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中的佛音禅语组篇
2023-04-15释见介
释见介
“执取”比鬼针草还黏人!
走在山径或乡间小路,最讨厌的就是鬼针草了。在你不经意走过时,总粘满裤管与衣袖。它来无影,去无踪,让人恨得牙痒痒!
一次,到溪谷的小木屋看莲花,一路上我察觉自己已被鬼针草盯上,走走停停地与它奋战了好几回合。
到了小木屋前,举目望去,满池莲叶已残,只剩一朵残荷犹自在晚风中战栗,直是“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那一片片如向上之手的翠绿莲掌,一朵朵莲掌遮面下的嫩红荷颜,花香、蜂鸣、蝶影,都已是“仲夏夜之梦”了。
人在无边秋景里,只觉秋意上心头……蓦然,脚下一阵刺痛,我弯下腰抓出了几根“鬼针”,心里有些生恼。
鬼针草的“阴魂不散”,岂不像人的执取般强烈?一黏着就很难放下。执取是如何产生的呢?佛陀以“十二因缘”,解释众生生死流转的现象与原因:“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从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可知,“取”是以爱为缘而产生的,因为六根接触到六境,产生种种感受,从感受又生起执爱,因执爱而想抓取,生命便因而存在、延续。这和鬼针草将种子黏附在动物身上,以传播到更远,繁衍新的生命,真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我开始猜想,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顿悟生命流转的真相时,周围的土地上是否就长着鬼针草?在鬼针草身上,因“取”而“有”的流转过程如实展现无遗。
如何断除“后有”,不再轮回呢?从灭除“执取”着手,是我们可以努力的。“爱灭故取灭”,在六根触境的当下,观照自己的感受,看清自己对某个对象的渴爱,其实是来自于一种深不可拔的执著,所以才会不择手段或不顾一切地抓取,而这渴爱往往是一种自私的爱。
观照之后,逐渐放下患得患失的心,不再让冲动的执取,伤害自己与他人,造成悔不当初的结果。
行经满布鬼针草的山路上,恼人的鬼针草还是向我说法了,即使被它黏满衣襟,也应心存感恩啊!我低头取下最后一根刺,将它丢向草丛里,心里这么想着。
美丽而有毒的是曼陀罗,也是欲望
美丽而有毒的东西是什么?答案是“曼陀罗”。
初见曼陀罗,你会讶异于它的美丽,像一支支长长的喇叭,硕大而洁白的花朵,实在令人惊艳!而粉红的曼陀罗,更高贵无比,简直就是深山中的贵妇。
不同于其他野花造型的朴拙,或攀爬山壁,或跻身在你脚边的谦卑,曼陀罗可是大剌剌地开在山路旁,不仅身材高大,连容貌都华丽动人!叫人不想看到也难。
眼前那大朵、大朵的山花,难道就是佛经中的“曼陀罗花”?《法华经》中,佛陀将说此经而入于三昧时,从天降下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四种花,曼陀罗花雨从天空飘落,那景象一定美得不得了!
然而这花却有毒,千万不可因它美丽而采下,每次爬山看到路旁的曼陀罗时,我总这般提醒自己。尽管多么想采几朵放在瓶中,置于案前。
美丽而有毒的东西是什么?答案是“欲望”。
对于学佛者来说,一提到“欲望”,总看成是可诅咒的、应厌离的,而勉励自己或劝导别人要“离欲”,因此许多人就觉得佛法多么消极、悲观,一学佛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了,任何的享受都要断绝了,“青灯古佛”、“粗茶淡饭”、“粗布灰衣”……
我想,人不可能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在众缘和合的世间,必须有生存资具,也一定有共同生活的眷属,如何完全断绝?既然如此,那么就不看、不听、不闻吧?
佛陀曾对认为“眼睛不要看,耳朵不要听,就是在六根中修行”的外道郁多罗说:“盲人看不见,聋人听不见,他们也是在修根吗?”切断六根与外界的接触,并不能真正地离欲。
真正的离欲,是远离心中的烦恼。这并不代表我们要过纵欲或禁欲的生活,而是在感官与外境接触的当下,当贪婪、瞋恚、愚痴等烦恼、情绪生起时,能有一份清明的觉照,深入地观照自己,进而有所超越。
就像看到路旁的曼陀罗时,能不被其美丽迷惑,冲动地上前摘取;而能停下步伐,思考此言行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是什么,这时你的抉择便有更多的可能。
只要清楚自己的目标,踏稳上山的步伐,沿途的曼陀罗,何妨让它自开自谢呢!
牵牛花、露珠、生命,三者皆无常
山径旁,几朵紫色硕大的牵牛花,恣意地开放着,阳光照耀下,充满盎然的朝气。我踏过布满落叶的山径,一面凝视着牵牛花,即使走远了,仍忍不住回头遥望,感觉心湖上也映照了这片绿野中的艳紫。
过了两天,行经同样的地方,牵牛花却凭空消失了似的,连落花也无影无踪。这才想起来,牵牛花原本就是朝开暮谢的,又称为“朝颜”,我怎么忘了呢?
日本和歌集写着:“人的生命最无常,宛如牵牛花上的露珠。”看来,不只牵牛花上的露珠刹那生灭,连牵牛花的生命也是如此短暂。
牵牛花、露珠、人的生命,三者皆然。佛经说:“在这世上,人生无归属且不可知……正如成熟的果子面临掉落的危险,出生的人始终面临死亡的危险……所有人的归宿都是死亡。”
死亡是多么真实的事实,就像日夜会过去,花开会凋谢,生命也有尽头。死亡象征了生命最终极的孤独,当离开世界的那一刻,曾经所拥有的一切顿时化为幻影,人终究又回到孤独。问题是我们永远不知道死神何时出现,却又时时面临着死亡的袭击,死亡夺走了我们亲爱的家人、朋友,最后也将带走自己,告诉我们一切终归尘土。
我常想,那些曾在过往岁月里陪伴我的人,死神把他们带到哪里去了呢?我是多么想念他们啊!虽然“死神并不能永久把我们隔开,不过像墙头的花,爬到墙的那一边开出花来,看不见可是依然存在”,但墙里、墙外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何况生死之遥,又岂止是一墙之隔?故人孤帆远影去,两岸烟水茫茫,空留无限惆怅。
或许正因为生命短暂,人才会去思考如何活得深刻、有意义,并学习珍惜当下的因缘,不浪掷生命,善待自己与他人。
佛陀教导我们要致力于“在身体毁灭以前,就已摆脱贪爱,不执著于过去与现在,也不忧虑于未来”,如此面对现实人生的无常风暴,便能安然度过;死亡来临时,心已安住于寂静,而无所畏惧。
秋天将尽的时候,我走过山径,感到秋日已远扬,挥别的不只是逝去的光阴,还有那几朵骤然掉落的牵牛花,以及点滴流逝的生命。
茉莉摘选自《和佛陀赏花去》释见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