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兴文:中医服务惠及群众
2023-04-14苏枫
苏枫
运用苗医药文化+康养+旅游的模式,兴文县持续推进苗医药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弘扬。
蜀地无闲草,苗乡多灵药。在四川兴文苗医药体验馆,一座代表着上古苗家医生的“苗父”雕塑映入眼帘。展馆内设置了苗医药文化体验区、康养体验区和研学体验区等区域,可同时容纳200余人参观体验,在淡淡的中药香中,苗医古方、苗药标本、苗医技艺等丰富的苗医药文化,让人仿佛穿越到独特的苗医宇宙。
兴文非物质遗产有150余项,苗医药就占了20余项。来到二楼展示馆,展厅里墙上摆放着苗药的蜡叶标本、水浸标本,玻璃展柜里陈列着各类药材。
如何让“千年苗医”绽放新的魅力?答案就在这里。
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古苗膏、八珍饮、息通散、筋经通等创新型大健康苗药产品,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而在苗医体验馆的药膳体验区,养生乌鸡汤锅、苗乡锦绣生涮刺身等特色美食,加上苗医特色的理疗康养、研学体验等活动,让“千年苗医”渗透到百姓生活之中。
兴文县中医医院院长饶福涛说,作为四川四大民族(藏、羌、彝、苗)医药之一,苗医药蕴藏着绚丽的苗族文化和精湛的苗医技艺,目前已成功申报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人称苗医为“匠嘎”,称苗药为“嘎雄”。居住在四川境内的苗族人民很早就懂得用身边的草药治疗疾病,能够认识数量众多的药物,在病因、诊断、苗药和治疗方面创造了具有浓郁民族特点的苗族医药。在民间有许多祖传秘方,不少苗族人都掌握著治病的技术。作为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中(苗)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宜种面广,已查明340余种,规模种植杜仲、川木瓜、银杏、天麻、红豆杉、太子参、黄芩等药材2万余亩,重点培育重楼、蒲公英等兴文产道地中(苗)药材,正在通过企业带动,建立与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相结合的大型中(苗)医药种植基地。
“这个东西是宝贝哦!”在兴文县僰王山镇中心村,农户们正在忙着收获一种中药——泽泻。泽泻主产于福建、四川,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的功效。兴文县自2019年起,通过招商引资,流转土地、建立基地,通过水稻和泽泻轮作的模式进行粮食生产。
“除去成本,每亩可以增加3000元左右的效益。”中心村原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石纯富算了一笔账:泽泻高产田块亩产可达2000斤,收购价在1.5元每斤左右,而采用生态模式种出的富硒大米,一斤零售价可达十多元。按照稻药轮作的模式,亩均综合效益大幅提高。
兴文县卫生健康局局长黄丽乐介绍,以僰王山镇为基础,2022年兴文已在全县推广2000亩以上的泽泻、川芎种植,在大坝苗族乡、仙峰苗族乡推广5000亩以上的淫羊藿、黄精种植,同时积极发展中(苗)医药康养产业,打造了四川省内最大的苗医药单体体验馆,大力开发以苗医药康养为主题的养生休闲旅游,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中医药力量。
走出医院,走进万家
在兴文县,中医药服务正在变得更加便捷、优质、实惠。兴文县全部乡镇卫生院、90%的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服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这一福利。而正在大力实施“中医药+健康”活动,按“一医生、一护士、一公卫”结构组建了服务团162个,为不同的人群定制健康管理服务包,实施中医药体质辨识、中医药治未病等服务,全县老人、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75.6%、88.51%。
谈及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的成效,四川兴文县委书记陈良云总结道:“获得感更加充足了,满意感更加强烈了,幸福感更加充盈了,安全感更加持久了。”
中医药不再是医院的专属,已经走出医院,走进千家万户。陈良云说,在保证质量不下滑的前提下,应该充分发挥中苗医药“简便验廉”的作用,减轻百姓负担。兴文县将中医药医保起付线降低了一个档次,把137项中医药诊疗技术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对符合基本医疗报销者,中医药费用报销比例提高了5%,让“看病难,看病贵”不再成为百姓的担忧。
陈良云还介绍道,兴文县是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还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同胞聚集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有着深厚的中医药历史积淀。苗医药在民间不断传承、创新和发展。近年来,全县紧扣国家、省、市关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围绕“强中医、建体系、兴苗医、促创新”的发展思路,制定并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全力推动了中(苗)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完善服务体系方面,每年安排中(苗)医专项经费2000万元,夯实了“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投入4.2亿元新建县中医院,投入2亿元新建3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1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建成标准化中医馆,村卫生室也专门开设了中医角。
兴文县苗医药研究所是全国最早成立的3家苗医药研究所之一,该机构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合作,专注于中(苗)医药研发,已经获得国家专利15项,拥有省级民族医药适宜技术4项、传统医药技术11项。其中“苗医膝痛散外敷疗法”适宜技术作为国家民族医药推广项目在全国推广。同时,兴文县正在大力培养中(苗)医药实用型人才,每年举办中(苗)医药技能培训2至4期。
医疗服务是民生之需,更是民生之基。陈良云说:“兴文县始终将坚持人民至上,以群众的满意度来评价和检验中医药健康工作成效。群众普遍感到,就医近了、服务优了、负担小了、疗效好了。”
此外,运用针灸、刮痧、拔罐等60种中医技术,兴文县还推广了“苗药足浴疗法治疗高血压”“苗药舒筋散、药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等特色适宜技术,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病痛。
兴文中(苗)医药文化绵延千年,天然交融、协同发展。近年来,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契机,全县努力在中医药、苗医药融合创新发展上做文章,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一体化规划发展——将苗医药发展作为中医药发展规划的一号工程,制定《川南“道地中药材”苗药之乡建设规划》,实行中医药、苗医药产业规划同步、项目同建、人才同育、平台同用,推动中(苗)医药协同高质发展。
二是一体化运营管理——在县卫生健康局增挂中医药管理局、苗医药管理局牌子,独立设置县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和县苗医药研究所,强化对辖区内中(苗)医药发展的规划指导、综合协调、统筹调度,促进中(苗)医药全行业协调发展。
三是一体化建设推广——作为四川省中医药健康产业重点推进县,兴文县多次参加全国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大会、西博会等,并在成都举办“中国苗医苗药之乡——兴文县医药产业推介会”,推介中(苗)医药产业项目,推广本土中(苗)医药品牌产品。规范化建设中(苗)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省级中药材溯源试点县,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县。
近日再传喜讯,兴文县苗医药研究所被认定为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运用苗医药文化+康养+旅游的模式,兴文县持续推进苗医药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弘扬,积极营造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感受中医药、受益于中医药,同时不断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