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探析

2023-04-15梁春媚

活力 2023年3期
关键词:体验式党史红色

梁春媚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珠海 519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高校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前沿阵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是铸魂育人的必然选择。地方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地方革命战争中共同创造并具有地方特色的先进文化。它既可以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教学提供生动的素材,也可以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载体。当前,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严峻,高校作为筑牢意识形态阵地、传承红色基因的排头兵,有必要对高校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审视,研究地方红色文化融入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价值、现实境遇和实现路径,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

一、地方红色文化融入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价值

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能从地方红色文化特有的基因中汲取精神动力,对于提升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效率,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五个认同”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有利于提升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取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容易让大学生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的地方红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贴近学生心理需求,帮助学生促进理论知识内化,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能力向信仰转变,为提升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有利于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效率。地方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发展、变化的历史见证,革命英雄的人物事迹和革命精神有着强烈的榜样引领和感召作用,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大力弘扬和传播。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弘扬和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实现,而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对推进地方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有效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将本地红色文化融入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中能够增强教育教学的亲和力,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广泛传播,引导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和弘扬者。

第三,有利于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五个认同”。地方红色文化不仅包含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蕴含着宝贵的革命精神,充分展现了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畏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品质,以及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理想信念。通过把地方红色文化融入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当中,可以让大学生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用心感受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用情缅怀肩负民族大义的革命英雄,用力汲取党史中所蕴含的红色精神养分,在历史的洗礼中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五个认同”。

二、高校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开展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面临的困境及成因

体验式教育近几年发展态势较好,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高校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成为教学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逐渐被推广应用。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对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开展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的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笔者以结构式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开展了相关调研活动。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同度和期望值较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有偏差、学生体验不深刻、教育载体创新性不足、教学考核评价单一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高校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开展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面临的困境

第一,教学理念有偏差。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在形式上力求丰富多样,强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通过设计课内外实践活动来实现,课内实践活动包括参与各种互动与角色扮演等,课外实践活动包括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等。但这种实践活动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启发、启示作用往往流于形式,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不匹配。从最开始的设计到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引导,再到课后总结,影响了体验式教育的效果。

第二,学生体验不深刻。调查显示,学生体验不深刻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当前高校党史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四史”课堂来实现,因为属于公共课,所以大部分高校都是大班制教学。学生人数较多,课内体验活动要实现全员参与、深度参与存在较大困难,同时教师的有效组织与引导也很难做到位。另一方面,学生表示体验式教学有泛娱乐化的倾向。虽然参与了课内外的体验活动,但体验主题不鲜明,活动设计随意,活动过程走马观花,活动结束后感觉在知识掌握、情感认知、行为认识方面收获甚微。

第三,教育载体创新性不足。新时代的大学生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欲望强烈,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若只是变换着组织各种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则很难持久性地进行。借助比较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混合现实技术(MR)、网上虚拟展厅等可以丰富体验式教育的手段。通过不同场景的交互式、沉浸式体验,既真实又有趣,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提升情感的认知。

第四,教学考核评价单一。当前对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考核评价大多数采用考试或者提交心得体会的方式,考核评价方式单一。考试的内容大部分都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每次参与体验后进行经验分享、活动总结的情况未纳入考核评价指标,导致学生对体验式教育不重视,教师若不能及时进行总结与点评,也会导致学生的前期参与失去意义,影响学生再次参与体验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高校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开展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高校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缺乏顶层设计,未能形成自上而下的合力教育。知行不一是现今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部分高校只注重学生知识层面的学习,忽视了情感体验,导致学生与地方红色精神精髓和党史知识很难产生共鸣,未能通过“学习—感悟—反思—践行”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实现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变。

第二,高校教师缺乏系统培训,未能高效地开展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对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课中组织管理、课后总结提升能力的要求较高,若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就很难做到课前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并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课中运用合适的展示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在师生间形成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激发学习热情,实现知识、情感、能力的提升;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复盘总结,对学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党史学习教育涉及行政、教学部门较多,每个部门教育的重点又有所不同,导致对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考核评价指标不一致。而现成的考核评价主要通过教师平时的观察、感受,以及期末的考试等方式进行,未能形成合理、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高校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开展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

在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中,需要形成育人合力,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新教育载体、建立健全评价办法等方面着手进行提升。

(一)将“三全育人”作为大学生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重要抓手,增强“大思政”育人合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指出,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史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用好党史这本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善用“大思政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统筹课内课外,贯通线上线下,厚植党史沃土。

把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当中,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打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首先,要上好校内体验式党史理论课。要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优势,通过深挖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采取说唱跳演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情境,在体验中提升思辨、知识运用能力。其次,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当中,运用专业教学中创设的工作场景,让学生更深入地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再次,将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中领悟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厚植爱党之情,锤炼忠诚底色。最后,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开展丰富的校外体验式党史学习活动,如参观学习、实地调研、走访革命先辈、志愿服务活动等,进一步巩固高校“三全育人”的成果与实效。

(二)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作为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举措,提升学生的体验感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专业素养主要指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

专业技能包括教学能力与教学技巧。第一,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组织管理、考核评价能力。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是体验式教学的首要步骤,情境设计是否合理决定着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效果是否达成,所以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较高。要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按照“三贴近”原则进行情境设置,增强情境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好的教学设计,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情境,掌控课堂节奏,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互动,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情感变化能力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对互动过程、互动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第二,教学技巧主要指教学过程中表达、提问、引导、刺激等能力。

专业态度包括教育理念与师德师风。体验式教学是师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以心灵去触动心灵,以情感去打动情感的教育,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尊重、信任,平等对待学生,转变教育理论,提升个人德性修养。

(三)将创新教育载体作为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的强大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形式开展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包括专题网站、精品开放课程、短视频、AI 和VR 等融媒体技术,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研发开展一系列启发式、参与式和体验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红色主题宣讲、红色论坛、校园原创情景剧、艺术创作大赛等,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促进党史学习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相互统一,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党史学习品牌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帮助大学生将党史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更好地内化于心。

(四)将建立健全评价办法作为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重要保障,实现教学相长

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体验式教学有效互动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高校主要从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等出发,建立健全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的评价办法。在评价标准方面,突破原来以知识取向为单一目标的思维框架,建立一种包括理论认知、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行为实践在内的整体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细化分解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评价指标。在评价方法方面,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描述性评价、作品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都应该成为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评价的方法。此外,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对每个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情况持续关注,进行大数据收集,多视角、多侧面、多渠道采集并保存学生学习的关键资料,实现评价的个性化。在评价主体方面:一方面,在校内,要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要加强学生的自评,让学生在评价中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使评价从被动走向主动,从他律走向自律;另一方面,要将评价置于整个社会环境当中,让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评价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调动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配合和广泛参与,为评价提供更全面、更真实的环境。

猜你喜欢

体验式党史红色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