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程与思政要点有机融合实践
2023-04-15马爱进贾英民
马爱进,张 婵,贾英民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北京 100048)
高质量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的历史重任。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立德树人教育。2016 年12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20 年5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针对专业教育课程提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并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及温度,从专业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和历史等不同角度,增加专业课程的知识性和人文性[2]。微生物学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我国微生物利用的悠久历史文化背景,有快速发展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背景和当前我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尤其当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阻击战中凸显的我国制度优势,本课程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要素,具备强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优势条件。本文根据课程思政要求,结合微生物学课程特点,全面梳理了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要点,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总体设计,并梳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要点,优化了课程思政内容,并对课程思政教学和评价方法及成效进行了探讨,旨在与同行分享。
一 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
高校以教书育人为目的,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教学团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围绕解决好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发挥微生物学课程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课程思政要点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全过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任务融为一体,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围绕这一目标,教学团队基于微生物学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全面深入梳理了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本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要点,以激发学生课程思政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和提升学习效果为目标,科学设定了课程教学目标,优化了微生物学课程思政要素供给,创新专业课程和思政要点融合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管理手段,完善课程教学评价,进而推动专业课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 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微生物学专业课程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任务,科学设定和优化教学目标。首先是强化和树立学生对我国悠久的微生物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把学习知识融入祖国建设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贡献力量。挖掘本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结合。所谓立德,就是立德业,养德性,有德行。通过讲述本课程中我国悠久的微生物文化历史和老一辈微生物学家的先进事迹,培养高校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思想品格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所谓树人,就是培才能,练技艺,有才学。首先通过系统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实验技能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将爱国情怀、强国志向和报国行动自觉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之中。其次是让学生掌握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基本形态及特点,掌握微生物的营养、代谢特性及代谢调控原理,掌握微生物生长特点、培养与形态鉴定方法,熟悉利用微生物从种子扩大培养到发酵生产的基本流程,掌握微生物的遗传特性,微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本方式和规律,熟悉微生物菌种鉴定、筛选培育的方法,以及掌握食品酿造过程中微生物作用原理,具备合理利用微生物代谢理论分析酿造食品行业复杂问题、新产品研发和工艺设计能力,致力于食品产业经济发展。再次是通过讲授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及其引起食品变质的原理,使学生掌握食品源主要病原微生物特性及其引起的健康危害,具备解决食品链中微生物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为人民健康服务。
三 梳理微生物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要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微生物学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我国微生物利用的悠久历史文化背景,有快速发展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背景和当前我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尤其当前抗击新冠疫情阻击战中凸显的我国制度优势,本课程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要素,具备强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优势条件。微生物学教学团队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五爱”为主线,紧紧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等重点,结合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特色和微生物学课程特点,充分挖掘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要点,并将其作为教材讲义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优化了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在绪论章节,通过讲述食用菌、益生菌和螺旋藻等微生物健康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消费者健康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介绍酿酒、制醋等文献和考古实证,介绍我国独具一格的制曲和酿酒历史,酿酒作坊遗址证明早在3 000多年前,我国的酿酒事业已经相当发达。在制曲技术发展的漫长过程中,还分化出专用于酿醋、制酱和腌制食品的各类曲,体现了我国微生物历史文化悠久,进一步强化和树立学生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微生物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把学习知识融入祖国建设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贡献力量。
在原核微生物章节,通过讲解我国“沙眼之父”汤飞凡如何克服简陋的实验条件,在战乱中坚持进行细菌学与病毒学的攻关研究,在沙眼病原体的分离和确认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以介绍衣原体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特点等为融入点,让同学们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鼓励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前途联系起来。
在真核微生物章节,通过介绍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在传统发酵食品和现代发酵食品的贡献,并指出我国科研工作人员通过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等关键问题,从而实现国家繁荣。鼓励同学们不负韶华,努力将学习科学知识融入到祖国建设中。
在病毒章节,结合肆虐的新冠病毒讲授病毒的结构、繁殖方式,通过设置问题“你身边的食品微生物有哪些”与学生进行互动,并指出事物的两面性,食品微生物既有存在有益的一面,也存在有害的一面。用实例阐明病毒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2019 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人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造成了大冲击,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进行抗“疫”。同时把如何自我防护、国家的相关政策、人民的伟大和医务人员的付出等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强化制度自信、树立文化自信和弘扬使命在肩精神。
在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章节,结合授课教师科研课题,鼓励学生从解决食品发酵工业紧迫问题的角度出发,从国家对食品发酵工业的需求出发,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寻找相关老师和课题组开展后期的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毕业设计,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微生物生长及微生物与食品加工章节,引入《周礼》卷六中记载的“醯人”,证明至少在2 500 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知道如何制醋。再到南北朝后期,我国劳动人民开始用谷物作原料进行固体发酵酿醋,这是我国酿醋方法的显著特点。由于曲中微生物种类繁多,发酵产物除了醋酸,还包括乳酸、葡萄糖酸等有机酸发酵产物,使酿造醋的风味更好。谈到制酱时,引入《周礼》卷四记载的“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酱用百有二十瓮”一语,可知酱大致也是在2 500 年前出现的。日本木下浅吉所著《实用酱油酿造法》中说:“天乎胜宝六年,唐僧鉴真来朝,传来味噌制法。”“味噌”就是酱。天平胜宝六年是公元755 年,鉴真于唐天宝十二年东渡日本,可见日本的制酱方法是在那时由我国传入。这些微生物加工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通过对此方面知识的讲解和剖析,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学生专题汇报等形式,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曲线知识,通过讲解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的历史和发酵原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在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章节,通过介绍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核酸这一结论的由来,激励学生对科学和真理的追求,恰当嵌入这些科学发现的故事,积极引导学生敢于思考,理性判断,才能发现真理的存在。在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和食源性病原菌及其引起的食物中毒章节,通过引入食品腐败,不仅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影响,还会造成粮食浪费,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防止食品腐败的重要性。在讲授食源性病原菌及其引起的食物中毒章节时,通过引入“酸汤子”食物中毒等案例,强调食物中毒危害,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食物中毒预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以后食品工作中加强防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保障消费者健康做出贡献。
四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和评价方法,实现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过程
(一)运用实践论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结合专业和课程特色,加强实践环节,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运用实践论,强化实验操作技能。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改革教学设计,将微生物学教学划分为课堂讲授和延续性专题教学2 部分。在实施过程中,以基础理论、前沿科学相结合,基于理论教学所涉及的实验要点,强化实验操作技能。延续教学环节通过专题讲解、案例分析、文献阅读、课堂讨论和学生专题展示等形式进行。延续教学环节由授课团队老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延续性专题,从寻找问题、设计方案、结果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强化学生在课堂讲授环节学习知识点的系统化,提升学生科研认识水平和高度,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食品质量安全专业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利用微生物知识过程中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其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二)结合案例开展专业课和思政要点教学
结合生动案例,实现专业课和思政要点有机融合。例如在教学PPT 中利用在殷墟中发现的酿酒作坊文字和图片,证明早在3 000 多年前我国的酿酒事业已经相当发达。由此可见,我国微生物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作为舌尖上的民族,由此可激发民族自豪感。以食用菌为例,讲授中国是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目前是食用菌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2018 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3 842.04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微生物发酵章节,举例柠檬酸是我国最早自主研发成功的一类有机酸,2019 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这得益于我国科研人员艰苦攻关,解决了技术难题,并希望同学们能不负韶华,掌握科学知识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在课堂上,通过展示被誉为“国士无双”的钟南山院士在火车上入睡的照片,心脏装了支架高龄84 岁的他却说:“谁都别去武汉,但我可以”,并且亲自奔赴抗“疫”一线,给举国上下安心定志。并通过病毒讲解,让学生掌握病毒特点,让其认识到,虽然国家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针对病毒开展疫苗和药物等研究,但仍有很多病毒至今难以找出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抗击病毒的斗争远未结束,需要更多青年前赴后继,需要更多的人付出艰苦努力,甚至生命。
(三)运用信息平台开展专业课和思政要点教学
课程思政建设借助团队和资源平台的支持和帮助,以学生为中心,课前利用BB 平台和微信群等上传课件、电子视频和实验操作等教学资料,发布预习任务。课堂教学中利用PPT 对蕴含课程思政元素的知识点进行讲授,课后通过BB 平台和微信群等进行讨论、拓展学习等活动,实现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目的。例如查阅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对经济的影响等,课堂教学中利用PPT 课件对新型冠状病毒知识点进行讲授,用实例阐明病毒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新冠病毒对人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造成的大冲击。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前赴后继,努力学习微生物专业知识,寻找战胜病毒的新武器,投身到祖国建设中去。增强学生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五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取得的成效
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取得了以下成效。首先,教学团队形成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作为案例在食品与健康学院进行了推广,课程思政经验报告被学校推荐给了市教委。其次,学生对本课程教学评价高,学生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历年学评教成绩均优秀,同行评价成绩好。学期结束时,教师通过教学反馈调查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有的同学提到课程使其了解我国在传统食品酿造工艺起源、发展历程、微生物的认识到微生物学科体系形成做出的贡献,强化和树立了对我国悠久的微生物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很多同学认为本课程的学习,除了理论知识获取,还提升了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的同学提到在未学习病毒知识前,只是简单一概而论病毒的“好坏”,通过实例了解病毒的本质,全面认识了病毒的“好坏”,避免了“盲人摸象”,提高了用辩证思想看待事务的能力,这种严谨、全局化思维模式的建立,有利于更全面地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也有的同学谈到,在真核微生物学习过程中,对抗生素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一方面抗生素在保护人类健康、消除疾病方面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另一方面抗生素的滥用也带来了耐药菌、抗药菌,甚至超级细菌等问题。通过抗生素实例,使其认识到,同一事物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环境背景下,会展现出不同的面,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带来阶段性的不进步或负面影响,只有掌握事物发展变化规律,才能更正确地认识科学,进而更好地运用科学。有的同学认为,将微生物现代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使其了解了食用菌、益生菌和藻类等发酵工业微生物在经济体系发展中的作用,激励了其要学好微生物知识、做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决心。有的学生提到,对新冠疫情防控进行具体案例分析,培养了爱国情怀,树立了文化自信和弘扬使命在肩精神。另外,课堂中的思政案例介绍使课堂讲授变得更加有趣,有效吸引了学生的上课注意力,通过PPT 课件、视频资料、Blackboard 平台和微信群等,多层次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微生物的兴趣,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如无菌操作水平普遍提高,实验中微生物传代成功率大幅度提升,染菌率明显下降。近2 年来,“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中涉及微生物专题的项目数为14 项;毕业论文(设计)以微生物理论知识支撑的课题达52%;近3 年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微生物方向深造率为30%以上;近2 年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129 人次。
六 结束语
微生物学专业课实施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经过实践,微生物学教学团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强化了制度自信,树立文化自信和弘扬使命在肩精神;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了学生学好知识和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运用实践论,强化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实验和实践等环节蕴含着许多思政要点,教学团队进行了不断努力探索和尝试,还需要继续创新和实践开展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坚持,不断强化,进一步推动专业课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提升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