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获得感提升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23-04-15杨菲兰俊才
文/杨菲 兰俊才
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强调,各高校要规范实践教学,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构成,直接影响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和个人成长发展。面对新的形式,传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体需求。以学生获得感为切入点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不仅有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质,提升教学效果。
一、提升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获得感的意义
1.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通过社会体验式学习,能有效增强学生体验感的现场感,可以对新时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如我校与市党史馆、区人民法院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将思政课课堂搬到革命纪念馆、法院等,进行现场教学,拉近了学生与社会实践的距离,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在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中增长才干,增长智慧,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诠释了立德树人的目标。
2.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高职院校思政课承担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与发展人才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思政课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在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中也突出实践育人。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以此达到育人育德目标。获得感是学生在思想层面、心理层面和行为层面因为具体的活动而产生的积极情绪体验,这种体验直接作用于具体言行,引导自身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学生获得感为评价标准,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3.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同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学生社会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担当意识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学生行为及认知特点在不断改变,思政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用贴近学生的方式打造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特定的时代背景,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完善教学内容、打磨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以此达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全方位提质的效果。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赢得学生的真心喜爱,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学生心中的美誉度,让学生自觉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将其作为自身成长成才的关键课程,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让学生高度认同实践教学,在实践和服务中不断提升获得感。
二、造成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获得感不足的原因分析
1.教学内容缺规范性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化,教学过程形式化等问题。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实践教学大纲、标准等,实践教学的目标难以明确。虽然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案,但是教学内容缺乏统一性和规范化,这样容易导致实践教学针对性不强,操作性差,从而让实践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容易与一般的志愿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相混淆,与专业课实践教学雷同,这样容易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教学内容与思政课教学缺乏内在关联。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有与思政课紧密相连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才能与一般的志愿活动或社会实践区别开来。[1]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规定性前提是思政课,非其他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也非其他社会实践活动。[2]只有用整体性思维来组织实践教学,规范教学内容,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
2.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本身具备趣味性、沉浸性、体验性等特点,这让大学生对实践教学期望很高,尤其是对实践教学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产生憧憬和期待。因此,在实践教学开展前期,应该进行调查分析,深入了解学生喜爱,真正受益的教学模式。如果实践教学采取的方式方法与学生期待值相差不大,则学生的学习需求就能得到最大的满足,学习目标就能如期达成,学习效果就能得到提升。实践教学方式作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媒介,有着重要的沟通和连接作用。而方式单一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需求的学生,统一采取以参观红色革命遗址或者纪念馆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的形式虽然在教学初期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但由于教学选择性与针对性较差,长此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和感染力,会让学生对实践教学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没有针对性,不被学生认可,学生难以产生获得感,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思政课教学的整体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3.评价方式缺乏系统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将思想政治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但是部分缺乏具体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呈现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部分高职院校以学生自主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衡量标准,主要通过学生提交社会实践心得、社会实践报告、志愿者活动情况报告等,这是以结果性评价作为衡量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主要手段。但是,学生的社会实践效果呈现在多方面,单纯地以社会实践报告或者心得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失之偏颇。尤其是对学生在实践中的态度、参与度、实际收获和效果等缺乏有效监控,弱化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践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弱化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性效果。因此,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系统、规范、有效的评价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4.师资队伍缺乏保障性
讲好思政课教师是关键。优质的师资队伍是思政课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国近年来对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但在实际教学中,思政课教师主要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没有设置专门的实践教学教师。虽然思政课教师在负责实践教学方面也参加过相关培训,但是受自身能力素质和专业特点的影响,很难带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深入探索与专业相关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整体实践教学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要增强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获得感,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求新求变,教师队伍结构要不断完善,打造一支思维新、视野广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让学生能够沉浸式学习,在实践教学中真正获得积极体验。
三、基于学生获得感提升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1.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理论指导下的学生探究活动,需要以规范有效的实践教学内容作为支撑。实践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容易导致实践教学形式化、表面化,影响教学效果。一方面,实践教学主题内容要以理论教学内容为基础,防止实践教学内容泛化。实践教学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目标,以帮助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三观、增强“四个自信”,培养时代新人为重要任务。可以根据理论教学要求,从理论难点、社会热点、学生疑点等方向确定实践教学主题,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内在关联性,按照理论教学需要,从教学重难点上确定实践教学方向。另一方面,不同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不能割裂来看。思政课是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三门核心课程组成,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在构建三门课程实践教学时既要把握三门课程的整体性,也要避免课程之间实践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既有内在关联,又不重复的实践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赢得学生。
2.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立体化平台
打造切实可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立体化平台主要体现在,一要强化课堂实践。如在课堂中开展常规性的主题实践活动,如我校开展的“话历史、展未来”“核心价值、哲理人生”课前演讲活动已坚持十四年,深受学生喜爱,效果良好,这是课堂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有效方式。二是强化课外实践。思政课是一门学理性强的理论课,要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课外实践则成为重要的渠道。注重课堂延伸和拓展,如开展社会调研、志愿服务、课题调研等感性体验,运用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深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锻炼能力。三是强化虚拟实践。由于受地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实地参观调研的机会有限,因此,通过网络延展式教学,及时获得前沿性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和虚拟仿真技术实现基地教学资源空间转换。
3.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测评体系
科学实用的实践教学测评体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保障学生“获得感”的重要环节。缺乏及时有效的实践教学测评体系必定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弱化。因此,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可以通过课程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来完成。课程评价主要评价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是否科学规范可行;学生评价可以以四个维度、三个评价主体来实现,即从自学完成度、课堂活跃度、实践参与度、课后拓展度入手,通过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来完成评价;从教师的评价维度来看,应从教师实施实践教学时的目标、方式、内容、方案、监督等是否规范对教师进行有效评价,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以这样的方式将考核办法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结合起来,实现实践过程的精准记录和直接性呈现,实现以学促评、学评同步。最终通过成绩评定,表彰奖励等,鼓励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思想素质,从而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获得感”。
4.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在我国大多数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发挥着主体责任。一方面,根据大思政实践育人理念,构建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尤为重要。因此,在坚持“六要标准”,深刻把握“八个相统一”,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任务的基础之上,集合各方力量,将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等统一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同向同行,合力解决学生思想困惑,为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师资保障。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建设。政治上的立场坚定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首要标准,思政课教师要首先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在政治素养有效提升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乡村等方式,让思政课教师更具教学自信,培养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让思政课教师不仅传授理论知识,更要在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让实践教学成为一种常态。
结语
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文件精神为我们深化思政课教研教改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教育教学改革,让新时代大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有获得感,就是要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学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学会用正确思想理论指导学习和生活,从而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坚持守正创新,当前尤其要重点以党史学习为契机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时代性,不断提高学生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