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外交话语研究

2023-04-15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外交话语文明

周 银

(中共方城县委党校,河南 方城 4732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谋划运筹对外工作全局,亲力亲为,频频开展元首外交,出访的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在外交场合,习近平以心相交、以情近人,言谈话语真诚友善、质朴可亲、生动形象,各种金句直抵人心。习近平的外交话语传递了中国的外交理念,拉近了中外民众之间的距离,加深了中国同交往国家的友谊,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风格、新气象。

一、习近平外交话语的内容

习近平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战略思维,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就“世界向何处去、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外交新话语,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的发展观、合作观、安全观、文明观、治理观和义利观。

(一)中国的发展观

在2015年的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应该共同走出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各国共同发展。”[1]248由此可见,“公平、开放、全面、创新”是中国政府在世界发展问题上的基本理念。

公平发展就是要让各国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当前,由于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贸易歧视、贸易保护主义、数字鸿沟等因素,南北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各国发展机会并不平等。中国主张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变革,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让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规则的制定,并根据各自的能力和水平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从而确保各国获得公平发展的权利和机会,改变“只有少数国家发展”“为自身发展而牺牲他国发展”等发展不公平现象。

开放发展就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当前,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并不断升级,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影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了交易成本、增加了企业和消费者负担,严重危害到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国主张各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创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构建公正合理、互联互通和良性互动的全球贸易体系,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产业产能优势互补,让各国在开放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

全面发展是指发展的主体全面、发展的领域全面。发展的主体全面就是人人享有发展的机遇和成果,发展的领域全面就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当今世界,各国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各国内部也存在着收入不平等现象,贫困和饥饿依然严重。中国主张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繁荣,努力消除贫困,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同时,我们追求的发展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发展,还要关注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照顾好弱势人群的关切,不断改善民生,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

创新发展就是将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当前,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不稳、资产泡沫集聚、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面对这些风险和挑战,需要发掘经济增长新动力。中国主张创新发展,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着力点,通过科技创新、理念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合作方式创新等各种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经济发展潜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中国的合作观

习近平指出:“我们应该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1]371这种“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观主张世界各国平等相待、相互协作、共同繁荣,反对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它超越了零和博弈、以邻为壑、国强必霸、穷兵黩武和文明冲突等错误观念,体现了“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中华文化精髓,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合作、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三个方面:

在政治合作方面,主张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国应相互尊重各自的制度选择和道路选择、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反对唯我独尊、恃强凌弱、粗暴干涉别国内政,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各国应增进战略互信、管控矛盾分歧,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共建持久和平的世界。

在经济合作方面,主张各国顺应全球化潮流,实行开放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各国应反对保护主义,反对不公平的贸易规则体系,通过完善投资规则实现全球资本、技术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更有效配置;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实现联动增长、减少负面外溢效应;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的互联互通。

在安全合作方面,主张各国应携手维护全球安全。各国应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安全挑战,大国应利用自身拥有更多资源和手段的优势,发挥好大国维护全球安全事务的作用;同时,任何国家都有平等参与安全事务的权利与责任,大国应支持和鼓励其他国家参与全球安全治理,让不同的国家各自发挥作用,共创安全稳定的环境。

(三)中国的安全观

安全关乎人类前途命运。当今世界,金融危机阴云不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武装干涉、恐怖主义和网络入侵等安全威胁时有发生,各种自然灾害、重大疾病频繁肆虐,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形势错综复杂,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任重道远。面对“如何建设和平与安全的世界”这个重大课题,习近平指出:“我们应该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1]511共同就是注重安全的普遍性和平等性,保障每个国家的安全,不能只追求个别国家、部分国家的安全而忽略其他国家的安全,更不能为谋求自身安全而牺牲他国安全,着力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综合就是既要维护政治、国防、领土、政权等传统领域的安全,又要维护经济、金融、生态环境、信息、资源、公共卫生等非传统领域的安全,通盘考虑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既解决当前突出的安全问题又谋划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合作就是坚持对话合作,以合作谋和平、促安全,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而非武力威胁或诉诸武力。可持续就是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以安全保障发展,将发展作为解决安全问题的钥匙,实现持久安全。

(四)中国的文明观

习近平强调,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和包容的,要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其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条件、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创造和发展了各自独特的文明样式,这些不同的文明延续着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共同构成了世界的文明图谱。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使文明具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我们不能独尊或贬损某一种文明,而是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不同的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文明平等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世界上既没有十全十美的文明,也没有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仅有姹紫嫣红之别,只有秉承谦虚的态度,才能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如果带着傲慢与偏见,居高临下看待一种文明,就不能参透这种文明,进而阻碍文明交流互鉴。其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明的包容性使文明具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只有秉持包容精神,尊重和珍惜一切文明成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才能使文明充满生命力,从而超越文明冲突,实现文明和谐。习近平还倡导文明与时俱进。文明既要薪火相传,延续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又要勇于创新,激活文明的生命力,让文明跟上时代潮流。

(五)中国的治理观

当前,全球治理理念需创新、规则不合理、体系不完善、效率不够高、措施难见效、结果不公平,全球层面秩序紊乱。面对全球治理赤字,习近平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商就是坚持平等民主、兼容并蓄的原则,尊重各国的道路选择、文明样式,各国的内部事务由各国人民自己做主,国际事务由各国相互商量。共建就是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潜能,共同为全球事务贡献自身的力量。共享就是全球治理体系的成果由各国人民共享。“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和平共处为指导原则,尊重多边规则,以协商民主的方式进行决策,旨在实现互利共赢。“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有助于推动国际秩序变革,推动国际关系迈向民主化、法治化与合理化。具体而言:共商有助于反对个别国家或少数国家垄断国际事务,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国际事务大家一起商量,加强沟通、相互合作、共商规则,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共建要求各方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共建机制,共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以统一适用的规则来指导各国的行动,实现国际关系法治化。共享就是照顾各方关切和诉求,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让各国都成为全球发展的受益者,促进全球发展的平等化,从而推动国际关系合理化。

(六)中国的义利观

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处理好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习近平提出“义利并举、以义为先”的义利观。义是指道义,即各国应平等相待,真诚友好,坚决维护各国的正当权利和合理诉求。利是指利益,即各国应恪守互利共赢原则,摒弃零和思维,反对损人利己、你输我赢的行为,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义利并举、以义为先”的义利观就是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秉持道义、主张公道、义利兼顾、重义轻利,必要时甚至舍利取义,对他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个义利观要求我们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讲信义就是恪守各种承诺,承担应尽义务,不背信弃义和见利忘义。重情义就是对交往国家坚持以心相交、以诚相待,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提供无私的援助,绝不嫌贫爱富、损人利己、以邻为壑。扬正义就是反对霸权主义、侵略扩张、干涉内政等非正义行为,坚持原则、仗义执言、主持公道、弘扬正义。树道义就是坚持做公道人、说公道话、办公道事,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中国的义利观超越了西方“利益至上”的外交理念,体现了大国风范、彰显了责任担当、展现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习近平外交话语的艺术

在外交场合,习近平旁征博引、赞誉对方、善讲故事、巧用比喻,表达了中国立场、传递了中国声音、给出了中国方案,既娓娓道来又铿锵有力,既和风细雨又掷地有声,有很强的阐释力、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让人想听、爱听、愿听,能入耳入脑入心入神,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一)引经据典使外交话语富有阐释力

习近平博览群书,政治、历史、哲学、文学、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书籍均有所涉猎,文化视野十分宽阔。在外交场合,习近平引经据典,古今中外名言警句信手拈来,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造诣。习近平十分重视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此来观察世界形势、把握世界大势和指导我国的外交实践。他多次在外交场合引用中国的古典名句,如:用“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国虽大,好战必亡”阐释和平相处的重要性;用“合则强,孤则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阐释合作共赢;用“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阐释社会制度的多样性;用“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阐释文明的多样性;用“为国者,以富民为本”“足寒伤心,民寒伤国”阐释减贫的重要性;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阐释改革创新的重要性;用“法者,天下之准绳也”阐释国际关系法治化;等等。习近平还多次引用国外的谚语、俗语、诗歌、名人名言、文学名句来阐释我国的外交理念、拉近与对方的距离,例如,用阿拉伯谚语“独行快,众行远”、 越南俗语“独木难成林,三树聚成山”、墨西哥诗歌 “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印度甘地名言 “中国和印度是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同路人”、 阿根廷史诗《马丁·菲耶罗》名句“兄弟之道是团结同心”等来阐释合作共赢,用拉美谚语“朋友要老,好酒要陈”、印尼俗语“金钱易得,朋友难求”、韩国诗歌“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 胡志明名言“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等来阐释友好互信;用德国文学家莱辛的 “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德国前总理国勃兰特的“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等名句阐释铭记历史的重要性等。习近平的讲话中引用的经典,增强了外交语言的生动性,使外交话语更富有阐释力,更好地传递了中国的外交理念。

(二)赞誉对方使外交话语富有亲和力

习近平熟悉到访国的历史传统、人文地貌、风土人情、发展成就,并在演讲、会晤或是在到访国发表署名文章时给予恰如其分地称赞。例如:在坦桑尼亚,称赞其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充分肯定其为非洲人民赢得民族独立作出的重大贡献;在德国,习近平称赞其在科学技术、现代制造业、哲学、文学、音乐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坦言包括他本人在内的许多中国读者都从德国的文学家、哲学家、音乐家的作品中获得精神享受;在斐济,称赞其为太平洋上的翡翠,并表示对其秀美如画的热带风光印象深刻;在美国,表示对华盛顿州和西雅图市并不陌生,他还提到这里的雷尼尔山和华盛顿湖,并且说受电影《西雅图不眠夜》的影响,这座城市对中国民众很有吸引力。此外,习近平在塔吉克斯坦媒体发文称赞这个高山之国的人民宁静而有内涵;在马尔代夫媒体发文称其为中国民众心中的度假胜地、浪漫天堂;在印度媒体发文提及商业重镇孟买的繁华、“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的名气、宝莱坞电影和印度瑜伽的影响力,并点赞印度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等。习近平以诗情画意或生活化的语言称赞对方,使外交语言富有极强的亲和力,展现了真性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激发了友谊共振,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温度。

(三)讲述故事使外交话语富有感染力

在外交场合,习近平经常讲述感人的友谊的故事。例如:在莫斯科,习近平讲述了抗战期间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别斯兰人质事件后中国邀请部分俄罗斯受伤儿童来华接受治疗、汶川地震后俄罗斯邀请中国灾区孩子到俄罗斯疗养的三个故事,表明两国人民友谊深厚;在坦桑尼亚,讲述了一对中国年轻夫妇从向往非洲到热爱非洲的故事,表明中非人民情感亲近;在马来西亚,提到梁静茹,说她在中国广为人知并被歌迷认为是中国人,表明中马友好;在德国,讲述了德国友人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设立的“南京安全区”保护了二十万中国人的故事,还讲述德国友人诺博和汉斯向中国山东枣庄农民传授葡萄栽培技术、资助当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的故事,表明中德人民的友好情谊;在中阿合作论坛上,讲述了一名约旦商人在中国义乌经营阿拉伯餐馆并娶中国姑娘为妻的故事,表明中阿人民命运相联;在《新西兰先驱报》发文,文章提到,汶川地震后新西兰一群儿童自发组织起来冒着凛冽寒风演奏小提琴为中国灾区人民进行募捐、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地震后中国国际救援队火速驰援,表明两国民众心心相连;在美国,讲述自己第一次访问美国时住在马斯卡廷市老百姓家中以及与他们交往的故事,表明中美两国人民心灵相通等。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具体生动,直击心灵深处,使外交话语富有感染力,引起了情感共鸣,为双方关系注入了正能量。

(四)巧用比喻使外交话语富有吸引力

习近平外交场合的讲话巧用比喻,生动形象。例如: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来比喻各国的发展道路由各国人民自己做出评判;在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上,用“空气和阳光”来比喻和平的重要性,用“百花齐放春满园”来比喻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在法国,将中国比喻为“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以此说明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将其欧洲之行比喻为“架友谊和合作之桥”;2014年,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比喻为二十一只大雁,用“孤雁难成行”来说明各成员应加强合作;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用“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来比喻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在秘鲁,用“地瓜的块茎始终长在根基”来比喻中国始终扎根亚太、造福亚太;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将金融比喻为现代经济的血液,以此说明建立完善金融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在2017年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用“不是动谁的奶酪,而是把蛋糕做大”来比喻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用“一箭易断,十箭难折”来比喻各国相互协作、联手应对风险的必要性等。习近平巧用比喻生动阐释了中国的立场和主张,使外交话语富有吸引力,易于令人理解和接受,进而提升了中国外交话语的传播力。

三、习近平外交话语的特征

习近平外交话语传递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关切,给出了解决人类面临问题的中国方案,体现了大国的智慧、胸怀、责任与担当,具有“亲、诚、惠、容”的特征。

(一)话语彰显友谊之亲

习近平在经常在外交场合回顾中国与他国的交往历程、讲述中国与他国的友谊故事、续写中国与他国的友谊新篇章。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表示俄罗斯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俄罗斯是他担任国家主席后出访的第一站、中俄关系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在坦桑尼亚,回顾了中非交往历程、讲述了中国支持非洲建设、非洲人民给予中国支持和帮助的故事,并且指出中非是命运共同体;在哈萨克斯坦,表示中国要同中亚国家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在印度尼西亚,表示中国同东盟国家血脉相亲,应坚持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中阿合作论坛上,表示对阿拉伯朋友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并提到甘英、郑和、伊本·白图泰等中阿友好交流使者以及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在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将拉美和加勒比之行比作走亲访友,并表示中拉人民有着亲近感;在《斐济时报》和《斐济太阳报》上表示,斐济是最早同中国建交的太平洋岛国,两国传统友好基础深厚,建交后交往频繁、相互支持,欢迎太平洋岛国朋友到中国旅游、学习、投资、访问;在南非的中非合作论坛上,讲述了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和非盟会议中心、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病毒、非洲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非洲在汶川和玉树地震后向中国捐款的事例表明中非风雨同舟、相互支持;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与多国元首和政府首脑通电话,表示尽力提供医疗物资等方面的援助等。习近平的外交话语彰显了中国同交往国的友谊之亲,拉近了中国同交往国的情感距离,让中国外交更富人情味。

(二)话语传递心意之诚

习近平提倡“以心相交”,外交话语传递出心意之诚。如:在坦桑尼亚,表示用“诚”解决中非合作中的问题,中方一定将对非援助的承诺落到实处,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在哈萨克斯坦,表示要与中亚国家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在重大核心问题上相互支持;在印度尼西亚,表示要扩大对东盟国家开放,提高中国—东盟自贸区水平;在中阿合作论坛上,中阿应坦诚相待,相互交流各自的外交政策和发展战略,增进政治互信,促进战略对接;在巴西,宣布向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赴华培训名额以及在职硕士名额,并邀请该地区的国家政党领导人访华,表明交流互鉴的诚意;在印度,表示要提升中国同南亚国家的贸易额,提升中国对南亚的投资,并向南亚国家提供优惠性质贷款;在美国的华盛顿州,表示中方愿同美方加深对彼此了解,多一些理解和信任,防止战略误判,体现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诚意;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决定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促进多边合作;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上,表示将坚定不移支持亚投行运营和发展,并向银行出资五千万美元支持欠发达成员国的基础设施项目;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基于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国政策走向,明确表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打造伙伴关系和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新冠疫情爆发后,与各国政要通电话,表明了加强防疫合作,携手应对风险挑战的诚意等。习近平的外交话语真诚坦率,表明了中国广交朋友、团结协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诚意。

(三)话语阐明合作之惠

习近平经常在外交场合谈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倡导国际社会相互合作。如:在莫斯科,表示中俄合作能够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海牙核安全峰会上,提到中国与美国合建的核安全示范中心将为世界核安全技术交流合作作出贡献;在德国,表示中德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可以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中阿合作论坛上,表示,“一带一路”将让各国经济结合更加紧密,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是互利共赢之路;在蒙古国,表示互利合作是实现亚洲和睦相处的粘合剂,亚洲各国应通过共同发展扩大共同利益,增进人民福祉;在2015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2013年在加州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合作才能实现利益,中美合作好了就能维护世界稳定、促进世界和平;在中非合作论坛上,表示中方将同非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着力破解非洲基础设施、人才、资金瓶颈,促进非洲现代化、实现自主发展;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中俄双边贸易额十五年间增长了十倍多,合作领域由单纯贸易扩展到多个领域,合作方式不断增加,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提出“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国共同利益汇合点,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2]等。习近平的外交话语表达了“合作共赢”的愿望,深刻阐明了合作之惠。

(四)话语蕴含相处之容

习近平在外交场合的讲话蕴含着开放包容的思想,展现了中华民族宽阔的胸襟。如:在南非,提出要尊重各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文明的多样性,国际事务由各国相互商量;在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表示世界各国磕磕碰碰难免,关键是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矛盾分歧;在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指出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要尊重和珍惜一切文明成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应坚持共同发展,各国不但要谋求自身发展,也应积极促进他国发展;在2014年接受拉美四国媒体采访时,表示金砖国家之间应该体现包容,各成员之间互学互鉴、取长补短,同时金砖国家要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在巴基斯坦议会,习近平指出,开放包容是亚洲国家发展繁荣的经验和实现更大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亚信第五次外长会议开幕式上,提出要互谅互让,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议;在杭州G20峰会上,表示要建立包容型世界经济,让经济全球化更具包容性;在2017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提升发展的公平性;在2017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强调要增强经济发展包容性,将包容理念融入发展战略,让人人享有发展机遇;等等。习近平在外交场合的讲话体现中国和合共生、包容共济的智慧,彰显了中国胸怀全球、亲仁善邻的情怀。

四、习近平外交话语的价值

习近平的外交话语凝聚了中国智慧、传递了中国声音、表明了中国立场,深刻回答了我们面临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秩序、打造什么样的国际治理体系、世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中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为全球和平合作、经济复苏、消除贫困、治理体系变革、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示了世界胸怀、人类情怀与大国担当,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和平价值

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宗教矛盾、领土争端、资源争夺、恐怖主义、地缘政治、霸权主义等因素引发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层出不穷,严重威胁到世界和平。习近平的外交话语表明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立场、深刻回答了如何构建“持久和平”的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和平价值。具体而言:习近平的外交话语明确了国与国之间相互交往的原则——各国应平等相待、互商互谅,这就为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明确了方向。各国无论大小强弱,都是国际大家庭的成员,主权一律平等。任何国家都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任意侵犯他国主权、侵占他国领土、干涉他国内政、颠覆他国政权、危害他国安全,而是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在大国之间关系上,应坚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反对零和思维、对抗冲突;在大国与小国的关系上,应坚持平等相待、相互协商,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各国应摒弃冷战思维、反对丛林法则、远离穷兵黩武,不搞一切霸权、霸凌、霸道行为,尊重各自的发展道路、社会制度选择,照顾彼此重大利益和关切,按照国际法处理、调整国际关系,管控矛盾分歧,共同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习近平的这些外交主张为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遵循什么样的相处之道、构建什么样的安全格局提供了遵循。

(二)发展价值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着发展动能不足、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发展失衡、贸易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各国共同发展,也最终影响到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如何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给出了中国方案:“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3]同时,习近平在不同的外交场合对如何构建共同繁荣的世界进行了详细阐释,提出了“创新、联动、开放、包容”等一系列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的方案,具体而言:创新发展就是坚持创新驱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生产力、释放创造力;联动发展就是各国相互合作、同舟共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既考虑当前又谋划长远,解决深层次问题;坚持开放发展就是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包容发展就是坚持普惠、平衡、共赢的发展理念,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习近平的外交话语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增添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信心,给各国人民带来新希望,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体现了习近平外交话语的重要发展价值。

(三)公平价值

当前,全球发展失衡,贫富差距、南北差距等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更加凸显,甚至引发社会动荡,成为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对此,如何缩小资本与劳动力回报的差距、实现发展空间平衡?习近平给出了明确的解答: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发展全球互联互通促进共同发展、推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战;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坚持各国地位平等、增加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坚持多边主义、践行承诺和遵守规则;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解决贫困、失业问题,照顾好弱势人群,促进发展机会均等、发展成果共享。简言之,就是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国际秩序,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公平化、合理化。习近平的外交话语体现了共享的理念,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对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公平的价值。

(四)正义价值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将维持正义作为自身的行事原则和价值追求。习近平的外交话语展现了中国“扬正义、树道义”的国际形象。在国家关系上,主张各国地位平等,应相互尊重彼此的发展道路,“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4];在发展理念上,主张各国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在处事原则上,主张坚持和平合作、反对战争对抗,追求本国利益也兼顾他国合理关切,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在重大问题上仗义执言、按照国际关系准则和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处理问题;在治理体系上,主张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变革,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习近平的外交话语深刻回答了如何构建正义的国际关系、如何实现正义的发展、如何正义地处理国际事务、如何构建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具有正义的价值。

(五)民主价值

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必须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让世界各国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对话协商、开展合作,自由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和原则立场,妥善管控矛盾分歧,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价值诉求。习近平多次在外交场合表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一是世界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务由各国自己管,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共同商量;二是按照民主原则处理国际事务,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争端;三是建立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四是提升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国际规则由各国共同制定等。习近平的外交话语体现了反对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的立场,表达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愿望,也为如何构建民主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提供了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民主价值。

(六)自由价值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相悖的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战、科技战阻碍了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导致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危害。世界经济向何处去?习近平精准把脉,开出中国良方——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为此,提出中国将不断扩大开放,并且主张:各国应加强政策协调;推动世界范围内地区合作;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贸区建设;建设多边金融机构;维护世贸组织规则等。习近平提出的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举措,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各国在经济交往中实现互利共赢。习近平的外交话语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支持经济全球化、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立场,符合大多数国家的愿望,体现了国际经济活动中的自由价值理念、自由价值导向、自由价值诉求。

五、结 语

习近平的外交外语为世界之治贡献了中国方案,是破解世界面临的发展难题和治理难题的密钥,展现了习近平高超的外交艺术和外交智慧。研究习近平的外交话语,既要把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也要深刻理解其蕴含的丰富哲学观点和政治智慧,更要看到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国外先进文化的吸收和借鉴,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话语创新,构建反映世界发展趋势、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全球普遍认同的外交话语体系,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从而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形象。

猜你喜欢

外交话语文明
请文明演绎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漫说文明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对不文明说“不”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文明歌
外交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