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在主义视域下《瞬息全宇宙》的解读

2023-04-15费青雅

视听 2023年3期
关键词:全宇宙乔伊存在主义

◎费青雅

近年来,“元宇宙”的概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多重宇宙”“平行宇宙”频繁出现在电影创作中,并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从最初的《彗星来的那一夜》《源代码》中的主人公可以任意穿梭不同的空间,到《红辣椒》中几十亿人可以共享梦境,再到2022年大热的《瞬息全宇宙》中多重宇宙的跳跃,元宇宙这一主题已经不再新鲜。《瞬息全宇宙》由丹·关、丹尼尔·施耐特导演,杨紫琼等人主演,漫威班底制作。这部科幻喜剧片一经上映就受到众多观众的关注。笔者认为,《瞬息全宇宙》的内核不仅是关乎美国亚裔家庭里母女间因爱和解的故事,更是从哲学层面反抗现代社会的虚无主义思潮。因此,本文从存在主义切入,探究该片在荒诞的语言镜头、他人即地狱和存在主义自由观三个维度上体现出的反抗虚无主义要旨。

一、荒诞的语言镜头:伊芙琳的“异化”

影片开场,导演用极具压迫感的框式构图向观众展示了母亲伊芙琳焦头烂额的一天。伊芙琳既要准备为父亲庆生的新年派对,又要阻止女儿向外公说出其真实的性取向,还要处理洗衣店中的各种杂事,以及最麻烦的报税。此时,丈夫伟文正在暗中计划与她离婚。导演用长达10分钟的镜头向观众展示了伊芙琳的生存困境。在这忙碌的10分钟里,观众能够明显看出伊芙琳一直微微驼背,像是被框在混乱疲惫的生活中被压得透不过气。伊芙琳在生活中的飞速运转致使她拒绝和丈夫、女儿沟通,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一种烦躁、被动的状态面对逐渐失控的生活。

多重宇宙早已不再新鲜,但是在多重宇宙中,以“宇宙跳跃”的方式占用多重宇宙的设定并不常见。换言之,“宇宙跳跃”这一进入其他平行宇宙的方式是《瞬息全宇宙》在多重宇宙这一层面最有创意的部分,而这种极具创意的设定正是为打破伊芙琳压抑疲惫的生活状态做准备的。影片在伊芙琳与丈夫去报税的过程中出现了转折。伊芙琳眼中一事无成的丈夫伟文突然变身为多重宇宙中的“阿尔法伟文”。他通过“宇宙跳跃”的方法来到伊芙琳所在的星球,并向她寻求帮助。他告诉伊芙琳自己所在的阿尔法星球正遭遇危机,一股强大的邪恶力量将吞噬自己生活的星球,这一力量还将进入其他宇宙传播混乱。

“宇宙跳跃”的原理就是将个人意识与其他宇宙中的个人意识相连接,这样就能够拥有跳跃到任一平行宇宙的能力。除了在各个平行宇宙穿梭,进行“宇宙跳跃”的人还能获得各个宇宙的记忆和能力,甚至包括情绪和感受。《瞬息全宇宙》给观众的体验类似科幻片,当展示如何能够快速获取“宇宙跳跃”的方法时,电影中的荒诞镜头开始了。你要做一些反常规、超想象力,甚至在整个统计学中发生概率最小的事情。例如利用薄薄的纸片割破手指,将左右两只鞋穿反,将粘在桌角的口香糖吃下……你的行为越荒唐,能够进行宇宙跳跃的距离就越大。

与以往漫威系列影片中的角色设定不同,伊芙琳之所以被选中成为阿尔法星球救世主,是因为她是现实中最糟糕的那一个。这些镜头的荒诞、不合逻辑既成为影片的笑点,也值得深思。在存在主义哲学,尤其是加缪的哲学中,荒诞表现出的正是现代人的普遍困境。伊芙琳在这里代表的正是无数个亚洲家庭女性的缩影,也是无数亚洲母亲面对的生活困境。影片中的伊芙琳通过宇宙跳跃体验了多重宇宙中的不同人生:她可能是万人追捧的功夫电影明星,可能是家喻户晓的京剧名伶,可能是日式餐馆手艺高超的铁板烧大厨,还可能是阿尔法星球中训练天才的科学家……

值得注意的是,伊芙琳在多重宇宙中经历的人生并不是独立于角色之外的产物,而是伊芙琳潜意识里正确又成功的人生,可以说是伊芙琳的理想自我。通过伊芙琳在阿尔法世界的不断跳跃和角色变换,我们看到了母亲伊芙琳的困境:将自己困在一个个理想人生的范式中。影片通过一段时长1分钟的京剧变脸式的角色变幻,使母亲伊芙琳形象异化,不仅让旁观者觉得荒诞,更让影片中的行动者深处无法摆脱的困境中,让这种人生的荒诞感更深一层。

这些天马行空的场景正是基于伊芙琳的幻想才拥有了现实的力量。电影中,伊芙琳先后和报税员、女儿、父亲战斗,每次战斗都代表着伊芙琳在现实中的困境。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我了解你,你每时每刻都在担心,自己是否错过了掌握人生、成就自我的机会,我现在就是来告诉你,你所经历的每一次拒绝、每一次失望,都带领着你来到此时此刻。”正是伊芙琳对现实生活的不甘与失望才生产出一个又一个的多重宇宙。多重宇宙在《瞬息全宇宙》中不再是惯常电影中极富科幻色彩的叙事背景,而是失败者的表征。伊芙琳实际上是一个被“正确”绑架的人,她的理想人生是能够得到父亲的认可,希望自己能拥有精彩的人生,能够拥有英雄般勇猛的丈夫,能够培养出一个“乖女儿”。这些所谓的“正确”像一个个框,把伊芙琳框在其中喘不过气,所以伊芙琳才要在荒诞的幻想里喘一口气。

“Everything”这部分的最后,所有跳跃的平行宇宙戛然而止,伊芙琳在多重宇宙中的花样人生原来只是大银幕上播放的电影片段。电影的结束昭示着多重宇宙实际上都是别人的电影,而你自己的电影就是此刻的生活。导演在这里向观众揭示的正是学会接受现实世界的随机与荒谬,而不是执着于探寻一个绝对正确的人生。唯有如此,像伊芙琳面对的那些困境才能得到解决。

本来就不存在所谓的正确观念与正确道路,这个世界就是由混乱和荒谬组成的,正是自己的一系列选择,定义了现在的“我”,也就是萨特的“自为的存在”。在萨特的观点里,不否认自我之外的客观世界的存在,但萨特认为“自在的存在”要依附于“自为的存在”,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先存在,才赋予“自在的存在”以秩序和意义;离开人的存在,“自在的存在”就会一片混沌,充斥着虚无和荒诞。这也是为什么当伊芙琳沉溺于多重宇宙中的多重人生时,真正的自我反而会破裂。《瞬息全宇宙》的第一层讲述的就是一个母亲如何与自己、与生活和解的故事。

二、“他人即地狱”:乔伊虚无的存在

萨特曾在戏剧作品《禁闭》中提到“他人即地狱”①。萨特认为,他者的存在终将变成自我的地狱,因为他者的凝视致使自我存在无法独立,自我意识被他者的眼光左右,这就使得主体被他者的凝视奴役。这样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必然会导致双方之间互相折磨,本身意义上就是地狱。“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只有两种办法可以让自己从别人的眼睛里或从别人的地狱中解脱出来:要么自愿做别人的事,要么让别人做自己的事,操纵别人。”②影片中的伊芙琳和女儿乔伊之间就存在这样一种扭曲的母女关系。

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曾在《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一书中指出,“无论是回应母亲的期待,还是背叛母亲的期待,只要母亲还活着,女儿就不可能逃离母亲的束缚。无论是顺从还是叛逆,母亲都支配着女儿的人生,直到死后。”③伊芙琳是传统东亚伦理体系下培养出来的母亲,而女儿乔伊由两个角色构成,一是乔伊本身,二是多重宇宙中的黑恶势力——丘布·图巴姬。现实生活中的乔伊是一个不被母亲认同的孩子,在母亲伊芙琳心中,她是一个被塑造失败的孩子。影片中,伊芙琳总是对乔伊表达不满,拒绝沟通并尝试支配乔伊的人生。不论是人生伴侣的选择还是穿着打扮,伊芙琳都希望乔伊能够达到自己认同的价值标准。反观乔伊,她通过各种方式刺激母亲,拒绝按照母亲想要的道路成长。在西方教育背景下成长的乔伊与中国传统价值体系培养出来的伊芙琳之间的冲突不可调节。乔伊一直向伊芙琳表达的都是“我不属于你”。影片中的母亲和女儿在寻求主导和寻求认同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可调节的“地狱”,但她们又是难以分开的,因为都将“自我”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他者”身上,离开了彼此,她们心中的自我认同就没有实现的机会。伊芙琳想在女儿乔伊身上实现自己未完成的人生,而乔伊则希望能够获得母亲的理解和认同,只有这样双方才能脱离苦海。

女儿乔伊除了与母亲之间有着无法解决的矛盾冲突,她自身在现实社会中也无法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多重宇宙中,乔伊以一个反派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她是阿尔法宇宙中颇具天赋的训练者,正是她的天赋让阿尔法伊芙琳不断鞭策她,逼得她无法接受,于是大脑受损成为多重宇宙中的黑恶势力。丘布是一个拥有无限力量的全能存在,她能够驾驭纯粹混乱,可以停留在多重宇宙里体验不同的人生和可能。她没有任何实质的动机和追求,没有道德,更没有对客观世界中真实或真理的信念。乔伊在影片中代表的是陷入虚无主义的年轻一代。正是因为她体验了太多的可能,脱离了所有来自道德、法律的桎梏,所以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在伊芙琳的困境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框”,而在乔伊的困境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空心的“圆”。在乔伊的世界里,宇宙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荒诞的空心“贝果”。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多重宇宙的荒诞和混乱可以看作是互联网世界的混乱,而在多重宇宙感受不同可能性的乔伊则是在互联网信息狂轰滥炸中逐渐迷失的个体。乔伊对应的正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看到了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阿尔法伟文对伊芙琳说:“没有人知道她想要什么,我们只知道,她想要找你。”乔伊为什么要寻找伊芙琳?是因为对母亲的恨吗?显然不是,乔伊寻找伊芙琳只是想让母亲在多重世界里感受自己的痛苦。乔伊的困境一方面来自迷乱的世界,另一方面则是来自母亲伊芙琳。不论是性取向还是生活态度,乔伊都希望得到母亲伊芙琳的理解。伊芙琳于乔伊而言是来自家庭的“他者”,乔伊于伊芙琳而言是来自多重空间的“他者”。她们都在强迫对方做自己想让对方做的事情。伊芙琳希望乔伊走上所谓的正确道路,而乔伊则是在各个宇宙中寻找母亲来体验自己的痛苦。在乔伊的世界里,只有虚无能给她带来安全感: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重要的,那么你就不用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感到焦虑和痛苦。正如多重宇宙中的石头宇宙,在这个宇宙里,乔伊和伊芙琳都只是荒芜世界里的两颗石头。这个世界没有声音也没有伤害,只有彼此安静的存在,也是在这个宇宙,伊芙琳终于理解了乔伊,乔伊并不是要毁灭世界,而是要毁灭自己。《瞬息全宇宙》在更深层上想要探寻的是我们如何在万事万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三、存在主义的自由观:伟文的生活哲学

“存在主义认为人应当意识到自己终究免不了一死,死是人这一生此在的终结,但人不能每天惶恐死亡。海德格尔认为人要认清此在的实质,从而不受死亡的约束以获得自由。只有当人真正经受磨难,清楚认识到此在,去真正地面对自己,才有勇气承担此在的意义。所以,我们要探寻自身存在的意义,同荒诞的世界做抗争。”④

《瞬息全宇宙》中,围绕着伊芙琳和乔伊的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不被大家看好的丈夫伟文。如果说“黑暗贝果”是虚无的象征,那么“卡通眼睛”则是热情的代表。伊芙琳和乔伊没完没了的打斗是以“卡通眼睛”的出现发生转折的,而伟文就是“卡通眼睛”的创始者。《瞬息全宇宙》并不是一个只关乎母女的故事,丈夫伟文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影片中,面对妻子和女儿复杂的关系,伟文总是以一种老好人的姿态处于其间。伊芙琳和乔伊关系的和解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伟文推动的。阿尔法伟文的出现,不仅让伊芙琳认识到丈夫不为人知的一面,更调动了伊芙琳在多重世界的跳跃,促使伊芙琳与阿尔法世界的乔伊早日相见。

在伊芙琳看来,她所期望的丈夫应当像阿尔法宇宙的伟文一样勇敢刚毅,能够承担起拯救世界的重任。而现实中的伟文,常被伊芙琳忽略,甚至是嫌弃。可是,通观整部影片,真正陪伊芙琳战斗到最后的,正是这个不被伊芙琳看好的、现实生活中软弱无能的丈夫伟文。这在丈夫伟文的名字“Waymond”中就体现出来,Waymond这个名字念起来与“Women”非常相似。导演曾在采访中表示,我们以为的力量就是指阳刚之气,是坚韧不拔,是虚张声势,但其实,同理心和善意也是一种力量。影片中的伟文声线偏女性化,是对这一角色的更好呈现,即温柔也是一种力量。导演通过伟文这一角色,不仅展示了温柔和善良的力量之大,也解构了普罗大众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

伊芙琳在多重宇宙中体验的浪漫人生中有几个镜头值得关注。在功夫明星的宇宙中,伊芙琳发现如果当时没有选择和丈夫私奔,不仅是自己,伟文也能拥有伊芙琳价值中成功的人生。电影里,伊芙琳一直沉浸在和伟文相遇在《花样年华》《泰坦尼克号》这样的浪漫故事里,但伟文关注的一直都是伊芙琳还愿不愿意和自己在一起。伟文知道,现实生活不是浪漫电影故事,如果杰克没有死,如果多一张船票,电影里的浪漫爱情也会进入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再充满激情的爱情也会回落于平淡。面对生活的琐碎和平庸,伟文始终以不同于伊芙琳的姿态面对,总是会在生活中创造快乐、找寻意义,看到事情更美好的一面。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在带父亲去保税的大楼下,伟文看到了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相互搀扶、亲吻脸颊。在伟文的眼神里,我们能看到他对这种感情和生活状态的羡慕。他以一种更加快乐的态度面对生活琐事,并不是对现实的逃避,也不代表着一事无成。所以,当我们看到伟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行为时,就都有了解释:他给灯笼和洗衣机贴上可爱的卡通眼睛;离婚是为了和伊芙琳修复感情;即使是在王家卫的那段成功人生里,伟文依然对伊芙琳说,即使再来一次,我依然会选择和你一起私奔。在伟文看来,生活中的意外和杂乱无章的琐事,也未必不能是生活中的乐趣。可见,即使面对相似的生活困境,伟文、伊芙琳及乔伊观念的不同也使得他们面对人生的状态不同。伟文的生活态度就是存在主义强调的自由选择,这意味着自由选择自己想选择的一切,意味着面对生活,创造一切,包括生活的意义。

电影《一一》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电影发明之后,让人类的生命至少延续了3倍。”《瞬息全宇宙》这部影片也告诉我们,电影是承载多重宇宙最好的载体,电影是真正的“Everything、Everywhere and All at once”。除此之外,《瞬息全宇宙》也在传统华裔家庭故事背景下,向现代社会的虚无主义进行反抗。“存在主义着力描绘人在阴暗、荒诞的周围世界中无法自拔、无能为力的处境,意在使人震醒。”⑤影片不仅展示了伊芙琳无法实现的自我认同、乔伊巨大的“贝果”虚无,也展现了伟文的生存选择。《瞬息全宇宙》传达了存在与虚无的问题,正是“爱”定义了我们的存在。每个人的爱不尽相同,我们何以存在?为我们所爱之人,也为我们所爱之物。

注释:

①杜小真.存在和自由的重负:解读萨特《存在与虚无》[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186.

②[美]Thomas R.Flynn.存在主义简论[M].莫伟民,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178.

③[日]上野千鹤子.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M].王兰,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133.

④魏建强.存在主义视角下宁浩电影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1.

⑤[法]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7.

猜你喜欢

全宇宙乔伊存在主义
乔伊想当建筑师
如何考量
《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
天 狗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天狗
你是那个杀猪的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