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游戏活动中的观察策略
2023-04-15李艳玲
文 李艳玲
一、观察要把握方法
(一)掌握方法,适宜观察
如果教师采用适宜的方法,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就一定能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观察的方法有着不同的分类,一般分为以下三类:第一是扫描观察法,即观察者在相等的时间段里对观察对象依次进行观察,适合于粗线条地了解全班幼儿的游戏情况,可以了解游戏的主题、幼儿的选择,扮演的角色等一般行为特点。第二是定点观察法,一般多在游戏过程中使用,适合于了解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区角中幼儿游戏的情况,可以获得一些动态的信息,可以了解到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情况、幼儿交往的情况、游戏情节发展的情况等。第三是追踪观察法即教师事先确定1~2 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活动情况,适合于观察了解个别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水平。教师可以自始至终地观察,也可以就某一时段或某一情节进行观察。
(二)关注发展,有效观察
在幼儿区角游戏中,教师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幼儿的关键经验。关键经验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普适目标,关键经验的获得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关注幼儿探索某一具体内容时,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原有经验,是否有困难和挑战,并采取鼓励幼儿自我挑战、发挥同伴影响作用等应对措施。教师可以从幼儿言行的反应、材料提供的适宜性、教师支持的合理性等角度反思,最终寻求最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实实在在地帮助每个幼儿朝着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发展。
第二是幼儿的惊喜时刻。在自主性区角游戏活动中,如果教师经常揭发幼儿的问题行为,只会让幼儿有挫败感。其实,幼儿在游戏中一定会出现很多令人惊喜的时刻,有时表现为幼儿的发现和创造,有时表现为幼儿的习惯和品质。这些正是区角游建活动的生动表现。此时,教师要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积极的赞美者,在讲评时做一个经验的分享者,让幼儿的这些惊喜时刻得到延续。
(三)观察要点,“看见”幼儿
观察不同于观看,要有目的、要有聚焦。观察记录可以让教师更好地“看见”幼儿的学习。在观察记录方面,教师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目的明确。教师带着目的去观察,这比守株待兔式的观察更容易器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教师在游戏观察前最好提前制定好适宜的观察目标。
第二是持续跟进。教师要对同一个观察日标持续观察一段时间,而不是今天观察这个、明天观察那个,难以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第三是方法多样。除了采用便签进行白描记录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摄像拍照、录音等现代化的手段进行记录。现代媒体记录不受时间的限制,更加真实可信,便于教师反复查看,能够观察到平时不易观察到的信息。同时,教师用摄像记录连续的游戏活动(有时候连续的照片也可以),还可以利用这些录像(照片)资料,进行集体分析研讨,不失为一种真实有效的教研方式。
第四是分析反思。在观察中,教师觉得最难的、也普遍做得不理想的就是观察分析这一部分,即如何分析记录下来的问题、如何提取出有教育价值的信息等。如果教师在观察中提取不出有教育价值的信息,那么对幼儿的回应就无法实现“让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这一目标。为了更科学地对幼儿的行为给予回应,教师需要多学习学前教育理论、多知晓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多了解幼儿的生活背景和行为背后的根源。教师还需要对教育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并付诸实践。这样才能让教师的观察和记录具有现实意义,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反思,探讨出更有效的教育策略。“观察—记录—反思—行动”如此循环往复,教师的观察就成为推进实践的重要依据和提升区角游戏活动质量的有效途径。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没有行动跟进,那么观察只能是纸面的记录而已,就失去了记录的意义。
二、观察中分析解读
(一)解读行为表象:正在做什么
在观察游戏前,教师会有明确的观察目标。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会根据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教师捕捉到的幼儿游戏行为,往往与既定观察目标间出现不完全匹配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从大量观察实录中提取有效事件,聚焦有价值的游戏行为,从而解读幼儿的行为表现。
(二)分析内心意图:为什么这么做
在开展园本研修中,一线教师观察解读的数据表明,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既存在共性,又有个体差异。在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时,教师只有揭示隐藏在事件背后、具有普通意义、规律性的内容,才能形成具有典型教育价值的案例。
(三)挖掘深层需要:还能怎么做
教师在对“幼儿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进行解读后,需要知道“还能怎么做”。既能挖掘幼儿深层次的需要,又能发现幼儿的需求,为活动提供支持,推动幼儿游戏发展,如游戏环境与材料的需求、解决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三、观察后指导助推
教师要通过实际操作、梳理经验,有针对性地采取指导策略,即基于材料的隐形环创式指导、教师参与的显性游戏式指导、师幼共同参与的建构式指导。游戏指导策略有指向环境创设的环创式指导,有指向教师参与的游戏式指导,有指向发现问题、经验分享的建构式指导。在游戏过程中,三种指导策略从隐形的助推到显性的指导,螺旋循环递进。
(一)环创式指导
布局场地的空间时,教师需要考虑幼儿游戏时的人员流动、游戏走向是否畅通,两个相邻的游戏场是否可以自然地发生链接。材料投放满足“真”需要、“巧”投放、“缘”来到,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要让游戏材料、投放时机符合幼儿的需要。游戏实物、图示、角色三标识清晰明确,标识就是在游戏环创中,通过各种符号、图示标识、示意图、照片等进行直接示范,以激发、引导幼儿游戏。
(二)游戏式指导
游戏式指导是贯穿在游戏中的一种指导方式。教师可以以三种不同游戏者身份参与游戏中。一是平行式参与,是指教师以平行游戏的方式参与,对幼儿起到示范作用。二是交叉式参与,是指教师以互动游戏的方式参与,对幼儿的游戏起到了推进作用。三是垂直式参与,是指教师以直接干预的方式阻止幼儿的危险行为。
(三)建构式指导
幼儿的经验是零散的、表象的、无序的,需要通过活动分享成功的经验,并借助分享对经验进行整理、提升。游戏结束后,教师采用一定的方式组织幼儿在分享中整理经验,能够将个别化零散经验转化为整体性的经验提升。
观察是一种艺术,记录是一种语言,分析是一种能力,指导是一种智慧。教师要不断反思,认真观察幼儿,真正走进童心,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领者与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