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制造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路径思考
2023-04-15匡佩君
匡佩君
(湖南南岭民用爆破器材股份有限公司,长沙 410000)
引 言
新时期下,发展制造业的核心为智能升级,而智能制造则需要以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为依托。管理会计是制造业企业对管理进行量化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财务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可以帮助制造业企业迈向稳健经营,顺利实现转型升级,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目的。
一、新时期制造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作用
随着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日益提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对制造业企业管理会计的转型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制造企业只有实现管理会计的智能化及信息化,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才能真正实现管理会计的信息化。下文便对制造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作用进行简要说明。
(一)提高效率
制造业企业传统会计的工作模式是对企业经营所产生的会计信息以手工的形式处理,工作量较大,还极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制造业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数量越来越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迅速增大,内容也逐渐繁复,极易出现错误。而管理会计的职责不仅仅是财务核算,还需要以财务报表为依据为管理人员提出具有参考意义的决策,一旦会计信息数据出现错误,便会导致财务报表不准确,进而影响制造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而管理会计信息化则基于管理会计的基本工作内容,与当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将原本需要人工收集、储存及计算的财务流程精简化,大幅度削减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不但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还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尽可能使财务报表真实、准确,从而达到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的目的。
(二)促进变革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都需要进行发展与变革,制造企业也不例外,要想紧跟时代步伐,在新时期加速发展,必须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管理会计便是需要改革的关键部分。而管理会计信息化可以大幅度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如此一来,管理人员便可以以财务报表所展现的信息为准,立足于市场实际需求,结合制造业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对经营策略及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当财务报表具有及时性、准确性时,便可以真实反映出企业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当制造业企业自身发展方向与市场需求出现偏差时,管理人员可以以财务报表为依据开展变革,对未来的市场需求进行预测,从而达到降低企业所面临风险的目的。总的来说,制造企业对管理会计进行信息化有助于自身的良性变革,能够促进自身发展。
(三)便于监督
制造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后,极为明显的一点便是提高了自身财务信息的可视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企业自身的所有信息均可通过相关财务报表展现,管理人员只需要审查财务报表便可以了解企业的各项活动,以及投资、建设等项目的费用消耗情况。此种形式不但便于制造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进行监督,还方便相关部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通常,在制造业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会将经营的重心放在销售部门,对于财务部分并不是很重视,如此一来,便会导致制造企业在一些建设项目及其他项目的开展过程中较为容易出现资金短缺问题,以往出现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财务报表所展现的信息不够详细,不够透明,而将管理会计进行信息化后,便能实现对企业内部所有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能够给管理人员提供更为详细的财务状况,当部分项目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时,管理人员便可以以财务报表为依据寻找超出预算的根本原因,并以企业自身财务状况为准进行统筹规划,从而达到平衡各部门发展的目的。总的来说,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更为明确地掌握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以便于控制各部门的费用消耗,使制造业企业进入健康发展的状态中。
二、新时期制造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所面临的挑战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而管理会计则是制造企业提高自身软实力的有效工具,可以说管理会计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我国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企业建立了先进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利用该系统对市场需求及自身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依据,而部分制造业企业在将管理会计进行信息化时,仍旧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管理会计综合素质较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业企业的会计从传统的人工记账方式转变为电算化方式,再发展到如今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的工作重心也从原本的会计核算转变为管理会计。当前,制造业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现状便是财务人员自身的会计职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弱化,但管理人员并未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而造成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便是管理人员受到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应用管理会计的意识不强,多数规模较小的制造业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实际概念并没有准确的认知,虽然中型、大型制造业企业紧跟潮流,在企业中引进了信息系统及平衡计分卡等管理工具,但从整体应用方面看过于分散,不具备针对性及系统性。另外,多数制造业企业的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专业水平较低,对于管理会计的职责及工作内容不甚了解,即便有所了解其工作方法也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这便极大程度地影响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进度。
(二)信息系统较为落后
虽然将管理会计进行信息化指的是基于企业的基本业务情况及财务情况,利用计算机及相关通信技术对管理会计信息进行处理、收集及分析等,但由于我国在此方面的理论研究有着极强的分散性,理论和实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各个制造业企业自身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并不高,所建立的信息系统也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根据相关调查,多数制造业企业在建设管理会计所应用的信息系统时,投入占整个年收入的2%以下,而且对于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来说,在经济因素的影响之下,在建设此类系统时的投入更小,这便意味着信息系统并不能满足管理会计的需求,无法真正实现信息化。
三、新时期制造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有效路径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中极为重要的分支,此概念最早在20 世纪80 年代就传入了我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有关学者及专家一直在关注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显然,在新时期下,信息化是管理会计新的发展节点,信息化管理会计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该管理学院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相结合,这便形成了具备管理功能的会计信息系统。很多学者认为此项举措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及管理效率。针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会计过程中所面临的两个挑战,下文便从加强人才引进及培育、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两方面入手,提出在新时期下管理会计实现信息化转型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人才引进及培养
制造业企业实现管理会计的信息化转型,必须依托于管理型会计人才。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均紧跟时代步伐,完善了自身的治理结构及内控制度,并提高了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在规范的治理结构及内控制度下,初步缓解了缺乏人才的情况。但企业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又对人才有了新的要求。除此之外,上文中提到,由于管理人员受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对于管理会计的认识及应用意识不高,这也是造成管理会计人员素质较差的原因之一。
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制造业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内部培训,从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产业链思维入手,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业务及经营状况,对管理会计人员加强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生产、成本管理、产业链条、供应链管理等和制造业企业相关的知识,以此种形式完善管理会计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使其自身的知识结构更为标准化、系统化,对管理型会计的工作职责及工作内容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二是有针对性地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该培训需要以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培训为基础,只有先具备管理会计意识再接受信息化培训,才能真正将制造业企业的管理会计进行信息化。信息化培训需要从财务内控角度以及财务数据分析角度入手,对管理会计进行具体的业务培训,比如会计信息的采集方法及信息系统的抽取路径,以及新时期下财务报表、评估表及监督表的制作方法。三是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制造业企业管理人员要提高对管理会计进行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提高在引进人才方面的预算,适当加大投入,在社会中寻找具备信息化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通过上述三方面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制造业企业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差的问题。
(二)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1.准备工作
建立信息系统前,管理人员要明确该系统的构建目标、原则及思路。
在构建目标方面,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服务对象全面,该信息系统应当为它的服务对象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该系统的服务对象必须涵盖制造业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使得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在该信息系统中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二是信息传递全面,该系统中需要具有一个总数据库,从该数据中心出发,实现对企业内部的全范围覆盖,将管理会计相关信息从输出到终端接收全过程实现共享,以便于管理人员对所有信息的传输过程进行监督。
在构建原则方面。该系统要遵循三种原则。一是战略导向原则,该系统要基于管理会计的要求,以制造业企业的战略计划为导向,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创造商业价值,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二是数据共享原则,该系统要对目前企业已经存在的数据及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且注意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在相同的规则及标准之下只需要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在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中,都要遵循该项原则,以此种方式防止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三是功能配置,此项是该系统必须遵循的功能,该系统必须和企业内部其他系统实现完全兼容。
在构建思路方面,该系统应当以责任中心为主体,大体上将企业分为成本、收益及投资中心,并明确决策主体,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并在总数据库的支持下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以搭建云端的形式将各个责任中心分别作为该数据中心的终端用户,并打通终端用户与终端用户之间的信息收集及共享。
2.信息系统的应用
该信息系统在应用时,可以将制造业企业分为三种责任中心:不涉及收入的作为成本中心,如企业中的人事部、财务管理部门等;涉及收入、成本和投资不产生关系的作为收益中心;涉及投资的作为投资中心,如大型制造企业的分公司或者办事处等。
划分好责任中心后,便要明确各个责任中心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管理人员再有针对性地开放相关会计信息。对于成本中心来说,该责任中心需要根据部门的自身业务特点,对所产生成本的原因进行分析,明确成本量,并以成本量为准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量。因此,该中心需要获取有关于成本的预测信息,并对成本决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情况制定合理的成本执行方案供管理人员进行选择。如此一来,管理人员便可以根据该中心所提供的成本方案合理开展成本决策,相关工作人员再将管理人员所确定的成本方案上传至信息系统中,由会计工作人员编制预算。当预算初稿完成后,会计工作人员可以将预算通过信息系统对各部门进行共享,明确该预算存在哪些阻碍,或者存在哪些不合理之处。当修改完毕后,会计工作人员再将合理化后的预算报告上报到收益中心进行审批以及额度申请,以此确定预算报表。当预算报表完全完成后,管理会计再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下,并结合企业的业务实际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汇总后向管理人员报告。
对于收益中心来说,需要对利润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利润量进行预测。因此,该中心需要从信息系统中获取企业往年的利润量,以及业务数据和市场需求情况等信息。在取得上述数据信息后,再由相关工作人员以当前进行的项目为基准编制利润预测信息,并通过信息系统上报给管理人员进行审批。
对于投资中心来说,需要根据自身部门的业务特点及所投资项目的实际特点,对投资后可能产生的利润损失进行预测,并将成本、利润及投资金额上传至信息系统中,以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参考。因此,该中心需要从信息系统中取得当前市场需求、市场价格趋势、历史投资项目的成本信息、利润信息、投资信息,并结合收益中心的利润量预测报告合理制定投资金额,并以实际业务路径为主编写执行方案,并通过信息系统上报管理人员。
结 语
综上所述,部分制造业企业在管理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着人员素质较差、信息系统落后的问题,相关管理人员可以从本文所述的加强人才引进及培养、建立信息系统入手,提高管理会计的信息化程度,从而实现制造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