,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而高校教育便是为这些产业不断培养和推送他们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最终达成培养人才就业的目标。产教融合便意味着产业将资源倾向高校教育,通过和高校的合作互动,抛开价值利益等方面的不平衡,为最终培养应用型人才各尽其能。企业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将企业资源、实践机会提供给高校学生,这样既能帮助高校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又能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入创新应用型人才,这样看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确是互利互惠的,并能帮助实现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利益。虽然由于双方价值导向不同,企业和高校不可能完全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但校企合作的确为双方都带来了利益,这只能是一种当下时代背景下的有限合作。高校无法覆盖企业的全部产业,企业也无法接纳高校提供的所有应用型人才。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906 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赫尔曼·施耐德实施了第一个产教合作教育计划,这便是产教融合这一教学理念最早实施的时间。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一合作项目便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证明了产教合作对于高校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上世纪80 年代还成立了世界合作教育协会。随后,英国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需有1-2 年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也将校企合作融入到教学中,从而使产教融合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度。
而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国外最早以学徒制的形式进行。美国一直推崇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理念,重视人才的分类培养以及学校的人才培养功能分类,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社区学院、科技学院等都与产业接轨,帮助培养了不少应用型人才。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产教融合思想可以追溯到清末的实业生产与教学活动的结合,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半公半读职业技术学校。这些都是比较早期的产教融合。通过将企业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培养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教育部在2011 年发布的文件中首次提出促进产教深度合作,并在2013 年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于产教融合的关注不断提升。而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对产教融合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讨论,并通过对一些学校的产教融合实践过程的分析,对一些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也对探索出更为完善的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讨论与探索。通过这些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来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经在逐步实施的过程中了。2017 年,有学者提出,通过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落实的教学机制,多方面推进该项工作,帮助高校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
四、研究内容
(一)当前产教融合的重难点
1.校企合作双方应当积极主动参与
产教融合意味着学校与企业之间应当达成深度合作,双方要处于一个相互理解的状态,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难题,也是产教融合体制建立的重点。应避免企业主动性低的情况,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为高校提供实践资源。在此基础上,资源也应当共享,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问题上企业也应当与高校主动沟通,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及时调整,而最终能获得更多的仍然是企业本身,所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应当积极参与高校实施的产教融合的实践活动。
2.高校在产教融合体系建立过程中的问题
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目前也有一些需要提升改善的地方。一是师资力量构成的问题。产教融合体系的完善,与高校教学的课程密不可分,这就要对高校的师资力量有一定要求。目前高校教学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达标。大部分高校老师拥有较高的学历,但是从学校毕业后,并没有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也很少有相关的工作背景,这就造成了教师的理论知识雄厚、实践知识却有所不足的问题。为更好地建立产教融合体制,高校老师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对在岗的老师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实践培训,新招的老师要有一定的工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实行产教融合,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其次,需要注意的还有高校实训基地的配备问题,实训设施、指导老师的数量应当有一定的保障,才能保证实训教学的完成。
3.高校专业设置以及行业前瞻性
目前看来,传统的高校专业如会计、数控等,在飞速发展的当下及未来一定会出现一些变化和改革,这就意味着对人才的需求也会有一定的变化。反观教育部门对专业的设定比较固定,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高校的课程设计也不够灵活,缺少变化,教育部门的行业指导往往流于理论层面,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这就导致产教融合体制并不健全,过程也不太顺利,最终还是没有相应的更新与优化。同时,这也标志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目前必须推进的工程,只有企业公开透明地与高校合作,并将行业最新发展趋势通报给高校,高校的课程设置才能以灵活的形式出现,并根据行业的发展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1.产教融合管理体系优化
在产教融合体系建设中,政府的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应当统筹规划,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落实各方要做的工作及各方的责任。政府应当统筹规划,起到调控作用,例如应当结合当地的行业发展,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引导高校产教融合的实施,并给予经费支持。除此之外,给予高校及企业双方的自主选择权,高校可以自主选择产教融合的方式及对象,企业可以选择参与产教融合的内容形式,校企合作或是校企共建等。同时,行业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当参与到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对学校及企业进行一定的评估和认证,对师资力量以及教学标准提出一定的要求。这样下来,管理体系便更为完整与系统,各方也能发挥自己的作用,相互监督,形成平衡统一的管理体系。
2.落实行业入职资格
各行各业的岗位对于从业者都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如从业资格证等各类证书的要求,但并不是所有工种都有这种要求,目前市场上很多职业国家并没有对就业者的资格做出强制性要求,很多都是培训入岗,所以只有健全就业入岗资格制度,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才能充分发挥价值,高校便能更全心全力地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三)产教融合体系中各方利益的保障
为使产教融合体系走的更长远,就必须保证各方利益,各方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获得了利益,才会推动产教融合不断发展。就企业本身来看,参与到产教融合之中一定会导致企业损失一些利益,比如运营成本、资金设备投资,部分企业就会因此而拒绝参与产教融合。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还需要增加额外的参与实训的指导人员,在这个部分国家应当给予相应的金融支持,比如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让企业进行直接融资,以及加大对产教融合项目的资金投入。同时,高校也应当被给予相应的政策及资金支持,设立可行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专项体制,保证校企合作各流程的顺畅进行,对于产教融合体系拨款进行优化。除此之外,产教融合的顺利进行也离不开国家的法律政策支持,对于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高校及企业的职责进行重新定位,明确实习学生的薪资标准,保障学生、校方以及企业的利益,从而提高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四)高校产教融合突破点
1.提高高校对产教融合的认识
高校要想更好地进行产教融合工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认识。对于走产教融合这一道路应当坚定不移,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今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当做到的是优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评价模式。对学生及教师的评价不应当以理论为主,更应当把重点放在提升其实践能力的方面,培养学生拥有可直接用于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这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推进产教融合的目的。只有高校的教学思想能有此转变,产教融合才能更好地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也能得到保障。
2.教师职业技能的提升
目前高校课堂教学多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们的知识背景也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应有的职业技能锻炼。为更好地推进产教融合,高校师资力量团队的打造也应当更多元化。对于职业技能的培训,高校可以聘用企业的高层次人才作为兼职老师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训。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对高校老师职业技能的培训,深化教师对产教融合的认知。通过薪资制度的调整等方式使教师积极参与产教融合项目。
3.实训基地建设的提升
通过对目前高校产教融合项目的研究,发现不少高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实训基地设施的不足。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应当健全产教融合体系,对于产教融合职业技能实训项目的投入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重视,虽然许多高校实训基地及设施已经建设完全,但及时更新不够,所以在建设完善后也应当持续投入。根据当前行业对于技能的要求更换学校的实训设备,从而让产教融合更好地进行下去。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深入了解国内外学者对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各类研究、相关资料、相关论文、以及一些期刊的文章、政府文件、研究报告等,并对其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归纳总结,分析以往研究对于目前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和分析基础,也为我们的研究探索提供了写作思路。
(二)问卷调查法
本人通过结合相关理论、国内外产教融合研究以及一个高校的产教融合情况编写了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调查问卷,并对进行产教融合实践的高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他们对于产教融合的理解与看法,并了解目前高校产教融合的情况、校企合作工作的进行情况、产教融合资源、制度建设情况,其中包括目前高校产教融合的优点及缺点,收集他们对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一些建议。通过调查问卷的收集以及优缺点建议的收集,也促进了本人对于高校进行产教融合工作、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观点的形成。
(三)案例分析法
本文也进行了一定的案例分析,通过对个别高校的产教融合典型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与总结,发现了该案例中高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当下环境进行归纳总结,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本文就不仅只有理论支持,更有实际的数据支撑,给本人的文章的最终完成提供了很多思路和支持。
六、问题与改进
本文通过前期对学者论文、期刊、报告的研究总结并归纳出了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当优化的几个部分,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对地区案例分析不够清晰,我国虽然各地政策逐渐统一,但各地区的产教融合依然有着各地区的特色,所以为了深化改革,更应当深入研究各地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情况,并做出更具多样性、变化性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方案。其次,对于人才的培养也应当更具时代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也应当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与调整,培养更多适应市场的应用型人才,为中国整体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